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fā)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書使人明理。下面一起欣賞一則優(yōu)美的讀書破萬卷手抄報吧!
鄭板橋:“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說:“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運多”,“當則粗者皆精,不當則精者皆粗”。實際上,鄭板橋并不反對博覽群書,只是強調多讀必須以精讀為基礎,多讀的內容也必須用精讀中得到的知識去聯(lián)系新知識,圍繞一個課題深入下去。讀書貪多不求精,就會胸中撐塞如麻;讀書求精不求多,才能讀到書里去,抓住要領,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與“研”,因為書中的“微言精義”所包含的豐富深邃的內涵,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窮”。在精讀中,鄭板橋還比較注意“問”。他認為“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今人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他提倡讀書好問,才會使“疑竇釋然,精理跡露”。
歐陽修:“計字日誦”讀書法
讀書破萬卷手抄報
北宋文豪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是根據(jù)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歸納而成。他曾經(jīng)精選了《孝經(jīng)》《論語》《詩經(jīng)》等十部書總字數(shù)為,個字,然后規(guī)定每天熟讀字,用三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字,只要七年時間就背熟了。他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的確,這樣日積月累,一部部的書籍就被他背熟了。這種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集腋成裘,在歐陽修的親身實踐中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董遇“三余”讀書法
漢代的著名學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時間讀書,哪“三余”呢?他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說,冬天,沒有什么農活,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時間;夜間,天黑不能出去活動,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時間;雨天,不能下地勞作,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時間。抓住這三種空余時間用來讀書,肯定會有收效。當然,董遇所處的漢代,與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和節(jié)奏有很大的差別,但他那種善于抓緊一切空余時間的精神,對于今天來說仍然是適用的。
張溥:“七焚”讀書法
明代學者張溥的“七焚”讀書法強調讀寫并用,強調“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讀書法分為三步:第一步,每讀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在心里默讀。第二步,抄完后高聲朗讀一遍。第三步,朗讀后將抄寫的文章立即投進火爐里燒掉。燒完之后,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這樣反復地進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讀十幾遍,直至徹底理解背熟為止! 堜呓宕丝嘧x成名,給自己書齋取名為“七焚齋”,也叫“七錄齋”。
讀書破萬卷手抄報
顧炎武:“三讀”讀書法
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很會讀書,也很講究讀書方法。他的“三讀”讀書法即“復讀法”“抄讀法”“游戲法”。他給自己規(guī)定:每年春秋兩季,分別復習冬夏兩季所讀的書,即半年讀書,半年復習,把閱讀和復習交叉進行,有效地增強了記憶力。在每次復習時,他面前放一本書,請別人也朗讀同樣一本書,他邊聽邊默記。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默記的同朗讀的有出入,馬上查書,立即糾正,再復讀幾遍。顧炎武讀書總是要動手抄錄的,這種學習時既動口,又動手動腦的學習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讀書效率。
好書推薦卡
《論語》 孔子及其弟子
中國道家學說的開山之作
《老子》 老子
對人類影響最大最深的基督教經(jīng)典
《圣經(jīng)》 希伯來人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 司馬遷
歷史與文學的完美體現(xiàn)
讀書破萬卷手抄報
《資治通鑒》 司馬光等
從地獄到天堂的旅程
《神曲》 但丁
穿越時空的愛情經(jīng)典
《西廂記》 王實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