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孩子大些明顯有自己思維的時候,父母只管著教育孩子,并不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仍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對孩子一頓說教,導致孩子出現(xiàn)越來越不聽話的現(xiàn)象。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
現(xiàn)代社會,很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以至于從懷孕開始就各種胎教,等孩子出生不久就開始各種早教。
孩子大些明顯有自己思維的時候,父母只管著教育孩子,并不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仍然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對孩子一頓說教,導致孩子出現(xiàn)越來越不聽話的現(xiàn)象。
其實,并不是孩子叛逆不聽話,而是父母在給孩子講大道理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明白父母口中的長篇大論,仍用自己的方式做事情,甚至為了反駁父母而專門做出與之相反的事情。
進行科學教育是好事情,但是要注意在家里不要把孩子當作是孩子,孩子不管多小他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家庭對話平等的存在。而講大道理只是告知的意思,根本不存在家庭對話平等的行為。
可以說,一直用講大道理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錯誤的方式,只是告知者與被告知者、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根本沒有家庭對話平等而言,這樣難怪孩子會接受不了。
經(jīng)常對孩子講大道理會使孩子更加叛逆
就拿我們成人而言,要是對方經(jīng)常對你指手畫腳,說你這個做的不對那個做的不對,你會高興嗎?
這就跟我們教育孩子一樣,要是每天都對孩子指手畫腳,說這個不對哪個不對,并且還告訴孩子怎樣做,孩子也會不高興的,他們會認為他們的思想被禁錮,沒有自由可言。
別再飯桌上給孩子講大道理
許多家長喜歡和孩子“邊吃飯邊交流”,他們認為在吃飯的輕松環(huán)境中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但事實上,在飯桌上大講人生道理或責問訓斥,孩子會“壓力山大”,這種心理壓力會讓孩子“吃不消”,影響消化功能。
長期如此,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條件反射,一到吃飯時精神就緊張,至聯(lián)想到負面體驗,不僅可能產(chǎn)生焦慮、人際溝通障礙、品行障礙等心理障礙,甚至會導致厭食癥等重癥心理疾病。
因此,建議家長們盡量在餐桌上說些輕松愉悅的話題,比如問問孩子今天玩了哪些游戲、交了哪些新朋友等。如果有其它的話題要跟孩子溝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如以下幾種:
表揚孩子飯前說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得了獎、拿了小紅花,家長可以在晚飯前給每個家庭成員倒上一杯白開水或飲料,然后用驕傲的口吻表揚孩子,并與之碰杯;孩子一定能享受一個愉快的晚餐。
小道理做家務時說 生活小道理“身教”的作用更好
與孩子一起做家務或共同從事某項任務時,就是身教的最好時機。比如一起洗碗、洗襪子,孩子就可以模仿家長學著做這些簡單的瑣事,還能從側面感受到父母做事的態(tài)度。
犯錯了去孩子的房間說 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即便犯了錯,也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到孩子的房間等隱私的空間里討論他犯下的錯誤,能給他留面子,講完道理也能讓他好好坐下來反思。
悄悄話睡前說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心里會有一些悄悄話不愿意說給大人聽,比如喜歡某個同學、自己身體發(fā)育的情況等。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坐到他的床前或者和孩子躺在一起,旁敲側擊試探性地談;讓孩子心里有數(shù),自己去感悟就好。
另外,當你發(fā)脾氣的時候就應該會想到孩子會離你越來越遠
講大道理的時候,遇見孩子不聽話的現(xiàn)象,那么,父母就會出現(xiàn)發(fā)脾氣的現(xiàn)象,要知道發(fā)脾氣可比講道理要糟的多。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存在著反抗因子,如果父母與他們針鋒相對,那么就會刺激到他們好勝、好戰(zhàn)的性格特點,從而把父母當作敵對方。
一旦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了敵意,再想好好得到教育,那可就難了。要知道孩子不只是你們的孩子,更是你們的朋友。
父母們要謹記這幾句話:
與其對孩子一味要求,不如對孩子進行言行身教。
信守承諾永遠都是父母和孩子和平相處的橋梁。
平等的溝通,而非灌輸。
明白上述幾點,孩子不會和你越走越遠。
做好這三件事,養(yǎng)娃省力很多倍
一、讓孩子體會道理,而不是明白道理
父母強加的道理,孩子不會照單全收。再好的道理,被父母不斷翻來覆去地灌輸給孩子,也會變成一種語言“暴力”。因此,說多少句大道理,都不如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明白道理。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讓他們學會正確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理解正確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因此,我們需要讓孩子體會道理,而不僅僅是告訴他們道理。
孩子們往往無法從抽象的概念中獲得真正的理解,但他們可以從自己的經(jīng)驗中吸取教訓。例如,當孩子因為搗蛋而被罰站時,他們會感到沮喪和難過,而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被懲罰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么他們的行為是錯誤的,如何做得更好,讓他們反思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和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了影響。
另外,身為家長和教育者的我們也要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要成為孩子們學習正確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榜樣。我們的行為和語言也要與我們所要求的一樣,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從我們身上獲取正確的教育和指導。
因此,讓孩子體會道理比明白道理更重要,這不僅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更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不斷成長和提高。
二、接納和共情,勝過一千次說教
“共情”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真正的共情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它意味著你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用心覺察孩子的情緒。
當我們想要幫助別人時,往往會通過說教和指責的方式來教育他們。然而,這種方式通常不會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甚至會使問題更加嚴重。相反,接納和共情是更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幫助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時。
接納意味著我們完全地接受他們的感受和想法,而不加以批評或指責。這可以幫助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更容易地與我們溝通和合作。同時,接納也可以讓他們更加舒適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困境,這是找到問題解決方案的第一步。
共情是我們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和經(jīng)歷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并提供適當?shù)闹С趾桶参。共情不僅可以加強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聯(lián)系,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情感支持和安慰。
總之,接納和共情是更好的幫助他人的方式,而不是通過指責和說教來教育他們。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系,并更好地支持我們的家人和朋友。
三、榜樣的力量,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聽了那么多道理,教育孩子依然沒有用,原因在于有些家長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情,跟孩子講起道理來卻是一套一套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處不在、深遠的。它可以激發(fā)人們的內在動力,激勵人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在教育工作中,榜樣的力量尤其重要。
教師是學生們的榜樣。好的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將教學與行為示范相結合,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充滿了教育價值觀和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是孩子們的榜樣。孩子們的性格和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響。父母的言行舉止,道德標準,生活態(tài)度等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應該努力成為良好的榜樣,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除了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員之外,榜樣還可以是任何激勵人們成長的人或事物。例如運動員、藝術家、政治家等,他們的成功和努力可以激勵我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總之,榜樣的力量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和態(tài)度。在教育中,好的榜樣可以幫助學生和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潛力,使教育能夠水到渠成。
吸收性心智理論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
【別再給孩子講大道理了】相關文章:
家長對孩子講畢業(yè)寄語10-10
老板,別再管我們了!08-29
關于離別再見的句子12-15
新媽媽們的生育保險申領可自助辦理了06-25
別再打擾別人的句子(精選520句)09-18
大道之行也說課稿03-25
大道理句子03-05
講團結的諺語11-17
講誠信的格言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