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神木》讀后感1500字
很久以前就看過劉慶邦這篇名為《神木》的小說,這次再看時,卻依然感觸頗深。這篇小說把握住了生活的苦澀狀態(tài),雖然不是沒有大悲大慟的結(jié)局,但卻很能觸動人們內(nèi)心那些生存壓力與困境所連帶的某些情愫,且不說作者駕馭文字功底的老到,單就故事的情節(jié)而言,就足以有令人深思的地方。
小說開篇既說“在一個小型的火車站,唐朝陽和宋金明正物色他們的下一個‘點子’,點子是他們的行話,指的是合適的活人。他們一旦把點子物色好了,就把點子帶到地處偏遠的小煤窯辦掉,然后以點子親人的名義,拿人命和窯主換錢。這項生意他們已經(jīng)做得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可以說是做一次成功一次!
故事的發(fā)生地在北方,因為只有北方才會在冬天有漫天的大雪、有深山里偏僻的小煤窯,就在這個飄著雪花的離春節(jié)還有一個多月的一天里,這兩個人騙到了一個點子-----元清平。本來就沒有用真名的騙子唐朝陽將元清平改名為唐朝霞并認做哥哥,三人一起走進了深山,兩個騙子在取得窯主對他們身份的信任后的第四天,殘忍的殺了元清平,從那一刻起元清平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而唐朝陽用元清平的生命換來了三萬元錢。
騙子拿著錢衣錦還鄉(xiāng)過年去了,而那個點子卻成了孤魂野鬼飄蕩在異鄉(xiāng)的深山中。
也許是無巧不成書:戲劇性的是二人春節(jié)后,再次上演騙局時,找到的點子竟然是死者的兒子,當他們把這個十七歲的孩子假做侄兒帶到深山里后,才發(fā)現(xiàn)了這個事實。擔任此次下手殺人的宋金明卻怎么下不去手辦掉這個只有十七歲的點子了。在爭吵中失手打傷了他的同伙,良心發(fā)現(xiàn)后與同伙最后同歸與盡。
“神木”是當?shù)厝藢γ旱囊环N稱呼,因為煤是多年前埋藏在地下的樹木演化而成的,也許是這神木保佑了小點子的`生命,也許是騙子心底的那一分還沒有完全泯滅的善念發(fā)揮了作用。
中國受幾千年的佛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十分相信輪回和轉(zhuǎn)世的說法,儒家思想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是“性善論”。《三字經(jīng)》當中的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是好的,只因為后天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的變化,才造成了各種行為的差異,導致背離“善”的現(xiàn)象。那么是什么使得先天“性本善”的人造成各種行為差異,背離了“善”呢?也許在這篇小說中就是一個字“窮”,貧窮使人們喪失了做人的本性,為了一已之利,將他人的生命視為道具。而對于復雜的社會呢?有的人因為貪欲,有的人因為權力,有的人因為金錢,有的人因為美女,一點點把自己原來的“善”全部泯滅掉了。
中國人很相信佛家輪回和因果相報的說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基于此理。佛家講求一個緣字。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聽見院子里蚯蚓吱吱叫的時候,就得起床做功課。小和尚因為貪睡而討厭蚯蚓,就用開水沖進洞里燙死蚯蚓。此事被方丈知道,大為震怒,命小和尚到千丈巖舍身贖罪。小和尚面對千丈深淵,難舍年輕生命,就坐在巖石上啼哭。恰好附近村里一個殺豬屠夫路過,聞之猛然醒悟:“你燙死幾條蚯蚓就要舍身贖罪,我殺了千頭萬頭豬,萬死難贖!闭f完縱身一跳,直下巖底。頃刻間突然鼓樂齊鳴,屠夫身騎白馬,冉冉升天。原來是玉帝憐憫小和尚平時虔誠修煉,初犯錯誤,又能舍身贖罪,特來接他上天。不料卻以偶然機會被屠夫捷足先登,演成一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傳說。
【小說《神木》讀后感1500字】相關文章:
神木壘自駕游攻略11-23
亮劍小說讀后感12-20
小說《狼圖騰》讀后感08-24
《狼圖騰》小說讀后感08-30
小說圣誕毛衣讀后感09-08
何以笙簫默小說讀后感01-29
英語短篇小說讀后感10-21
圍城小說讀后感1500字12-22
名著小說讀后感2000字09-13
忍冬小說讀后感200字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