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曬工資”成了件時髦事兒。這些天,在各大高校的BBS上,不少剛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yè)生們都在曬工資,短短幾個月,由網民們曬出的工資單已經高達170多萬條。
“曬工資”中的“曬”,不是曬太陽里的曬字,有人考證,它是地道的洋貨,即英語單詞share的音譯,意思是分享。將自己辛苦所得的“明細單”和網友們分享,互相了解一下薪資行情,本來也無可厚非。可是偏偏有大批網友看了別人的工資單后,心理開始不平衡了?纯凑搲械奶樱г棺约簡挝换蛐袠I(yè)收入太低、感慨“同人不同命”的,比比皆是。更有報載,“曬工資”引發(fā)了跳槽高峰,不少年輕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工資,成了“沖動型跳槽”一族。
職場奮斗,比拼的是能力,講究的是策略。不同行業(yè)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強度不一樣,自然會存在差異。即便是同一個行業(yè)、同一家企業(yè)內,還會因為企業(yè)的經營狀況、個人的崗位職責大相徑庭,從而拉開收入差距。對于個人而言,重要的是有個清晰的職業(yè)定位與規(guī)劃,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狀況和能力水平,確定自己的求職目標,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并獲得應有的回報。如果為了不切實際的高薪目標而盲目跳槽,存在很大的職業(yè)風險,往往會得不償失。
在眾多個體經濟行為中,除了職場就業(yè)之外,個人要做的經濟決策可謂不勝枚舉,大到買房買車、投資理財,小至油鹽醬醋、日常消費,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如今的“曬客”們要“曬工資”,還要“曬資產”、“曬股票”,“曬房子”……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當屬那些炒房、炒股“一夜暴富”的傳奇經歷。看到一個個“平民變富翁”的神話,很多人不斷后悔,“蠻好當初”如何如何,很多人開始抱怨,為什么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自己。扭曲的心態(tài)下,或者偏聽偏信盲目炒股,或者買房時一味貪大求全,導致種種不理性的投資消費行為。曬這曬那,如果走向極端,就會曬出不少弊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