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稅前稅后怎么計算
很多人工作了很多年卻看不懂自己的工資條,不知道發(fā)到自己手中的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讀懂你的工資條,既是作為一個勞動者的基本權(quán)益,也有助于你更加細致的了解自己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
拿著到手的工資總在想為什么是這個數(shù)而不是那個數(shù)?讓我們來好好研究一下代表我們現(xiàn)金流命運的工資條。
其實大部分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政策,這些政策可以讓你了解你們公司的薪酬待遇組成部分。比如是否是固定工資,是否每月有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統(tǒng)計方法等等。這些政策一般都是公開的,所以新到一個公司,研究這些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是我很愛做的事情之一,可以讓你盡快了解這個公司。如果沒有一個公開的平臺,也可以咨詢一下人事部的同事。Anyway,這些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了解你工資來源的構(gòu)成。
了解工資來源的構(gòu)成之后, 我想說能夠比較貼切代表你工資的,是1-10項的'總合,即我們說的稅前實得收入,也叫稅前工資,即基本工資加上其余所有的補貼收入總和。稅后工資則是每個月打到我們銀行卡的數(shù)字。
經(jīng)常看到別人聊天,有時候問,你工資到手多少?然后感嘆一句是高還是低。但我想說的是,到手工資不能代表你真實的收入。
拿北京來說,同樣的稅前工資一萬,舉兩個例子。
員工甲所在的企業(yè)完全避稅,只給員工按照最低社;鶖(shù)上交基本的三險(失業(yè),養(yǎng)老,醫(yī)療),不交公積金。員工個人也不需要繳納社保,更不需要繳個稅,那么員工A稅后也可以拿到一萬,看起來好多的樣子。
那么再看看員工乙。員工乙所在的企業(yè)按照實際工資上繳五險一金,那么員工稅后到手差不多是10000——五險一金(一般扣繳比例22.5%+3塊=總扣繳2253)——個稅約320=7427元,同時每月還會有公積金10000*12%*2=2400元,打入醫(yī)保存折的10000*0.28%=280元。雖然稅前一萬到手只有七千多,但加上公積金帳戶的錢以及醫(yī)保存折的錢,每月員工乙實際所得的是7427+2400+280=10107元。
如果員工乙并不知道公司是按照這個基數(shù)扣繳五險一金,那么他估計會很郁悶,覺得收入居然比甲少兩三千,殊不知實際上倆人稅前工資是一樣的。
所以我想說不要看到手工資,而是要看稅前工資,到手工資高,不代表你的待遇很好,到手工資低也不代表你收入很低。具體要看這家企業(yè)的薪酬政策以及社保公積金扣繳比例,排除這些因素,可以貼切代表你收入的就是稅前工資。
因此,我建議,不論你是否了解這些五險一金,談待遇的時候還是盡量談稅前工資,無論企業(yè)是避稅還是按實際工資扣繳,你都不會吃虧。曾記得有一個博士畢業(yè)的朋友在面試的時候,面試關(guān)談到期望工資,他說稅后一萬,然后面試官問“我們公司按照實際工資上交五險一金,稅后一萬,稅前是多少?”,他回答不上來,因為他對這些不了解,以為說一個稅后工資對自己比較有利,總之稅后工資是他希望拿到的一個錢數(shù),這個回答讓他失去了那個工作機會,面試官覺得這個博士生有點過于書呆子了。
所以,稅前工資其實是最穩(wěn)妥的。北京的大部分公司,都是談的稅前工資,如果在面試的時候提一個稅后工資,面試官還得給你計算出稅前是多少。如果了解了稅前和稅后的概念,如果你堅持要一個比較高的稅后工資,那我們可以推算一下,如這個博士朋友,他要求稅后一萬,按照實際工資扣繳五險一金,那么稅前大約是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