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讀書筆記三篇
引導語:《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相信亦有很多人都有看過,那么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道士塔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道士塔讀書筆記一
《道士塔》讓我仿佛置身于敦煌文化衰敗的那一刻。也讓我被因此文章而卷起的沉痛漩渦所吞噬,所淹沒。我拼命地喘著氣,猙獰在其中。在旋渦中努力地尋找著方向,我無力挽回,于是只能用掩面嘆息。憤慨這一切,回避這段無情的歷史。王元箓,你將為所做的一切付出巨大的代價,你將成為一個扮錯戲的小丑,一個受人啜泣的千古罪人。
我也曾今帶著份喜悅,踏進承載千年文化的敦煌,而在莫高窟的門口便已染上一層淡淡的悲憤,人如煙云,浩浩蕩蕩的堆積在窟下,排著龍長的隊伍肆意喧嘩,一地垃圾,莫高窟下何嘗還留一片凈土,安靜的方寸啊。他們用悼念的眼神細細品味那古老而又多彩的壁畫,這里沉淀著多少文化大家的精品。
他們盡情揮灑才華于此,只為求的那流芳百世的美麗。每一筆用心勾勒出的線條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亂世之爭,傾國之美。每一個洞中都還殘余著往昔傷痕的塵灰。無知的王元箓輕松地粉刷洞里貌似礙眼的壁畫,而麻木的神經(jīng)還在為昏庸無光的未來做著計劃,卻不知已走上不可悔改的路。墻上的裂紋似乎正訴說著什么,裂紋將我們定格在一段時空,但我們還是無法拯救。一做做成為廢墟,不忍細看的婀娜塑像,一袋袋的似垃圾般被揮霍。王園箓——你到底在做什么?
一座新的文化地窖已被經(jīng)過粉刷的墻壁很快突出的裂痕而被挖掘。但這并沒有給我們下欣喜和自豪,卻帶給我們更多的懺悔和對當時政府腐敗的鄙視。大雨傾盆般席卷向我們的知識,不渺小但還是依舊未被重視。那些貪圖金錢的王園箓用大批大批,成百上千的字畫換得不值得一提,少的可憐的銀兩;馃龍A明園的場景像一場過時的黑白電影,不停一幕幕浮現(xiàn)于大腦,我的思緒好亂,真的好亂!夾雜著各種情感,王園箓卻還在一旁安逸的賺著他的小本買賣,始終毫不眨眼的抽干中華民族所剩無幾的文化鮮血。我現(xiàn)在正浸泡在文化的苦水中。他以為自己的“慷慨”會被人傳頌,可是卻成為低俗、無知、愚昧的代名詞。每當國人在細細鉆研花高價買入的微型膠卷,不忘國恥日夜艱辛,我們只是無償?shù)膹浹a這過錯。
希望這沉痛的歷史會被歲月洗刷,不在留有任何的足跡。
道士塔讀書筆記二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正是這些給中華兒女留下了許多的智慧結(jié)晶,而一些無知的人卻白白糟蹋了。因而釀下一出出巨大的民族悲劇。余秋雨筆下的一小說《道士塔》,就描繪了一個因人們的自私,貪婪而留下的民族悲劇 。
一位逃荒到甘肅的湖北麻城農(nóng)民,然后在那里做了道士,幾經(jīng)轉(zhuǎn)折,不幸,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王道士為了一點金錢把莫高窟中價值連城的文物白白送給了歐美學者,而此刻的中國人正為了那幾毛錢的運費而不愿意把文物運到省城博物館保管。他們不可能知道歐美學者是多么高興自己從一個蠢人手中搶救出那么多遺產(chǎn)文物。
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之一,就這樣被一個無名道士斷送了。難道中華文化只是渺小的一個道士 可以斷送的? 當時諾大的中國連幾卷經(jīng)文都存不下,這是為什么,為什么?一個為了幾毛錢都不愿意拿出救文物的國家,怎么可能保護好中國燦爛的文化。
文中作者引用了中國青年寫給火燒圓明園的額爾金勛爵的幾行詩句: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是我能與你對視著站立,陰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曠野,要么我拾起你剩下的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過去的劍,要么你我各乘一馬,遠離天遮天的帥旗,離開如云的戰(zhàn)陣,決勝負于城下 。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話,無不表達出后人們對前人的痛惜。
每一個歷史文化悲劇,都讓我們中國失去了許多只屬于我們中華文明的光環(huán),也讓我們后人明白一個國家的文化要想永遠流傳下去,就應(yīng)該用最率真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留下的一切。
道士塔讀書筆記三
讀了余秋雨的《道士塔》,我的心和指間都是蒼白的。我看見了一個民族的血痕,深深的,還滲著血。
一、王圓祿其人其事
“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边@個人的名字的確是足以令人唾罵萬年的。如今流落到海外的.敦煌國寶們終日的抽泣,很多是因為他,才用不幸的自己見證了一段屈辱的歷史。
他是一位道士,卻看管著佛教的圣地。與其稱他為道士還不如說他是地道的農(nóng)民,那個時代到處可見的農(nóng)民。當一個農(nóng)民把持著一個民族最燦爛的文明時,其實悲劇列車就無可挽回的向前開動了。
不對,不對!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丑”。當我們咬牙切齒地痛惜。撕心裂肺地憤恨時,“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默然的表情。”我不禁苦笑,敦煌之不幸,文化之不幸,民族之不幸,怎能由這位認認真真做錯事的農(nóng)民扛起?他扛得起嗎?
華美的壁畫,是這位老農(nóng)仔細地用石灰刷抹,他不喜歡艷麗。那唐代的笑容,悲苦地向慘白的墻壁嘆息一聲,隱在了王道士滿意的粉白中!芭遗摇睅族N下去,“婀娜的體態(tài)變成了碎片,柔美的笑容變成了泥巴。”在她們的位置上,王道士膜拜的靈官、天師穩(wěn)穩(wěn)坐定。
讀到這里,我恨不能早生一個世紀,飛身奪下他手里的刷子和鐵錘,大聲呵斥:“你這愚人,你知道你在干什么?住手。
誰知道呢?或許,他卻會迷惑的反問上一句:“我在整理我家院子,關(guān)你何事?”說罷,拾起地上的刷把,得意地望著白灰刷過的墻,“嘖嘖”地盤算著刷墻的花費,漫不經(jīng)心地把散落的雕塑隨片踢出洞外,踢入凜冽的溯風中。
想到這里,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腦子也一片慘白。
二、遠行的車隊
如果還有什么稱得上掠奪美麗,那么,一看圓明園,二看敦煌。
當二十世紀初,西方文化一派欣欣向榮的時候,國外的學者不止一次的把目光投向我們這個美麗的國度。而此時的王道士的腰帶上正栓著敦煌文化寶庫的鑰匙。在他手上,是剛從外國探險者那里得到的小費,在他身后,是牛高馬大的洋人,自稱來取經(jīng)的“洋唐僧”。道士掂掂手中的銀圓,心花怒放的想真是交了好運,這破玩意還能換錢?于是,他把一卷又一卷的經(jīng)書、畫卷從深深的洞穴里取出,裝滿了一輛輛牛車。臨行還依依不舍地目送“取經(jīng)人”遠去,恭恭敬敬給人家鞠上幾個躬。
嘿!這是多大的便宜。∽悴怀鰬艟湍艿缅X!他心中竊喜著。
“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
三、余秋雨的痛與恨
貫穿本文的是作者余秋雨感情的軌跡。
在悲涼的圓寂塔前,作者吃驚的發(fā)現(xiàn)了“王圓祿”的名字。由此,他開始了回憶。從他讀過的關(guān)于敦煌的史料里,搜索著他的影子。
王道士給作者的印象是一個“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索索”的農(nóng)民。作者心里發(fā)涼:中國最燦爛的文化竟然是這樣的人把持!繼而,我國當代的敦煌學者們在進行研究時,拿著從國外買來的微縮膠卷,嘆息著走到放大機前的情景,開始縈繞在作者心里。他開始痛心。
望穿時空,他似乎看到外國冒險家,也是文物販子斯坦因,和他滿載敦煌精華的車隊,徐徐走出我們的視線,他感到一陣等同于戈壁溯風的悲涼。
余秋雨不愧是余秋雨,沒有指著王道士鼻尖的漫罵,卻鋒芒畢露地轟擊了他的愚昧與無知。盡管有無數(shù)條足以讓他傾瀉憤恨的江河,然而,他內(nèi)心的苦痛卻不僅僅指向一個農(nóng)民。大量反語的運用,如嗆天呼地,他已經(jīng)痛不欲生。
全文最富有意味的是,那些靠從“強盜”手里買回的膠卷加緊研究的專家們,在國際敦煌學討論會上,因日本專家的發(fā)言而“默默”著。這是最沉重的一筆。無論別人是贊譽還是安慰,歷史都無法改寫。他仰天長嘆。
這篇文化散文很沉重。它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
作者的痛與恨,就是我的痛與恨。
【道士塔讀書筆記三篇】相關(guān)文章:
道士塔的讀書筆記12-16
道士塔讀書筆記1500字10-18
道士塔讀書筆記(通用6篇)08-13
《道士塔》閱讀筆記11-20
道士塔讀書筆記范文(通用11篇)08-12
道士塔讀后感2000字范文01-04
《道士塔》讀后感2000字左右01-05
《烏塔》讀書筆記400字最新范文5篇09-13
烏塔教學反思01-01
2021廣州塔介紹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