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UT斯達康:死于經驗主義

時間:2021-03-21 19:15:46 綜合指導 我要投稿

UT斯達康:死于經驗主義

    作者系思勤時代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咨詢顧問,曾供職于華為、UT斯達康和阿爾卡特等通信設備廠商

    時逢六月的初夏,杭州城的雨下個不停。錢塘江畔六合塔對面,UT斯達康研發(fā)大樓籠罩在一片煙雨迷蒙之中。雖然總部在北京,但這里才是UT斯達康中國(乃至全球)真正的核心。但這一切,已經成為了歷史。

    6月1日,UT斯達康董事會下設的“特別委員會”完成了對公司戰(zhàn)略計劃的評估,并同時宣布:由于執(zhí)行副總裁兼中國區(qū)CEO吳鷹“在增強股東價值的戰(zhàn)略上”與董事會存在明顯分歧,將從公司離職。

    大胡子吳鷹的離職,宣布了UT斯達康一個時代的結束。留給通信業(yè)界的思考是:這家曾經被視為成長典范的通信設備公司,這幾年究竟怎么了?它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1995年,UT斯達康國際通信有限公司成立(由Unitech公司與斯達康公司合并而來,吳鷹擔任總裁兼CEO),2000年3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04年3月,入選《財富》1000強企業(yè)。此間,UT斯達康繪出了一道完美的成長曲線。2000年到2004年,連續(xù)17個季度,UT斯達康實現并超過華爾街對其的財務預期。

    不過,投資者和業(yè)界對UT斯達康的推崇始終有所保留。過分依賴小靈通技術和大陸市場,抗風險能力較差,是其面臨的主要質疑。而UT斯達康之后的表現證明,這些懷疑不無道理。

    2004年第2季度UT斯達康利潤為4320萬美元,每股盈利32美分,比市場預測的33美分僅僅低了1美分。然而,業(yè)績公布當日,這1美分的差距,讓UT斯達康的股價重挫29.31%。由此可見,UT斯達康在投資者心中建立的信任,是何等脆弱。
   此后,UT斯達康步入下行線。2004年第3季度,利潤銳減到500萬美元,第4季度開始出現虧損。2005全年,UT斯達康的營業(yè)虧損更是高達4.30億美元。2006年第一、二季度運營虧損分別為1200萬美元和2140萬美元。而此后至今的三個季度,UT斯達康都未提交財務報表,始終未能走出虧損的陰影。

    此間,雖然UT斯達康始終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匆忙的吳鷹接連不斷地在3G、手機和IPTV等業(yè)務上下注,但始終不能扭轉業(yè)績下滑的趨勢。直至今天,命運之神向他關上了UT斯達康這扇大門,吳鷹被迫黯然離職。

    偶然成功

    這是一家曾被人賦予濃重運氣色彩的著名公司。

    在通信業(yè)界,UT斯達康的崛起是一個意外。因為小靈通本質上是一種落后的通信技術,對于其在中國的商業(yè)前景,像華為這樣以“崇尚技術先進性”著稱的通信大鱷,始終嗤之以鼻。

    但1999年,在中國移動從中國電信拆分之后,UT斯達康卻迎來了現實的市場機會。中國電信的固定電話業(yè)務逐漸飽和,在“新建固定電話平均成本高、收益低”的情況下,中國電信急切需要一種新的產品,以便與享有移動運營牌照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lián)通競爭。

    將小靈通作為固定電話的一種延伸,中國電信無需投入新的建網成本,就可以同時提供固定電話與移動通信兩種服務。在電信業(yè)格局變化之中,小靈通準確地捕捉到了中國電信的需求。

    這種在外界看來頗具“運氣成分”的成功方式,卻真實地體現了吳鷹的一種能力。

   早在1997年,中國電信在浙江余杭開始試運營小靈通時,在國際通信巨頭集體不看好的情況下,UT斯達康卻選擇與浙江省余杭區(qū)電信局聯(lián)合研發(fā)。

    1998年,吳鷹再次去浙江調研。此時,中國電信在浙江和江蘇已經把移動業(yè)務作為處級部門獨立出來。吳鷹敏銳地感到,中國電信很可能會將移動業(yè)務分拆出去。后來,這被證實是在為1999年的分家做準備。

    考察之后,吳鷹已經斷定,屆時中國電信一定需要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而這最終堅定UT斯達康做小靈通的決心,之后,UT斯達康毅然買斷了小靈通技術,并斥資數千萬進行發(fā)展。

    小靈通的成功,在當時,是“市場派”對“技術派”的一種諷刺。而當這個競爭對手迅速崛起時,華為和中興似乎遠不如UT斯達康般目光敏銳。

    在華為,高層對小靈通市場一直并不看好,并且,研發(fā)人員因其“技術落后”存在抵觸情緒。至今,華為幾乎始終沒有涉足小靈通。

    而中興通訊則是堅持“模仿和分散風險”策略,這同樣體現于小靈通業(yè)務。雖然,中興始終對其保持關注,但一直沒有做大的投入。直到2000年,在UT斯達康之后三年,中興才開通第一個小靈通實驗局。

    “天生敢于冒險和投機”的UT斯達康最終搶得了先機。2003年它曾一度在終端銷售市場上占據70%以上的份額。2005年小靈通市場開始低迷時,它仍占據著小靈通60%的系統(tǒng)市場、50%以上的終端市場。要知道,此間,政府曾三次下令停掉小靈通,而主要競爭對手中興,對小靈通的態(tài)度則始終起伏不定。

   盲目下注

    小靈通的成功為UT斯達康后來的大肆擴張?zhí)峁┝速Y源和信心。

    在各種公眾場合,吳鷹多次高調宣布,UT斯達康要全面進入無線、寬帶和IP等通訊領域。這一策略直接體現于人員規(guī)模的擴大。2004年,UT斯達康全球員工增加至8200人,是2000年的5倍多(約1600人)。

    在成功的光環(huán)下,UT斯達康一度被外界描述為“一家擅長戰(zhàn)略定位和戰(zhàn)略調整的公司”,認為它“可以在不斷的戰(zhàn)略調整中,能抓住不同時期的市場機會”。但事實并不如此樂觀。

    后小靈通時代,UT斯達康的諸多問題,恰恰集中呈現在其戰(zhàn)略定位和戰(zhàn)略選擇上。缺乏對外部環(huán)境的充分認知,對自身資源和能力過于樂觀,一直是其軟肋。

    在通信這個復雜和快速變換的市場中,今天的成功可能蘊涵了未來衰敗的種子。UT斯達康雖然在小靈通上捕捉到市場機會,獲取了階段性的成功,但這種“市場單一、產品單一和客戶單一”的經營戰(zhàn)略,并不足以支持它獲得持續(xù)的競爭優(yōu)勢。

    不過,當時的吳鷹,一直試圖將小靈通的“成功模式”復制到其它業(yè)務。2005年開始,隨著小靈通在國內的市場迅速萎縮,UT斯達康投入巨資試圖向3G和IPTV轉型。

    后來的事實證明,UT斯達康的經驗主義并不成功。

   在3G上,UT斯達康既不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也沒有多少厚積之基。在3G標準的核心技術方面,它不僅遠遠落后于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際巨頭,甚至連華為、中興等國內廠商也不如。

    而且,一個完整的3G產品線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完成,對資金有相當的需求。當時,不斷下滑的小靈通營收已經不足以支撐其在3G的投資。最終,UT斯達康撤出了3G市場。

    而在IPTV領域,問題同樣存在。到目前為止,IPTV相關的商業(yè)模式還處于培育階段,技術標準尚不成熟。更為重要的是,IPTV的推廣還存在許多政策上的制約。

    值得一提的是,在IPTV業(yè)務上,UT斯達康的主要合作伙伴與“小靈通業(yè)務”相同,依然是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只不過,IPTV不是小靈通,在IPTV這個戰(zhàn)場上,除了UT斯達康,還有更多的厲害角色等待分一杯羹。比如,華為、中興都對IPTV有所部署。

    當UT斯達康試圖進入新的業(yè)務時,它發(fā)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始終不要忘記,在小靈通業(yè)務上,UT斯達康幾乎沒有遭遇什么競爭。

    而從2001年開始,整個通信市場已經是“威脅大于機會”。隨著通信產業(yè)價值鏈的演變和分化,通信設備商的總體生存環(huán)境一直在惡化。諾基亞和西門子的合并,阿爾卡特和朗訊的合并,北電的3G業(yè)務被出售,無不反映這一事實。

    在通信巨頭紛紛優(yōu)化重組,降低成本的背景下,UT斯達康或許應該對自身的能力有更清醒的認識。在穩(wěn)定既有業(yè)務的前提下,UT斯達康本應謹慎地進入其它通信細分市場,而不是大張旗鼓地進入3G、IPTV等前景廣闊卻風險極高的業(yè)務。

   但對吳鷹本人而言,一直強調UT斯達康的戰(zhàn)略重心在中國,部分源于他對小靈通成功的思維定勢,部分也因為其希望以中國市場的`業(yè)績來鞏固他在董事會的地位。

    事實上,總部一直對吳鷹這種對中國市場的過分強調和關注表示懷疑。UT斯達康的未來真的大部分在中國市場嗎?現實的數據已經不支持這種觀點了。2005年第2季度,UT斯達康中國區(qū)的收入大幅減少到原來的1/3,藉此,美國市場的收入首次超過中國,占據總收入的45%。

    而在吳鷹固守中國這個“現階段缺乏增長”的市場時,華為和中興通訊早已在國際市場上投入巨資,在第三世界和發(fā)展中國家搶占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基因缺失

    事實上,在憑借一個市場機會獲得巨大成功后,這家公司從未建立起“價值性、希缺性、難模仿和持續(xù)性”的核心能力。這也是UT斯達康擴張失敗的真正敗因。

    2004年開始,延續(xù)在小靈通市場的成功經驗,UT斯達康繼續(xù)其在研發(fā)上的“拿來主義”。通過資本運作,UT斯達康收購了一系列外部公司的研發(fā)團隊。當年,僅中國區(qū),UT斯達康就新增了2000多名員工。

    但員工隊伍的擴大,并不意味著人力資本的增加。2005年,UT斯達康業(yè)績滑坡后,大批的優(yōu)秀人才開始外逃,而且大部分去了競爭對手。事實證明,一個缺乏造血功能的人,依靠輸血,是很難健康成長的。其對ACD、滬科等外部企業(yè)的投資,最后都黯然收場。

    更大的問題在于,作為一家技術公司,UT斯達康對公司知識產權的保密并不嚴密。員工甚至可以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隨意出入?梢哉f,對于知識管理,管理層基本沒有形成概念。

    并且,這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國際公司”,在管理制度上堅持向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際通信巨頭看齊,但事實上,它還是一家由本土人士掌管的本土企業(yè)。于是,內耗不可避免,公司內部形成一種黨同伐異、斗爭激烈的格局。

    而最終,核心團隊的瓦解,讓UT斯達康“核心能力的形成”成為泡影。

    陸弘亮、吳鷹、周韶寧與黃曉慶四人,一直被外界看成UT斯達康最初的核心管理團隊。但今天,已經只剩下陸弘亮一人了。

    自2005年初,UT斯達康業(yè)績開始下滑,首次發(fā)起全球裁員,UT斯達康中國區(qū)COO周韶寧選擇離開了公司。一年后,在UT斯達康任職7年的COO邁克·索菲亞,也于2006年5月正式卸任。而一直對“業(yè)績低迷,屢屢延期公布財務報表,裁員不斷”的UT斯達康失去信心的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及首席技術官、曾經也是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之一的黃曉慶,也于2006年12月31日離職。

    如今,吳鷹的被迫退出則給UT斯達康的前途又蒙上了一層更深的陰霾。

    而對UT斯達康的中國員工來說,那個善于溝通、言辭極具號召力、曾在中國的小靈通市場上叱咤風云的大胡子的離去,可能意味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