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清華院士送給學生的寄語
新學期之初,小編邀請兩位老學長,和同學們一起在他們對學生時代的追憶中,去感受鼓舞人心的清華精神。
珍惜時光,放飛青春夢想!
1953年夏我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在報志愿時,究竟是填“清華電機”,還是“北大物理”?心里很糾結(jié)。最后覺得還是清華名氣更大一些,于是把“清華電機”的“正宗”專業(yè)-“電氣機器制造類”作為第一志愿。9月底收到錄取通知,于是開始了清華之行。十月初,我離開福建省福州市,乘輪船和汽車經(jīng)一天一夜,翻過武夷山,才走出了福建省。到江西鷹潭乘火車北上,幾經(jīng)輾轉(zhuǎn),又經(jīng)過2個晝夜的長途跋涉,傍晚到達北京前門火車站。不久,一輛疾駛而來的大卡車,將我和一批來清華報到的新生連同行李一起接走。夜色中,從西門入校園,卡車沿著一條筆直的林蔭大道奔跑,徑直開到宿舍門口,“清華園真大”。
和我一樣幸運地被“電氣機器制造類”錄取的全國新生共87名,分成三個班級,我分到電83班。這些新生大多來自南方,第一次到北京,當然也是第一次來到清華園。最初的幾天,大家的心情很激動,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課堂不固定,剛在西邊的“化學館”上課,下課后又匆匆趕到東面的“第一階梯教室”,在校園里來回奔跑。電8班的男生集中住在誠齋,女生在立齋,一間房間住8個人;一條大長桌橫在4架雙人床之間外加幾把椅子,除此別無他物。享受助學金待遇,由國家供給伙食費,吃飯不要錢,食堂自由出入,到點開飯,吃飽就走。每學期交十萬元左右(合現(xiàn)在10元)書籍講義費,每月零用費只需1-5萬元……入學時,學生會(1953年9月)給“親愛的新同學-我們的新伙伴們”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公開信。信中說,祖國“迫切等待著清華大學培養(yǎng)出各種各樣的新型工程師參加祖國偉大的建設”“趕快來吧!新同學們,我們將為做到毛主席對我們的指示:身體好、工作好、生活好!共同努力!”這封公開信不僅代表了學校對新生的期望,也道出了所有新生的心中理想。
1952年高校“院系調(diào)整”,清華改為工科,學制為5年。蘇聯(lián)的工科教育既強調(diào)實踐,又注重基礎,課程門類很多,全部采用蘇聯(lián)教材。第一學期,除數(shù)理化外,還有政治與俄語;實踐環(huán)節(jié)有習題課、實驗課和技工實習等。比如,數(shù)學采用的是蘇聯(lián)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的教材,即斯米爾諾夫著《高等數(shù)學教程》,共3卷7冊。俄語課對南方來的新生來講困難很大,因為他們中學期間學的是英語,俄語需從字母學起,因此負擔特別重。新生的新鮮感只是短暫的,接踵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困難和“想不到”,數(shù)學習題課一般只出三道題,可是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全部做完,大多數(shù)只能完成1-2道,個別的連一道也做不出來。化學實驗課,要求課前預習,有的學生居然因為預習不充分,答不上輔導老師的提問,被拒之實驗室門外。俄語課,當老師提問時,同學們總是十分緊張,低著頭,盡力避開老師的目光……怎么搞的,怎么會這樣被動!要知道這些新生都是來自全國重點中學的精英,學習的能手,曾經(jīng)打遍天下無敵手。這無疑給予當頭一棒,挫折感和緊張情緒在相當多的新生中蔓延。但是,大家也同時看到有另外一些同學,不僅能夠從容應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成績優(yōu)異,而且還有時間參加課余活動?梢娚酵庥猩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迫使大家去總結(jié)、去反思。通過各課代表的工作,加強了老師的輔導與答疑,班級也組織同學互幫互學。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多數(shù)同學開始適應大學的生活,改進了學習的方法,通過合理安排時間,逐步地化被動為主動。此后,盡管大家學習依然刻苦努力,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但每天下午4點半,大喇叭聲一響,同學們都會自覺地走出宿舍,到西大操場鍛煉身體,發(fā)揚清華大學重視體育運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與科學興趣小組活動,班上有不少同學參加了這些活動。大家還積極參加社會服務,如郊區(qū)農(nóng)村的麥收、掃盲和消滅病蟲害等活動。
一晃62年過去了,每當回望歷史往事,我總是難以忘卻與來自全國中學精英們相處的這5年時光。與他們相處,讓我時刻看到“高標準”在哪里,始終知道自己的不足,激勵著我不斷向前,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與他們相處雖然很辛苦,卻促使我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因為不學習就會落伍,就會趕不上。即使畢業(yè)了,我成為清華教師的一員,腳色轉(zhuǎn)變了,但我依然有幸繼續(xù)和這些精英學生朝夕相處,因此我仍然有壓力,我依然需要努力地“學做人,學知識長才干”,因為不這樣做,我會不稱職,我會愧對他們、他們的父母和整個社會。
魯迅說過:“養(yǎng)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魯迅提出的這三項“體德智”的標準,也正是大學5年生活對我們的要求,我將以此繼續(xù)要求自己與我的學生。
【2015年清華院士送給學生的寄語】相關文章:
送給學生的生日寄語12-21
畢業(yè)老師送給學生的寄語01-19
母校送給學生的畢業(yè)寄語10-31
大學教師送給學生的畢業(yè)寄語01-17
小學生送給老師的畢業(yè)寄語08-01
大學生送給同學的畢業(yè)寄語01-17
畢業(yè)班老師送給學生的寄語01-16
畢業(yè)班的老師送給學生的寄語12-10
送給男友的生日寄語12-11
送給寶寶的生日寄語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