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承國學經(jīng)典培訓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中都多次強調(diào):“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豐富的語言積累?隨著語文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一、厚積薄發(fā)——重視積累
如果學生能從已有的語言積累,來領悟課堂教學中的內(nèi)容,而整個課堂教學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從而感悟、理解就會事半功倍。當然,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所以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1、課內(nèi)積累。教材的語言形質(zhì)兼美,表達規(guī)范,意韻雋永,正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極佳材料。課內(nèi)積累要重視背誦。背誦,既是外顯學習,如可按一定的方法熟記;同時也是內(nèi)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熟記的言語材料的語言規(guī)律。此外,還要有意識積累每篇文章的優(yōu)美詞句,經(jīng)典篇章?勺寣W生準備一本摘抄本,摘抄自己喜歡的語言,并大體理解它的意思;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喜歡的語段敘述出來,并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把學到語言內(nèi)化自己的語言。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為課外積累打下基礎。
2、誦讀經(jīng)典詩文。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引導孩子誦讀經(jīng)典,積累民族語言的精華,已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利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一些經(jīng)典不加講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腦海里,隨著心智的成熟,這些幼時積淀到生命深處的東西,慢慢醞釀,慢慢發(fā)酵,最后會化成一個人獨特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而這種積累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語言感悟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品位語言,感悟語言。
不過,誦讀的材料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水平和學習需要,象唐詩、宋詞等意韻優(yōu)美、瑯瑯上口的材料,就非常適合學生朗誦,而象“四書”“五經(jīng)”等比較枯澀艱深的東西,雖然學生也能苦背下來,但記憶的時間卻不長,就不應該主張學生背了。
二、舉一反三——大量閱讀
語感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之上,通過閱讀,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與文本對話,調(diào)動學生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語感能力。但,鼓勵大量閱讀并不是漫無目的地讀,而是要有所甄別、充分結合學生具體實際進行。
1、給學生選擇讀物的自由。兒童的一切需要,都從內(nèi)心出發(fā),給學生以選擇讀物的自由,會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養(yǎng)成經(jīng)常閱讀的習慣。也只有學生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喜歡閱讀什么內(nèi)容的文章。一個淺顯的例子,低年級學生喜歡語言淺顯、富有節(jié)奏感的課文,因為這類課文往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朗讀欲望,而對內(nèi)容抽象、描寫事物又比較陌生的課文,則難以引起朗讀興趣,所以,培養(yǎng)語感,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十分必要,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語感的系統(tǒng)訓練剛剛起步,一定要為日后語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學生喜歡神話,就讓他們讀一讀《西游記》、《封神榜》;喜歡童話,就建議他們看一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喜歡科幻故事,就鼓勵他們閱一閱《哈里波特》、《魔戒》。當然,教師的引導也是需要的,我們要根據(jù)各個年齡段的學生興趣、需要、生活實際等情況,對他們閱讀方向給予指導,如低年級學生推薦他們看童話、寓言等有趣的讀物,中年級學生推薦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說等,高年級學生推薦看名篇佳作,歷史名著等。
2、給學生自主閱讀的自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主體個性化行為。語感的主體同化性表明,主體在面對言語信息時,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創(chuàng)造。從認知學角度來分析,學生根據(jù)自身的閱讀需要和閱讀期望,在閱讀過程中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時,必然會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甄別,以自身的生活體驗去感悟文本信息,學生關注文本的內(nèi)容必然因其需要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nèi)绻o學生的閱讀定標定量,給學生的閱讀打上各種框框,必然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妨礙語感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閱讀的自由,努力做到“以學生的心靈激活文本的言語,以文本的言語點燃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閱讀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養(yǎng)學生速讀博覽的習慣。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要結合進行,課外閱讀指導也這樣,強調(diào)自主閱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引導。從閱讀的方法來看,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速讀博覽。葉圣陶說“此等書籍,但需泛覽,不必精讀,然則足以補充,可作參考。”指的就是快速閱讀的作用;氐秸Z言文字的特點來分析,主體所感知的語言文字并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段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在閱讀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號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xiàn),可以活躍主體的直覺思維”,而這種直覺思維就是語感的心理表現(xiàn)。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指的就是簡化了的閱覽過程,“有會意”則是對篇章整體意義整體的準確把握。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速讀的習慣。有了速讀的基礎,博覽也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閱讀范圍,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詞匯、句式的儲備,促進語言經(jīng)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提高語感。
4、積極評價,提供動力。從非智力因素來講,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還要求教師要給予及時評價,欣賞成功的學生,鼓勵沮喪的學生,喚醒自卑的學生,愛護“出錯”的學生,時刻給他們提供閱讀的動力,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閱讀熱情。
三、走進生活——積累語言
魯迅先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在語言積累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地觀察、傾聽,主動地積累,養(yǎng)成“采蜜”的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日生活中做語言積累的有心人,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
當今傳播媒介豐富多彩,電視、廣播、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聲情并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jié),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nèi)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欲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這些都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特別是要努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等,在收聽、收看完后做適當講解賞析、摘抄記錄,讓學生獲得活生生的語言文字積累。
善聞、誦讀、博覽、多說、常寫,多管齊下,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加之教師適當指點,何愁學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總之,閱讀既是心靈感悟的過程,也是語感實踐的過程,我們要在平日里多鼓勵學生看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提高語感能力。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傳承國學經(jīng)典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國學培訓總結11-01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07-25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培訓總結03-06
國學經(jīng)典教育培訓總結07-11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08-05
國學培訓總結8篇11-02
美國學習培訓總結07-11
美國學習的培訓總結07-12
美國學習培訓總結06-10
美國學習培訓總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