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留學咨詢機構曾發(fā)布一份《2013海歸就業(yè)力調查報告》,該報告提及,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名校退學率高達25%,是“留學中失敗”現(xiàn)象。
這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其實,早在今年6月,就有媒體報道“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名校退學率高達25%”這一消息,而數據來源是2013年美國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數據,此次發(fā)布的報告引用的數據來源,據稱也是常青藤盟校,稱進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14所名牌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退學率為25%,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為都是曾經的高分考生。
這一消息是否真可靠?在筆者看來,有關機構在引用、分析時,還必須做理性的判斷。畢竟,美國的學籍管理制度與我國不一樣,就是“退學”,其內涵也大不同。
首先,美國常青藤盟校只有8所學校,并沒有14所學校,由常青藤盟校去統(tǒng)計發(fā)布非常青藤盟校的退學率數據,出于何種考慮?
其次,在美國大學,新生留校率(新生入學一年后,第二年開學是否還留在本校,并且直到畢業(yè)的總指標)是評價一校教育的重要指標,因此,大學會有整體的新生留校率數據,像哈佛、普林斯頓、耶魯,新生留校率為98%左右,但是,卻不太可能會去統(tǒng)計并發(fā)布某一個國家的留學生留校率數據——統(tǒng)計也最多是出于如何做好這些學生的教育管理。
再次,在美國,學生從一校退學,情況遠比我國內地復雜,有的學生是對學校不滿意,選擇退學轉到其他學校(這也是統(tǒng)計新生留校率的原因,留校率越低表明學校的吸引力不強,大學評價得分也不高,美國名牌大學是不可能樂見中國留學生退學率這么高的);有的則是不適應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在國外,退學再轉學是太正常不過了,這是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一種方式;還有的則是違背學校的管理規(guī)定,被學校退學。前兩者都很正常,后一種情況是較少的。
另外,美國高校的錄取,實行多元評價,不是將學生分數作為唯一的錄取標準,SAT滿分獲得者,申請某校不被錄取,是很正常的,不像我國高校,高考分數第一名者受追捧。如果美國大學都錄高分者,而不關注這名學生的其他素質以及適合適合本校,導致錄來的學生不適合本校要求,這說明美國這些高校的錄取也存在問題。
對于出國留學,我國當前受教育者群體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信息不對稱,由于中外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同,我國實行國家授予學位制度,與之對應的是計劃入學、計劃管理體制,美國實行學校自主辦學、自授學位制度,與之對應的是自由申請入學、自由轉學制度,加之一些出國留學機構并沒有給公眾確切的解釋,導致大家對出國留學產生誤解,從而也出現(xiàn)一些盲目、不理性的行為。近年來一些留學詐騙、垃圾留學都與此有關。
以退學率這一事件來說,退學在中國高校被認為是失敗,主要是學校開掉達不到要求的學生,而不是學生主動選擇,最近幾年來已有學生不滿意學生而選擇退學,但退學轉學機制沒建立,前不久一位港大生放棄港大選擇復讀,也引起很大爭議,“好事者”可能出于好心想以高退學率提醒中國學生不要盲目選擇海外高校,高分低能學生不適合海外名校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的數據并不可靠,又不給大家解釋國外的退學是怎么一回事,就可能生出很多誤解。這不可能讓大家真正理性對待留學,而只會增加焦慮,更顯迷茫。比如,一名學生就是從哈佛退學,然后選擇美國一所文理學院,這不見得就是“失敗”,因為美國有的文理學院,比哈佛的本科教學質量還要高。再者,出國留學本就是給學生提供多元選擇,不能只拿名校說事,這不是“名校情結”的繼續(x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