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讀后感500字3篇
一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著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接受學習教育,結(jié)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眾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shù)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可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為他們笨鳥先飛、憑借了后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jīng)常是班上的倒數(shù)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努力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成為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大王。當有人稱贊他是天才,并問這位“發(fā)明大王”成功的秘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并不意味著一定成功;天資平凡,也不一定意味著失敗。一個人只要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定成功。
二
這篇古文是北宋時的改革家王安石所作,王安石是一位中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詩人,他非常憐惜方仲永,故寫此文以教育后人。其文之意是,方仲永出生在一個世代務(wù)農(nóng)、連筆墨紙硯都沒有的家庭,長到五歲,也沒有見過書具,忽然有一天,他哭著求父親讓他寫詩,父親感到詫異,就近借來文房四寶,仲永即書詩四句,其間每首詩都體現(xiàn)了“忠孝”這種封建社會最高的道德觀念?傊“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故“邑人奇之”,紛紛給以禮遇,甚至用錢幣向仲永求詩了。此時,方仲永在當?shù)鼐统闪艘粋神童。但這樣的神童竟被他的父親當作搖錢樹,領(lǐng)著他“環(huán)謁于邑人”,使他失去了學習的機會,以至于到十二、三歲,才思減退,二十歲時,竟“泯然眾人矣”。
由此看來,方仲永這個神童到后來竟變成為一個平庸之人,究其原因是父親對仲永的“不使學”,加之鄰里鄉(xiāng)親的捧殺。我們現(xiàn)代的神童也有,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就能認識一、兩千個字,能背幾十首唐詩;七、八歲的孩子英語能跟外國人對話,還會幾國語言;十一、二歲的孩子考取了大學,成為了少年大學生等等。這些孩子如果“不使學”,家長一味的嬌慣,就會成為驕傲自滿、目空一切之人。特別是有些孩子有藝術(shù)天賦,家長就帶著他們到處演出,書也不讀了,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掙錢,加之社會的捧殺,慢慢地這些孩子的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這樣長此下去,孩子不就成了第二個、第三個方仲永了嗎?前車之鑒,足以為訓。學習和教育是天才成長的必要條件,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幼年時的'天資多么聰穎,如果不經(jīng)過學習,不接受教育,再聰慧的孩子也會成為默默無聞的庸人。
三
昨天,我和媽媽讀了一個故事,叫“傷仲永”。
故事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姓方的人家,出了一個神童,叫方仲永。家里沒幾個人認字。小仲永5歲的時候,嚷著要寫詩,大家很驚訝。父親準備好了東西,小仲永立即寫了一首詩。父親給村里的秀才看,他吃了一驚,這文章寫的可真好,一定能光宗耀祖!
之后,父親整天帶著小仲永到處炫耀,用小仲永的詩來賺錢,小仲永再也沒有時間學習了!就這樣,小仲永到十幾歲時,再也寫不出詩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看來僅僅是聰明,而不努力是不行的,()否則就會成為像小仲永這樣了!在這里,我也要批評這位爸爸,只知道炫耀,害的小仲永沒時間學習了,最終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全世界的爸爸媽媽們,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哦!
【《傷仲永》讀后感500字3篇】相關(guān)文章:
★《傷仲永》讀后感01-08
★傷仲永讀后感01-07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12-31
讀后感《傷仲永》11-23
傷仲永讀后感10-10
《傷仲永》讀后感01-15
《傷仲永》讀后感【精】06-22
《傷仲永》讀后感【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