提單背面管轄條款的法律效力
眾所周知,提單是貨物收據(jù),是運輸合同的證明,是承運人據(jù)以交付貨物的憑證。因此,理論界普遍認為,提單是一種物權憑證,誰占有提單,誰就享有提單項下的貨物所有權。(1)
鑒于提單的重要性,無論是承運人還是托運人都對提單的簽發(fā)、批注、倒簽、預借等問題十分小心,惟恐因提單糾紛而卷入訴訟之中。但在航運實踐中,卻很少有人關注提單背面密密麻麻的條款,而其中本來應當受到關注的管轄權條款也同樣被忽視。
因提單背面管轄條款引起的管轄異議案件是眾多提單糾紛中具有典型性的一類案件,它們的共同點是承運人簽發(fā)的提單上以格式條款的形式寫明了解決爭議的管轄權法院。對這類管轄條款法律效力的認定是爭議的核心問題,近年來,提單背面管轄條款的效力問題成為理論界和審判實踐中爭議的焦點和熱點。
實踐中對提單背面管轄條款效力意見不一,持否定意見的一方認為,提單背面管轄條款是承運人預先擬定的、完全為保護其自身利益服務的格式條款,對托運人是“先斬后奏”,托運人的真實意思無法得以體現(xiàn),因此該條款應屬無效。(2)持肯定意見的一方認為,既然承托雙方就海上貨物運輸合同達成合意,提單背面管轄條款也是海上運輸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據(jù)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應當認定管轄條款的效力。(3)
筆者認為,對提單背面管轄條款的效力不應當一概而論。首先,格式合同(條款)廣泛存在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夠提高交易效率、降低締約成本。也就是說,格式合同(條款)的要約預先擬定以便被多次的使用,因此,要約人不必就每次交易單獨擬定并發(fā)出要約。同時,格式合同(條款)的承諾又是相當簡單,所以,這種締約形式較一般締約而言,效率高,成本低。我們很難想象,在一個日益注重效率的社會里,承托雙方對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的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條款逐一協(xié)商。正是順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我國《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肯定了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締約方式,因此,我們反對提單持有人動輒否認提單背面管轄條款的效力。
其次,承運人作為提單的提供者,是背面管轄條款的制定者,處于明顯優(yōu)勢的地位。承運人利用優(yōu)勢地位來約定對自己有利的管轄法院的情形比比皆是,甚至利用提單背面管轄條款來規(guī)避法律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按照承運人單方印備的法院管轄條款的要求,為一起小小的貨損糾紛,去一個遙遠、陌生的國度打一場曠日持久的訴訟官司,且不說法院的判決結果能否得到其他國家法院(包括中國法院)的承認和執(zhí)行,單單是律師費、差旅費和調查取證的費用的支出都將使提單持有人望而卻步。因此一概肯定管轄條款的效力必將損害提單持有人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平衡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根據(jù)審判實踐及相關理論,筆者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具體探討提單背面管轄條款效力認定的幾個決定性因素。
一:提單背面管轄條款的約定是否符合我國民事訴訟法關于“存在實際聯(lián)系地點”的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chǎn)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xié)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地點的法院管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管轄的,不得違反本法關于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guī)定”。本條規(guī)定有兩層含義:第一、當事人可以以書面協(xié)議的方式選擇管轄法院,這是法院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承認與尊重。第二、協(xié)議選擇的法院須與爭議存在“實際聯(lián)系”,否則即使當事人做了事先約定,我國法院也不承認其法律效力。從法律解釋的角度而言,“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應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所謂“爭議”,是指案件的具體爭議。由于每一案件的情況不同,訴訟雙方訟爭事由不同,因此與案件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地點的范圍就有所不同。某一地點,如合同的簽訂地,在關于合同的成立和效力方面的訴訟中,可能屬于“與爭議有實際聯(lián)系的地點”。但在發(fā)生違約訴訟時就可能不在其中。另一方面,所謂有“實際聯(lián)系”,必須是與爭議事實存在實有的、具體的聯(lián)系,并且通常這種關聯(lián)是相對固定或者具有穩(wěn)定的性質。在提單管轄條款糾紛中,如何認定選擇的`法院與爭議存在“實際聯(lián)系”呢?提單作為當事人之間的書面協(xié)議,在因提單引發(fā)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爭議中,一般來講,提單簽發(fā)地、裝船港、轉船港、卸貨港、貨損發(fā)生地、海事事故發(fā)生地等與貨物運輸合同履行有實際聯(lián)系地點的法院才有管轄權。(4)如果一份提單載明的承運人是一家美國船公司,貨物裝船港是青島港,目的港是漢堡港,而提單約定的管轄法院是英國法院,則原告可以以約定的管轄法院與本案爭議沒有實際聯(lián)系為由,申請海事法院認定該管轄條款無效。廈門海事法院審理的下面一個案件就支持了上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