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集錦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書筆記1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后,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了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而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才讓我?guī)状慰荚嚊]得滿分。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jīng)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么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里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后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jīng)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論語讀書筆記2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jīng)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墩撜Z》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墩撜Z》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贝鹑接校骸奥勊剐兄!币驗椤扒笠餐耍蔬M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鑒意義。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認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按事物發(fā)展的邏輯推理,這種靠僥幸避免災禍的人遲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學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鬃舆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季氏》)充分說明仁德的價值和力量。
那么怎樣才能算仁呢?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也就是說,只有克制自己,讓言行符合禮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贊許你為仁人了?梢姟叭省辈皇窍忍炀陀械模呛筇臁靶奚怼、“克己”的結果。當然孔子還提出仁德的外在標準,這就是“剛、毅、木、訥近仁!(《子路》)即剛強、果斷、質樸、語言謙虛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時他還提出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即:“恭、寬、信、敏、惠”(《陽貨》)。即恭謹、寬厚、信實、勤敏、慈惠。他說,對人恭謹就不會招致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得到大家擁護,交往信實別人就會信任,做事勤敏就會取得成功,給人慈惠就能夠很好使喚民眾?鬃诱f能實行這五種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當然,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yǎng)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
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強調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fā)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籍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為什么強調做人要全面發(fā)展呢?這里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人的社會性的認識,以及個人修養(yǎng)的相互制約作用,他說:“舉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即:詩歌可以振奮人的精神,禮節(jié)可以堅定人的情操,音樂可以促進人們事業(yè)的成功。所以,對于個人修養(yǎng)來說,全面發(fā)展顯得極為重要。
論語讀書筆記3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則論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這句話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智理名言,意義至大。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yǎng)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為師。
這則論語還表現(xiàn)出了孔子的'兩個精神:一,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二,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的精神。
這則論語真不愧是孔子所說出的智理名言呀!
論語讀書筆記4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鬃記]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shù)”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睂τ谖襾碚f,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論語讀書筆記5
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墩撜Z》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兩千多年里,曾經(jīng)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日常語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論語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鬃訄詻Q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彼笳郑熬、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鬃右蟆盀閲远Y”,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睂ζ胀癖娛┮远Y,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論語讀書筆記6
我在《論語譯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譯注》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笆赂改改芙咂
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
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
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R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讀書筆記7
我讀論語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jīng)被孔子深深感動,為他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盡管有這樣那樣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后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于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對現(xiàn)代生活有巨大作用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fā)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心態(tài),明確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使命,也是儒家文化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書筆記8
讀了《論語》這篇著作,我受用不盡,不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還親密接觸,讓我對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論語》書是對孔子日常生活的舉止與語言方式,還有記載中國史代偉人對孔子的`評價與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反應了孔子與別處倆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師傅,還反應了孔子好問好學的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他還非常謙虛,自己成了老師,還是求學,對問題都不恥下問;不像我們,遇到獎勵就萬分驕傲,遇到困難就不理不睬。
在我練字期間,我在書法班的名譽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驕傲,在學校的作業(yè)本上寫得亂七八糟,還差點被批入“差字黑名單”;自從讀了這本著作,我在數(shù)學方面的字體大有進步,連老師都對我刮目相看;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公開贊揚我的作業(yè)本呢!原來論語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們要向孔子學習,不能驕傲自大,要做一個謙虛有學問的人,并向孔子取長補短,讓自己更完美!
論語讀書筆記9
兩千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記成了《論語》,書里的內容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論語》封面精致,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著“論語”二字,下面寫著“孔子的智慧”幾個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書中的內容看上去好像沒有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
書中的文字充滿了哲理,我最喜歡的有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經(jīng)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你被別人誤會了,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在《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訉α魉母袊@,引發(fā)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流走的水象征著流逝的時光——一種時光悄悄流走的感慨,一種人生目標要在奮斗中實現(xiàn)的理想,在這一聲嘆息中表現(xiàn)了出來。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寶貴、容易被忘記而又最讓人后悔的事的東西。還記得高爾基曾經(jīng)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fā),兩手空空!蔽覀円苍S不能讓時間停留或者延長,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
《論語》是孔子一生的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么做人,怎么處事?鬃,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讀書筆記10
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這本儒學中的“圣經(jīng)”有太多太多的營養(yǎng)等待我們去吸取。
一翻《論語》我們一定會看到“仁、德、孝、學、禮、和、知”這七個字,它們整部論語的核心,更是整個儒學的核心。可以說儒學的核心是《論語》,而《論語》的核心便是這七個字,我們便要讀懂這七個字。
讀懂它們不容易,兩千多年來多少名人在思考這個詞題到今天也說不清楚,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
“仁”即愛人,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包括陌生人。這一點與墨家類似,但是儒學沒有一味的愛人!白釉唬何ㄈ收吣芎萌耍軔喝!闭f的便是這個道理。那些好人要愛,知錯能改的人要愛,唯獨犯了大錯且不思悔改的人不能愛。愛人有限度,有底線,所以說人要善待人但不能沒有底線。
“德”即道德,與道家有些相同之處。但道家提倡順其自然,但孔子認為“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顯然孔子認為道德不能順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孝”即孝道,孔子在《論語》中的“孝”有一部分涉及了封建思想,但拋棄這些渣滓,乘下的都是精華!靶€┮舱,其為仁之本與!”會讓我們終生受用。
“學”即思學,按照王守仁的話說是“知行合一”。這正是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學習秘決的高度概括并提純。
“禮”是“克己復禮”,這可以說是孔子被現(xiàn)代人指責的一個地方。在我看來,它其實是指不能越過的道德底線,“禮”是道德中的法律。
“和”為和諧,現(xiàn)代社會缺少這個,如同人人心懷“和”便不會鋌而走險去犯罪,不會對貪污抱有一絲幻想,不會為了貪欲去侵略他國。
“知”便是“智”。正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水變幻莫測,飄乎不定。沒有實體,卻實實在在在那里。有明,純潔,可以一眼看穿,但是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這便是智慧。
這七個字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一眼望不到頭,我也只在這海邊撿些貝殼暗自竊喜,卻可能永遠也見識不到這遼闊的大海。
論語讀書筆記11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編撰人,后被人推崇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fā)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并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薄案欢汕笠玻m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了。有些人為了追名逐利而做了一些違背道德的事,傷人又傷己。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竭其力,但社會上做事,讓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生活不是孝的根本,如果你能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才對得起父母真正的孝。在生活中,子女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自己的父母在家里。而且有時很久都不回家。只負責每個月給父母寄錢,但父母希望的是自己的子女能;丶铱纯此麄。在農村,大多數(shù)都是些老人在家,用孔子的理論來說,這樣的人沒有做到孝。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孔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笨鬃訉W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我們周圍都存在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優(yōu)點,都有他自己的特長。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還有學“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迨”。說的就是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應該邊讀邊邊思考,把學的東西裝進我們自己的腦子。如果我們不思考,學到的就只是表面的東西,那就是空讀!爸疄橹恢獮椴恢本褪侵谰褪侵,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不懂的就要問。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缚鬃诱f:“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奔丛诩乙⒕锤改福谕庠趫F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暗,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薄妒酚洝份d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边@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懷著與人為善的理念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
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惫院穸∝熡谌恕钡鹊龋际撬淖鋈藴蕜t。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習過的知識按時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這講的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在日常生活中,人際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為人處事在人際關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雖說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不一定他說的對于如今的社會都全部適用。我們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取適應自己的一部分,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聯(lián)系起來。不要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部吸收。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表及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論語讀書筆記12
這段時間,我們把《論語》這本書學完了。還記得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非常的精致,上面還寫著非常大氣的兩個字——論語。剛翻開書頁,就看到了人物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是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中國古代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一生從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業(yè),被中國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俗話說:他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其中著名的弟子有:顏回,曾子,子路,子貢,管仲……
《論語》主要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輯而成,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包括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藝術等方面,有許多富有啟發(fā)性的至理名言是我國古代名言之一。
全書語言精練,意義深刻,有許多言論被人視為至理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鹕普叨鴱闹,其不善者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一起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有缺點的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我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許果有的話就立刻改正。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精華,書中講到的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一生去慢慢體會。
論語讀書筆記13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在象牙犀角,在良才美物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精雕細琢)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孔子夸子貢罕見的段落。孔子對弟子的態(tài)度精準,知人。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保ㄍǔ@斫鉃轫槪⒌暮诵睦斫馐蔷。)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無違的是禮。孝要立一個標準,不能以最高的標準為標準,不能輕易把人歸為不孝。儒家的根本在于風俗教化。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化妝的時候后于素(素為原本的好的質地))”曰:“禮后乎?”(若禮為后,則仁在先)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貢與子夏都是文過于智。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子非常明確的區(qū)分了一和貫。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表達到了無比的確信?鬃右簧脑瓌t不過是忠和恕。盡己與推己。在中庸中,忠恕不是道,但在論語中,忠恕則是道。一以貫之的貫字上。中心為忠,如心為恕。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保ǹ鬃咏o的少,說明不該給)請益(多給點吧)。曰:“與之庾。”(孔子并不是在乎這個數(shù)量)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到)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這里面的肥和輕不能少)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程子的解)。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有常職,因此有常祿),辭(推辭)。子曰:“毋。ú灰┮耘c爾鄰里鄉(xiāng)黨乎!(可以給你的.鄰里鄉(xiāng)黨)”。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真正對人生有獨到見解的人),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到死都不知反悔),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臨大事而有畏懼之心,凡是能承擔的就是輕易不答應事情的人),好謀而成者也(善于思考,有謀略、有決斷,好謀而成的反面是多謀少決)!
又是夸顏回。有人用我們,我們就能有所成就。沒有就將自己的精力收藏起來,安心于平常生活。戰(zhàn)爭的事情,孔子是教的,但是不喜歡弟子動則提戰(zhàn)爭,如子路。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孔子一生最艱難的時間就是在陳蔡。子曰:“衣敝緼袍(穿著破舊的袍子),與衣狐貉者立(與衣著最華貴的人而沒有任何恥),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本意為即無害人之心也無求人之意,真正關注內在的,才能忽略掉外在),何用不臧(夸子路引了詩經(jīng)的話,儒家引經(jīng)典很多是斷章取義的話)?’”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夫子“發(fā)了個表情”,于是大家就不說話了)“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讀書筆記.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薄俺!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薄包c!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痹唬骸澳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舍之則藏,在最普通的日子里精神生活的煥發(fā))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為什么對子路呵呵)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薄拔ㄇ髣t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論語讀書筆記14
早晨,第一縷陽光還沒有出現(xiàn)。我邊聽音樂邊起床。洗把臉,靜心書房,讀兩則《論語》,開窗入懷,覺得能量滿滿,幸福爆棚。如詩一樣的生活開始了。
這段時間,迷上《論語》。閉目遐思,穿越千年,與長者相望:《論語》,給我?guī)硎裁茨兀?/p>
更強的社會責任感?鬃诱f:“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薄_@是老人的情懷,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方向。讓老者心安,社會有更多的溫情;與朋友信,社會又增幾分安定;成為學生們、年輕人的榜樣,使之向仁德靠齊,又會給社會幾多動力;活成別人眼中的風景,又給自己多少活力,多少憧憬啊。
作為一名老師,能自已相信,也告訴自己的學生:我們的社會雖然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生在新中國的我們、長在改革開放新政下的我們,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幸福的人!自己學會感恩,也引領孩子們感恩:感恩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聽聽孔子的慨嘆吧: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想想孔子生活的年代,再引領孩子們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績,對社會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心存感恩,眼前常亮,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常懷感恩,內心總是喜悅,工作干勁往往十足。讀懂《論語》,社會更和諧,我們更陽光。
《論語》能讓我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讓我深深的明白:我是一切的根源。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诠ぷ髦,我們有多少控制的成分在?又有多少指責的成分在?怪單位分配不合理,怪孩子們不聽話,怪家長們不配合,怪不被社會理解……聽聽《論語》上怎么說?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蔽覀冞會給孩子空洞的說教嗎?有事從自身找原因,多求已而非多指責別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上課不接打手機,把字寫的大一點、清晰一點、更美一點,笑容多一點,批評少一點。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會更加寬松。自己的花開了(榜樣),引領的作用增強了,工作就順利了,孩子們也就快樂了,壓力小,快樂多,成績提升快。如此,何樂而不為?
《論語》,讓我更愛學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庇腥苏f,歲月像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歲月匆匆,流水無情。人生苦短,但學海無涯。老夫子告訴我:可以有事做!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彼终f:“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好學,用心學,就會“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墩撜Z》,讓我學海無涯樂為帆,人生的方向更明確,教學的路上更自信。子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以德引導,以禮引領,而不只是用紀律約束、用懲罰誡勉,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知榮辱,知進退,“有恥且格”。《論語》,教會我提升自己。用人格魅力影響人,用溫和的語言與孩子們溝通,用亦師亦友的心態(tài)與孩子們交往。學生收到了愛,親其師,信其道,學習時信心十足。
《論語》讓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孝”。
過去,我認為給父母拿點錢,送點東西,物質上盡量地滿足,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盡到了孝道!墩撜Z》上怎么說呢?“色難。”“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盡孝只是能養(yǎng)的話,那和養(yǎng)犬馬有什么區(qū)別呢?孝,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體力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們跟父母說說話的時候的態(tài)度。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盡孝,生活的需求是基礎,精神上的愉悅更重要。讀后我問自己:老人內心的孤獨嗎?他們此時想聽的想要的是什么?孝順,孝在前,順在后,懂老人的心,才能順老人的意。所以,夫子告訴我們:色難。
《論語》讓我們學會放下。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上天無言,四季照常運行,大地無語,百物照常生長。好說不如會說,會說不如不說。身教大于言傳。在校擔心學生學不好,在家擔憂家人事情做不好。事事愛操心,時時愛憂慮。總覺得別人老不讓自己放心。
讀《論語》,讓我學會放下,學會溝通,學會祝福。在子女的引領上,在伴侶的交談中,在學校的管理上,最難的是溝通。讀后有一個想法:過去的所謂的溝通,也許是控制。自己當好“北辰”,學會吸引,眾星“共之”,多好!放下,讓自己省心,給別人溫馨,使社會和諧。
《論語》,陪我聽花開花落;《論語》,伴我品潮去潮來。
論語讀書筆記1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幾句話,但是你們知道它出自哪里嗎?它就是中國古代巨著《論語》里的第一篇。這個寒假,我拜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們推崇為經(jīng)典,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本書,是后人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一部著作?鬃拥闹螄^點以及他評價古代圣賢的言論,是中國古代最基本、最簡單、卻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養(yǎng)準則。在古代這本書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
我讀完這本書后終于明白了它為什么被視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了。書中有這樣幾大部分:學而篇,為政篇,里仁篇······。這些篇目中的言論和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句話:”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白酉牡倪@句話意思是:”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這里我還看到了一個叫孫敬的好學之人,他經(jīng)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他刻苦到夜里讀書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發(fā)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梁上,這樣他就不會看著看著睡著了。他就是憑借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如果我們現(xiàn)在學習都能有他的這股頭懸梁的勁頭,還有什么學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書時,看一會兒就想去玩,真是慚愧!對,我也要成為好學之人。只要下定決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這樣一句話:”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耙馑际牵骸彪m然會背《詩經(jīng)》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讀到這里我腦中立刻浮現(xiàn)了一個故事——《紙上談兵》。故事的主人公趙括把兵法背的滾瓜爛熟,談起打仗,他父親是趙國有名的大將都說不過他?哨w王讓他去帶兵打仗,他卻不會根據(jù)實際靈活變通,結果誤國誤民,慘死在戰(zhàn)場上。這又讓我明白了:我們既要成為好學之人多讀書,同時也要學會靈活運用,做個會學之人,活學活用,知識才能轉變成智慧。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也希望同學們有空來讀一讀這本書,體味經(jīng)典,對話圣賢,它會讓你終身受益,帶你走向不遠處的輝煌!
【論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讀書筆記10-24
論語讀書筆記12-01
《論語》 | 讀書筆記09-14
《論語》的讀書筆記11-21
論語讀書筆記08-12
《論語》讀書筆記09-02
論語讀書筆記40004-28
論語讀書筆記參考11-21
有關論語的讀書筆記10-29
學習論語的讀書筆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