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立春節(jié)氣習俗介紹
“立春”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不僅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第一個節(jié)氣,也是古代農(nóng)民豐收的一個重要日子,除此之外,還是天干地支歷的第一天。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立春節(jié)氣習俗介紹,歡迎閱讀與收藏。
立春:送春
鞭春之后要送春,即地方政府給鄉(xiāng)紳送小芒神和小春牛,有的地方還送給政府各部門。這種作為禮品的春牛芒神有的是泥塑,有的是畫像,小巧玲瓏,精致可愛,以盤或以亭裝飾托送j送春由鞭春時的胥役和樂隊以官府的名義執(zhí)行,例如在河北永平“隨從鼓樂,將別塑小芒神、土牛分獻各官府及鄉(xiāng)宦,謂之送春”。在湖南長沙,“胥役別以小牛、絲鞭鼓樂送鄉(xiāng)達,謂之送春!薄_@些小芒神和小土牛要由官府事先預訂,由工匠制作,并事先送到官署保存,例如在河北宣化“縣令偕屬詣府堂,打春畢,另將小牛芒神送各衙門及本城縉紳,皆預令工先期備辦,送縣待用者!痹诮鞯禄,“是日多為小土牛,置紙亭中,佐鼓吹送諸薦紳”。在湖南零陵“禮胥以盤貯小土牛送鄉(xiāng)紳家”。在有的地區(qū),地方政府要送小春牛給鄉(xiāng)里,例如廣東潮州“胥吏以小土牛貽里社,謂之發(fā)春”。有些地區(qū)由春官送春,例如湖北鄖縣“春官于紳士人家送土牛,乘陽氣也”。春牛送到之后,鄉(xiāng)紳一般要給賞錢,例如在福建漳平“鼓吹導送泥塑芒神土牛于紳衿家,以邀賞賚”。有的地區(qū)不是送泥塑芒神土牛,而是送芒神土牛的畫像,例如河南林縣“頒送芒神、土牛畫像”,河北延慶“以紙畫芒牛之形,令鼓樂春官遍送鄉(xiāng)達,謂之送春”。
送春活動同樣也體現(xiàn)了社會等級差別,送春的對象是鄉(xiāng)紳,而不是平民百姓。例如在山東濟南“為小土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睂Α翱N紳家”不僅要“遍送”,而且要“鳴鼓樂以獻”,正如山西翼城春官和春吏的報春,“凡官長、薦紳之家,皆叩謁之”,而對于平民百姓則不予顧及,甚至欺壓,“民間有市貨者咸避焉,不則挈以去,無給直者!钡恰叭伺涡腋渫骸笔敲褡宓男睦矶▌,春牛在整個漢民族文化中被公認為是春天的象征,而象征符號在民族文化中是共同的,沒有階級和階層的區(qū)分,那么平民百姓也想得到小春牛這個春天的象征,則必須自己買。在一些地區(qū),小春牛在集市上可以買到,例如在河南洛陽“百姓買小春牛,依官式五色裝,或相獻遺”。據(jù)乾隆<洛陽縣志》載,這些縮小了的芒神、土牛和春仗由塑匠制作,“勾芒神像及土牛各長三寸許。又以細竹葦作胎,黃紙裹之,彩絲交纏,日春仗。紳宦官送,士民自賣買!彼痛翰⒉皇乔宕陌l(fā)明,而是早已有之,正如同治《德化縣志》所說,送春“蓋仿古太守頒春遺意”。早在北宋時期,在開封、祥符兩縣“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南宋時,朝廷“掌管預造小春牛數(shù)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趟各隨,以金銀錢彩段為酬”。但是清代的送春主要是地方政府送給鄉(xiāng)紳,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節(jié)日應景活動,而是具有深刻的政治含義。地方上的迎春活動可以增強官紳關(guān)系,送春也體現(xiàn)了這個功能。由地方政府購置春牛和芒神作為祝賀立春的禮物,并在鞭春儀式過后,委派樂隊分送給地方鄉(xiāng)紳,這是對鄉(xiāng)紳的尊崇和對其社會地位的肯定。在當時的社會,官紳關(guān)系對于地方長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許多地方豪紳不僅有重大的政治影響,而且常常掌握著地方上的經(jīng)濟命脈。由于采取回避制度,地方政府主要長官均為外地人,如果沒有本地鄉(xiāng)紳的支持,他們就不能有效地對這個地區(qū)進行統(tǒng)治,甚至連自己的烏紗帽也保不住。因此,官府便利用這個官方可以操縱的機會,以報春、送春的手段來提高士紳的社會地位和表示官府對他們的敬重,以此增強官紳之間的關(guān)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合作。
立春:吃生菜
在中國北方立春吃蘿卜,而在南方卻是吃生菜。關(guān)于立春飲食的文獻記載中常出現(xiàn)生菜,但是各地生菜的含義并不盡相同。廣東乾隆《順德縣志>說立春“啖春餅、辣菜”,但是咸豐<順德縣志》說立春“啖生菜、春餅”,可見此地的辣菜就是生菜。在這里生菜是一物二名。但是《花縣志>載:“以素粉拌生菜”,《鶴山縣志》說:“以姜蔥拌生菜”,又只稱為“生菜”。
《三水縣志》則說“食春菜”。很明顯,辣菜、生菜和春菜都是同一種蔬菜。這里的“春菜”不過只是以節(jié)日命名而已。但是《中國食品事典>的解釋卻與此不同,認為春菜就是芥菜,認為“芥菜”是“辣芥、辣菜、春菜和春不老的別名”。這種芥菜其味辛辣,一般需炒食或腌漬食用,這顯然不是上面所說的立春生食的春菜,更不是生菜。早在南宋時期,芥菜就與生菜和萵苣并列,其區(qū)別是顯而易見的。在北方的地方志關(guān)于立春習俗的記述中,有時也出現(xiàn)“生菜”、“春菜”和“辛菜”。山東<夏津縣志》載:“如期食生菜迎新,陰陽生送春牛!痹诤颖弊窕傲⒋喝锗炇成擞隆!抖ㄖ葜尽泛汀读甏ǹh志>也都提到立春吃“春餅”和“生菜”,但是這里的“生菜”不可能與南方現(xiàn)在稱為生菜的葉菜相同,因為山東、河北和山西并不出產(chǎn)這種蔬菜。在這些地區(qū)地方志中的“物產(chǎn)志”中也不見關(guān)于“生菜”的記載。此外,在這些地區(qū)的其他縣志中,也沒有提到立春食用“生菜”。這里說的生菜有兩種可能,一是指“生食的蔬菜”,例如河南稱立春吃的蔬菜為“生菜”,即蘿卜和其他可涼拌的蔬菜。河南《輝縣志》載:“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河南《鄭縣志>載:“舉酒則切粉皮,雜以七種生菜,供之筵間!焙茱@然,這里的“生菜”
和南方所說的生菜并非一義!捌叻N生菜”是指的七種可以生食的蔬菜,那么《夏津縣志>、《定州志》和<陵川縣志>中所說的“生菜”也應該與此相同。二是指一種葉子可以生食的萵苣。<中國食品事典》和《簡明農(nóng)業(yè)科學詞典>都認為生菜又稱為“葉用萵巨”。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通可日生菜!备呤科妗侗笔МY錄>說:“生菜,花如苦菜,春秋可再種。略點鹽醋,生援,食之甚美,故名!眳瞧淙苷J為生菜即白苣,“與萵苣同而色白,剝其葉生食之,故俗呼生菜”。光緒<肅州新志稿>載:“萵苣:有黑白二子,俗名生菜,可生食!薄陡拭C通志稿>載:“萵苣:二種,葉圓而薄者日生菜,葉尖而生筍者日萵苣!边@里的生菜是指萵苣的一種。
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jīng)形成,東漢崔塞<四民月令>載:“凡立春日,食生菜,不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進漿粥,以導和氣!<遵生八箋>說:“晉于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睎|漢和唐代的生菜究竟是何種蔬菜,此處并不明確,但是《遵生八箋》以蘇軾詩‘青蒿黃韭試春盤’解釋唐代的春盤,可見唐宋時期的生菜并不是今天南方的“葉用萵巨”,而是指青蒿黃韭等可以生食的蔬菜!肚宀s志>載:“紹興丁巳歲,車駕巡幸建康。回蹕時,先人主丹徒簿,排辦新豐鎮(zhèn),物皆備。御舟過,止宣索生菜兩籃,非所辦者。官吏倉卒供進,幸免闕事。前頓傳報,生菜遂為珍品!比缟纤疲⒋旱拇罕P在宋代可以用青蒿黃韭制作,但是這里的生菜并非韭菜!稏|京夢華錄》以韭黃與生菜共列,《夢粱錄>以生菜、蔥、薤、韭、大蒜并提,可見生菜并不是韭菜。唐代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載:“苜蓿、勃公英皆可為生菜”,是說可以生食。但是宋代和明代的生菜已經(jīng)確有所指,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將芥菜、生菜和萵苣列舉,《大明會典》:“薦新物品”中“正月”有“韭菜四斤,生菜四斤!边@里生菜也與韭菜并列,是一種具體的,可以與韭菜同樣生食的青菜種類,而不再是泛指?磥砉艜r所說的生菜如果泛指的話,均與清代南方及現(xiàn)在所食的生菜并非一物。只有在南方出產(chǎn)這種生菜的地區(qū)才盛行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南方有的地方也吃類似于蘿卜咬春的代用品,例如福建《永安縣志>:“家各立春樹,取接春之意,或取甘蔗、胡蘿卜啖之,名H咬春!眲t可能由于這些地區(qū)不出產(chǎn)生菜。在地處上海附近的華亭縣,立春在清末由吃生菜轉(zhuǎn)變?yōu)槌蕴}卜,光緒《華亭縣志>載:“春日茹春餅,以生菜作春盤。”但是又加按語說:“今立春日食蘆菔,云杜喉患!闭f明吃蘿卜的習俗在這個地區(qū)逐漸擴展。
立春:吃春盤
春盤是立春宴飲所調(diào)制的菜盤,在清代已經(jīng)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但是春盤在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春盤在南方尤其普遍,因為北方咬春,生蘿卜可以拿來就啃,而南方的生菜卻必須進行加工和調(diào)制,盛于盤中,那么這種盤則稱為“春盤”。舊時,立春日設“春盤”食之,并互贈親友,表示迎春祝福。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贝喝占戳⒋。兩京即指長安和洛陽。他吃了春盤,感想到了國家的盛衰。
蘇東坡的《洗溪沙》詞中有“青篙黃韭試春盤”之句。青篙是嫩葛芭,黃韭即韭黃。從詩詞佳句中可以窺見春盤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春盤,據(jù)說始于晉代,有一本名叫《扼言》的書說,春盤中放的是蘿卜、芹蒸《四時寶鏡》里說:唐代“立春日,食蘆m、春餅、生菜,號春盤”。蘆旅即蘿卜,生菜即韭菜,此外還有春餅。大概是用春餅卷了炒熟的生菜去吃吧!南宋宮廷里的春盤就不同于民間了!按淇|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價萬錢。”
春盤,因于立春日食春餅,其名后來被“春餅”所代替。《關(guān)中記》載‘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餅,以春篙、黃韭、寥芽包乞”《北平風俗類征》也說“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各肉,并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菜、干粉、雞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
說實在話,所謂春餅也就是現(xiàn)在流傳于民間的煎餅,其薄攤者即稱薄餅。立春日,制餅卷起菜肴而食之者的餅,即謂之“春餅”。
上海等地有一種名叫“春卷”的食品,可與春餅相提并論。它以面做成薄如紙的皮子,然后將事前做好的餡子包裹起來,兩端用面糊糊嚴,放入油鍋炸熟,金黃酥脆,蘸醋或辣醬油食之。應該說春卷是春餅的發(fā)展。
北方的春盤則多用五辛和蘿卜調(diào)制。
“春盤”有時又稱為“五辛盤”,在地方志中,“春盤”和“五辛盤”常常交替出現(xiàn)。所謂“五辛盤”,是以五種辛辣菜蔬調(diào)制的春盤,例如河北《新河縣志>載:“立春日,以紅、白蘿卜切作細絲,和以五辛,謂之春盤。”<南宮縣志)載:“立春日,以蘿卜為細菜,五辛為春盤,面為春餅,謂之賞春!(曲周縣志>載:“萊菔、五辛為春盤,佐麥餅啖之,日咬春!蔽覀兛梢悦靼,春盤是立春的一種配菜,其中所說的五辛古今不盡相同,各地也有差異。有的學者認為五辛是:蔥、薤、韭、蒜和興蕖。但是在黑龍江賓縣和山東寧津縣則是蔥、蒜、椒、姜、芥。由于使用五種辛辣菜蔬調(diào)制成盤,所以稱為“五辛盤”!按罕P”不過是個美稱。在立春日,所有與“春”相關(guān)的事物都冠以“春”字,例如“春!、“春花”、“春雞”等。春盤是以節(jié)日命名,而五辛盤則是以內(nèi)容命名。但是春盤比五辛盤的定義要寬,因為春盤不一定必須用五辛。在北方一些地區(qū),春盤只是由蘿卜調(diào)制,例如山東《金鄉(xiāng)縣志》載:
“以白蘿卜為春盤宴!痹谀戏絼t主要是用生菜,或者由芹、韭、筍拌成,表示勤勞、長久和蓬勃之意。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jīng)形成,在晉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春盤的雛形——菜盤。據(jù)唐人《四時寶鏡》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饋貺。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薄蹲裆斯{》載:“晉于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庇终f:“立春日作五辛盤,以黃柑釀酒為洞庭春色,故蘇詩云:‘辛盤的青韭,臘酒是黃柑’!笨梢娞扑螘r期的春盤即五辛盤。盡管立春食蘿卜的習俗至遲在晉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是看來并不十分普遍,當時以蘿卜和芹菜調(diào)制的菜盤也不叫春盤。到了唐代,五辛盤已普遍稱為春盤,然而其成分仍然是青蒿和黃韭等其他辛辣味道的生菜,而不是蘿卜,當然也不是近代南方立春食用的“葉用萵苣”。
《四時寶鏡》和《遵生八箋》以當時的“春餅生菜號春盤”來解釋晉代的“蘿菔芹菜為菜盤”,這表明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所區(qū)別。唐宋時春盤已相當普遍,例如杜甫有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fā)時,盤出高門行白王,菜傳纖手送青絲!贬瘏⒃姡骸叭昴线b倚望,早去及春盤!倍鸥γ枋龅纳思毴缜嘟z,看來仍是青蒿黃韭之類,而他詩句中的蘿卜是白色的:“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凈如練!边@里的“土酥”就是蘿卜,而“凈如練”意為潔凈如白色的絲絹。可見所描述的春盤中的細生菜不是蘿卜。
春盤在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朝廷的節(jié)日禮俗之中,皇帝在立春日賞賜群臣春盤!肚練q時記>載南宋臨安后苑所做春盤,“每盤值萬錢”。但是春盤的內(nèi)容是什么,卻并不清楚。在金元時期,春盤在民間已經(jīng)十分普遍,鄰里間以春盤互相饋贈,而且此時的春盤成分可能已經(jīng)有紅白蘿卜,元好問“春Et”詩中說:“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边@里的“裁紅暈碧”所指應是切紅、綠蘿卜!安谩焙汀皶灐笔乔械膭幼,而“紅”和“碧”是蘿卜外皮和內(nèi)瓤的顏色。唐宋時期調(diào)制春盤的青蒿黃韭不會是紅色,其他五辛以及近代的葉用萵苣也不能以紅來描繪,只有水紅蘿卜皮色鮮紅。那么與“紅”相對偶的“碧”當然也是蘿卜,即皮色為綠的蘿卜。可見北方的春盤至遲在遼金時期就用蘿卜調(diào)制了。
從晉代到元代,從“菜盤”到“春盤”,風俗有所改變,但并不是“蘿卜一生菜一蘿卜”的模式,盡管文獻資料顯示這樣一個蹤跡。因為唐宋時期的生菜并不是當代生菜的概念,僅僅限制于一種蔬菜。那時可以生食的蔬菜就稱為“生菜”。在清代有兩種類型的春盤:在南方以生菜為春盤,在北方以蘿卜為春盤。立春食用的紅蘿卜在廣西也稱為“春菜”。河南的蘿卜,“圓而紅者,名春蘿卜,生食,謂之咬春!
立春:春餅
春盤是立春飲食的菜盤,是副食,那么這個節(jié)日當然還需要主食,這就是春餅。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準備。在地方志中這兩種節(jié)物也常常相提并論,并一起稱為“咬春”。例如河南<汜水縣志》載:“家治春餅、生菜,謂之咬春!
春餅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那時起,春餅就與春盤共提!端臅r寶鏡>載:“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痹诿鞔猴炓呀(jīng)成為朝廷的賜品,《燕都游覽志>載:“凡立春日,于午門賜百官春餅。”(礱清代的春餅在南方和北方都是立春的重要節(jié)日食品,但是各地的春餅也不盡相同。在北方,春餅是以麥面制作的,以小面團搟成薄餅,烙制而成。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上桌,蘿卜細絲和其他的辛辣菜蔬用春餅裹卷共食。河南《汝州全志》載:“立春日,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
《新鄉(xiāng)縣志》載:“以蘿卜和面餅食之,名日咬春!焙颖薄墩ǹh志》載:“立春設春盤春餅,日嘗春。”山西《臨汾縣志>:“春盤春餅,間亦有之!薄蛾柍强h志》載“民間茹蘿卜面餅,即薦辛,取春生之意也!鄙綎|《城武縣志》載:立春“吃蘿卜蔥餅等,謂之咬春。”在福建蒲城“卷春餅以佐春盤”,而崇明縣的春餅是以“溲薄面裹熟肉而炙之”。清代的《調(diào)鼎集>記載了三種當時作為糕點的春餅,其一:“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其二:“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共斬碎,卷春餅,切斷”;其三:“柿餅搗爛,加熟咸肉、肥條,攤春餅作小卷,切斷”。南方的春餅是今日春卷的前身,其做法是:將面粉和水攪成面糊,攤在平底鍋中以小火烘出薄餅,即是皮子,包餡即是春餅,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江南一帶餡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餡春餅。這實際上就是春卷。馮應京<月令廣義>所描述的春餅是摶菜肉裹食,應該也屬于春卷一類。有的學者認為,這種春餅在江南通稱為春卷,以油炸加工,而北方則用面粉烙成薄餅,卷而食之。指出了南北春餅之異。但是在北方不只是在立春才吃春餅,在二月二的中和節(jié)也吃春餅。在山西立春吃“果餅”,并且與蘿卜菜共食,《遼州志>說:“民家啖蘿卜果餅,名目咬春!边@說明,清代的春餅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盡相同的內(nèi)容,盡管有著相同的意義和共同的起源。
立春:喝春酒
清代地方志關(guān)于立春的記載中常常提到“飲春酒”。這里的春酒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酒指的是酒,在北方一般是燒酒,在南方是米酒,只是立春飲食的成分之一;廣義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例如<儀封縣志>和<考城縣志>載:“立春:迎春,觀土牛,飲春酒。”另外,新年的宴席也稱為春宴。這種新年春宴的日期要持續(xù)數(shù)日之久,甚至要到元宵節(jié)。在此期間,親戚朋友和鄰里之間互相宴請和拜訪,這種新年之后的宴請在東北地區(qū)又稱為“會年茶”。<蓋平縣志>載:元旦后“十數(shù)日,此往彼來,有攜物品為敬儀者。張筵招宗族親友飲春酒,名日會年茶!
在華北地區(qū)稱為“請春酒”,《天津縣志>載:“親友詣門互拜,數(shù)日交相宴會,名日請春酒!边@表明,當“春酒”單獨出現(xiàn)時,是指立春宴席,如果春酒和其他的食品共提時,例如春餅,春盤等,那么這里的春酒就僅僅指燒酒或者米酒。但是“春酒”的這兩種意義可以表明,不論是立春的家庭春宴,還是官方的春宴,都以酒作為宴席上的主要飲料。
在立春宴席上,春餅和春盤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只要有春盤,人們一般就要飲春酒。在宋代就有飲春酒的習俗,蘇軾的詩句對此作了描述:“辛盤得青韭,蠟酒是黃柑!比绻麤]有春盤,那么一般也沒有春酒。在中國飲食習俗中,酒和菜一般是不能分開的,有酒就要有菜,菜是豐盛還是簡單這并不十分重要。例如河北《吳橋縣志>載:“立春,飲春酒,茹春餅,切鮮紅萊菔食之,日咬春!标兾鳌饿媚峡h志>載:“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卜,謂之咬春!睆V東<歸善縣志>載:“是日,啖春餅,生菜,飲酒慶新春。”這些例子說明,飲春酒在清代是相當普遍的習俗。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后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征性耕種,并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2、游春(探春、游行)
游春是一項流行于民間的祭祀游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征春天的形象。這次游春之后就是意味著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蘿卜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yǎng)、健身、祛病等功效。
4、打春
又叫“鞭春!薄氨尥僚!,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nóng)村仍有“鞭春!钡娘L俗。
立春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立春節(jié)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一是日夜溫差較大;二是冷空氣活動頻繁。春季常因冷空氣的侵入,使氣溫明顯降低,經(jīng)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游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氣溫并不會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話講春捂秋凍,不建議大家過早的脫掉冬裝換上亮麗的春裝,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注意保暖。氣象學意義,連續(xù)5天的日平均氣溫高于5°C,冬天就結(jié)束了。二十四節(jié)氣認為,到“驚蟄”前后結(jié)束了冬天。大約公歷3月初冬季結(jié)束。20xx年3月5日11:43:30為驚蟄節(jié)氣后大概就不那么冷了。
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陸續(xù)開始。立春節(jié)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jié)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shù)增加,并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所以立春后還冷的情況是正常的。
立春吃春餅的傳說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春餅來歷故事:相傳宋朝年間,一個書生名叫陳皓,有一位賢慧的妻子叫阿玉,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陳皓專心致志讀書,但常忘記了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了做春餅這個辦法,春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陳皓邊讀書邊吃春餅,餐餐吃得香,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不久,陳皓赴京趕考,阿玉又制作春餅并用油炸,給丈夫當干糧。結(jié)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得把妻子做的春餅干糧,送給考官品嘗?脊僖怀,贊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從此,春卷名聲大振,傳到民間各家各戶,形成家家戶戶都吃春卷的風俗。后來,春卷競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被雅稱為“玉餅”;皇帝賜食群臣,稱“玉餅瓊肴”,寓意迎春、咬春、祝福。
【立春節(jié)氣習俗介紹】相關(guān)文章:
立春的習俗03-30
小雪節(jié)氣南方習俗介紹11-23
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春飲食習俗02-03
立春習俗大全02-03
北京的立春習俗03-04
年立春的節(jié)氣諺語07-20
立春習俗吃什么02-04
小雪節(jié)氣習俗07-16
小雪節(jié)氣南方習俗11-23
大暑節(jié)氣習俗常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