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使用,是人類文明一大進步。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征而在人類語林中獨樹一幟,它在文字、語言上的優(yōu)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漢字起源于何時,又是誰創(chuàng)造的,至今并沒有一致的說法。
《世本》、《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古文獻,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沮誦兩人創(chuàng)造的。許慎《說文解字》試圖作出比較圓通的解釋,認為伏羲作八卦“以垂憲象”,啟發(fā)人們根據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號。神農氏時代“結繩而治”,但庶事繁多,終于不能滿足。在黃帝時代就出現了倉頡,,“見鳥獸蹄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并說倉頡初造書契時,“依類象形”謂之文,后來形聲相益謂之字。經過長期演迸發(fā)展,總結成構成漢字的六種方法,稱為“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对穭t說,倉頡仰觀星象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甚至手掌紋路等,都是他據以創(chuàng)作文字的基礎。在近代文字學建立以前,《說文解字》有關漢字起源的學說,無疑是最權威的。’
然而,《尚書孔傳》和《拾遺記》則說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文籍也在他那個時代興起,這顯然要比黃帝時代早得多了。 ·
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經學六變記》提出另一種看法,認為漢字實際上是孔子親手制定的。幸好此書流傳不廣,而且用—骨文的發(fā)現迅速粉碎了這種神化孔子的說法;甲骨文韻設現也動搖了《說文解字》有關文字起源酌傳說:對傳說的“六書”理論也提出了各種質疑。
隨著仰韶文化陶器記事符號的發(fā)現,不少專家認為那是具有漢字性質的符號。根據考古發(fā)現,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帶有記事符號的陶器,有些確實非常接近于文字,特別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圖形被釋讀為斤、戌、炅、炅山或斧、錛、旦等,于是人們認為中國文字起源于陶器刻符。然而,平心而論,現有陶符接近漢字的還不多,而且能釋讀的更少,漢字起源于陶刻符號的結論似乎過早,不過陶刻符號的發(fā)現和釋讀,畢竟使人們看到了解決漢字起源問題的曙光,人們寄希望于有更多的出土資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上古黃帝時,史官倉頡根據日月星辰、鳥獸足跡等自然景物創(chuàng)造了漢字。圖為倉頡像。
倉頡造字雖只是傳說,但據考證,倉頡可能是對漢字進行整理和規(guī)范的第一人。圖為傳說中的倉頡造字臺
中藥里的驚世發(fā)現
相傳1899年,中國學者王懿榮在他吃的中藥"龍骨"里發(fā)現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圖為王懿榮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面的文字-甲骨文,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漢字。
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舉世聞名的甲骨文就是在這里發(fā)現的。
探尋漢字之源
還有比甲骨文更早的漢字嗎?讓我們來探尋漢字的起源。漢字產生前,中國先民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但是,語言不能傳到外地,也無法留存后世。于是,先民們想出了多種記事方法。
八卦:是古代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由符號"-"和"- -"組成的八種圖形,分別代表不同的事物。
結繩:在繩子上打不同的結,記錄不同的事情。今天,象征著吉祥如意的中國結就是從上古的結繩演變而來。
可以讀的圖畫
文字產生前,原始人常利用圖畫來幫助記憶、傳遞信息。圖為云南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巖畫。
新石器時代彩陶缸上的圖畫:鸛魚石斧圖
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圖畫文字--納西文《東巴經》
圖畫是人類文字的共同起源?纯词澜缟蠋追N最古老的文字,你會發(fā)現它們的原始字形都是圖畫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