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匯編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
《終身教育引論》是這次我讀的書。讀著這本書總是讓我有一種驚嘆的感覺。其中他闡明了終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講述了終身教育思想。他的觀點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贊同,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并最終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書寫成于上個世紀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一些認識,社會對人的挑戰(zhàn)以及由此教育應該如何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幫助人更好地謀求美好生活,都讓我覺得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實現(xiàn)。書中提出的終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對整個從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進行系統(tǒng)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們現(xiàn)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以下使該書中一些打動我的文字和段落,摘錄如下: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
“由各類中小學和大學所提供的基礎訓練,并沒有使兒童和青少年為成年后所承擔的義務和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單純的智力活動這個狹窄范圍以外,大幅度地擴展教育和培訓的內容!仨殲榛A訓練提出新的目標,必須制定、保持和發(fā)展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發(fā)展屬于每個人的、往往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損害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瓋和逃、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個性發(fā)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我們力圖不用先驗的方法去向人們灌輸現(xiàn)成的、陳腐的文化;我們深信,教育工作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特別是成人能提供的幫助就是給他以工具,將他置于一種環(huán)境,使他能夠依靠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經驗、斗爭、成功和挫折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獨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使個性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如果一個成人對自己的教育失去了興趣,如果他除例外情況以外總是對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的教育沒有熱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響的年齡即青少年時期沒有從提供給他或強加給他的教育中發(fā)現(xiàn)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東西!紤]整個教育,考慮教育個階段的連續(xù)性和相互關系。當我們說到終身教育的時候,我們腦子中始終考慮的就是教育過程的'統(tǒng)一性和整體性。”
“從長遠來說,實現(xiàn)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個徹里徹外地滲透著終身教育原則的社會,在于實施一種與社會的進步和成就緊密相聯(lián)的教育!
書中的語句總帶給我一種溫暖,讓我覺得教育的美好,它對人類福祉的關懷。同時,又有一種悲傷,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接受著錯誤的、失敗的教育。
書中說目前在大中小學進行的教育是基于對個性的一種短視的認識:獲得知識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審美、身體諸方面發(fā)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沒有考慮到個性的差異,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學生也就同發(fā)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學生一樣成了不受重視的邊緣人物。選拔的需要壓倒了訓練的要求。正是現(xiàn)代教育的寫照,我們?yōu)榱丝荚嚍榱松洗髮W而學習,對結果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本質。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 說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后的生活。
教育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在現(xiàn)代社會中教育更是一種生存的必要準備。因此,在面對社會對人的諸多挑戰(zhàn)時,教育應該成為幫助人們應對挑戰(zhàn)、更好生活的手段,這就與現(xiàn)存的不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教育體系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梢哉f,終身教育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教育,它的實現(xiàn)有賴于整個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xù)的、系統(tǒng)的教育思想。
為了教育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后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2
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么?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稅鄣慕逃吩谠V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一樣,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以前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tài)度行為可能不一樣。
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期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主角,然而在專業(yè)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以前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shù),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shù)”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
不斷的調整心態(tài)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就應很多,發(fā)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就應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必須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zhí)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一樣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就應養(yǎng)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忽視;;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能夠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ㄒ唬┙處熞逃灰柍猓航逃且龑Ф皇枪噍,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xié)助,培養(yǎng)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決定潛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適時的帶給教養(yǎng)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ㄈ┙處熞斫馊诵裕阂私鈱W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ㄎ澹┙處熞獙I(yè),專業(yè)的精神表此刻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ㄒ唬┙處煵灰J為這行業(yè)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ㄈ┙處煵灰搿敖逃f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ㄋ模┙處煵灰^分執(zhí)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期望與理想。
啟發(fā):
。ㄒ唬┒嚓P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完美的回憶。
。ǘ﹫允貚徫唬、盡一己之力。
。ㄈ⿲W習型組織的體會:
1、系統(tǒng)思考;
2、自我增進;
3、改善心智模式;
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ㄎ澹┙處煂I(yè)成長進德修養(yǎng),教師專業(yè)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務必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此刻各科教學工作上、表此刻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3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就好像親臨作者的指導下,踏入了教學中充滿未知的“自我”領域,經歷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旅程。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透過他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具有說服力、充滿激情的著作,深化了我們對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以及如何去理解被教育者的認知。
帕克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這樣說: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很多教師非常熱愛教學,但他們卻時常遇到很多困難,并因此感到無助和恐懼。是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初上講臺時如履薄冰的緊張,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時的煩惱,滿腔的熱忱得不到理解時的苦悶,在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面前的無奈。有時,那熱愛教育的心會懷疑、會動搖、會退縮。
作為一個教師,該如何在熱愛教學的同時又不失勇氣呢?帕克以他的實踐經驗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提出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之外一個特殊的、不被人重視的領域——教師的內心。他指出了好老師與不好老師的區(qū)別: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而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學科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學科和學生聯(lián)合起來,好的教師具有聯(lián)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lián)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聯(lián)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這樣生動地描述這種聯(lián)合能力的:當優(yōu)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么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對熱愛教學的教師來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很容易理解所謂的“聯(lián)合力”。每個教師無論優(yōu)秀與否,都會經歷過幾節(jié)令自己滿意的課程。這些成功的課程是教師將自身、學科和學生結合得最完美的體現(xiàn)。根據(jù)我的觀點,好的教學取決于教師對自我認同和完整性的把握。對于優(yōu)秀的教學而言,解決教師自身認同和完整性的問題比技巧更為重要。
作為教師,想要成長,想要做個好教師,該怎樣才能找到自身、學科和學生的最佳結合點呢?以我對本書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勤學習。
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教學理論。不僅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生活學習,向我們的學生學習。談到向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可能會皺起眉頭感嘆:我們的學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們的學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嗎?當我們的學生坐在電腦前嫻熟靈巧玩著游戲,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有優(yōu)于我們的能力。教師要讓自己處于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變革之中。如果不學習,教師很快就會陷入不適應、不穩(wěn)定、不平靜的恐懼之中。
2)多鉆研。
教師要鉆研教材、教法、研究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在備課的時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一堂精彩的課,功夫在課外。聽名師于漪老師的課,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課外,首先是修身、好學,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課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踐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帕爾默就是以他的導師為榜樣。
3)保持心靈的開放。
帕爾默認為:對優(yōu)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成長,就必須作一些學術以外的事:交流內心生活。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許多人都問過于漪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這種人格的完美與帕爾默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他的心靈應該是開放的。他有勇氣把他的一切展示給學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內心世界,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
帕克指出,教師的威信和在課堂上展現(xiàn)出的沉著冷靜來自于他們內心的力量。當教師能夠找回自己的認同和完整感時,也就意味著他們的人格達到了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這樣才有可能在學生們的內心引起共鳴和回應。因此,教師需要經常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以多種方式傾聽內心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并不僅僅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更重要的是為了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正如帕克所說:“方法固然重要,但無論我們從事何種工作,最能取得實際效果的是,通過實踐去觀察我們內心中所發(fā)生的變化。我們越熟悉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的教學就會越穩(wěn)定,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堅實可靠!。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痹肝覀兌紵釔圩约旱墓ぷ鳎肝覀兌寄苷业浇虒W的勇氣、保持教學的勇氣——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4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shù)數(shù)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5
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好多教育專著為我新學期的工作充電。我讀了《我是一名好教師》后,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書在教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yǎng)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痹谘凶x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fā)。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叵朊恳淮螌W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xiàn)。
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從事著教育這一事業(yè),我們應該用童心、愛心、恒心去撐起這一工作,我們應該用心地去做好我們的工作。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6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shù)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荚噹缀蹰T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shù)數(shù)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這本書值得一看。
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其中有一條就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再看自己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發(fā)誓要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遠離家鄉(xiāng)在遙遠的河南,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大家都遠離家鄉(xiāng)都很不容易,因此,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記得當時,也是冬天,每天晚上,打開水很費勁,因為我的暖水壺是全宿舍僅有的兩個之一。于是,許多人,都用我的水,到最后我總是只剩一點點,更多的時候是一點也沒有?墒,我每天還是排著長隊去打水,但是豪無怨言。
再后來,我當了一名老師。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你愛他們,他們也愛你。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就像你自己在小的時候,對父母的愛護,當成了管教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可如果有一天當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就會常常記掛起,你的父母,看著你的孩子,忽然間就像回到了你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在你母親的懷里,或是父親拉著你的小手的樣子。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讓我們都擁有一顆愛心吧!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7
思考愛的本質——讀《愛的教育》
書名《愛的教育》,讓人深入思考,在這個紛繁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攜著這個思考,在尋找未知答案的道路上,我讀到了一本書。這本書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載著他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所見所聞。這些文字和細節(jié)里,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的真摯愛意,蘊含著感人肺腑的力量。小說中,孩子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另外,小說還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在日記后面附了第二人稱的長篇教子篇。這本書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可以說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這本書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要永遠保持勇于進取、善良真誠的心,要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和苦難。這部小說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甚至超過了《教育學》和《教育概論》這樣的著作。其中,夏先生的推崇是一個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本書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由于它無形無影,我們常常容易忽略它的存在。然而,它的意義早已融入了我們的生命。就像父母的愛,他們不言不語地操勞奔波,為孩子往書架上新置一本他們喜歡看的書,在孩子咳嗽時放藥在眼前,在孩子睡覺前再看一眼。這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愛。即便在我們陷入困境、沒有了支持之時,父母仍舊陪伴在我們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覺。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每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也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是最容易忽略的,就像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可能有人會提出異議。然而,愛的旅程并沒有盡頭,就像生活中的旅程一樣,如果我們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那么人們?yōu)榱四骋惶炜梢孕虧M釋放,得到超脫,而干著沉重的勞動。這樣的生活必將讓人痛苦和厭倦。反之,如果我們把生活看成一次旅游,邊走邊看,就會輕松得多。每天也會有因對新事物的感悟而充實起來。于是,我們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再乎留多久。這種情懷已經升華為一種愛,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愛。讀《愛的教育》,就像走進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他們如何學習、生活、如何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在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對于國家的崇高愛依然歷久彌新。如果把愛比喻成奔騰的熱血和跳躍的心靈,那么對國家的愛就是最崇高的一種。我讀到安利柯描述的那些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曾流淌著中華兒女的鮮血,同樣為了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冒險拼搏。這種至高無上的愛真的讓我感動不已。
時間轉瞬即逝,我們已經離開了《愛的教育》記錄的那個時代很久了。而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我們對國家的熱愛仍舊如故。我們用新的方式表達這種愛,比如通過參加國家建設、愛護環(huán)境,或是善良待人,為祖國的繁榮作出貢獻。這都是我們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國家的愛心。而這種崇高的愛,就如同安利柯所描述的那樣,是在我們的心底一直激蕩,不容更改。
總之,無論我們生活在哪個時代,對國家的愛都是不變的主題。只有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和實踐這種愛,才能讓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更加和諧美好。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8
暑假中,我認真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愛的教育》又名《一個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它講述了發(fā)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的一些故事,以及他在這些故事里受到的感動和教育。在這些感動和教育里,安利柯漸漸地成長起來。該書是想讓所有的人們都能夠感動地讀著而成長,懂得愛,懷有善良。
我們國家正欣欣向榮地發(fā)展,學校正在對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應該怎樣愛國呢?巴杜亞的愛國少年”告訴了我們答案。故事講到有一個很窮的少年在船上遇到了三個人,他們三個人給了少年很多錢。他們三個人罵起了少年的祖國。少年非常生氣,把錢都扔還給了這三個人,說;你們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國“我決不會要你們一個錢的,他寧可不要錢!也不愿別人侮辱他的祖國”少年的行為深深地觸動了我,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我們應該舍掉自己的一切。永遠維護祖國的利益,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還可以,但是還不夠勤奮,尤其是和同學的關系處不好,家長和老師常常教育我,我也想做一個大家都稱道的好學生。但我就是做不好,我內心非?鄲。班級里最出色的學生。的'故事深深地啟發(fā)了我“我反復讀了幾遍,故事講到代洛西每一門功課都是最優(yōu)秀的,無論算術、語法,還是作文、圖畫,他馬上就能領會;無論什么事情,他很輕松地就能完成,但老師常對代洛西說,你得到了上蒼特別的惠賜。天分很高;重要的是你千萬不要使它白白地浪費掉,代洛西不但學習好,而且他平時很快活、很開朗!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常常一遇到困難就想躲避,意志不夠堅強。書中《意志》一章強烈地感動了我!大家一開始就把斯代地看成笨蛋,認為他像石頭一樣不開竅。斯代地自己卻說;只要有一絲氣力“就一定要達到最終目標,他開始瘋狂地學習起來!不論白天黑夜”就連散步的時候他都咬緊牙關,提起拳頭,像牛·樣耐力十足,像熔巖一樣固執(zhí)堅定,毫不放松地堅持學習,別人嘲笑他笨,他也不在乎。有人打擾他,他對算術一竅不通。作文寫得亂七八糟,連一篇短文章也不能很好地背誦下來,他能很好地解答問題。課文也能讀得像藝術家唱歌一樣。
母親是最偉大的,她給予了我生命,同時養(yǎng)育我長大,我柞常熱愛她。書中《我的母親》這一章與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的確,我的母親也和安利柯的母親一樣,為了解除孩子一個小時的痛苦,她會不惜放棄自己整整一年的歡樂,為了孩子,她會不惜去乞討,為了救孩子的命,她甚至寧可自己被殺死!今后我一定要珍惜我與媽媽之間的感情,永遠永遠愛她!
我熱愛《愛的教育》。它讓我懂得了怎樣去做一個出色的學生,懂得了要熱愛自己的母親,還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9
暑假里,為了充實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讀后頗有感觸,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反思自我的成長經歷,尤其是在教育實踐中,所奉行的不也是愛的惟一原則嗎?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后來,我成為了一名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fā)現(xiàn)天堂里的人同地獄里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但是,天堂里的人卻精神煥發(fā),滿面紅光,地獄里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地獄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著長勺子舀湯喝,勺柄太長,總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然后再被別人喂。由于有了先己后人和先人后己之別,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發(fā)現(xiàn)了,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在那里如桃花源記中的'桃源一樣的美麗;在那里像圣經里的天堂一樣沒有苦難只有關愛,在那里像佛教中的佛心一樣沒有憎恨只有善良。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終有一天,他會明白你的愛。愛是永恒的!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責任是從教之本,是立身之本,重于泰山! 很小的時候,我總喜歡踮著腳尖模仿老師纖秀的筆跡,和那優(yōu)雅的舉手投足;長大了,我夢想著像老師那樣妙語連珠,擁有迷人的魔力;后來,我如愿以償?shù)爻蔀榱艘幻?教師,常聽人說“教育是塊大蛋糕”,我膚淺地慶幸自己的追求,以為“安逸”和“舒適”是未來生活的代名詞。直到讀了王宏-老師著的《新教育風暴》后,我才明白教育之路漫漫,此蛋糕亦非彼蛋糕也。
王老師用犀利的目光發(fā)現(xiàn)當今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展開鞭辟入里的哲學思考,直陳弊端,提出具有尖銳挑戰(zhàn)-的質疑,發(fā)出了教育必須轉型的聲聲吶喊。書中的無數(shù)事實-,曾經的教育已無法承載歷史的車輪前行,帶給社會太多的痛心與棘手。當下的我們,為什么還要沿著以往的步伐,將學生禁錮在傳統(tǒng)守舊的知識框架之內,不敢越雷池半步?為什么還要讓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陪著那百分之一的所謂優(yōu)生拼命苦讀,而喪失個-?為什么我們能清醒地看到素質教育的優(yōu)
勢卻總在應試教育的.邊緣徘徊,不舍離去?……難道我們所追求的就是讓多數(shù)的孩子失去自信?難道我們的初衷就是想讓這多數(shù)學生扮演陪讀的角-,讓他們背負著壓力艱難地前行?難道我們的-苦付出就是想換來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無盡厭惡?
不,學校不是工廠,我們不是在批量生產毫無生命與靈-的工業(yè)產品,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向往快樂,向往自由,向往自信,向往成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明日的太陽將由他們托起。作為老師的我們,是否能滿足他們,成就他們,為他們的人生畫上一層亮麗的底-? 我羨慕書中寫到的那些孩子,他們能師從于王能智老師,擁有我們也曾未享受過的學習生活,他們能沖破傳統(tǒng)的樊籬,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大課堂,探究那一個個實用的課題,盡情吮吸著知識的營養(yǎng),讓自己的羽翼真正豐滿;我羨慕浙-的教育者能沖破重重障礙,在新課程領域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我羨慕現(xiàn)在的孩子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普照到的燦爛陽光……我們的童年,遺憾也好,失落也罷,已成過去;在我們眼前的,有無數(shù)個孩子的童年正等待著我們牽引,我們能否把他們的遺憾與失落降低到最低限度呢?或許目前我們能力有限,暫時腳步還不能到達,但目光能及;如果被多年的塵埃蒙蔽雙眼,也應心向往之。
真理就是這樣越辯越明的。不容置疑,實現(xiàn)課程整合,挖掘出每一個孩子的潛能,真正用愛心悉心澆灌,引導他們在-的基礎上走向成才之路,為祖國的發(fā)展奉獻出每一份綿薄之力,共同推動發(fā)展的巨輪前行,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蛋糕。
當今社會,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水平的高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而影響教育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教師。新教育的風暴已吹響了號角,變則興,不變則廢。站在時代浪尖上的我們,豈能袖手旁觀?讓我們一起,肩并著肩,手挽著手,在探究中摸索,在摸索中向前,走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康莊大道。就讓這新教育的風暴來得更猛烈些吧!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1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令我深有感悟,這本書當然非《愛的教育》莫屬了!
這是一本以學齡前男孩恩里克的視角寫成的日記體小說,從10月4號開始,記錄了他四年級生活的整整九個月,一直寫到第二年的7月份。整本小說的主題是愛,就在平凡的文字中融入了各種人類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的愛、父母的愛、同學的愛……每一種愛都不會炫目奪目,卻令人深感動容。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小學生最純真的眼光審視周圍的美與丑、善與惡。故事中有安利柯自豪的好朋友卡隆,在關鍵時刻展現(xiàn)出俠義之舉;有品學兼優(yōu)的班長代洛西,樂意幫助他人;還有華梯尼的虛榮和狹隘,諾琵斯的傲慢無禮;還有樸實可愛的“小石匠”,以及堅強不屈的克洛西……全書以愛來感受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
愛的教育“引起了我的興趣,在這本書里,到底寫的是什么愛呢,母愛、友愛、真愛、父愛……誰也不會真正知道愛的意義?因為愛是無限的,在電視里、報紙里。有多少條爸爸媽媽在地震中,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愛“是一個很普通的字眼”如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細心教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這些小事可能我們看作是理所當然的,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觀察著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那么多人愛我、幫助我,在生活中。
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它無處不在。愛可能是在我們失落時給予的安慰,成功時的祝福,發(fā)脾氣時的包容。盡管有時我們未能發(fā)現(xiàn),但愛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給別人一朵玫瑰,手留余香,即使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幫助,對他們來說卻是寶貴的溫暖。當你行善時,相信你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如果只懂得索取而不愿付出,那么快樂將與你失之交臂。愛在何處?沒錯,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就像空氣一樣圍繞在我們周圍,我們卻常常沒有意識到。
其實,愛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愛,就永遠陪伴著我們。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2
在這個充滿歡樂與喜氣的寒假中,我在廣闊的書架里發(fā)現(xiàn)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盡管它的封面并不是很引人注目,但里面的資料深深吸引著我。特別是里面的一篇名為《佛羅倫薩的少年抄寫者》的文章,其中講述了吉利歐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他那位對自我父親格外關心的心靈。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吉利歐的青少年,他是一位鐵路工人的孩子,家庭并不富裕。盡管父親十分寬容,但只要涉及到學習就格外嚴厲。為了賺錢貼補家用,父親每天要抄寫500多封信,而只能夠賺到3個里拉。兒子吉利歐看到自我的父親如此辛苦,于是每到晚上等到父親入睡后就來幫他抄信。但這段愉快的日子沒有持久,因為吉利歐在白天要上學,晚上又不顧疲憊的偷偷為父親抄信,讓自我既疲憊不堪,又因此成績下滑。父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十分失望,認為吉利歐不愛學習。直到有一天晚上,父親才明白了真相,十分內疚地意識到自我錯怪了兒子。
讀到這里,感覺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這個故事告訴我,父母應該理解和關愛自我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心靈是柔軟的。相比之下,我家的條件要好得多,我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學習成績也很好,通常是班里的排名前幾位。
我還記得一次,父親帶我和姐姐、弟弟去玩,我感到非常興奮。但當玩完回到家后,媽媽要我寫一篇作文。盡管是放假,且我玩得非常開心,但我不想寫,心里煩躁,有一百個不情愿。于是我嘟著嘴賭氣地說:“我不想寫!
“你只顧著玩,一旦讓你學習就不高興。”媽媽十分生氣。
聽到媽媽的責備,我哭了。媽媽看到我的樣子后,緩和了口氣。她說:“孩子,媽媽并不是有意責備你,只是因為媽媽深愛你,才要責怪你。媽媽要讓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認真專注的做事態(tài)度!
我點了點頭,用手背擦去眼淚。突然,我想起了吉利歐,堅定了信心,驕傲地對媽媽說:“我這就去寫作文!
閱讀這篇文章,我恍然大悟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吉利歐,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便能承擔家庭的重任,而我卻是一個11歲的孩子,甚至還無法自覺地認真學習,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決定從現(xiàn)在開始,要以吉利歐為榜樣,向他學習成為老師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我一定要加油,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3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經典的西方教育著作,作者是美國知名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耗時15年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撰寫了這本備受贊譽的教育專著。他的研究結果表明,沒有所謂天生學習困難的孩子,大部分孩子被貼上學習困難標簽其實是因為人們帶著偏見看待他們。
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小明的孩子,他總是充滿想象力地發(fā)明各種奇妙的玩具。比如他設計了一個水道系統(tǒng),讓水沿著彎彎曲曲的路線流動,最終帶著小球進入洞槽,不停地撞擊鈴鐺,使得整個裝置響起了美妙的音樂,最后小球還會順著斜坡滾下來,使得一個可愛的小豬玩具開始旋轉起來,最終進入一個張大嘴巴的鱷魚玩具里面。而這個鱷魚玩具的嘴巴里面藏著一個神奇的小切削器,可以方便地削鉛筆。小明還設計了許多其他機械玩具,它們不僅富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非常實用。然而,因為小明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愿意按照學校規(guī)定的方式學習,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所以他被迫退學了。這讓他感到很失落,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創(chuàng)造夢想,他決心繼續(xù)追尋自己的熱愛,并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去改變世界。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女孩,當她第一天來到學校時是多么興奮啊。她已經習慣了將時間花在小池塘邊與朋友們一起畫畫、戲水、堆沙堡和唱歌……在這個特殊且有紀念意義的第一天,她滿懷期待,希望能四處走動,探索許多新事物,希望學校允許她隨時唱歌、玩耍,她也期待著與其他伙伴自由交流。然而,現(xiàn)實情況并不如她所愿。她發(fā)現(xiàn)自己被困在一個需要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中,在那里,她必須理解老師復雜的講解,眼睛不斷地盯著教科書上各種奇怪的數(shù)字和字母。當她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失望和困惑時,老師建議她去專家那里進行檢查。于是,她接受了一系列深入的測試,然后被認為完全是個“智力低下”的學生。
托馬斯先生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困難的本質在于他們的學習方法與我們不同。經過詳細分析,他得出結論是現(xiàn)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樣化的天賦和學習方式。教師們只注重培養(yǎng)孩子在有限領域的能力,導致許多孩子與生俱來的才能和潛力被壓抑。這也導致了許多不能適應學校教育的學生,他們被冠以學業(yè)上的殘疾人或差生的標簽,而實際上,這些標簽使得孩子們真正成為了學業(yè)上的殘疾人。
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描述的那些外國孩子。在我所了解的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王艷云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了北京一位叫王艷云的老師。她通過多年的努力,成功地將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yè)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受人喜愛的好孩子。在來到王老師家之前,這些孩子中的一些幾乎門門都不及格,在小學四年級還數(shù)不過20,而其他一些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有的`孩子一躍成為班里前五名,一些孩子榮獲三好學生稱號,還有一些孩子成功考入國內重點大學,甚至有些孩子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他們從原來的差生變成了備受贊揚和尊重的好孩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孩子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無論他們現(xiàn)在面臨著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位關愛他們和信任他們的老師或家長,就能激發(fā)他們無限的潛力。這也證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讓他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救助學業(yè)困難學生的教育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和托馬斯先生一樣,有著相似的觀點。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表達了令人驚訝的看法:世界上本質上沒有不愿意學習的孩子,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
“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yè)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為生,五十歲時開始學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也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shù)次不及格甚至零分。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4
最近我有幸地拜讀了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顯示功能,又關住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為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yè)精神讓人感動,我也為之折服。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jié)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系起來。簡而言之,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我仔細閱讀,細細品味,聯(lián)系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 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jù)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么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確實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學生的精神》中提到三點;(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二)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三)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現(xiàn)在的學生正如陶公所說容易“自滿”,自己剛剛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定的領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無從下手。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為了什么。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干什么?”學生的回答:“不知道!彼麄儚膩砗苌贂脒^我以后的路該怎么走?會是什么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對于周圍的環(huán)境學生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歸納在外界的環(huán)境上。例如,學生作業(yè)未完成,當問其原因時,學生回答無非這幾種“我不知道什么時候交作業(yè)?”“我不會做!薄拔也恢雷瞿牡李}?”“我忘記交作業(yè)啦!”“課代表交作業(yè)時沒告訴我!”諸如此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我在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回首這些年的教學,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你一定要學會去轉變角色了,你現(xiàn)在已經是一名教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師范生的第一變——孫悟空,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yǎng)出來許多好學生?墒菫槭裁词亲兂蓪O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說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是抱著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中就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5
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一個益友。近期我認真地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感受頗多。
其書中的第2條立馬吸引了我的眼球,因這正是我所困惑的: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的確,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占用了我們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課外輔導、處理學生間的種種問題、與家長溝通……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我真不知如何才能盡善盡美地做好所有的工作。
在書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時間應當投入于閱讀之中。只有每天堅持不懈地閱讀,并與書籍建立起終身的友誼,就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宛如一道流淌的小溪,不斷匯入思想的大河。就像一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所言:“對于這節(jié)課,我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和準備。然而總體來看,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身的時間進行備課的。但是,對于這個具體的課題,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需要大約15分鐘!
讀到這兒,我突然間明白了,為何特級教師們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進退得宜,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設計得環(huán)環(huán)相扣,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疲于應負。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與用課前的幾小時亦或是幾天來備課,效果定是大不相同的'。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粑覀儧]有“源頭活水”,又怎能教出好學生來呢?
書,一本好書,的確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為此,今后更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并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7-21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2-30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范文11-07
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2-01
讀名著的心得體會12-30
讀名著心得體會06-14
讀名著的心得體會通用03-31
陶行知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0-02
讀名著的心得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