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蘇菲是個14歲的挪威小丫頭,生活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地方,過著小女孩的小日子?勺詮囊粋不請自到的哲學老師艾伯特突然走進她的生活,蘇菲的世界便完全改變了。作者喬斯坦。賈德,這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gòu)思,借助艾伯特給蘇菲上的哲學課而將一整部西方哲學簡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們婉婉道來?梢哉f《蘇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學的入門讀物。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shù)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jié)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shù)修養(yǎng)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短K菲的世界》是將藝術(shù)與學術(shù)完美結(jié)合,通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shù)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xiàn)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xiàn)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fā)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qū)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fā)展的工業(yè)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cè)肓藣湫碌能壍;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fā)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lǐng)域的革命巨浪,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紛繁復雜的各種“主義”也按時間先后一路噴涌了出來。理性主義,知性主義,浪漫主義,存在主義,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超自然主義等等。另外,作者為了折騰書中人物蘇菲,甚至還讓小紅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時不時突然亮相。
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經(jīng)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shù)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鑒賞之道傳授于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見哲學的精髓!
《蘇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創(chuàng)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暢銷書并被譽為名著,除了本身內(nèi)容真才實學外,可讀性和趣味性強也是關(guān)鍵因素。總結(jié)起來有兩大點,一是書中闡述哲學觀點后必舉生動例子;二是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蘇菲其實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書里,而這另一本書是一個住黎巴嫩的少校寫給他女兒的。但蘇菲和創(chuàng)造他的少校,以及少校的女兒卻又都是在作者喬斯坦。賈德筆下的人物,而且在書中,筆下人物與筆下人物經(jīng);印
除了哲學外,《蘇菲的世界》還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識。比如“觀測太空”的那段知識就讓無知的我在驚訝中了解了如下不可思議的常識:“我們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從前的太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現(xiàn)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樣。我們只知道它當時如何。當我們仰望一顆距離我們有幾千光年的星球時,我們事實上是回到了幾千年前的太空。
因為我們眼中所見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現(xiàn),這些光波需要時間才能傳過太空。我們可以拿打雷來做比方。我們總是在看見閃電后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是因為聲波傳送的速度比光波慢。當我聽到一陣雷鳴時,我聽到的聲音事實上已經(jīng)發(fā)出了一會兒。各星球間的情況也是這樣。當我看到一顆幾千光年之外的星星時,就好像見到幾千年前發(fā)出的‘雷聲’一樣。”
縱覽全書,一些出自各個年代哲學大師的妙語也是層出不窮。摘抄幾句如下:
“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nèi)心的道德準則。它們向我證明: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所謂哲學的問題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的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薩特”
更重點的一句是:“閑散是天才的理想,懶惰是浪漫主義者的美德”。這句話極其讓我開心:看來我既是天才,又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了。嘿嘿!
作為一部世界名著,在其接近尾聲時也曾帶給了我一段令人咋舌的情節(jié)。蘇菲的密友喬安在蘇菲的生日派對上和其男友眉來眼去,然后又當著自己的父母和蘇菲眾親朋熱辣接吻,最后干脆和男友滾到草叢中盡享水魚之歡去了。喬安的父母非但一點也不臉紅,而且當?shù)倪非常自豪地來了句:“有其父必有其女。 鄙頌榕餐说淖髡,臨了兒也怎么都不會忘了向全世界讀者展示一下北歐性開放從娃娃抓起的文化。真是不可思議!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2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與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shù)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jié)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與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边@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lǐng)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似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與生命最初的意義與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似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墒,生命的意義與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與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墒俏抑,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shù)師”。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shù)、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催@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jié)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非常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jīng)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guān)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shè)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與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與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里面想的還有非常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與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3
如果人類的大腦簡單到可以理解,那我們還是會愚笨到無法理解它。
如果浩渺如煙的自然萬物,伊始只是塊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沙石,我們還是會問,沙石又是從何而來。
如果人生只不過是一場夢境,面前的你我只不過是一縷云煙,那我們的經(jīng)歷又有何意義,人生的價值又在哪里?
如果我們只是一層縹緲的星塵,那我們所走過的昨日,所念念不忘的過去,所震撼的悠悠文明歷史又在哪里?我又是誰?
“爸,你說人的大腦是怎樣進行思考的呢?”
“嗯,大概是神經(jīng)什么的一些組織在運行吧。”
“神經(jīng)是怎么工作的呢?”
“……”
我大概有好幾天撐著下巴追問爸爸一些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的問題了,然后在爸爸無言以對的時候又意識到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爸,你說我為什么會問這些問題呢?”諸如此類,爸爸都是抽動著臉當作回復,我只好作罷。但我的思想可不會輕易放棄,于是它又不受控制地開始思考了。
的確,這個問題可不是一加一的算術(shù),兩個指頭很明顯不夠。我想到了很多關(guān)于我大腦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確切地說是由我的大腦提出的。用大腦去思考大腦,這就好比用公理去證明公理一樣可笑,可我樂此不疲,不打算擅罷甘休。因為蘇菲他們說過:“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是不會說放棄的。”
沒錯,即使上帝限制了我們爬上天堂的通道,他也無法限制我們?nèi)榻颐芩龅姆N種努力,誰能說不會有另一片天堂呢?
世界從何而來?
是從一顆小小的卵石變成了今天這番模樣嗎?這不是不可能,可那最初的卵石又是從何而來呢?
是一直都存在而與上帝同在,且永不消亡的嗎?那它為什么會存在呢?是一粒粒塵埃的傳世奇作嗎?那最開始的塵埃又來自哪里呢?
人類本著如無底洞般的求知欲來到世界,然后又借著這本能一次次地解讀著養(yǎng)育我們?nèi)祟悢?shù)千年的世界。然而世界并未因此敞開懷抱,反而更顯得神密、傳奇。人類就是這樣一代代地進步著。世界也就這樣一次次展示著它令人神往的傳奇。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是不會放棄的,所以人們依舊在為解讀世界而努力著。
的確,人類就是在求知欲的促使下探索著世界,創(chuàng)造著更美的未來。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夢境,你面前的一切都將是虛無,無論是父母、朋友,還是你曾認為最美的景物。那既然如此,人生不就和夢一樣虛幻、毫無價值了嗎?我想舊友曾問的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笑了笑,這個課題對我來講太大,而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就是那種一抓一大把的平凡的人。舊友嘆了口氣:“果然,你也答不出來,所以沒意義,對吧?”我的笑容忽然就消失了,我想起了小學畢業(yè)后那無比灰暗的60天假期。
我不知道當時還稚氣未脫的我為何會縮在屋子里思考著關(guān)于這種人生意義的大課題,但似乎有某個聲音在說:“想清楚這些,你才能擺脫畢業(yè)的陰暗,更努力積極地面對未來!边@個聲音一直在催促著我思考,后來好像確實有了那么一瞬的頓悟,最后的結(jié)論早已記不清了,但我卻奇跡般脫離了苦海。
然后我就失去了理智般喊了出來:“每個人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上帝把我們創(chuàng)造成了人類是有目的的!”我冷靜了下來,“我們都是帶著使命的安琪兒,我們?nèi)松囊饬x就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睕]錯,在一個冬風呼嘯的季節(jié),一個放學后空曠的校園里,我在某種奇怪力量的促使下,說出了一段事后感覺無比深奧的話。我自己都不是特別清楚我為什么會說這些,我寧愿想信是上帝借用了我的'意識,在向萬物訴說著人生。
是的,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即使它本身并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哲學的意義就在于解讀人生的意義。即使人生就是一場夢境,做的好夢還是噩夢,取決于你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夢又怎樣,那夢就是人生,那就請用你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待你的夢。
我是誰?
我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造物——人類中的一員。沒什么自然造物會比人類更加神奇,但我只是那其中的一員,就好像滿頭秀發(fā)中你認為微不足道的一根。我們的責任卻并不微不足道。
回歸最根本的生物的責任,我們是滿載基因的小船,我們的責任便是傳宗接代,但這并不好笑。是的,這的確是我們作為生物最根本的責任。但我們并不和其它生物一樣,所以我們的責任并不只是這個。我們所承擔著的還有五千多年前的祖先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歷史。我們背負的便是這沉甸甸的歷史責任。
上帝只是上帝,他可能創(chuàng)造了歷史,卻無法干涉歷史,所以這沉甸甸的歷史只能由我們來承擔,歷史的朝向也由我們主宰。為了幾十代幾萬代的人類子孫,我們能做的便是努力撐住風雨,揚帆駛向光明。
如果我們當初未選擇蛻變,我們會擺脫那煩人的責任枷鎖,但我們就只有是一層毫無意識的縹緲的星塵了。既然選擇了,又為何要逃避?又為何不去承擔這歷史,完成這蛻變?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4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紅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歲的蘇菲開始了她不只是關(guān)于哲學的探險之旅。
挪威作家喬斯坦的《蘇菲的世界》被公認為上世紀末西方社會最優(yōu)秀的哲學通俗讀物之一。我是在如今這一把年紀的時候才來看這本被當作西方青少年哲學啟蒙讀物的書。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蘇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個陌生的哲學家的引導下,學習歐洲哲學,并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被某個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過程。沒有大起大落的轉(zhuǎn)折,書中情節(jié)雖懸念重生卻也波瀾不驚。
從古希臘愛琴海的自然派哲學,到雅典城師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從神權(quán)當?shù)赖穆L中世紀,到人性復蘇的文藝復興;從啟蒙運動里為人權(quán)進行的斗爭,到百科全書派對理性所做的推崇……喬斯坦將整一部貫穿著歐洲歷史與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來。他用神奇般簡單的語言,用魔術(shù)師,大白兔和姜餅人繪制出一部講給蘇菲聽的哲學史卷。
蘇菲Sophie,在希臘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學在古希臘語里的本意即是“愛智”.有人說,智慧是哲學的本質(zhì),而人生是哲學的外在意義。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蘇格拉底稱自己為“哲學家”,因為哲學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個愛好智慧的人”.羅素在《論教育之目的》中說,沒有智慧,我們這個錯綜復雜的當代世界就無法延續(xù)。他認為傳統(tǒng)道德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說“希臘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而在對待智慧的問題上沒有犯過錯誤希臘人,其哲學一直在亟欲找尋人類最佳的生死之道,他們關(guān)心人的倫理與道德,致力于解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問題,他們最關(guān)心的是“何謂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獲致這種幸!.這也許就是智慧的一個重大意義。
關(guān)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認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不快樂的人?而根據(jù)柏拉圖的說法,人體由頭、胸、腹三部分構(gòu)成,人的靈魂也相對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種能力,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氣,欲望則必須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體的這三部分協(xié)調(diào)運作時,個人才會達到“和諧”或“美德”的境界。他認為在學校時,兒童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養(yǎng)自己的勇氣,最后運用理性來達到智慧。亞里士多德說人的“形式”是由一個“植物”靈魂,一個“動物”靈魂和一個“理性”靈魂所組成,快樂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過著享樂的生活,一種是做一個自由而負責的公民,另一種則是做一個思想家與哲學家。他強調(diào),人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找到幸福與滿足,任何一種形式的不平衡都會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無法接受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張都與希臘醫(yī)學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傳說中希臘醫(yī)學的始祖,誕生于大約公元前四六零年時德寇斯島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來自身體和心靈的平衡,要預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節(jié)制飲食起居。唯有平衡,節(jié)制,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這就是希臘人關(guān)于幸福的智慧。
在書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里的傍晚,蘇菲對喬安說,“這樣一根小小的蠟燭卻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想,在尋找幸福的路上,我們都需要這樣一根蠟燭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圖派普羅汀所說上帝的神圣之光,那種暖洋洋的注視著人類的靈魂照耀著世間的事物的神圣之光,讓一株風鈴草或一朵花,一只飛離枝頭的蝴蝶或是一條漫游穿梭的金魚都或多或少的反射著深不可測的神秘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們需要這樣一簇蠟燭的神秘光芒。
我希冀著可以有這樣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腳下的巖石和沙礫,能指引出一個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條抵往快樂的羊腸小道。我希望可以有這樣一束微弱但堅強的燭光,它是蘇格拉底口中屬于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為司南來明辨黑白取舍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準則,來避免為惡,避免成為一個“追求不快樂”的人。這蠟燭作為柏拉圖人體三分論中的頭部美德,它引領(lǐng)我追求智慧和勇氣,讓我知道應(yīng)該做什么應(yīng)該怎么做,讓我越來越靠近自制的標向。這蠟燭照亮我作為一個人的“形式”中屬于理性的靈魂,它為我描繪一個生活應(yīng)該有的摸樣,讓我知道該“如何生活”,讓我有根據(jù)去過一個“良好的生活”.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5
“讀完了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很難說它是一部小說還是一部教科書,必須承認,引導我繼續(xù)向下讀的動力,對于蘇菲和席德身份命運安排的興趣遠大于對哲學的興趣,哲學本身對于不太愛動腦思考且大部分時間糾結(jié)于生活本身的我來說其實并不是一種興趣,很多時候想要讀一讀哲學專業(yè)連入門書都算不上的《西方哲學史》(羅素著),并強迫自己讀完后,腦子里還是沒有框架。但是,在這次閱讀后,在對于主角命運身份的興趣了然后,卻不知不覺間收到了艾伯特導師關(guān)于哲學的教導,跟著蘇菲一起思考和學習,腦中竟然隱隱地有了一個不算清晰的框架。倒是意外的收獲。
讀書,成果在書外,能夠幫助自己的也是讀書過程中的思考和讀書后的感悟。當看到蘇菲最終沖破上帝(艾伯特上校)設(shè)定的世界而解開那艘停泊的小船之時,也隱隱有了那一份嘆息!
我們喜歡仰望星空,也喜歡置身自然,因為當追索宇宙奧妙,體驗自然之趣的時候,那個于熙熙攘攘的人世間奔波行走的個體仿佛不復存在,平常的雞毛蒜皮喜怒哀樂也不再糾結(jié)于心,時間得以延長,空間得以拓展,渺小的個體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小小塵埃,甚至連塵埃也算不上,個體進入了虛空和忘我,無憂無喜,無價值無意義;比起大自然的力量和變化,個體的所有行為甚至連一點影響性也沒有,在歷史的巨輪之下,個體的力量連一粒沙子也不算,僅僅是時間軸線上的一個點,無長度無面積。很多人愿意進入這種無我的境界,因為在這種境界之下,個人雖然渺小,但仿佛融于宇宙當中,伴隨著宇宙的分分合合,自然的滄海桑田,體驗到的是汲汲于世俗紅塵的所不能體驗的宏大與心安,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平和,個體也是從未有過的無畏無懼,再多的煩心與擔憂仿佛都不值一提。
但這種感覺在大多數(shù)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時間都是短暫的。當從宇宙自然中抽身而出,再次落到大地上,跌落紅塵的時候,失落的感覺也隨之而來。甚至一部分人沒有體驗過上面的宏大與心安便直接投入到日,嵭肌N覟槭裁炊鴣?我為何要奮斗?比起很多成功的人來,我為什么默默無聞?人事繁瑣、深陷工作與生活,何時才能去追逐真正的理想?而理想,又到底是什么?……問完了這一切,投身柴米油鹽,嬉笑怒罵,真真正正地去生活,戚戚貧賤,汲汲富貴,順便探索一下夢想。有的渾渾噩噩,有的兢兢業(yè)業(yè),而不論怎樣,人所做的一切,總愿意給自己加個注腳,找尋些許的意義和安慰。
夢想是安慰,價值是安慰,感情是安慰,但安慰總歸是安慰,當午夜夢回,不免又要陷入迷茫與孤寂,可憐的人兒啊,這赤條條來,赤條條走的一趟,這或奔波疲累或燈紅酒綠的一趟,到底為了啥?
哲學家說,來來來,不急不急,既然你會腳踏大地,也愛仰望星空,那我給你找個解釋,順便給我自己個解釋。
“宇宙從何而來,何物成就宇宙,你從哪里來,最終歸向哪里,你得清楚,這樣,你就清楚了你的所作所為會對這虛空的世界有何影響,你也會找到你的起源和最終的歸宿,求得你今日所為之意義;
你我今日的探索既已,也要及于這世間萬物,為何就是你我如此獨特,生老病死非你我獨享,而你我之獨特終在何處?
你說你存在,你說你感知世間萬物,你怎么證明你存在,你感知的萬物是否就是存在,而你的存在,是否獨一無二?
你周圍無數(shù)的同類,如何結(jié)成這樣一個社會,萬千的同類既然都如你一般存在,你我怎樣成就一個讓你我更感舒適的社會,從而不再體驗生之苦,來來來,我提問,你思考,我啟發(fā),你找尋,讓我們共尋生之意義;
……”
既然有了這么多的問題和思考,我們怎樣來看,我們的方法是什么?
“當你思考這些問題的瞬間,時間仿佛凝固,而這無數(shù)個凝固的瞬間,成就了歷史的軌跡;可是,時間這流動的長河,又怎能任你去將其凝固,你是否還是前一秒的你呢?
我在動,可是我的周圍也在動,我是在動?我是不動,我本身就不動,是的,我是不動?
你看,災(zāi)難多可怕,那潘多拉的盒子一打開,瘟疫就殘害了生靈;瘟疫嗎,我們有殉難者,可是,當它再次來臨,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魔盒傾泄的災(zāi)難仿佛不再可怕。
這互生互長互克互傷的世界呵,陰陽五行,潮起潮落,月圓月缺,仿佛都是那么和諧?
疑問,再疑問,再疑問,是的,你只需提問。
……”
我想,這可能就是哲學。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6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guān)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拿起小說,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主人公之中去,從一開始的僅僅是好奇“來信到底出自誰的筆下“、”席德是誰“這些問題,漸漸過渡到對書中的每一個哲學問題的認真思考以及提出疑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心靈逐漸成長,更趨于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區(qū)別于植物、動物的高等生物——人,而當中的區(qū)別就是人具有理性。
讀過《蘇菲的世界》,不難發(fā)現(xiàn)從古到今,哲學家們從沒忽略過對理性的思考。哲學在本質(zhì)上是理性的事業(yè)。當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哲人泰勒士宣布“水是萬物的始基”時,泰勒士就在運用他的理性,“水是萬物的始基”這個判斷無疑地是一個理性判斷。何為理性?斯多葛學派認為理性是神的屬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論把理性看做是知識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認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張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現(xiàn)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個永恒正義的理性王國;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對,作為認識的一個階段。柏拉圖認為,理性是永恒不變的,而且是宇宙共通的。也就是說,理性并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行為、方式,而是人對所有事物客觀、正確的分析與判斷,世間萬物本來就有其既定的概念、形式,不會因為人類的不同理解而改變,理性就是對這個概念、形式的.正確認識。理性不會“因人而異”,所以說,“男人和女人具有不一樣的理性”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nèi)心,指的就是我們的理性。我們要知道,智慧不同于知識,它是人類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需要人自身的領(lǐng)悟而來,同時,理性還是人獲得知識的基礎(chǔ),不經(jīng)理性思考而麻木接受的知識,只能算是大腦里一堆毫無意義的文字、符號以及圖像,你不知其從何而來、有何作用,甚至不能判斷其是否正確,這時,知識不僅不能使你明智,還會使你困惑。同樣,我們的感官給我們帶來的信息很多時候都是不準確的,過渡依賴感官,而放棄理性思考,這會導致我們活在一個模糊、不精確的世界里,走不出那片誤解造成的“迷霧”,更無法窺視真理的一角。
蘇格拉底有一句讓筆者十分在意的話:知善者必能行善。何為知善者?大部分人的自小必定接受了不少道德品格上的教育,一套當今社會的善惡是非觀也因此成形。我們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也知道行竊是有違道德且違法的,但為什么每天還有那么多人做出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來?在下認為,所謂“知善”,并非只是知道何者是對的,而是通過理性,分析出一種行為之所以是對是錯的原因,及自己采取相應(yīng)行動會造成的影響和后果,得出自己應(yīng)該如何做的結(jié)論。以自己的思想為出發(fā)點采取正確的做法,而不是只為了迎合社會,這是關(guān)鍵。在這里,筆者想分享下自認為很有趣的一個經(jīng)歷,有時候,我會在做了某件事后問一下自己:”我這樣做了好事,上帝應(yīng)該會認同我是個好人吧!暗D(zhuǎn)念一想,這樣只為了得到上帝認同而行善的話怎么能算得上是好人?這樣一來我豈不是成了心機重的小人了嗎?可是,如果這樣做了好事的我算不上是好人還是堅持這樣做了的話,就算是個不計回報的善良的人了不是嗎?......經(jīng)過這樣反反復復的斟酌與一番煎熬之后,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辨別是非的能力存在于人的理性之中,而非社會。以他人的肯定與認同為動機所采取的行動未必是對的,我們都應(yīng)該遵循自己的本心和理性,做好事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良知以及理性所驅(qū)使的,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快樂。
有人會問,理性與信仰沖突嗎?圣奧古斯丁說:“在宗教問題上,理性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圣多瑪斯認為,我們可以透過理性的思考與感官的證據(jù)推知一部分的真理,另一部分則由上帝透過圣經(jīng)對我們加以啟示;圣經(jīng)教導我們上帝希望人類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時賦予我們良心,去明辨是非善惡。當一個人有了信仰,他會更有追尋真理的勇氣,而追尋真理的路上總少不了理性為他指明方向;當一個人學會運用理性,他就不會盲目依賴他的信仰,而會帶著辯證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信仰,甚至會對其加以改造,使其更接近于真理。理性與圣經(jīng),信仰與知識,本來就不沖突,通過理性,我們能判斷是非,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界限是模糊的,而信仰則明確地指示了我們該怎么做,但這還需要經(jīng)過我們的理性思考加以確認。理性,使人得以接近、看清楚自己的信仰。
人真應(yīng)該為自己擁有理性而自豪,當然,理性還同時讓我們明白自身的渺小、無知,但是,理性也賦予了人類力量,使人類智慧、善良、堅強,具有了探求真理的渴望與能力。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7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疤K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shù)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jié)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边@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lǐng)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shù)師”。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fā)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shù)、科學、建筑、數(shù)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jié)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jīng)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非常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jīng)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fā)現(xiàn)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哲學是“關(guān)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guān)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shè)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里面想的還有非常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8
都說《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出色的哲學普及讀物,一本寫給大眾的哲學史。然而本文,卻要寫給不僅僅作為哲學史的《蘇菲》。是的,《蘇菲》遠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普及讀物,它本身就是哲學的思考。
作家總盡力要讓自己筆下的人物鮮活真實,然而《蘇菲》的作者喬斯坦卻故意不想如此。作者故意先讓我們讀到一個真實如你我的蘇菲,經(jīng)歷著許多謎一般的事情,也隨著神秘哲學家艾伯特漸漸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然后卻在作品的中途突然揭示,這無數(shù)謎的原因是蘇菲其實是席德父親假想出的人物。殘忍的是,作者還要讓蘇菲自己知道這個事實,知道自己是一個虛幻。但更加別出心裁的是,喬斯坦竟讓蘇菲與艾伯特去反抗那個主宰他們命運的席德父親,而且最終逃脫,來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響了了席德與她父親的那個世界。
是的,《蘇菲的世界》不僅是哲學普及讀物,它是一個普通的哲學教師,對哲學終極問題的思索!短K菲的世界》原著的副標題雖是“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我卻以為它真正主題乃是“存在與虛無”。
這是一個絕妙的映射。人類本是平凡如蘇菲地生活著,并沒必要思考存在抑或是虛無,然而人類不同于其他動物的本能——愛智慧,讓人轉(zhuǎn)向哲學,思索自身的存在,沿著這條路越走越遠,直至驚惶地發(fā)現(xiàn)竟無法證明自身的存在,發(fā)現(xiàn)一切都可能是虛無。
這正是整個西方哲學史的映射。“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接到的兩個問題,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臘先哲固執(zhí)地提出的,他們不甘心僅僅活在這世界中,他們偏要去認知,思索這世界的本原,證明真正的存在。從泰勒斯至普羅泰格拉,從蘇格拉底至亞里士多德,他們?yōu)樗麄兲岢龅膯栴}奮斗終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他們將他們的事業(yè)命名為“愛智慧”,不是“智慧”而是“愛智慧”,便是意味著也許他們的問題永遠無法真正解決,但對于智慧的熱愛讓人成其為人,讓哲學家成其為哲學家。千百年來,關(guān)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學家中延續(xù),即使未找到答案,卻也從未斷絕。面對這些對于人類太過沉重的問題,我們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認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來就是其他物種的統(tǒng)治者,但這一切終歸幻滅。我們也求助理性,如是,便可以認為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天賦,動物所沒有的理性,但終究無法忽視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義與虛無主義漸漸滋生。因為人類日漸發(fā)展,卻也日顯無助,人類爭取著自由,但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孤零零的拋到這世界上,沒有上帝,甚至沒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能夠依靠。我們自由了?也許。但,我們沒有任何選擇就不得不面對自身的自由,我們最終,同樣沒有任何選擇就必須失去所有的自由。這自由,輕到無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虛無?人類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無論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還是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中,我都能或多或少讀出這種無奈。如果,如果人類不曾想過這些不必思考的問題,我們不會有這樣的痛苦,但,如果那樣,我們,也就不是人類。愛智慧是我們的本性,來自智慧的痛苦是我們的宿命。
《蘇菲的世界》中,我能讀到這種悲哀、壓抑與無奈。蘇菲是席德父親筆下的`人物,席德父親又是作家筆下的人物。那么我們呢?我們以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著,然而也許,我們不過是另一個作家筆下的虛幻人物,我們沒有自由意志,那個作家就是我們命運的主宰,我們的上帝,而更可怕的是,我們的上帝也許不過是另一個虛無……誰又能證明不是呢?上帝不能,理性不能。是的,無人能夠證明,以為是存在的東西也許不過是虛無,虛無,一切皆無,沒有任何東西是是堅實而可以確定的。
《蘇菲的世界》中,我卻也能讀出一種頑強,一種帶著悲劇色彩的,震撼人心的頑強。當蘇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虛幻的人物,他們沒有選擇逃避,像其他人一樣不去相信,而是選擇了反抗。而最終,他們雖然未能是自己成為真實存在的人物,但卻逃出了小說本身,作為虛幻的人物來到了“永恒之境”。不僅如此,他們甚至以虛幻人物的身份影響到了真實世界。讀到最后,不禁想,存在與虛無間,真有這么大的分別么?在“永恒之境”蘇菲問艾伯特“這只表示,和周遭的東西比起來,我們只不過是空氣一般的精靈而已”艾伯特卻說“不,對我們來講,周遭的現(xiàn)實世界才是像空氣一般的奇怪東西”。是的,也許存在與否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存在與虛無間,并沒有那么清的界限;更因為,無論是終極的存在還是永恒的不存在,都不應(yīng)是人類研究的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應(yīng)是自我。我們追尋,我們求索,最終目的不應(yīng)是自我的存在或虛無,而是存在,抑或是虛無的自我。蘇菲的逃離,似乎宣告著“無論我是否存在,我終究是我”。這是一種悲劇的偉大,震撼人心。
是的,也許哲學的所有終極問題,都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對它們的思考,讓人類,與眾不同。如哈姆萊特的著名臺詞:“存在抑或虛無?這是個問題!倍康,則是自我,是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那句如帶魔力的銘文“認識你自己!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9
哲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實在是一門高深玄虛的學科,可望而不可及。當我了解到大學里還有哲學這門專業(yè)時,我真的無法想象。哲學家每天都在干什么?哲學又是什么?世界為什么需要哲學?哲學與我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蘇菲的世界》就巧妙地回答了這一系列問題。這是一本充滿文學意味的哲學書。以一個將要過15歲生日的女孩蘇菲展開,在15歲生日之前收到了一系列奇怪的信,有個哲學老師艾伯特說是要給她上哲學課。作者巧妙地將哲學的硬知識塞進了一本小說里。書中處處設(shè)置懸念,以一種偵探懸疑的風格延續(xù)著整個故事,讓讀者迫不及待地讀下去,直到知道真相為止。
全書有二分之一的內(nèi)容在傳遞著硬知識,讀者不得不跟著蘇菲上了一遍哲學史。蘇菲收到的頭幾封信就提出了:“你是誰?”“世界從哪來?”這樣的問題。相信大部分讀者和蘇菲一樣,被這些個問題問住了。我是誰?世界又從哪來?自打出生就從未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作者一上來就巧妙地抓住了讀者的心,由這幾個問題展開,哲學老師艾伯特從蘇格拉底講到達爾文,從古代雅典講到講到啟蒙運動……哲學的種種在我們面前平鋪開來,一覽無遺。
不過如果光講哲學史那就太枯燥了。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主人公蘇菲本身就在探索著真理。相比于那些硬知識,我更關(guān)注主線故事,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理解。
前半部分作者成功渲染了一種懸疑的氣氛。蘇菲收到的不僅僅是哲學老師艾伯特的信,還收到一位海軍軍官送給自己女兒席德的生日祝福。一開始僅僅是收到信,之后這樣的情況愈演愈烈,身邊的人時不時就會冒出來一句送給席德的生日祝福。之后蘇菲與艾伯特探索了一切,發(fā)現(xiàn)了真相,雖然是如此光怪陸離,難以想象。蘇菲在15歲生日時了解到了這個世界的上帝,也就是那位海軍軍官。自己不過是他書中的人物,用來給將要15歲的女兒席德上哲學課的,蘇菲的世界是他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的?墒翘K菲接受了真相,這點讓我感慨許多。蘇菲本可以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靜的生活,但她卻堅持與艾伯特從書中的世界里出來,背離了家庭和友人,堅定地去探索真實的世界。這就很像哲學家的做派了。比如布魯諾,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堅定地支持著真理。追求真理的.同時必定會有犧牲。還有個比較可愛的情節(jié),來到席德世界的蘇菲,看到了書架上放著的一本《蘇菲的世界》。兩個世界,蘇菲的和席德的,在這一刻巧妙地交融了。
不得不提一個細節(jié),哲學老師艾伯特曾說過:“說不定席德也是在哪本書里……”看這句話時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匿笑。這就是為什么這本書叫蘇菲的世界卻不叫席德的世界了。蘇菲勇于探索,可以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不僅意識到自己不真實,也看到了上帝的不真實。艾伯特上哲學課的時候曾經(jīng)提到過“上帝”這個概念:“上帝乃是最高的存在……最低的是植物,其次是動物,再其次是人類,再其次是天使,最上面則是上帝……天使無法像上帝那樣永遠存在……”如此種種都表明了上帝是最高存在。但對于蘇菲來說,席德的爸爸就是她們的上帝,席德是天使?墒翘K菲最后進入了上帝所處的世界,發(fā)現(xiàn)上帝的世界與自己的世界差不了多少,并作出假設(shè):上帝之外仍有上帝,世界之外仍有世界。這不免讓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電影,《楚門的世界》,主人公楚門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電視節(jié)目,于是堅持著逃出了這個虛幻美好的世界,并拒絕了上帝(即是導演)的給他安逸生活的請求,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真實世界。楚門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蘇菲亦是不幸也是幸運的。這些情節(jié)的設(shè)置無疑是含蓄地表達了上帝并不是最高存在,沒有什么絕對權(quán)威,上帝只是真理的一部分。
書的末尾,蘇菲來到了書以外的世界,只是作為一種思想精神的意識形態(tài)的存在?嘤跓o法干涉席德世界的蘇菲做出了大膽的舉動,她解開了席德家的小船,成功引起了席德的注意,也在某種程度上干預了她上帝所在的那個世界。我想,這或許是作者的某種假設(shè)。因為艾伯特的哲學課上曾經(jīng)說過:“笛卡爾宣稱宇宙間共有兩種不同形態(tài)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實體稱為思想或靈魂,另一種則稱為擴延,或稱物質(zhì)……思想和擴延雖然都來自于上帝,但彼此卻沒有任何接觸。思想不受物質(zhì)的影響,物質(zhì)的變化也不受思想的影響!倍@個情節(jié)的設(shè)置或許說思想可能會影響物質(zhì)?恕我才疏學淺,理解可能有偏差。但這也有可能,畢竟真理會變。引用一句艾伯特老師說的:“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蔽覀円步^不能停止探索。
畢竟哲學離我們不是那么遠,也不是那么高深。真理亦是。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0
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爸爸媽媽拿著一張圖片或是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爸媽對我說,那是馬兒,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guān)。對此,作者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想魔術(shù)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nèi)祟悇t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shù)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著,想探究魔術(shù)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們?nèi)鄙俚闹皇且活w好奇心,一顆智慧的頭腦。
哲學家們不停的爬著,同時也不停的呼喚著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shù)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shù)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于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于精神。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shè)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了解,越來越發(fā)現(xiàn),其實哲學離生活并不遠,我可能不了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十三歲第一次讀蘇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獲更多。《蘇菲的世界》讀后感二一封神秘的來信,打亂了十四歲少女蘇菲的日常生活。信上只有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
從這一開始,蘇菲在一位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導師的引導下開始思考。跟著神秘導師的一封封來信,蘇菲從對哲學的一無所知到了解哲學是什么。從了解到哲學是什么,到思考各位哲學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與此同時,蘇菲不斷地發(fā)現(xiàn)一些怪異的極不尋常的事。但她也滿足了她的愿望與她的哲學導師艾伯特見面。她還不斷的見到席德父親寫給席德的明信片,無比奇怪的出現(xiàn)在她那里。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緩緩展開。
蘇菲運用少女與生俱來的悟性與后天學習到的種種知識,企圖去解開這些不可思議的謎團。然而事實的真相遠遠比她所能夠想到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他們只是生活在少校的心里,少校寫給席德的禮物里。少校是他們這個世界的上帝。蘇菲和艾伯特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準備離去。從少校的心靈里跑到所謂的真實世界里去。
在離開之前,艾伯特進行了一場哲學演講,趁著少校不注意偷跑進真實世界,遇到了各種童話人物。他們對于真實世界是隱形人、是幽靈。他們沒有真正的活過,但是他們也不會真正的死亡。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一本充滿童話性的書,也是一本哲學的目錄。她使我了解自然派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一位位哲學大師的故事與經(jīng)歷。很多學派,犬儒、斯多葛、伊比鳩魯……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她將喚醒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對生命的好奇心。也是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她教會了我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態(tài)度,而不是在不了解事情真實情況下就妄下結(jié)論。要用理性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考本能和直覺。要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但同時也要有接受其他正確觀點的態(tài)度。
《蘇菲的世界》以一種極為簡單有趣易懂的方式使我們學會了原本枯燥乏味難懂的哲學道理,又讓我們簡單了解了整個哲學史和整個哲學的進程。它像哲學的目錄但又比目錄更深,它像一位無聲的老師,能教會我許多知識,但又能使我學的津津有味。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好書。她處處充滿了智慧和知識。同時她也充滿了趣味性,使人想一直看下去,從而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看完整本書使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本書對我來說別開生面,在虛構(gòu)的心靈世界與真實世界中不斷穿梭著。時而令我學習到以前聞所未聞的知識,時而又讓我捧腹大笑。
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我以為我知道的很多了,但讀了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知道的不過是一粒塵土罷了。正所謂懂的越多,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于是我也像蘇菲一樣開始思考……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1
很不容易讀完了。確切地說應(yīng)該是啃完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歇一段讀一段,因為如果一口氣讀完的話不知道會造成什么樣子的后果。也會像席德一樣好奇,忍不住翻講義夾的最后幾頁一樣,我也在看的受不了的時候翻了最后一頁,沒看明白,也慶幸還好沒有失掉好奇心。
其實我就是憑著強烈的好奇心啃下去的,對世界,對人生,對本質(zhì),對哲學,對故事的好奇心,也算是小孩子的一種天性吧。小孩子。14歲也是小孩子哈,不想長大,長大了就不會有童話。
覺得在這么一段時間讀一本這樣的書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世界史了解個大概,物理,生物什么的簡單的該學的也都學完了,所以對書中涉及的一些貌似不是哲學范疇的知識不會感到迷惑。反而會有一種更清楚的認識,明白了它們和我們存在的意義。
啃到一半,到休姆的時候是最難受的,看不下去。讀柏拉圖那段的時候剛剛開始享受的一點點幸福感馬上就沒了,還好到后來的浪漫主義也重拾那種閱讀的快感。說實話,到浪漫主義我就頓悟了,原來我是個享樂主義者啊。之后也意識到自己活在美感階段。也就對自己的好吃懶做混吃等死游手好閑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及再往后就是這兩天看的達爾文的這章提到《浮士德》里的一句話“一世人勞苦奔忙有何益,到頭終究須把眼兒閉!彪m說也對前面浮士德的那一段總結(jié)有著和蘇菲同樣贊同欣賞的感受,但基于一個享樂主義者深層的悲觀態(tài)度,對魔鬼的這句不無認同。也許,每個人心里,潛意識里有太多我們未知的東西,這些可能蘊藏著一個魔鬼,悄悄地,消失在夢中。
而書中說,席德,是個天使。
關(guān)于席德佳和蘇菲亞之間的那段我還記得,雖然沒有蘇菲那樣好的記憶,包括上面那一段也是重新翻書才打出來(我怎么可能那么清楚地記得魔鬼說的話。苍S是作者反諷的技巧太嫻熟了吧。也許這也是我可以嘗試的東西。
而這兩天的閱讀最大的收獲與達爾文,馬克思,宇宙什么的無關(guān),驚奇地為自己大晚上突如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找到了答案。就是為什么會以非?斓乃俣仍谌豪锇l(fā)瘋說的那些話,那些瘋話,包括前天晚上對某孩子發(fā)瘋的'話,原來都是在做自然聯(lián)想。做自己潛意識的靈媒,貌似有一點成效了啊。雖說總發(fā)瘋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奇妙的感覺,淋漓盡致,仿佛就找到了本質(zhì)。無奈的是靈光總是乍現(xiàn)......
這種特殊奇妙的感覺用語言無法形容,這也是讀完整本書的感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為在讀書的時候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最近發(fā)生的一些事,找到了解釋就會很興奮,很驚喜。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細微之處見真理。原來我們所要的,都可以在哲學中找到答案。很早以前心里就有類似的沖動,在看完這本書之后,我也才明白,那是潛意識中哲學的力量。
每個人的心里都會存在類似的感受,就像當初JEFF千叮嚀萬囑咐告訴我說一定要看啊。事實證明,太值了。哲學家所做的,和教師不同的就是教師是通過傳授知識來獲得報酬,而哲學家是基于一種類似天賦使命的職責,要給一個答案。我猜這也是作者寫書的初衷吧。作為高中哲學教師,致力于人的本質(zhì)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Jostein Garrder他老人家就是艾伯特。教年輕的蘇菲們在15歲之際一些賦予人生以意義的哲學知識。我們,就是蘇菲。這世界,是我們永遠要探索下去,每代人都要重新問一遍的未知題。
僅僅看一遍是不夠的,Jostein已經(jīng)用反諷明確地告訴讀者們要重新讀幾遍,然后才會獲得更多樂趣。
這是一部哲學史,每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束指引方向的光?吹阶詈笠徽碌臅r候,食指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沒有幾頁了,就要結(jié)束了。就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很奇怪,悵然若失。蘇菲和艾伯特最終成功了,逃出了少校的意念,但是,他們之后的生活又該怎樣繼續(xù)?那一場荒謬的花園宴會,唯一理性的哲學演講,少校給席德講述宇宙的奧秘,在少校豐富的想象力中不斷出現(xiàn)的童話故事主人公,用盡畢生心血寫的一部送給女兒作為生日禮物的一本哲學啟蒙書。這些,就在蘇菲和艾伯特弄斷了鎖住船的繩子,使席德意識到了空氣中他們的存在,和爸爸要一起劃船的對話中,結(jié)束了。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會有很強烈的失落感,就好像走一路風光無限的旅行,沿途美不勝收,目不暇接,甚至不惜停歇,停在半路,卻又被好奇和其它神秘力量拽著,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直到終點才明白旅行的意義,直到結(jié)局才意識到那樣脆弱,最不愿面對的,最不可避免的,結(jié)束。
那轟然的一響,我們也是星塵。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2
真實啟蒙之于人,猶如陽光之于土。
讀之甚晚,頗有遺憾。
哲學內(nèi)容往往晦澀難懂。這本書大半部分是以給一個14歲的女孩教學的口吻來寫的,所以在講述哲學時舉了許多貼近的例子,脈絡(luò)清晰,內(nèi)容易懂。這本書的表達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轉(zhuǎn)述以及轉(zhuǎn)述別人的轉(zhuǎn)述。席德的父親通過寫給蘇菲的信紙將哲學基礎(chǔ)轉(zhuǎn)述給席德,同樣,喬斯坦·賈德通過席德的父親,將哲學轉(zhuǎn)述給真實世界的我們。轉(zhuǎn)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學時間將摻雜著各種出乎意料的故事,我們時刻抱有期待,抱有疑問,抱有驚喜。所以讀這本書就會有拆俄羅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書總是讓人看著想打瞌睡的!短K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學內(nèi)容不亞于一本哲學入門教科書,但是就因為作者的別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課程,我們都期待著下一段課程將是如何呈現(xiàn)。它的情節(jié)獨特又豐富。開頭像是童話:14歲的蘇菲放學回家,在自家的郵箱里收到了寫給她的信。于是蘇菲躲在了樹洞里,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授課的過程像是一場偵探劇。信件為什么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xiàn)在郵箱里?小木屋里住著的少校是怎樣的人物?席德是誰,和她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席德的父親會把信件寄給她,讓她轉(zhuǎn)交給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蘇菲最后會從她的世界闖到現(xiàn)實的世界。
這本書包含了艾伯特給蘇菲上的所有哲學課程。什么是哲學?在這本書找到的答案是,哲學貌似涵蓋了所有。一切解釋世界的東西都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生物學如物種起源,天文學如宇宙大爆炸,數(shù)學,物理,化學,宗教,歷史,心理學,這些大相徑庭的學科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解釋萬物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哲學基礎(chǔ)很完整的被呈現(xiàn)出來。閱讀時是那么親切:原來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一切知識,都是哲學的組成部分。
也因此,《蘇菲的世界》在我看來更向一本導讀書。你在閱讀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你喜歡上了上述所說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識,并想為之奮斗一生,未來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許也會成為你以后賴以生存的職業(yè)。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為一個奇跡,我們無法不為生存的哲學而著迷。
如果時間的.長度是注定的,我們應(yīng)該懂得拓展時間的寬度,將生命中美好的東西都涵蓋在我的時間坐標里。人活著不應(yīng)僅僅為免于脆弱的軀體收到傷害,還應(yīng)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擁有飽滿的靈魂。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談及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在看到《蘇菲的世界》之前,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索它其中的奧秘?赐曛螅琶靼走@個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螞蟻,而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面對面交流。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面前。而我是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來,端詳宇宙這位”魔法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墒俏抑,這里有時候比結(jié)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的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斑@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lǐng)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這思縈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問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天地展現(xiàn)在它的面前。事實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一千年,六七百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邊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假如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驚奇,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孩子。
世界太大,我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墒俏抑,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法師”。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3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14歲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講述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它是一本哲學史小說,更是一種自我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卻也是一個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書雖說是哲學史的介紹,但并不是很側(cè)重哲學思想本身,書中對關(guān)注更多的是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我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對學派或者哲學家也沒有過多探討,更多的是在介紹他們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樣的去進行哲學性的思考。最后,對于每一個階段的哲學思考,作者都會用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來闡釋怎樣去理解并哲學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書只要表達這些,我想作者也沒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節(jié)。作者采用的手法與其說是想引人入勝,讓哲學史的介紹不顯得枯燥,更不如說是為了激發(fā)我們對哲學的興趣,讓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為本書小說的情節(jié)不就正是一個最好的哲學基本問題嗎?一個關(guān)于是否存在的問題。
或許,某種程度上,蘇菲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或者更確切的說,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許就是我們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是少校寫的書里虛構(gòu)的人物,少校用這本書來作為給他女兒席德的15歲的生日。而這一真相在講到柏克萊等經(jīng)驗主義學派時向我們揭示。然后后面更離奇的是蘇菲從書中走出來,來到了少校的世界。這些看似離奇的情節(jié)引發(fā)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們不防采用像《盜夢空間》里夢境的層次一樣來定義世界(正如書中說的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和她的導師艾伯特的世界作為第一層,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為第二層,本書的作者喬斯坦賈德和我們的世界作為第三層。是否有第四層我們暫且放一個“?”。
先假設(shè)我們站在蘇菲的世界,即第一層世界,那我們也會像喬安的爸爸一樣,在聽到艾伯特說我們并不存在時感到憤怒。因為我們覺得我們能感受到一切,我們用手拍桌子手會疼,我們經(jīng)過一生那么多年的時間。但事實證明,它們只不過是少校的思想產(chǎn)物,它們所謂的感覺不過是少校給予它們的讓自己以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給了它們存在的“理型”。但后來蘇菲他們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呢?
我們注意到作者在安排這些情節(jié)時,是在教我們怎樣去使用哲學性思考。如,蘇菲是虛構(gòu)的是在介紹柏克萊等經(jīng)驗主義時才告訴我們的。這不正證明了這一理論嗎?這時的哲學是懷疑,不能證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蘇菲并不能證明她是虛構(gòu)的,她一直以為她是存在的,但事實確實她是虛構(gòu)的;氐轿覀儎偛耪f的,蘇菲是怎么意識到自己其實不存在的呢?這要結(jié)合當時給我們介紹的哲學思考,這時的哲學提到的是,我們并不能證明上帝是否存在,因為上帝不會以“超自然”的法則來向我們顯示,于是我們沒有超自然的感官經(jīng)驗,就不能證明上帝存在。同樣,我們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說說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實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這一觀點,讓蘇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經(jīng)驗,比如讓各種童話人物出現(xiàn),還有從一開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種“超自然”法則的把戲,然后蘇菲他們再借著哲學性的思考從而證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說他們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們站在第二層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們會怎么看呢?他們同樣也會認為他們是存在的,他們也會知道蘇菲是不存在的,因為蘇菲就是他們虛構(gòu)出來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如果站在第三層,也就是現(xiàn)實層的我們當然知道,因為少校不過也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
但,少校他們知道嗎?他們不知道,因為作者還沒有讓他們經(jīng)歷“超自然”法則。他們不能獲得這方面的感官經(jīng)驗,不能由此證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們的世界有沒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許以后少校會意識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說的,或許少校也只是另外一個人虛構(gòu)的人物。如果少校認為自己是存在的,認為自己就是最高層,那他怎么樣也不會想到自己虛構(gòu)的蘇菲會來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層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蘇菲在這一層的出現(xiàn)當然就是屬于“超自然”法則的了,那么這一事件就屬于離奇的了,所以作者在這里安排這一看似離奇的事件不就說明了,這一切只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所以作為少校虛構(gòu)的蘇菲可以出現(xiàn)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來要發(fā)生的,從那條船自己解開韁繩開始,到蘇菲慢慢的去影響第二層世界,少校在慢慢經(jīng)歷了這些“超自然”法則,有了這些經(jīng)驗,經(jīng)過哲學的思考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虛構(gòu)的吧。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4
今年暑假我有幸閱讀了這部十分有趣的小說,或者說是哲學啟蒙書,因為書中的人物把西方哲學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的理論都概括了一遍。無論是作為小說還是啟蒙教材,該書都可以稱得上構(gòu)思巧妙,引人深思。
這本書讓我喜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它把許多對人類有影響的觀點一一概括性的陳列出來,每一個觀點都取其最重要的部分獻給讀者。我總認為了解各種人的觀點是十分重要的,這能拓展我們的視野、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啟發(fā)我們思考。前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因此我們了解它卻不一定要認同它,關(guān)鍵是我們得對其對錯有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依據(jù)。書中就有總結(jié)前人觀點提出更正確的觀點的例子,書中介紹的德謨克利特斯就是總結(jié)了前人的“自然界事物都在變化”和“自然界事物都不會改變”的兩種各有道理的觀點,提出了“每一個事物都是由永恒不變的微小單元組成的”這一看法,從而把事物的變化歸結(jié)于像積木一般的這些微小單元的組合方式的變化。這和我們現(xiàn)在所普遍認同的原子論相吻合(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而德謨克利特斯所說的“微小單元”則不是,但對于數(shù)千年前的人們,想到這里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了)?梢,總結(jié)前人的觀點是有用且重要的。
小說在陳述各位哲學家觀點時采用的是時間順序,因為后出現(xiàn)的哲學家的思想往往與先前的哲學家的思想有聯(lián)系(但也有全新的觀點),有的是發(fā)展,有的是駁斥,我們可以在這本書中看到思想界的一場場攻守戰(zhàn)。本書以小說的形式來介紹哲學史(當然也可以說他是以介紹哲學史的方式來寫小說,但我認為他的主要目的還是介紹哲學史),其中的語言也十分貼近生活,而不會讓我們感覺哲學是一個玄妙之極、虛無縹緲的東西(就像我們平時認為的那樣)。主人公之一蘇菲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從某天開始跟著一名不請自來的名叫艾伯特的哲學老師學習哲學,哲學的介紹內(nèi)容便摻雜在艾伯特與蘇菲的信件和對話里,她在學習哲學的過程中也有著與我們相似的困惑與想法。為了闡述那些較為抽象的哲學觀點,本書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其中有一個極其形象的比喻出現(xiàn)在書的前幾章:宇宙好比被魔術(shù)師從禮帽里抓出來的一只兔子,而我們則是這只兔子上的微小的寄生蟲,所謂哲學家就是那些順著兔毛往上爬,想把魔術(shù)師看得更清楚的蟲子。顯然,這樣的比喻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小說,它也很善于留懸念,它的結(jié)局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所以我開頭時說他構(gòu)思巧妙,即使把所有艾伯特為蘇菲講的哲學內(nèi)容去掉而換成蘇菲的日常生活,這也是一片不錯的小說。小說一開始就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席德的人,席德的父親不斷寄賀卡與便條到蘇菲家托蘇菲把它們轉(zhuǎn)交給席德,并聲稱蘇菲是最適合把它們交給席德的人,蘇菲也經(jīng)常拾到席德遺失的物品。這樣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fā)生,而席德直到小說快結(jié)尾的時候才出現(xiàn)。那時艾伯特和蘇菲通過種種跡象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他們只不過是席德的爸爸為她寫的'書中的角色,只存在于席德爸爸的腦海里。在小說的最后,蘇菲和艾伯特逃出了席德父親的掌控。然而席德和他的父親呢?他們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這本書作者的心理活動呢?這樣的思考過程再進行下去就有些恐怖了:我們和我們周遭的世界會不會只是某位“上帝”的一些心理活動呢?這也是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而這個情節(jié)的設(shè)計也與書中所介紹的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有關(guān),英國哲學家柏克萊就認為在人類的心靈之外不存在一個物質(zhì)世界,而人類的感官則是自天主而來。借助一些哲學家的奇妙的猜想能是情節(jié)變得新穎奇特,這樣的手段在電影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我們熟知的《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等。
全書給了我一個重要的啟示:要時刻保持好奇心并勤于思考。書中指出我們不應(yīng)該太習慣我們周遭的事物因而使我們?nèi)狈闷嫘,我們得花些時間來思考諸如我們存在的意義、事情對錯的評判標準、自然界的規(guī)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guān)系的問題。總之,我們可以胡思亂想一會,無目的地思考,不是看到一道題目然后完成,而是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解答。只有我們的好奇心能驅(qū)使我們?nèi)プ鲞@些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問題至關(guān)重要。但由于它們又不能讓我們得到一些特定的利益,我們往往不愿意去想,而在這方面隨隨便便。我們總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楚什么事情是有意義的事而什么不是,你也可以在這方面處處以別人的標準為標準,那樣你的智慧用來干什么去了呢?追求利益與物質(zhì)享受?我們以及貓、狼狗、豆芽菜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即使我們有同樣的本能,我們顯然與一只快樂的狼狗或者一株不知快樂為何物的豆芽菜是有區(qū)別的,你或許認為人類更強大,但如果和超級細菌、病毒對抗的話,全人類都不一定能勝利。到這里如果再要找優(yōu)勢的話,恐怕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人類會思考了。思想成就人的偉大,不要讓思想臣服于本能。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時間,一定要多多思考啊。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5
哲學,是我們混沌的宇宙中,那轟然一響!如星塵的我們,從此知道了智慧的美麗!
幾千年前的一個夜晚,人類抬頭仰望星空,突然,天空“轟然一響”,驚醒了沉睡無知的我們,于是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開始試圖尋找銀河、太陽,也開始慢慢找尋回到真我的心靈之路!這神奇的轟然一響,讓我們從此開始想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想洞察人類的思維,想揭示地球的神奇,想探究宇宙的奧妙。
如果說“轟然一響”是哲學的開始,那我覺得,《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道閃電。讓我們從感觀上,像是在欣賞一部精彩的偵探故事;心靈上,卻向我們展開了整部悠久的世界哲學史。清新有趣的小說情節(jié),虛虛實實的兩個“我”,神神秘秘的花園宴會,使本來純理論性的哲學知識,表現(xiàn)得生動活潑起來,這也正是我向大家推薦《蘇菲的世界》這部書的主要理由。
對于具有多種家庭知識背景的作者——喬斯坦·賈德來說,他向我們證明了,哲學不是一些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學院人士躲在象x塔里研討的無聊的“東西”。哲學應(yīng)該鮮活地存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應(yīng)該靈活地在我們?nèi)松羞\用貫通,讓我們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慧”,最古典的定義嗎!
之所以,喜歡閱讀這本書,還有一個原因是,它所傳遞給我的'關(guān)于哲學的知識,是如此之廣、之深、之厚。
廣,內(nèi)容廣,相關(guān)知識廣。談?wù)軐W的發(fā)展,必然離不開具體科學的發(fā)展。書中雅典文化、希臘文化、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法國啟蒙運動,都有詳細的講述。所以《蘇菲的世界》不僅僅是一部哲學史,更是一部歐洲科學發(fā)展史,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在看完“文藝復興”章節(jié)時,我在書中留下了這樣的感受:“文藝復興,真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點,人們從物理學、生物學、天文學、人體學、藝術(shù)學等各個方面學科都有了歷史性的突破。最重要的是,推翻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傳統(tǒng)錯誤觀念。這個時期飛速的發(fā)展,正是以前所有科學家、哲學家堅持不渝奮斗的成果。‘科學’已經(jīng)開始展露它的頭角,它將比任何宗教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實性。我終于明白‘文藝復興’對人類發(fā)展,認知自我的重要性了!”
廣,還在于書中舉出大量著名哲學家的觀點。比如,“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來自空無”的自然派哲學家們;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蘇格拉底;“渴望回歸靈魂世界”的柏拉圖;“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站得住腳的就是有道理” 的黑格爾;內(nèi)心中出現(xiàn)一股“令人討厭的自大的沖動”的弗洛伊德;宛如“燃燒在恒星旁邊一顆眩暈行星”的伯克萊;在康德的頭上閃爍著“星空與心中的道德規(guī)范統(tǒng)一”的光圈;自然學家達爾文滿載著“生命基因的一艘小船”,向我們駛來;在歐洲游蕩的幽靈馬克思,駕馭著拯救人類的“諾亞方舟”——共產(chǎn)主義,也向我們駛來。在所有哲學家中,我記憶猶新的還有一位,他是歐洲第一位大生物學家,柏拉圖的學生,觀念卻與老師背道而馳的,希臘最后一位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是一位邏輯學家,一位希望澄清我們觀念的嚴謹?shù)倪壿媽W家。但在剔透的美玉中,也許也會有瑕疵——他對女性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過于偏激,有歧視女性的感情在里面。他認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女人只是土壤,而男人才是“播種者”。我想,這也許是當時的主流思想,想想中國的封建歷史,絕大數(shù)多的女人確實只是土壤,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女權(quán)主義的逐漸成熟,女性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的“半邊天”,成為了社會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特殊的團體。作為女性的我認為,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不是被動的接受,接受命運,接受男人,接受生活,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生命的權(quán)利,并且我堅信我們女人完全有這個能力去主宰自己的人生!
深。哲學的外延知識深!短K菲的世界》中提到了所感興趣的許多知識,如算命、解夢、倫理學、靈感、第六感——潛意識、信仰等等,給枯燥的哲學本身,增添了它的可讀性。每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詞語后面,都蘊藏著神奇的力量;每一個詞語也都可以展開一個精彩的討論,讓世人辯論不休,從中感受探尋未知事物的快樂。
厚。這正是這本書為什么被定格為一部哲學史小說的原因。在魔術(shù)師的帽子慢慢被打開,在蘇菲無際的幻想中,哲學知識并沒有缺乏,而是循序漸進,越來越深厚,大大提高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本身的厚重感,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小說來翻讀,更可以把它當作科學讀物來品味、學習和研究。
如果有一天,你放學回家,或者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一封神秘的信在自家的信箱里,信封上沒有寄信人的名字、地址、郵編,但信中卻有且只有一句話“Who are you?”。時隔多日,你又發(fā)現(xiàn)一封同樣的信,信上也有且只有一句話“世界從何而來?”……在你覺得詭異、離奇的同時,千萬不要害怕,因為你即將進入一個奇妙的世界——《蘇菲的世界》,這里既是夢的世界,又是智慧的世界。它將喚醒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讀完此書,你定會聽見內(nèi)心中的一聲——“轟然一響”!
【暑期閱讀《蘇菲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相關(guān)文章: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7-12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6-20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及感悟06-27
蘇菲的世界筆記作文_圖文03-28
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06-26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通用06-01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范文12-20
關(guān)于蘇菲的世界的讀書筆記02-24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4-28
《蘇菲的世界》讀后心得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