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確定了課題研究方向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一、國外的研究情況
論文選題及館藏條件暫無資料可查詢
二、國內的研究情況
(一)國內的研究現(xiàn)狀
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提出解讀詩歌的一個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就是說,我們在解說、欣賞詩歌的時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詞,更不能拘于個別字眼去理解詩句,而應該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理解詩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意。“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就是說,在欣賞、吟詠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其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即所謂的“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司空圖更將詩歌的感發(fā)概括為“象外之象”,這些都主要是詩歌作者感發(fā)層面。朱熹注“興”為“感發(fā)志意”,已就讀者角度來確定詩歌的功用,而王夫之則是將此功用觀與詩歌創(chuàng)作論打通。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三境界”解讀法,以喚起人心靈中某種崇高美好的意念來引發(fā)出一種正面的激勵效果。語文教育界意識到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中提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jīng)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jīng)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葉圣陶在《讀<經(jīng)典常談>》中也指出“學校里課程的設置,通常根據(jù)三種價值:一種是實用價值,一種是訓練價值;還有一種是文化值。古書具有文化價值,讓學生讀些古書,了解„固有文化‟,實在不是沒有道理”。 《唐宋詩詞文化解讀》全書計24章,分類對唐詩宋詞進行了文化解讀,但其中大部分章節(jié),只論及其綱要與基本思路,言猶未盡,又限于學術方面,對如何實施教學只字不提。
在中國知網(wǎng)上以“文化解讀”為檢索詞搜檢到(2000-2007年)關于涉及古詩詞解讀方面的論文計21條,圍繞意象、器樂、宗教、情景等方面展開,但關于古典詩詞教學的文化解讀的研究大多是淺嘗,論及文化內涵輒止,并未對如何實施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
孫玉華在《立象以立意——古詩詞的文化解讀》一文中指出:古代詩人總是在天地萬物中尋覓自己生命的禪床、精神的寄托。這說明在語文教育界已意識到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的必要,并著意實施。目前高中古典詩詞教學,基本上還遵循著:對篇章、段落、詞句、標點的層層解剖,圍繞如何更有效地掌握字詞,理解文意,提高考試成績做文章。字詞意義、句子成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老套落依舊放之每節(jié)課而皆準。古典詩詞中的經(jīng)典名言,能夠要求學生識誦,但深遂思想,課堂上較少涉及或根本不涉及,影響到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影響到學生各自特長和個性的形成。
(二)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4月)中在論及“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時,對古代詩文教學的要求定為: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依據(jù)課標,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3、4冊“閱讀與鑒賞”中第二單元“含英咀華”、“感受與共鳴”、“情思與意境” 分別選目為先秦南北朝詩歌;唐代李、杜、白和李商隱詩歌;兩宋時期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四位詞人的作品。另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它著重從文學鑒賞角度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文,通過自己的鑒賞探究,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提高對古代詩文語言的受力,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熱愛祖國的情感。全書共6章,詩歌、散文各三章。對于詩歌,從“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探究詩歌的旨意)、“置身詩境、緣景明情”(把握詩歌的意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體會詩歌的聲韻)三方面入手,設“賞析指導”、“賞析示例”、“自主賞析”三學習過程。 文藝鑒賞是一種主體性很強的情感和思維活動。文學作品也是多種因素的復合體,在具體閱讀和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一些作品內涵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教學中可以有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文化解讀,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作品,分析作品文化意義,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將文化成果內化于其身,最后實現(xiàn)自身新值或達到新水平。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選編和流傳下來的中華文化的精華,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古典詩詞教育。 通過對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實現(xiàn)“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獲取人生智慧和真諦”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三、發(fā)展趨勢
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從2006年8月開始在遼寧省實行,高中語文除了有1—5冊的必修課之外,還有選修課。古典詩詞教學是必修課的重點,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詩歌部分教學也不容忽視,雖然先行省份已經(jīng)提供我們一些經(jīng)驗,但對于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仍然是高中語文教師亟待探究的問題。文化解讀教學的研究也正初露端倪,F(xiàn)階段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尚無經(jīng)驗可借鑒。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高中詩詞教學的文化解讀研究上,意欲使必修課和選修課“教學相長”,也期望引起教者對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研究的重視,對選修課教學研究提供借鑒。
本論文選題的基本內容、結構、意義(可加頁)
一、選題的基本內容
論文主要分為三部分,開篇對國內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進行綜述,提出論題研究的可行性,從而揭示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進行文化解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接下來論述進行文化解讀對教師的要求及在教學實踐中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最后評析教學實錄,以期望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分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按照課標規(guī)定的五個模塊編為五冊,每個模塊編為一冊。《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必修)》的每一冊都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部分。全套五冊必修課教科書共有80課、涉及98篇作品,現(xiàn)當代作品及外國作品54篇(新選35篇),約占總數(shù)的55%,古代詩文作品在全套教科書中的比例,約占45%。其中典詩詞又占據(jù)了古代詩文作品的34%。開設選修課《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對必修課的內容的延伸、補充、拓展或提高。古典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隨著語文教改的不斷深入,古代詩文比例也在不斷擴大。但目前高中古代詩詞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解讀過于注重對字詞句的識記,忽視文本的文化意義,對文章的理解相當淺顯。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把文言文的教育目的定位于工具性、實用性上,最重要的教學目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卻被忽略了。文學的整體被支解,人文性被逐出課堂。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中古代詩詞的選目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名篇為主,同時適當擴大了選材范圍,新選了一些古代優(yōu)秀作品。所選課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注重經(jīng)典性,同時兼顧時代性,適合高中語文教學和高中學生的接受水平。
學生學習一篇文章,是為了獲得字詞句方面的知識,還是為了汲取思想感情的營養(yǎng)?初是為了前者,終則是為了后者。這由“初”到“終”的過程,即是語言文化內涵轉化為學生素養(yǎng)的復雜心理過程,也即是由知識升華為智慧的過程。這一過程,必將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文化的人。在解讀、欣賞詩歌時,首先要通過對詩句、文辭的準確解讀,窺見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要盡量利用現(xiàn)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另外,古代詩人的作品還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精神。在深入欣賞和把握其中的內容和旨趣后,還要全面了解作中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志和反映現(xiàn)實的廣度和深度。
筆者在對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現(xiàn)狀、教學研究現(xiàn)狀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進行分析之后,確定了本文的研究重點是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在傳統(tǒng)教學的文章解讀(即通常意義上的“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理解其內容)、文學解讀(即對文章中蘊涵的審美形象進行自我的審美創(chuàng)造和評價及體會文章特點等)外,進行文化解讀教學研究(即讓學生品評蘊涵于文章中的思想內涵、道德內涵、學科知識內涵、時代風俗及語言寫作技能等等),為本文創(chuàng)新之處。在教學中所選取的主要突破口,不是字詞知識或言語形式,是文章的文化內涵。通過關聯(lián)法、情境對話法、分散集中思維法、逆向法、記寫筆記和對對子等教學方法實現(xiàn)“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獲取人生智慧和真諦”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期待能夠在當前的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給更多的語文教師一些啟發(fā),共同探討,提高古典詩詞教與學的效率。
二、論文結構
論文題目:
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文化解讀研究
目錄
內容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概述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國內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0.1.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0.1.2 發(fā)展趨勢(文化解讀,方興未艾)
1 文化解讀
1.1 文化解讀
1.1.1何謂文化解讀
1.1.2 文化解讀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地方
1.1.3 文化解讀和傳統(tǒng)教學的相互配合
1.2 文化解讀的意義
1.2.1 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文化,感受文化,更好地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1.2.2 有利于全面提高語文素質,促進學生個體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1.2.3 有利于學生古典詩詞閱讀興趣的獲得,擴大學生知識領域
1.2.4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擴展學生思維空間
2 教什么
本文要研究的不是作為整體層面的古典詩詞,而是選入中學課本中的,經(jīng)過歷史檢驗的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作品。文化解讀的是內隱和外顯于古典詩詞作品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和觀念。從古至今,古詩文教學首先是“字訓其義”的文字教育,然后是“句貫其意”的言語教育,最后才是“章通其旨”的內容教育。在教學中所選取的主要突破口,不應該是字詞知識或言語形式,恰恰應該是文章的文化內涵。教學目標要鎖定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獲取人生智慧和真諦上。教會學生如何汲取古人智慧、道德情操,體味獨特的審美情趣,通過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品質和學習能力。
2. 1 掘古典詩詞的文化內涵
2. 1.1 不同時期作品體現(xiàn)不同文化內涵
2. 1.2 不同作家的文學作品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
2. 1.2.1 認識不同詩人詩中蘊涵的文化韻味
2. 1.2.2 同一流派的作家具有各自不同的風格
2.2 實現(xiàn)文化解讀對教師的要求(文學素養(yǎng)、教學能力)
3 如何教(主要部分、具體闡述如何在教學中進行文化解讀)
3.1 關聯(lián)法
3.2 情境對話法
3.2.1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
3.2.2 對話要落實環(huán)節(jié)
3.3 發(fā)散、集中思維法
3.4逆向法
3.5 記寫筆記(三新筆記——新知識新方法新感悟)和“對對子”
4 結束語——文化解讀效果(教學實錄評析)
4.1 《******》教學教案(教學實錄)
4.2 評析教案
4.2.1 教案設計是否體現(xiàn)了文化解讀
4.2.2 教學過程是否實現(xiàn)了文化解讀
參考文獻
三、本問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實現(xiàn)“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獲取人生智慧和真諦”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選題的研究方法、實驗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定位為實踐研究,在對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現(xiàn)狀、教學研究現(xiàn)狀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進行分析之后,確定了本文的研究重點為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在教學中,通過關聯(lián)法、情境對話法、分散集中思維法、逆向法、記寫筆記和對對子等教學方法實現(xiàn)文化解讀。
二、可能遇到的問題
1、文化是多學科研究的對象,文化解讀是一個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難以進行細致分析,容易在分析研究中出現(xiàn)分析不夠細致和準確等問題。
2、普遍性為主,也考慮到特殊性
3、對資料進行細致整理、分析,通過考察、論證和思辨,找到創(chuàng)新之處。
4、查找資料困難,需購置圖書資料,要充分利用渤大網(wǎng)絡資源
【高中古典詩詞教學文化解讀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01-18
中國古典詩詞的分形論解讀03-21
高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語文03-29
高中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范例12-01
歷史教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12-07
口語交際教學方式研究開題報告12-10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03-12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5
中國古代茶文化研究論文開題報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