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讀后感通用9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駱駝祥子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駱駝祥子讀后感1
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老虎少女。當時這種女人很少。她的形象最生動。她是“摩雅茶”,誰冒犯她,她就會罵人。她不純的語氣,撅著嘴的樣子,和祥子說話的時候,反笑和高傲的語氣在書里那么活躍。要不是說她的年齡,我肯定是一個十八歲,九歲不懂事的女人。但是她想出的套索,上演的話劇,回憶她和爺爺相遇的話,覺得很干練。
駱駝祥子讀后感2
從這些不知道該說是個人的悲哀還是社會環(huán)境造就的,不知道該歸罪于誰。如果虎妞是個姑娘家,或許祥子會珍愛她,又或許他們之間壓根不會有故事!
通篇文章下來就感覺是社會毀了祥子,而祥子辜負了虎妞和小福子,可終究祥子被愛過,而虎妞什么都沒得到。就個人而言,祥子體面、要強、好夢想,這樣的人可敬、可愛、可效仿,哪怕是一系列的挫折,祥子也總能讓人看到他的與眾不同,他對自己的要求與激勵,都能讓人感覺到他身上的力量;㈡んw面了大半生,要強的嫁給了祥子,可她什么也沒得到,還白白的斷送了性命,所以我感覺虎妞是最可憐的。至于小福子,她最辛苦可也有欣慰之處,她得到了祥子的愛。
駱駝祥子讀后感3
祥子是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他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yōu)良品質。他善良淳樸,喜歡勞動,生活中有駱駝般的進取和堅韌的精神。他一貫堅強奮斗也正是對卑賤社會地位的不安表現。這是個人勞動者雖然卑賤但正當的生活愿望。
駱駝祥子讀后感4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產物。小說通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
小說并沒有回避祥子與虎妞之間的本能欲望與一點點相互依戀之情,但同時也深刻地描寫到,即使是這樣的男女之情,也同樣建基于金錢利益關系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終把錢拿到自己手上,“錢在自己的手中,勢力才在自己身上!被㈡づc祥子的結合,無疑加劇了祥子的悲劇。
駱駝祥子讀后感5
老舍先生注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讓我們身臨其境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心理,他們的情感。讓我們的心也為之震動。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應當注意這一點。《駱駝祥子》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面對生活的無奈,描寫非常口語化。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駱駝祥子中學讀后感2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
駱駝祥子讀后感6
讀到這些內容,我感到悲傷、憤怒。我對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后來可恥的所作所為而憤怒。然而,在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huán)境下,祥子一類的被壓迫。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為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現在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一開始奮發(fā)向上要強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后來的墮落。
駱駝祥子讀后感7
最讓我感動的是,祥子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買到一輛車的時候,他竟然哭了。能讓一個漢子如此激動,可見這輛車對于他的重要性。甚至還把那天定為了自我的生日,在他看來,車就是自我的全部。祥子對于夢想的矢志不渝,讓我衷心佩服。
駱駝祥子讀后感8
祥子為了謀生,做起了拉車的活兒,他一心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可是愿望一次次落空。
虎妞的死,小福子的自殺,吹滅了他心中的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使他從上進好強淪落為自甘墮落,被生活的利刀剁得粉碎。
讀了老舍的《駱駝祥子》,讓我仿佛走進了祥子的內心世界——那個摧殘人的肉體和靈魂的地獄時代。在《駱駝祥子》中,祥子經過“三起三落”,由最初的為買車而奮斗,到后來的墮落成性,讓我了解到祥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不讓好人有好過。
駱駝祥子讀后感9
祥子的杯具,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產物。小說經過祥子周圍人物及人際關系的描述,真實地展現了那個黑暗社會的生活面目,展現了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丑惡面目,以及由他們織成的統治之網對祥子們的壓迫與被壓迫關系的一種變形反映。小說并沒有回避祥子與虎妞之間的本能欲望與一點點相互依戀之情,但同時也深刻地描述到,即使是這樣的男女之情,也同樣建基于金錢利益關系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終把錢拿到自我手上,“錢在自我的手中,勢力才在自我身上!被㈡づc祥子的結合,無疑加劇了祥子的杯具。
【駱駝祥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駱駝祥子》讀后感-駱駝祥子的悲哀11-30
駱駝祥子讀后感駱駝祥子讀書筆記09-20
《駱駝祥子》讀后感—祥子的悲劇01-07
《駱駝祥子》讀后感:父親與祥子11-16
《駱駝祥子》讀后感:駱駝的精神04-27
讀后感駱駝祥子10-30
《駱駝祥子》讀后感悟10-29
《駱駝祥子》讀后感言11-04
駱駝祥子 讀后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