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孔子的格言

時(shí)間:2022-10-11 10:42:04 格言 我要投稿

孔子的格言

孔子的格言1

  1、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孔子的格言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cè)。

  3、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4、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子曰:"有教無類。"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8、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2、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3、子曰: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悅乎?與友攜手同行,不亦有緣乎?有信自手機(jī)來,不亦溫馨乎?短信至而朋友不回,不亦悲哉乎?孔子誕辰日,祝你:不亦樂乎!

  1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15、不遷怒,不二過。

  16、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dòng)。

  17、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8、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1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2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2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剛、毅、木、訥近仁。

  2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30、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3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2、道不同,不相為謀。

  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4、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3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8、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duì);雖多,亦奚以為?

  3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1、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2、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43、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44、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4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6、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47、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48、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dòng)之不以禮,未善也。

  49、子曰:不學(xué)詩,無以言。

  50、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5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2、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53、孔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4、孔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55、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56、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

  57、子食於有喪者之側(cè),未嘗飽也。

  58、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5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0、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61、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62、小不忍則亂大謀。

  63、巧言令色,鮮矣仁!

  64、夫遇不遇者,時(shí)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xué)深謀而不遇時(shí)者,眾矣。

  65、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66、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6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68、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6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7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71、君子不器。

  7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3、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7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7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76、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77、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7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7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8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行與言而與之言,講錯(cuò)。知者不失人,亦不講錯(cuò)。

孔子的格言2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悅)乎?’”王肅注:“誦習(xí)以時(shí),學(xué)無廢業(yè),所以為悅!蓖踽尅皩W(xué)”與“習(xí)”為一義,似專指誦讀。但孔子教人學(xué)“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誦習(xí)”僅是“一端”(見劉寶楠《論語正義》);寿┦琛皶r(shí)習(xí)”說:“凡學(xué)有三時(shí)!币恢改隁q,二指季節(jié),三指晨夕。近人蔣伯潛認(rèn)為“學(xué)是知新,習(xí)是溫故”(《十三經(jīng)概論》)。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學(xué)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庇帧墩撜Z·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義相同。意為做事勤奮敏捷,說話卻謹(jǐn)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盡其所有余也。”(《論語集注》)又釋:“事難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謹(jǐn)!保ā吨熳诱Z類》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韓詩外傳》、《說苑·雜言》等篇都有孔子語子路“慎言不嘩”的記載。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薄柏琛,迷惘。鄭玄注:罔,猶罔罔無知貌。“殆”有兩義:一為危殆,疑不能定。一為疲殆,精神疲怠無所得。當(dāng)從前解。此句可與“溫故而知新”章合參。近人楊樹達(dá)注:“溫故而不能知新者,學(xué)而不思也,不溫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學(xué)也!保ā墩撜Z疏證》)孔子首倡學(xué)思并重,對(duì)孔門弟子有很深影響。如子夏言博學(xué)近思,《中庸》言博學(xué)慎思,都認(rèn)為學(xué)思不可偏廢。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為政》“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鄭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装矅ⅲ骸把匀硕恍,其余終無可”。朱熹說:“人面無真實(shí)誠心,則所言皆妄!保ā吨熳诱Z類》卷二四)近人蔣伯潛區(qū)分信有二義:“說話必須真實(shí);說了話必須能踐言!保ā墩Z譯廣解》)孔子及后儒極重信,“言忠信,行篤敬”(《論語·衛(wèi)靈公》)是孔門的處世原則。

  訥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訥,遲鈍也。言欲遲而行欲疾。”朱熹引謝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薄墩撜Z》中尚有許多同義之句:“慎言其余,則寡悔”(《為政》)、“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貫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參見“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予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薄墩f苑·尊賢》記孔子言曰:“夫取人之術(shù)也,觀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觀其言而揆其行!薄洞蟠鞫Y記·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語言取人,于予邪改之!币布创苏铝x。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語聽言觀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謹(jǐn)于言而敏于行耳!保ā墩撜Z集注》)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笨孜淖樱l(wèi)大夫。“文”是他的謚。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學(xué)不好學(xué),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謚法有以‘勤學(xué)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保ā墩撜Z集注》)又說:“古人謚法甚寬”,“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節(jié)此一惠,則敏學(xué)下問,亦是它好處”足見孔子“寬腸大度,所以責(zé)人也寬”(《朱子語類》卷二九)。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語出《論語·雍也》:“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卑醋至x,文,文采;質(zhì),質(zhì)樸;彬彬,雜半之貌。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言學(xué)者當(dāng)損有余,補(bǔ)不足,至于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禮,有質(zhì)有文。質(zhì)者,本也。禮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謂之中!笨鬃哟搜浴拔摹,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xiàn);“質(zhì)”,指內(nèi)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內(nèi)在品格,同時(shí)又能合乎“禮”地表現(xiàn)出來,方能成為“君子”。文與質(zhì)的關(guān)系,亦即禮與仁的關(guān)系。于此一則體現(xiàn)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則反映了其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zhì);當(dāng)不偏不倚,執(zhí)兩用中,而做到過點(diǎn)且屬不易!白釉唬骸菹闹|(zhì),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zhì);殷周之質(zhì),不勝其文;文質(zhì)得中,豈易言哉?”(《禮記·表記》)

孔子的格言3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孔子名言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零,詠而歸!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孔子名言

  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dāng)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名句

  可妻也,雖在纟累纟曳之中,非其罪也

  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名句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改是,聽言信行,更察言觀行,發(fā)於宰我之晝寢

  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後有聞不得并行也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語錄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文子辟惡逆,去無道,求有道。當(dāng)春秋時(shí),臣陵其君,皆如崔子,無有可止者

  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歸與!歸與!吾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名句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乞之四鄰,以應(yīng)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孔子名句

  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名言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可謂知矣

  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孔子名句

  君子博學(xué)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mèng)見周公——孔子名言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句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诱Z錄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語錄

  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p>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孔子的格言4

  民無信不立。——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鬃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孔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鬃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鬃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鬃

  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孔子的格言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 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孔子語錄

  ·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語錄 · 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 少之時(shí),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堅(jiān)持正道原則,即使對(duì)國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棄正道原則;臣子事君,其實(shí)不是為了給君做事,而只是在國君之下做事,是為國為民做事,歸根結(jié)底則是為了行仁義,輔助國君推行仁政;對(duì)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厭倦之心,一律以真誠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堅(jiān)持道義;發(fā)現(xiàn)君子就加以舉薦,發(fā)現(xiàn)小人就使他遠(yuǎn)離國君;去掉你的邪惡之心,而真誠的依據(jù)禮義與國君相處。做事需要機(jī)敏,謹(jǐn)言慎行,按照禮義修

  養(yǎng)自己,并且使天下趨于禮義。這樣,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會(huì)象兄弟一樣。如果只說不做,或者行為不機(jī)敏,又不依據(jù)禮義待人,即使是住在對(duì)門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dòng)、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 不遷怒,不貳過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p>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孔子名句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孔子名句

  ·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孔子語錄

  ·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 不學(xué)禮,無以立。

  ·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 孔子名句

  ·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 過,則匆憚改。 —— 孔子名句

  · 不遷怒,不二過。

  ·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語錄

  · 聽其言而觀其行。

  ·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名句 ·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禮之用,和為貴。

  ·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shí)之。

  ·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 孔子名句

  ·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shí)于鳥獸草木之名。

  ·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 孔子名言

  · 有教無類。

  ·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 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 孔子名句

  ·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孔子語錄

  ·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shí)。

  ·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 孔子語錄

  · 君于惠而不費(fèi),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蛎裰共灰嗷荻毁M(fèi)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 孔子名句

  ·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dòng)之不以禮,未善也。

孔子的格言6

  1.不學(xué)禮,無以立。

  2.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6.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7.巧言令色,鮮矣仁。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0.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13.過,則匆憚改。

  1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6.不遷怒,不二過。

  17.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不學(xué)禮,無以立。

  1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22.禮之用,和為貴。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8.剛、毅、木、訥近仁。

  2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0.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的'格言7

  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8、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0、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2、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18、過,則匆憚改。

  19、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21、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2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2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25、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26、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5.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

  3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42.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格言8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說過的話,孔子語錄

  人生態(tài)度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孔子的格言9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

  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其身正,不令而行。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的格言10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11、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12、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1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6、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18、過,則匆憚改。

  19、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2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2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2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5、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6、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的格言11

  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見得思義。

  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6、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8、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0、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1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5、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6、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過,則匆憚改。

  22、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2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2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27、不遷怒,不二過。

  2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3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2、巧言亂德。

  33、巧言令色,鮮矣仁。

  34、剛、毅、木、訥近仁。

  3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7、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3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0、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3、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44、放于利而行,多怨。

  4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Yt哉,回也!

  4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9、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0、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孔子的格言12

  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出處:《論語·為政》

  孔子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么行走呢?”

  2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說話一定要講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

  3

  《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譯文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tǒng)治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xiàng),那么在三項(xiàng)中會(huì)先去掉哪一項(xiàng)呢?”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xiàng),那么這兩項(xiàng)中去掉哪一項(xiàng)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duì)統(tǒng)治者不信任,那么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孔子的格言13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鮮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胡?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0.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鄰.

  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6.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

  27.君子周急不繼富.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5.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

  3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42.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格言14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鬃

  【2】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3】 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

  【9】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1】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2】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13】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4】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15】 有教無類。

  【16】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17】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18】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9】 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shí)于鳥獸草木之名。

  【20】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 不學(xué)詩,無以言。

  【22】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3】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4】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shí)之。

  【25】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6】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7】 過,則匆憚改。

  【28】 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29】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0】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1】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2】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3】 不遷怒,不二過。

  【34】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36】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8】 巧言亂德。

  【39】 巧言令色,鮮矣仁。

  【40】 剛、毅、木、訥近仁。

  【41】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2】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3】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4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6】 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47】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48】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9】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0】 放于利而行,多怨。

  【5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的格言】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的教育格言11-16

孔子經(jīng)典人生格言12-12

孔子經(jīng)典教育格言12-10

孔子道德格言07-22

孔子治家格言10-19

孔子政治格言大全10-24

孔子的政治格言推薦12-30

孔子的名人格言10-29

孔子的道德勵(lì)志格言10-14

孔子道德勵(lì)志格言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