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后感2000字
在讀了巴金先生的家之后都有什么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讀后感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這個暑假閱讀了名著《家》,雖然時間上太過短暫,但還是有所收獲。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讀后了解到它是通過描述一個家庭中每個人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來喚醒青年一代覺醒的。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故事貫穿了全文,他們不同的結(jié)局特別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印象。
覺新,他的命運是坎坷的,作為封建社會中一個大家庭的長子,他有太多被關(guān)注,也正是因為他的無力抵抗,他與自己深愛的梅最終是個悲劇結(jié)局,還有他的妻子,在舊社會的制度下最后落下死去的結(jié)局。一切都是由于舊社會舊制度的壓迫,他的命運他的前途都化為泡影。
覺民,他有著沉著的性格,對于自己的命運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抵抗也注定了他個人生還是幸運的還是順利的。
覺慧無疑是一個最為關(guān)鍵的人物形象,他那種反抗舊社會的態(tài)度是強烈的,是有目的有信念的。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xué)”和“無抵抗主義”,對于正在變化的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他不甘心淪為舊社會的奴隸,他的思想是一個青年一代覺醒的象征。
巴金通過自己對社會的認識,決心用筆寫下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喚醒青年一代!都摇分阅艹蔀槊且驗樗兴膬r值存在。
在這樣一個《家》的影響下,讓我明白了時代的前進,不應(yīng)該小部分人努力就好,而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廣大群眾的覺醒,首先就是要喚醒青年一代,我們應(yīng)該有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并能了解到自己身上背負的社會的時代的使命,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前進,我們是新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我們應(yīng)該要有更加強大的信念,為中華之繁榮富強努力!
最近正在重讀《家》這部經(jīng)典著作。初一的時候只讀過一半,這幾天正好借著電視劇《家》的熱播重讀經(jīng)典。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內(nèi)容是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蕩。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并與這種家庭決裂!都摇愤@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nèi)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后的,卻是內(nèi)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斗,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wèi)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xùn),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quán)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郁致死,瑞玨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jié)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xiàn)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并向垂死的制度發(fā)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的不同命運也是作品的一條主線,是始終貫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
覺新,作者對他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可以說是整個作品布局的主干。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雖然有著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玨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tǒng),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傷心地痛哭,忍愛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對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過覺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學(xué)”和“無抵抗主義”,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讀者只有在把他當作一個犧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產(chǎn)生一點惋惜;這種情緒卻往往又為人物自己的行動所否定了。
覺民的性格是沉著的,也是比較定型的;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順利的遭遇,使他勝利地得到愛情,跨過了逃婚的斗爭。他也有改變和發(fā)展,但都是順著一條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熱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們對于舊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新思潮沖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xué)”和“無抵抗主義”,他的信念很單純,對舊勢力“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xié)”。他的確是“幼稚”的,對周圍的一切還不能作出科學(xué)的`分析,甚至感到“這舊家庭里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復(fù)雜的結(jié)”,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但因為“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對“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熱心于交結(jié)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chuàng)辦閱報社等等社會活動,“夸大地把改良社會、解放人群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與鳴鳳熱戀的時期,他在外面也“確實忘了鳴鳳”,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樣寂寞的家里時,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惱”。最后,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蕩,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nèi)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作品中四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命運中又有著某種相同——
瑞玨,舊社會的一個女人,可以說死在封建的禮教下,也可以說是死在她對愛情的追求下。我寧愿認為她是死在對愛情追求下,也不愿認為她是死在封建的禮教下。因為最起碼他追求到了她的愛情,那是有價值的死;但在那個封建思想彌漫的社會下,如果說她死于封建禮教,那并不希奇,封建禮教下死的女人還不夠多么?鳴鳳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說她死于封建禮教會讓我覺得她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我更愿意說瑞玨是被愛情葬送……
巴金在回憶自己寫下這些文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熟悉我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里度過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然而我并不是寫我自己家庭的歷史,我寫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歷史。我寫梅,寫瑞玨,寫鳴鳳,我心里充滿了同情和悲憤。我慶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進了我的小說,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的犧牲的年輕女人叫出了一聲:冤枉!我真不忍挖開我的回憶的墳?zāi),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
是啊!“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家》讀后感2000字】相關(guān)文章:
巴金《家》的讀后感11-21
家2000字讀后感11-09
家讀后感1500字11-19
巴金家讀后感1500字10-31
巴金家讀后感1500字09-14
家的讀后感2000字08-30
《百家姓》讀后感10-25
名著《家》的讀后感1500字12-26
《家》讀后感800字(通用8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