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時至今日,我們身邊的很多人獲得成功靠的不僅僅是遠大的志向,更多的是不懈的努力。這里不妨借用一句廣告詞:“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不堅持”。
我們知道好的方法會讓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事倍功半,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學習方法呢?圍繞著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考生都看過不少介紹學習方法的書,但書上介紹的往往是別人成功的方法,那些未必適合我們自己。正如齊白石所說過的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成功是不可復制的,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就必須要結合自己的所處的背景,而不要單純地模仿。
下面,先從當前的考綱入手,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和指導。事實上,數(shù)學科目(學碩)的考試,在考試內容和分值分配上,可作如下分類:
卷種 考試內容 |
數(shù)學(一) |
數(shù)學(二) |
數(shù)學(三) |
高等數(shù)學 (微積分) |
82(分) |
116(分) |
82(分) |
線性代數(shù) |
34(分) |
34(分) |
34(分) |
概率論與 數(shù)理統(tǒng)計 |
34(分) |
—— |
34(分) |
總分 |
150(分) |
150(分) |
150(分) |
由上述表格不難看出,無論是哪類數(shù)學,高等數(shù)學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其次是線性代數(shù)和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這其中,對于相應科目參考書的選擇,可參見以下表格:
數(shù)學(一) |
數(shù)學(二) |
數(shù)學(三) |
|
高等數(shù)學 |
《高等數(shù)學》第六版(上下兩冊),同濟大學數(shù)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線性代數(shù) |
《工程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第五版,同濟大學數(shù)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線性代數(shù)》第2版,居余馬等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
||
概率論與 數(shù)理統(tǒng)計 |
《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第四版,浙江大學 盛驟、謝千式、潘承毅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在這里,需要向大家明確的是,考研數(shù)學與大學的數(shù)學學習是有區(qū)別的。在考研數(shù)學中,題目難度的設置往往要高于教科書后面的習題,因此,對于大部分準備奮戰(zhàn)考研的同學來說,如果只把目光局限與參考書后面的習題,那么在未來的考試中,是很難取得更有競爭力的成績的。
有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講我能聽得懂,為什么做題時就是做不出來呢?這是因為課堂上老師講好比開著燈上樓梯,雖然有一兩級臺階沒有(只要它們不連貫)還是能上去的,但做作業(yè)或考試時就像關著燈上樓梯,完全憑感覺走,沒有任何人幫你指出哪里沒有臺階,所以走到斷級的時候不跌到才怪。這種情況的解決的辦法只有把缺少了的那級臺階補上去。
與此同時,對于我們很多基礎不好的同學而言,他們的漏洞不只是存在于大學里面的數(shù)學內容,往往一些中學數(shù)學課本里的知識就讓不少人撓頭,如三角函數(shù)里面的幾個重要的知識點(正弦公式、余弦公式、半角公式等等)。因此,對于有上述這種情況的同學,在復習考研的知識點之前,可先找一些內容敘述較為簡單的教材,如專科類教材和中學課本,用最短地時間攻克自己數(shù)學基礎中的一些薄弱項。
數(shù)學考試要想取得好成績,“多想”、“多看”、“多問”這三項必不可少。這其中,很多同學能做到“多想”和“多看”,但對于“多問”就沒有那么重視。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好意思去問”、“不知道該問誰”、“不知道問什么”、“別人不一定會告訴我,問了也是白問”、“沒時間問”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理由已逐漸成為我們不想去問的搪塞。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我們在發(fā)問的同時,不僅僅是為了搞清楚一個讓自己迷惑的知識點或一道題,更是為了讓我們打開胸襟,去聆聽別人的見解,從而彌補自己的不足。
接下來,對于“我該問誰”和“問什么”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多半在思想上并沒有以一個很好心態(tài)去接受別人的想法。記得我曾經(jīng)在一篇文摘上看到這樣一段敘述:中國學生在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往往表現(xiàn)的比小姑娘還要害羞。文摘的作者是一位美國的教授。不善于提問,有損失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惑,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路徑。
這里還需要補充的是,提問本身也是一門藝術,如何正確地尋找問題、判斷問題是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需要不斷探索的一個話題。
回想這么一個場景,假如我們在復習過程中,遇到了這樣一道題,方法應該沒問題,怎么自己做了大半天,做的結果和標準答案卻有很大的偏差。有心懷疑答案是錯的吧,但看別人做的和標準答案無二樣。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去問吧,又擔心別人會說“你肯定是哪計算錯了”或者是“你換個方法再試試”,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僅要善于及時調整自己的做法,更要學會以虛懷若谷的心態(tài)去向別人提問。人是群居動物,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是我們從孩提時代一直到老都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的一門技巧。實踐證明,經(jīng)常向別人提問,并藉此獲得認同的人獲得成功的幾率要比那些自己閉門造車的人高出很多。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要想讓別人幫你,自己就得主動鋪就一條讓別人能來幫助你的道路,千萬不要等著別人翻越一座大山再來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