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狼圖騰讀后感3000字
這幾天讀了《狼圖騰》,第一次看它是在初中的軍訓,旁邊上鋪的一個同學帶了一本大厚書,就是《狼圖騰》,當時借來看了兩眼,內(nèi)容是狼群捕食馬群的一段,沒認真看,不過感覺狼還是挺聰明的。后來這本書太厚了,就沒有繼續(xù)讀,所以到這次讀《狼圖騰》之前一直覺得這本書是寫狼群有多么聰明,大概和“列那狐的故事”差不多吧。但是真正通讀完了這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和我以前的理解大相徑庭。
作為小說,語言很重要。開始讀上這本書就是愛不釋手,為什么呢?一上來作者還沒有交代主人公,也沒有詳細介紹文章中的人物,立即進入到老人和陳陣觀察狼的圍殺行動。之后就是隔兩段就岔開話題介紹一兩個人物,始終不大段地描寫狼群的包圍,最后人物交代的差不多了,作者又重新把我的視線引回了狼群的進攻。從這時開始我就被作者牽著走,沿著作者筆下的線索閱讀。當然,如果語言枯燥,那肯定不會吸引我的注意力。不過在這邊文章里可是妙趣橫生。文章里有一段說,他們煎野鴨蛋喂小狼,結(jié)果小狼一口吞了下去,這是我腦袋中劃過一個景象,豬八戒吃人參果,兩個景象重疊在一起我把自己逗樂了,然后作者寫“沒準狼的味蕾都長在胃里了。”這么風趣的語言可不是在書房里干想出來的,看來作者當時的生活一定很幸福,很快樂。
說到文章內(nèi)容,通過編者薦言,我得知了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姜戎,但是因為這是小說,可能會有一些改動,所以還是勉強地稱主人公為陳陣吧。
陳陣剛剛到達草原時,作為一個啥也不知道的北京知青,認識了在內(nèi)蒙古生活了半輩子的畢利格老人,稱之為阿爸,可見兩個人的關(guān)系只近。一個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一個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這兩個人碰在一起又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火花呢?幸運的是,正如他們稱呼的那般,這兩個人仿佛是親戚似的,互相關(guān)心,除了一些小矛盾,并沒有出現(xiàn)大的問題,所以陳陣在老人眼中不是一個打擾草原的“外來戶”。
文章里有很多東西都是潛移默化的,例如陳陣收養(yǎng)的殺狼狗——二郎,最初它因為經(jīng)常吃活羊,危害牧民的生活,所以沒人要他,等陳陣收養(yǎng)它后,他最開始還不見有多少好轉(zhuǎn),還是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活羊,而且對于陳陣的給予不像其他狗一樣搖搖尾巴表示感謝,它從不感謝,后來在陳陣收養(yǎng)小狼后,二郎一點點變得正常,開始活躍起來,注意力也離開了羊群,對于陳陣的喂食也開始有了感謝的動作。不過狼群的變化更為明顯,從最開始對黃羊的大捕殺,這是為民除害,可是從“農(nóng)區(qū)”過來的人絲毫不理會,繼續(xù)殺狼、套狼崽、搶奪狼最下的食物。狼群也從原來與草原人和睦相處變?yōu)榱藢Σ菰撕蜐h人這個團體的報復。狼群越報復,不懂事的人就越來越恨狼,也就更積極地去殺狼。就這樣不斷惡化,人和狼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所以至此又引出了一個新的變化,也可以說是一個新問題。
狼——維護草原的使者,變得越來越少,草原也就越來越脆弱。旱獺(這字原來念 “ta”啊,我念了一整本書的“l(fā)ai”??)子、草原鼠、黃羊因為沒有了天敵,所以在草原上大肆繁殖,這些都是破壞草場的動物,所以草原的草越來越少,當人們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就開始捕殺這些旱獺子,一直榨取草原的財富,這樣過度的汲取超過了草原可以接受的極限,所以草原上的動植物越來越少,食物鏈也被人們打斷了,草場變得千瘡百孔,也一點一點轉(zhuǎn)為荒漠化,寸草不生。原來的大草原也漸漸變成了戈壁灘。我想草原的變化是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因為草原毀壞了就沒有人、沒有狗、沒有狼,一切都會消失。不過我想狼也許能代表草原,因為它在草原中是最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沒有狼,草原將變得沒有生機;沒有狼,草原失去了這樣強大的清掃“裝置”,將變得橫尸遍野,臭氣熏天;沒有狼,所有的動物不能和平發(fā)展生活,食草動物會啃食草場,并大量繁殖,使草原變得更加惡化,老羊病羊得不到處理,瘟疫會在牛羊群之中大肆傳播,牛羊群也會遭到滅頂之災。草場破壞,草原中體型可以稱得上最小的蚊子就沒有地方生存,蚊子大量減少,動物就會席卷整個草原,因為只要有蚊子在的草場對于吃草動物都是一種折磨,不吃草會餓,吃草需要冒著被叮的折磨和蚊子所帶病毒感染的危險,所以這樣在蚊子大量存在的草地總是保存的特別完好,但是沒有了蚊子,結(jié)果肯定不容樂觀。草原鼠和旱獺子猖獗發(fā)展,草地變得像網(wǎng)格一樣,牛馬羊?qū)兊脽o從下腳。這樣一系列的惡化將是毀滅性的。祖祖輩輩在那里生活的草原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也作為在仔細了解草原狼之前,可以被暫時定義為最聰明的動物,而對草原進行力所能及的保護。但是生活在所謂“中原”的漢族人到達了草原之后,絲毫不顧及草原的傳統(tǒng),無節(jié)制的破壞。人們的大腦里充斥著勞動兩個字,希望用辛苦勞動改善自己的生活,可是他們忘記了保持平衡,人們被唯物主義沖昏了大腦,每個人只想著看得見摸得到的實物,做事只用手,不用腦子,作為外來者,霸道地占領了草原,并且大肆破壞,讓人哀嘆。
在文章中談到的另外一個重要元素是人性。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意識是說人生出來本性其實是一樣善良的,其引申義就是人性其實還是得看后天造化的。人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做什么樣的事都是對自己本性的一種修繕。其實說來在人還是人猿的時候人們肯定還不會種地,肯定連刀耕火種都不知道,那時“人”的生活是一種狩獵生活,也就是和狼一樣的生活方式,所以那時的“人”都有著無可非議的狼性,但是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這種生活真的是太累了,所以發(fā)明了安逸的農(nóng)耕,所以以后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早出晚歸,只要守著自己手里的那片地,所以一點一點改變,漸漸地進化到了現(xiàn)在的人。文章從始至終都在說人性,從最開始草原人說草原人有游牧文化的狼性,而漢人有的只是農(nóng)耕文化的羊性。肯定是到后來陳陣也同意這個想法,這之中的內(nèi)容看來不小。狼吃肉,羊吃草,這便有了本質(zhì)的區(qū)別。
另外文章中有所交代的是,再一回狼吃綿羊的時候,根據(jù)綿羊群的表現(xiàn)做了形象的比喻,在狼吃羊的時候,其他綿羊只是圍成一圈默默無聲地看著狼在教師自己的同伴,作者以此將這個景象發(fā)散到日本人屠殺中個人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都在一旁看熱鬧。我還不能在一個特別好的角度考慮問題,想東西總是有些偏激。在這里我把狼性和羊性用自己的想法解析一下,在我看來,狼性就是勇猛、不屈和聰慧,而羊性則是膽小、懦弱和愚笨。
對于勇猛和膽小的對比則可以談到抗日時期,那時的人可以暫時看為兩種,一種是無所畏懼的壯士,另一種則是畏首畏尾的漢奸,前者代表狼,而后者代表羊。如果人們不是那樣膽小和懦弱就不會去屈服于侵略,也不會去當漢奸背叛自己的祖國,要有狼那樣的激情,該出手時就出手。另外說狼聰慧而羊愚笨并不是說羊傻,而是它的思維很不全面,想東西總是不能看全大局,只是著眼自己的一小片,有點像是當時的漢族人坐吃山空,為了發(fā)展而發(fā)展。
所以我覺得應該學習那種狼的大局觀,把問題看全面。文章中提到合理釋放和駕馭狼性,所以在學習了狼性之后就要控制狼性,過度釋放狼性的例子就是“文革”,人們在帝國主義殖民和國內(nèi)的領導連連**終于爆發(fā)了,人們站起來當了紅衛(wèi)兵,批斗一切危害社會的東西,比如教書的人,比如飽含知識的書,這樣又偏激地危害了社會,由此看出,在長期的羊性生活之后人們對于狼性已經(jīng)失去了原來的理解,按照羊性生活了那么久,致使爆發(fā)狼性的時候并不是那么全面,雖然有了勇氣,可是沒有狼的那種大局觀,腦子里還是羊性的思想,不知變通。
寫了這么多,前后一看,發(fā)現(xiàn)我的思想是那么偏激和片面,所以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完好無損的飽含豐富多汁的羊性的“中原”人,我何時才能變得有狼性那樣的勇敢、不屈和聰慧呢?何時才能有那種大局觀呢?這些我不得而知,但我讀過了這篇《狼圖騰》發(fā)現(xiàn)了一些我可以改善的方面,當然,最好的就是去草原,真真正正地去哪里自己生活兩年,親身體會兩年,這樣也許會對我有一些幫助。
【狼圖騰讀后感3000字】相關(guān)文章:
《狼圖騰》閱讀心得04-07
《狼圖騰》里的哲學02-20
狼圖騰讀書感受03-07
狼圖騰的勵志名言07-27
狼圖騰的經(jīng)典文字語錄10-21
狼圖騰的經(jīng)典語錄11-09
【經(jīng)典】《狼圖騰》讀后感01-10
[經(jīng)典]狼圖騰讀后感01-16
《狼圖騰》讀后感【經(jīng)典】03-16
(經(jīng)典)《狼圖騰》讀后感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