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舞蹈的特點
印度舞節(jié)奏明快,一段4分鐘舞蹈有大約50多個動作。包括了手勢、眼神、內(nèi)心所想、面部表情,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晝夜等自然現(xiàn)象。那么印度舞蹈的特點是什么?下面跟yjbys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印度舞蹈
印度舞種類繁多,大致分為古典舞、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電影舞蹈)。按照受眾分,古典舞在當代屬于精英藝術,民間舞和寶萊塢舞蹈則偏向于大眾娛樂。
印度舞不是肚皮舞,兩者的起源地、舞蹈樣式、著裝、習得方法和目的截然不同。而對于印度人來說,肚皮舞也是一種外來舞蹈。
印度舞古典舞歷史悠久,對印度人來說,舞蹈不僅是藝術,更有宗教的含義。古典舞源自對神無比虔誠潔凈無私的愛,舞者藉由手勢、眼神、表情、身體表現(xiàn)和詮釋宗教故事中的萬事萬物。在古代,古典舞由神奴演繹,是在印度教神廟里表演給神看的舞蹈;而到了現(xiàn)當代,經(jīng)歷了“古典舞復興運動”后,已轉(zhuǎn)變?yōu)橐环N嚴肅的古典藝術。一個古典舞者需要以非常嚴謹和端正的態(tài)度,經(jīng)過多年嚴格訓練,才能獲得上臺表演的資格。因此,印度古典舞也堪稱是“印度的芭蕾”。
一、印度的舞歷史:
正像宗教一樣,舞蹈的產(chǎn)生也是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而且越傳越玄。不過,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印度的舞蹈源于古時候人們對神的崇拜。由于人們?yōu)榱巳傆谏瘢谑蔷陀辛烁鞣N各樣的祭祀禮儀,天長日久,祭禮活動逐漸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在印度,不管在寺廟中,還是在工藝品店,一個十分常見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濕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當有舞蹈演出時,濕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臺前。這尊舞蹈中的濕婆神像不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創(chuàng)造各種聲音;右下手象征保護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燒之火,象征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與抬起的左腳相對,象征自由;右腳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戰(zhàn)勝惡;左腳上抬,象征超凡脫俗,升騰不息;周圍裝飾,則是象征養(yǎng)育人類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僅其舞姿優(yōu)美動人,引人人勝,其舉手投足間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印度舞蹈的豐富內(nèi)涵。
二、印度舞的特點:
印度舞蹈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身體語言異常豐富,尤其是手語更是變幻莫測。據(jù)說,舞蹈演員單手可做出28種姿勢,雙手可做出24種姿勢。再加上首、頸、臂、腿和腳的配合,其姿勢就不可勝數(shù)了。這種變化萬千的姿勢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種種舉動,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晝和黑夜等自然現(xiàn)象?傊,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動作中表露無遺,印度舞蹈還講究手、眼、心、意的統(tǒng)一。簡單地說,就是手勢、眼神、內(nèi)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都要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從而可以充分表達出舞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印度舞蹈一般要求以身體語言體現(xiàn)出8種“拉斯”,“拉斯”意即“味道”。這8種拉斯分別是:斯楞嘎爾(愛)、哈謝(詼諧)、格魯楞(憐憫)、勞得爾怒入威爾(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茲(輕蔑)、阿得浦得(驚愕)和尚德(安詳)。當然,這8種拉斯還含有多種多樣的變化,比如:愛就包括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情人之愛。對一個舞蹈演員來說,要想完美地體現(xiàn)出各種拉斯,需要十分艱苦的訓練,此外,印度是一個“宗教王國”,方方面面無不折射出神的靈光。舞蹈當然也不例外,在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舞蹈中,關于神的傳說往往是永恒的歌頌主題。所以,如果對印度的宗教,尤其是對印度教的各種傳說有所了解的話,傳統(tǒng)舞蹈就不難看懂了。
印度古典舞蹈的流派:
一、婆羅多舞
婆羅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傳統(tǒng)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舞蹈。這種舞蹈多用于頌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廟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逐漸傳到廟外。
婆羅多舞講究音調(diào)、節(jié)拍和表情的和諧統(tǒng)一,尤其是手語變化莫測,令人回味無窮。這種舞一般由1名演員獨舞,臺側(cè)有另外5人協(xié)助演出。這種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個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詞伴舞。第二段叫做“賈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調(diào)”。這時開始有音樂伴奏,舞蹈正式進入情節(jié)。第三段叫“沙達姆”,意即“述說”。第四段叫“瓦爾納姆”,意思是“敘事”,這是全舞的重心和**,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為“表現(xiàn)”。第六段叫“提拉姆”,意為“結(jié)尾”。
二、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帶,內(nèi)容多取自兩大史詩和往世書。這種流派的舞蹈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是演員的面部濃妝艷抹,遠勝于中國的京劇。他們的臉譜是用米糊、綠葉、顏料、油煙和白紙為原料繪制而成。每次化妝都有專業(yè)化妝師制作,演員要平躺于地上三四個小時才能完成。因而,演員一上場,從其面部化妝即可分出誰是英雄,誰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極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演出也不受場地限制,有一塊空地就行,人們只要聽到開演前的震天鼓聲,就會循聲而來,然后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個通宵。
三、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于北方邦和拉賈斯坦邦的.一種舞蹈。它起源于一些以講述兩大史詩糊口吃飯的民間藝人的表演。在莫臥兒王朝時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宮,受到王公貴族的喜愛。卡塔克舞十分講究舞步緩疾的變化。演員跳舞時,腳上系有小銅鈴。隨舞蹈節(jié)奏的變化,銅鈴時而響聲大作,猶如千軍萬馬奔騰;時而又只有一兩個銅鈴作響,恰似輕聲細語。所以舞蹈演員要有極高的腳下功夫才行。
四、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于印度東北曼尼普爾地區(qū)的民間舞蹈。關于這種舞蹈的傳說很多,有的說,它是印度教大神濕婆和雪山女神創(chuàng)造的舞蹈;有的說,它是克里希納神和拉達談情說愛時創(chuàng)造的舞蹈;也有的說,古代曼尼普爾地區(qū)的一位國王夢見一種優(yōu)美的舞蹈,于是教其女兒學會此舞,隨后便流傳民間。
今天的曼尼普利舞主要發(fā)展為一種表達克里希納神和拉達愛情故事的抒情舞蹈。這種舞蹈動作歡快,音樂簡單而清新,深受人們的喜愛。
【印度舞蹈的特點】相關文章:
10-01
10-01
11-05
10-25
11-05
10-25
10-01
10-05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