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下面是應屆畢業(yè)生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等獎猴年春節(jié)手抄報,歡迎閱讀。
中國結的影響
朝鮮結
在韓國,裝飾編結工藝被稱為(韓語固有詞,表示“結”的意思),朝鮮結受中國編結工藝的影響、啟發(fā)。于北朝鮮黃海道發(fā)現了一幅公元前357年的壁畫,畫中顯示當時的編結工藝多以絲綢為材質。
中國結風箏
2015年4月14日,中國九位頂尖級風箏放飛高手齊聚湖南長沙,一同放飛一面吊有三只小羊的巨型“中國結”風箏。
形狀
中國結有許多不同形狀。最常見的有花、鳥、龍、魚、鞋。被視為辟邪和帶來幸運的厭勝物。
一等獎猴年春節(jié)手抄報
《春節(jié)真好》
隨著日歷一張張地撕去,新年已緩緩向我們走來……
每一個春節(jié)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春節(jié)到來了,便是我們人生的又一次新陳代謝,又一次除舊迎新。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那是主持人的開場白,晚會開始了。那優(yōu)美的舞姿讓我們翩翩起舞,那動聽的歌聲讓我們聯(lián)想翩翩,那幽默的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小品給我的印象極深,它不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帶給我們歡笑,而且還用簡短的小故事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例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好人一生平安”“捐款捐的不是錢,是愛心”等等。
“當……當……”那是新年的鐘聲,它敲響了。就在這時,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很大,殘渣也四處飛濺,仿佛要把祝福送到千家萬戶,那五彩繽紛的禮花如一朵朵美麗的鮮花,那噼啪作響的鞭炮似滾滾春雷,熱鬧非凡,照亮了外面的星空,連星星也忘記了睡眠……
“過年不僅要氣氛,而且還要食物戀”。沒錯,年夜飯是一家人團聚的主要原因。無數個背鄉(xiāng)離井的游子們,從四面八方趕回家為的就是這頓年夜飯;氐郊业挠巫觽兛粗喔魯等盏母改,流下了眼淚,雖是酸酸的,但也甜甜的。一家人圍坐在圓桌邊,邊吃飯邊聊天,這就是小孩子想要的一個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甜甜蜜蜜的年。
一等獎猴年春節(jié)手抄報
大年初一,我們要拜年。無數次鞠躬,無數個紅包,雖然累,但也甜。甜,不是因為紅包,而是因為鞠躬起身時看見一家人那張笑臉,而感到欣慰和幸福。無人知曉,為何口袋里會多出一百元,那是我還的,偷偷地。
生命在成長,世界在變遷,時間遠去又重來,就像接力似的又開始了下一段賽程。所以,在春節(jié)時,人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不管錢多錢少,不管順境逆境…
《春節(jié)起源于新石器時期》
一等獎猴年春節(jié)手抄報
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jié)”,到底起源于何時?據考證,中國“春節(jié)”起源于新石器時期,但“春節(jié)”稱謂正式冠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秘書長霍尚德介紹,過年對于中華民族可以說源遠流長,有了數千年的歷史。而“春節(jié)”的起源和農業(yè)生產密不可分,大約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發(fā)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規(guī)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目前,最早的年節(jié)因文獻不足尚難定論,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到漢武帝時,為了讓歷法定型不至錯亂,創(chuàng)立并實行了“太初歷”,以夏歷的孟春之月(即今之農歷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節(jié),也就是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不過在民間傳說中,“年”卻是另外一種面貌。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可以過去呢?據說“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以驅除“年”獸;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相互慶賀平安度過了“年”關。這風俗越傳越廣,便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是漢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然而,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