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讀書筆記
(一)
被譽為“中國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備最好稟性的“人”象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質(zhì)最接近于“道”。居處適應任何之地,心胸沉靜高遠,待人真誠友愛,說話言而有信,為政謀求清平,處事能方能圓,行動善擇時機。正是由于不與人爭的美德,所以永遠也沒有過失。
這篇文章雖然表面上是對水的頌歌,但實際歌詠的對象卻是具備像水性那樣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個“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啟發(fā),對有關水德的.進一步寫狀,介紹善之人所應具備的品格。
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這是因為水具有其它萬物所沒有的獨特的幾種稟性。
其一、 水能滋養(yǎng)萬物生命。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如古人所說:“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辭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盡管它是生命之源、滋養(yǎng)萬物,但卻從不居功自傲,更不會占據(jù)高位,把持要津,而總是默默無聞的處于眾人不愿處的低位。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贊譽!
其三、水能以柔克剛。水性盡管溫柔,柔弱,但這種溫柔會聚集巨大的能量,變得異常剛烈。俗話說: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晝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樣堅硬的物品擊穿。
其四、水能因勢而變。水能至靜——水平如鏡、至潔——晶瑩剔透,但也能至動——奔騰不止、至濁——混濁不清,總是處于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所以蘇軾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正是水這種變動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潤萬物,并且一路流過沖走許多污垢,蕩滌人世間一切污泥浮塵。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質(zhì),不僅老子愛水,而老子的學生孔子也喜水,每見大水必觀焉,并發(fā)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逝者如斯”的感嘆!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水也一樣,既能載舟、亦能覆舟。既能利萬物,可一旦洪水泛濫又會生靈涂炭,摧殘生命。故常有洪水猛獸、水火無情之說。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認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
。ǘ
課上,老師曾講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時,談到上善若水。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讓我對水進一步加深理解時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深刻的認識。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币馑际钦f,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fā)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在這里,老子說到了水的特性:謙卑、寬容、無爭。
水的這些性質(zhì),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們?nèi)祟,我們應該向水學習并具備水的特性。如果我們能像水一樣,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充滿和諧的、沒有戰(zhàn)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將充滿愛與寬容。
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然而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利益當前,很多人背棄信義,不謙卑,不寬容,更充滿著你爭我搶的現(xiàn)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觀的想法:我們的社會沒有道德可存了。
水滋養(yǎng)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于人們所不愿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為什么我們的老祖先說水是“上善”,由此而將水作為最受尊崇的美好品格的示范,倡導人們效仿呢?為此,孔夫子將水被崇尚為“上善”的原由,從功效、特征、性格、行為、操守等多方面做了深層次的解釋: 孔子說:水有五種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養(yǎng)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長,遵循自然規(guī)律,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向幾百丈山澗毫無畏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見多少,不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的觀點,違心地趨附別人),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fā)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凈,又好像善于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觀(觀察、體會、
【《上善若水》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08-21
簡愛 讀書筆記07-22
物理讀書筆記01-21
史記讀書筆記01-21
責任讀書筆記01-06
聲樂讀書筆記12-28
《白鵝》讀書筆記11-23
邱少云讀書筆記11-20
《毛毛》讀書筆記11-20
師說讀書筆記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