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精華(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讀完《三國演義》后,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領(lǐng)著我走進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英雄豪杰風起云涌的年代,近距離地接觸了一位位英雄人物,了解了他們的豐功偉績:劉關(guān)張?zhí)覉@三拜義結(jié)金蘭、劉玄德三顧茅廬求賢似渴、曹操割發(fā)代首嚴明軍紀、周公瑾火燒赤壁名揚天下、孔明巧用奇謀七擒孟獲……
《三國演義》中英雄云集:關(guān)云長溫酒斬華雄,趙子龍大戰(zhàn)長坂坡,張翼德力拒當陽橋,勇馬超興兵復仇,黃漢升力劈夏侯淵……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fā)!何等的豪情萬丈!但曹操最忌憚的卻不是他們,而是舌戰(zhàn)群儒、三氣周瑜、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諸葛亮。在曹操的眼里,他們的所作所為,只能算是逞匹夫之勇,要是沒有諸葛亮在背后替他們運籌帷幄,自己能把他們打得顧得了頭顧不了腚,亡命天涯還差不多,哪里還談得上建功立業(yè)?的確,諸葛亮雖然只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但卻是三國眾英雄中如最受古今人們推崇與喜愛的人物:他精忠耿直,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一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也無怨無悔;他足智多謀,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錦囊妙計定乾坤;他顧全大局,只身赴東吳后,周瑜步步算計,幾次欲置其于死地,為了劉孫兩家未竟的大業(yè),他以聯(lián)軍抗魏為重,個人得失為輕,毫無芥蒂地與周瑜聯(lián)手擊退百萬曹軍。
諸葛亮的才智就連文武雙全的'江東周郎也自嘆不如,更不用提其他人了。其時,劉備剛剛征服四川,政局尚未穩(wěn)定,傳曹操揮師南下,眾人心內(nèi)惶恐。諸葛亮臨危受命,肩負“吳蜀聯(lián)合抗魏”大任只身赴東吳。周瑜嫉妒又忌憚諸葛亮的才能,設(shè)毒計欲除諸葛亮,要他在十天內(nèi)監(jiān)制好十萬只羽箭。諸葛亮一力應承下來,立軍令狀三天內(nèi)完成。周瑜心中竊喜,以為諸葛亮這回插翅難飛、必死無疑。沒想到諸葛亮神機妙算,知人善用,趁著大霧漫天,用二十只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多只箭,不僅得到了水戰(zhàn)急需的羽箭,還巧妙地躲過了周瑜的陷害。
諸葛亮神機妙算,畢竟只是個故事中的人物,我所崇拜的毛澤東和馬云卻是真真切切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屬于自己的那個年代里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跡。中國共產(chǎn)黨靠著小米和步槍打敗了擁有鋼槍、鐵炮和飛機的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除了依靠強大的群眾基礎(chǔ),與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導也是分不開的,這充分證明了智慧的殺傷力遠比武器的要大得多得多。馬云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下阿里巴巴這個財富堆砌起來的“王國”,除了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因為有精準的投資眼光和一流的制度管理,這些都離不開智力。
武力也許能幫助你擺脫眼前的困境,但有時,它也可能把你拖入更可怕的深淵,只有智慧,才能幫你擦亮眼睛,看到遠方無盡的美好。讓我們每個人都做生活中的智者,因為智者無敵!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這本書描寫了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大時代,狼煙四起,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群雄紛爭,天下三分……青梅煮酒的智慧交鋒,獨唱空城的兵不血刃,單刀赴會的從容凜然,對酒當歌的人生豪邁,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聲聲鼓角爭鳴的亂世回想,一幅幅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多少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
東漢末年,漢靈帝寵信宦官,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當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趁亂發(fā)動起義,史稱“黃巾軍起義”。
據(jù)說幽州太守張榜招兵引出劉備,后來劉備遇到了關(guān)羽和張飛,之后就發(fā)生了“桃園三結(jié)義”,也引出了跟多的精彩故事。
在整本書中,蜀國被作者給美化了。拿周瑜來說吧,周瑜在書中是小肚雞腸的一個人,智力比諸葛亮低多了,但歷史上的周瑜幾乎和諸葛亮一樣聰明,也沒有那么小肚雞腸。再或者是“溫酒斬華雄”,在書中是關(guān)羽殺掉華雄的,但在歷史上殺掉華雄的是孫堅。
看完這本書后,我有幾種感受:
一:要學習劉備,做一個好人。劉備在書中是一個勤政愛民的人,他曾經(jīng)對兩城的百姓不離不棄,帶著他們過江,帶著他們?nèi)ケ茈y,兩城的百姓也因此被感動了,我認為,這也是劉備能雄霸一方的原因之一。
二:一個團隊不能只靠一個人。就比如蜀國,劉備去世之后就一直靠諸葛亮,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國沒過幾年就滅亡了,魏國也是一樣,只靠司馬炎兄弟,最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吳國就不一樣了,有一大班謀士,所以吳國是最后滅亡的。
三:一定要聽取別人的建議。首先是關(guān)羽,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東和孫權(quán),北抗曹操。導致最后失去了荊州,別人叫他不要去麥城,結(jié)果他偏要去,最后連命都送了。接下來是張飛,張飛脾氣暴躁,喜歡喝酒,還喜歡酒后打人,劉備叫他少喝點酒,也不要酒后打人,結(jié)果張飛在給關(guān)羽報仇的路上喝酒,酒后打人,然后被他自己打的兩個士兵所殺。最后是劉備,在給關(guān)羽和張飛報仇的路上不聽諸葛亮的計劃,最后使得蜀國元氣大傷。
四:三思而后行。在整本書中,諸葛亮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連年征戰(zhàn),使得蜀國士兵疲憊不堪,劉禪總算說了一回有用的話,他勸諸葛亮休息一段時間,可惜他也是個傀儡皇帝,說了也沒用。諸葛亮去世后,他的徒弟姜維也同諸葛亮一樣,連年帶兵征戰(zhàn),使得士兵們更加疲憊,這也是蜀國是三國里最早滅亡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合上了這本精彩的《三國演義》,三國歸晉了,我該離開這個“黃金屋”了,我要去尋找下一個“黃金屋”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度龂萘x》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對人物描寫是非常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xiàn)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后,帶著百姓一起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說:“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yè),不惜殺害忠良無數(shù),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寫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盡管掛著“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喙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群眾無數(shù),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當我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zhèn),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guān)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wù)正業(yè),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tài)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梢姰斢鲆姳瘋、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戰(zhàn)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此時,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怎樣對待呢?俗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不要因為別人不如自己,而輕視別人;人各有長處,應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謙虛則秉著一顆上進的心,驅(qū)動著前行的腳步,而驕傲則會蒙上一層模糊的影,導致著無知的狂妄。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大多是從漢人劉玄德的角度來談?wù)摬懿俸蛯O權(quán),尤其是曹操,說他奸詐至極。其實換個角度看,就不會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謀士——蜀中有孔明,魏中有司馬懿,吳中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佩服孔明,因為他深諳人心,而且在深諳人心方面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粘鞘杏媱澗褪且粋例子?字敲饕怂抉R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懷疑,不應該進來,他害怕一切,但孔明打開了城門?酌魍ǔW阒嵌嘀\。今天看到這一幕,他更是不敢前進半步,最后退縮。由于孔明生前聞名世界,每個人都知道他,甚至在他死后參加了戰(zhàn)爭。當蜀國士兵推著木頭雕刻的假孔明時,其他國家的士兵都嚇得四散奔逃,并認為這是真的,直到這個事實被宣布。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很多知識,比如,關(guān)云長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就像學習一樣。我們不能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為自己很棒,一定能贏,但是會怎么樣呢?所以不要說這些話,把它們放在心里,變成一種動力,結(jié)果會更好。還有“魯迅火燒營七百里”的故事。雖然魯迅通常是平庸的,他只是一個溫和的學者,但他不想成為像孔明那樣的人才,這使人刮目相看。俗話說,“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海水不可丈量!彼,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多交一些心地善良的好朋友,即使長得不好看,也不要以為漂亮的就是好的。
有時間請多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實用思考選(第五章)在炎熱的'暑假里,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是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述了蜀、魏、吳之間的紛爭。時間從漢靈帝平原黃巾起義到西晉大康元年三國統(tǒng)一。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詭計都瞞不過他。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草船借箭。由于諸葛亮非常聰明,周瑜非常嫉妒,想找個借口害他,就對諸葛亮說:“對付曹操最好的武器是什么?”諸葛亮說:“弓箭是最好的。”“是的,但是軍隊缺少箭。我聽說你足智多謀。你能做點什么嗎?”“沒問題,我要下軍令狀!弊詈螅荑そo諸葛亮三天時間供應十萬支箭。沒有什么能打敗諸葛亮。第三天,他利用天氣,草捆,船二十艘,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周瑜詳細聽了諸葛亮輕而易舉地獲得十余萬支箭后,大吃一驚,感嘆道:“諸葛亮計策高明。我真的不如他!”
看完這本書,我決心好好學習,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有知識的人,長大后報效祖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宦官當權(quán),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張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黃巾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在此形勢之下,各地豪強或為自保家園,或為稱雄一方,紛紛建立地方武裝,這就形成了各路豪強的割據(jù)之勢。中國大的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為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東漢朝廷在全國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這就引來了一個大英雄劉備。這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算起來也是東漢王室的遠方直系子孫。他雖然目前淪落民間,以販麻鞋和織席為業(yè),卻胸懷大志。他身長七尺五寸,頗有龍子風采。劉備擅使一對雙股劍,足智多謀,特別喜歡結(jié)交英雄豪杰,他見到招兵榜文,便與意氣相投的新教朋友張飛張翼德、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在桃園里結(jié)拜成兄弟,(桃園三結(jié)義)劉備為長兄,關(guān)羽、飛依次為弟。三人決心投軍殺敵,報效國家。二弟關(guān)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兄弟三人勇武過人,有萬夫不擋之勇。他們投軍后立下許多戰(zhàn)功,還救出了被張角擊敗的董卓。但因劉備地位低下,只當了個小官,擊退黃巾軍后,他們棄官歸鄉(xiāng)。
宮廷內(nèi)宦官專權(quán)日盛,朝政日亂,人民怨聲載道。各地戰(zhàn)亂又起,劉備又帶二人復出,因為平定漁陽之戰(zhàn)有功,劉備被封為平原縣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馬。
不久之后,漢靈帝死,幼小的漢獻帝即位。幾番爭斗之后,朝政大權(quán)又被奸相董卓把持,董卓驕狂殘暴,引起眾官的不滿。曹操是一位頗有心計的人物,他刺殺董卓未成,設(shè)計出逃。曹操在陳留帶起一支兵馬,推袁紹為盟主號召天下兵馬共討董卓。在曹操討卓檄文的號召下,十七鎮(zhèn)諸侯起兵響應,直逼洛陽,劉備兄弟也在其中。討董大軍兵臨城下,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出城迎戰(zhàn),連殺盟軍數(shù)員大將。這時,關(guān)羽打發(fā)神威,溫酒斬華雄,(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即出戰(zhàn)時溫好的酒都還未涼就提華雄的人頭而歸。
董卓見華雄被殺,親自領(lǐng)著十五萬大軍應戰(zhàn),他的義子呂布驍勇善戰(zhàn),武功天下第一,眾諸侯無人能敵。緊急時刻,張飛、關(guān)羽、劉備三英雄合戰(zhàn)呂布。(三英戰(zhàn)呂布)迫于形勢,董卓放棄洛陽,劫持皇帝遷都長安。各路豪強占據(jù)洛陽后,長沙太守孫堅尋的.一枚傳國玉璽,便心生異念,找個借口返回江東,已圖霸業(yè)。袁紹聽說后大怒,聯(lián)合荊州刺史劉表半路截擊孫堅,從此孫堅與劉表結(jié)怨。各路諸侯也各懷異心,不久便各自散去。曹操投揚州,袁紹到關(guān)東。劉備仍回平原縣當縣令。此后割據(jù)一方的梟雄之間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多有梟雄戰(zhàn)死。此時董卓中了王允的美人計,因美女貂蟬與呂布發(fā)生沖突,呂布殺了董卓,但董卓的舊部殺回長安,呂布抵擋不住,逃出關(guān)外投奔袁術(shù)去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6
趁著放寒假的時候,我讀完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原著。與此同時,我也看完了《三國》這部電視劇,讀完書看望連續(xù)劇,我心潮澎湃,有感而發(fā),寫了這篇讀后感想。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訴說了自靈帝開始,漢室衰敗,群雄逐鹿,最后形成三國鼎立之勢,最后司馬炎一統(tǒng)中國,建立晉朝的故事。這本書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塑造了一群叱咤風云的三國人物。這些英雄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處事風格,耐人尋味,令人深思,必將對我今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三國演義》這部書中,我最敬佩的人便是諸葛亮了,看到這一點,大家都不會驚訝,畢竟誰也想擁有像諸葛亮那樣聰明的頭腦,足智多謀的.才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場戰(zhàn)役,一場是:馬謖拒諫失街亭。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軍事要地,派馬謖鎮(zhèn)守。馬謖從小飽讀兵書,是諸葛亮的學生,跟隨劉備和諸葛亮行軍20多年,深受諸葛亮的喜愛。可是他建功心切,好大喜功,不聽副將王平的諫言,把蜀軍大部分軍士都安營扎寨在一座孤山上。司馬懿領(lǐng)15萬兵馬攻擊時,將馬謖困在山上,斷其糧道和水道,并放火燒山,馬謖軍隊不戰(zhàn)自亂,喪失了街亭,直接導致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想起先帝劉備曾說過的話:“不可以重用馬謖”,后悔莫及,揮淚斬了馬謖。諸葛亮待馬謖如父子,可軍法如山,依然做出斬馬謖的決定,可見諸葛亮不僅有卓越的軍師才能,也是一位能知錯必改,一切為蜀國利益的好丞相。
另一場戰(zhàn)役是空城計。痛失街亭后,司馬懿率40多萬的大軍,殺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諸葛亮此時無兵御敵,卻大開城門,并在城樓撫琴。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從事謹慎,一定會在周圍設(shè)下埋伏,便下令退兵,讓諸葛亮走脫了。諸葛亮用空城計避免了戰(zhàn)爭損失,雖然有冒險的成分,但也是深諳司馬懿雖然有軍事才能卻因懼怕諸葛亮而不敢貿(mào)然前進,才敢這么做。全書對諸葛亮識人的本領(lǐng)有諸多描述,空城計卻是將這一本領(lǐng)運用到了極致。我不由地想,識人用人對人生多么重要。∫院笪乙惨獙W習諸葛亮的這種本事,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蒙蔽,要深入了解人,認識人。
看完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的歷史知識,更明白了“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的道理。諸葛亮為了國家不顧一切,忠心耿耿,勤勉謹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今后我也會努力學習,報效國家,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7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資料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jīng)羅貫中的整理和修改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jié)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guān)羽、張飛兩位豪杰,正因志同道合,因此三人于桃園結(jié)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jié),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guān)、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xiàn)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jié),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述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但是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但是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guān)羽了,關(guān)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正因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guān)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狀況大抵只會出此刻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但是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正因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能夠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xiàn),大抵是正因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quán)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一樣的趣味,更有不一樣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務(wù)必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jié),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但是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因此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8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的古典小說,他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說到: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紛爭,又并入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策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他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shù)、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小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各盡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雖有這些人物,但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書當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
三國時代戰(zhàn)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嗎?我想大多數(shù)人會說是的,他當然是英雄了!劉備自己很清楚,如果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人跟自己打拼,那就很難成就他的千秋霸業(yè)。于是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同他共謀大業(yè)。前兩次諸葛亮不在家中,外出旅行,這是他撲了空,第三次他去時,正趕上諸葛亮睡午覺,劉備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耐心的等待,正因為劉備的謙虛,明智,以及誠心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并使之出山幫助劉備成就大業(yè)。況且曹操也說過劉備:“今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笨慈诉_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這么說,劉備怎么可能不是英雄,當然他也有不足的地方,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這時大家可能想到了另外的一位軍事策略的'人——諸葛亮。封建統(tǒng)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非常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縻,他的所作所為給后人很深的印象,我認為他也是英雄。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們不能只看表面評論一個人是好是壞,因為是好人還是壞人是勝利者裁決的,這難免對其他人不公平。
所以我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聰明絕頂,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如孔繁森,劉玉儒,任長霞。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楷模,民族英雄,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的生活才增添了色彩,我們要學習他們默默奉獻的精神,為家長老師同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9
南陽諸葛亮,坐在中國軍事賬戶上,設(shè)置八卦陣,抓飛將軍。這是我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謎。說到諸葛亮,他勇敢、冷靜、遠見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用空城計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欺騙司馬懿;用濃霧草船借箭欺騙曹操……他總是那么精力充沛,羽扇綸巾!
但當我讀到諸葛亮的《師表》中先帝知臣謹慎這句話時,我不禁激動地喊道:諸葛亮謹慎嗎?胡說八道!他看錯了人馬蘇,派他守住街亭。結(jié)果,馬蘇失去了知識,逃跑了。諸葛亮含淚斬斷了馬蘇。媽媽笑著說:你不能這么說。讓我們先看看《三國演義》的第39次!
我懷疑地打開了第39次:劉彪的原配夫人死了,長子叫劉琦,后娘對他不好,準備讓兒子繼位。劉琦急死了,就問他叔叔劉備。劉備很聰明,他說:去問問我的軍師諸葛亮吧!劉琦去問諸葛亮,諸葛亮聽了不正面的回答,故意分開話題。后來,劉琦告訴諸葛亮:我有一本絕版書,先生想看嗎?諸葛亮也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所以他答應和他一起上樓。諸葛亮一上樓,劉琦就立刻抽下梯子,轉(zhuǎn)身跪下:先生,你一定要教我!諸葛亮見不逃,便說:疏不間親,我也沒辦法!劉琦說:現(xiàn)在只有你能救我,放心吧,外面沒人。諸葛亮給他講了歷史上王子申的故事,劉琦明白了?吹竭@一點,我不禁暗暗稱贊諸葛亮在沒人的'情況下告訴劉琦,而不是直接說,只是借了一些歷史典故來暗示劉琦。結(jié)果,劉琦請兵外調(diào),既掌握了兵權(quán),又守衛(wèi)了邊疆,又遠離后娘,沒有沖突。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劉琦外調(diào)的一萬多人給了劉備很大的力量支持。諸葛亮言行謹慎,在是非沖突面前沒有挺身而出,卻能全身而退,受益匪淺。這就是謹慎的好處!
小時候沒能做到謹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在玩,突然,晨晨推了人,小男孩撞到桿子上,額頭上鼓起一個大包。晨晨媽媽一出現(xiàn),我就趕緊說: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阿姨的臉從白到紅,從紅到紫。在我們面前,陳晨被他媽媽狠狠地修好了。從此,陳晨很少和我說話,再也不和我玩了。媽媽警告我,不管事情有多真實,我們都應該在適當?shù)臅r間和地點以適當?shù)姆绞奖磉_適當?shù)娜,否則我們只能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幾千年前,老子說:如果你小心,你將永遠不會失敗。幾千年后,法國大作家雨果說:謹慎是智慧的長子。穿越不同的時空和國家,對謹慎的理解始終是一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總能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0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钡苷呔由,為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zhàn),使敵我力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于剛愎自用。但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zhàn)中,占領(lǐng)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shù)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chǔ),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jù)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xiàn)實,指出現(xiàn)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fā)現(xiàn)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guān)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jīng)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jīng)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作文寫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作文,讀后感04-14
讀后感《三國演義》_三國演義個人讀書筆記12-13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