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成語解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成語解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解釋:憂患:患難。憂患使人勤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成語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
成語簡拼:SYYHESYAL
成語注音:ㄕㄥ ㄩˊ 一ㄡ ㄏㄨˋ ㄦˊ ㄙˇ ㄩˊ ㄜ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jǐn)?shù):九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作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jié)構(gòu):復(fù)句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生于憂患,死于逸樂
成語例子:宋·陸九淵《與蘇宰相書》:“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英語翻譯:Life springs from sorrow and calamity, death comes from ease and pleasure.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成語接龍
【順接】:樂不可支 樂不可極 樂不可言 樂不思蜀 樂不極盤 樂業(yè)安居 樂為用命 樂樂不殆
【順接】:安身為樂 暗中作樂 不改其樂 慘然不樂 悵悵不樂 吃喝玩樂 獨自樂樂 逢場作樂
【逆接】:哀樂相生 哀死事生 百態(tài)橫生 白面書生 白面儒生 百弊叢生 百死一生 半死半生
【逆接】:生上起下 生不如死 生不逢場 生不逢時 生不逢辰 生不遇時 生世不諧 生事微渺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成語故事
孟子說:古之帝舜曾在歷山桃田,是唐堯發(fā)瑰了他,并任他為相,后又禪帝位的。,殷高宗帝時的賢人傅說,起初是在傅巖被雇傭筑墻的`,是武帝舉檢為相的。膠鬲是殷封時的賢人,起初是魚販子,、后被舉薦輔佐封王‘;春秋時齊國人管仲曾被囚于魯國,是齊桓公即位后知其賢,將他從獄官那里解救出來任為國相的。春秋時楚國賢人孫叔敖曾在海邊隱居,后被楚莊王任為令尹。春秋時虞國大夫百里奚,虞被晉所滅,百里奚逃命時被楚國俘虜為奴,秦繆公用五張羊皮贖了他,任他為國相.’所以說,當(dāng)上天要把大任降到某人身上時,一定會先使他的心志痛苦,勞累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身軀,讓他受貧困煎熬,使他的一切行為總不順暢。這樣,就可以震動他的心靈,堅韌他的意志,增強(qiáng)他的才能。一個人若能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錯誤,才能改正;經(jīng)常勞思焦慮,才能奮發(fā)創(chuàng)造。經(jīng)過以上磨煉,內(nèi)心的痛苦常表現(xiàn)在臉上,發(fā)于聲音中,才能明了事理,也才能被人了解。從治理國家方面來說,一個國家朝內(nèi)若沒有明握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的朝士,若外光足以抗衡的敵國侵?jǐn)_之優(yōu),這樣的國家往往會滅亡。所以優(yōu)患常激發(fā)人振作,為生存而斗爭;安逸享樂的環(huán)境常使人驕傲墮落,趨于死亡。
故事選自《孟子.告子下》。文中有“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子安樂也!敝。意思是艱險的環(huán)境使人在憂患中爭生存,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讓人懈怠趨于死亡!吧趹n患,死于安樂”一成語用于激勵人們在逆境中冷發(fā)進(jìn)取,改變困境。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成語解釋】相關(guān)文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0-2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及翻譯10-17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原文及翻譯10-0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讀后感大全09-28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讀后感800字09-16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讀后感600字12-12
中考文言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fù)習(xí)要點01-23
高中年級政治小論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