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著名心理學書籍
國外著名心理學書籍一:
不抱怨的世界(24.80):
◎暢銷全球80國的世界級勵志書!
◎世界500強企業(yè)團購率第1名!
◎馮侖、唐駿、張德芬、奧普拉感動推薦!
◎美國亞馬遜、臺灣金石堂、誠品書店心靈勵志新書銷量第1名!
◎《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衛(wèi)報》、《芝加哥太陽報》、《洛杉磯時報》、NBC電視臺……
全球超過100家重量級媒體專題報導! ◆一本書,一只手環(huán),改變愛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側寫師:用犯罪心理學破解微表情密碼(25.00):
犯罪側寫師(CriminalProfile)
始于20世紀70年代,是一種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特殊職業(yè)。側寫師們通過對作案手法、現(xiàn)場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勾畫案犯的犯罪心態(tài),從而進一步對其人種、性別、年齡、職業(yè)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點及至下一步行動等做出預測,以便警方縮小搜捕范圍,及時制止犯罪行為的延續(xù)。
歷史上很多連環(huán)殺人案就是借助犯罪側寫師的協(xié)助破案的。
世界上最著名的該機構為隸屬于FBI的行為分析科(BAU)。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20.00):
本書作者為美國Mendocino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Roger R.Hock博士。他在多年講授“普通心理學”課程的過程中,有感于心理學教科書與基礎研究過程之間的嚴重脫節(jié)而編寫本書,于1992年一經(jīng)出版就備受關注,至2005年已修訂出版第5版,受到廣東專業(yè)人員與學生的好評。作者站在學科發(fā)展的高度,縱觀心理學科學研究短短幾十年的發(fā)展歷呼,精心篩選出對心理發(fā)展影響最大、文獻引用較多且至今仍對該學科研分發(fā)生重要作用的40項實驗研究,范圍涵蓋心理學的各主要分支,包括人類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感知覺、學習、智力、個體發(fā)展、情緒、人格、心理病理學、心理治療以及社會心理學等。對于每一項研究,作者都簡單介紹了其歷史背景、理論假設、實驗方法、結論、評價以及最新應用和進展。
公主向前走(20.00):
從小就相信,公主遇到了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長大后才知道,愛上一朵玫瑰,換來的也許是刺痛心扉……在童話幻滅之后,誰會是你的王子?因愛之名,你又愿意是誰的玫瑰?
你對我而言,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存在;我對你的愛,你卻視而不見;我遇見你,愛上你,放開你……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終于遇見屬于我的幸福。
這是一個女人的愛恨交織、刻骨銘心的故事,更是一面鏡子,讓每個女人可以看清自己!
水知道答案(25.00):
本書在中國和日本被當作是一本與《時間簡史》同樣神奇的科普讀物。
本書用122張前所未見的水結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項獨一無二的科學觀察: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聽到“愛”與“感謝”,水結晶呈現(xiàn)完整美麗的六角形;被罵作”渾蛋”,水幾乎不能形成結晶;聽過古典音樂,水結晶風姿各異;聽過重金屬音樂,水結晶則歪曲散亂……
為什么活得這么累(32.00):
當愛情調(diào)到車房模式,
當經(jīng)濟調(diào)到通脹模式,
當交通調(diào)到堵塞模式,
當事業(yè)調(diào)到天花板模式,
我們的心態(tài)該調(diào)到什么模式?
樂觀的心態(tài),是一劑良藥
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誘惑越來越多,很少人能按耐住自己一顆驛動的心,守住自己可貴的孤獨與寂寞,而變得越發(fā)盲目,急躁,為金錢所累,為名譽所累,浮躁之氣甚囂塵上。
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修行課(29.00):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出呼應了我長久以來的沉淀信念——“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于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恕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nèi)心并異福感恩的心態(tài),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這是一本好讀、好用也好學的“現(xiàn)代修心書”?邶X伶俐、聰穎慧黠的“張前主播”,無情歲月并未褪險她才貌雙全的一絲一豪,讀其文如見其人(我可以從北京就近作證——她依然貌美如花不減當年),一路修行的用心良苦,就在一股腦兒無私奉獻的字里行間,與眾生交流。
重口味心理學——怎樣證明你不是個神經(jīng)病(32.80):
你的身邊是否有些人看起來怪怪的?
是不是總有一種事物讓你沒來由地害怕?
你的大腦是否經(jīng)常不受意識控制地涌入一些想法、影像或沖動?
你身邊是否有些人會突然性情大變,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
你聽說過有的男性有著“害羞的膀胱”嗎?他們在公共衛(wèi)生間小便時一定要等到旁邊沒人,或者到一個單獨的小隔間,否則便尿不出來。本書是心理學的最后一塊隱秘,幽默另類、通俗易懂地講述了各種重口味心理現(xiàn)象,如多重人格障礙、特定精神分裂、戀童癖、戀物癖、露陰癖、性欲倒錯、特定對象恐懼癥等,配有大量生動真實的案例,并附作者獨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邊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國外著名心理學書籍二:
《九型人格》
這個世界上有誰不關心自己怕性格嗎?我從來沒有碰到這樣的人。
人們總是想知道更多關于他們自己性格的信息。在讀研究生時,我選擇的專業(yè)就是性格研究。我找到了當時能夠找到的所有心理測試,期望這些測試能夠讓我們洞察到真正的自己。我的大部分同學也和我一樣。
我們?yōu)槭裁磳ξ覀冏约耗敲锤信d趣?
第一個動機很簡單,就是好奇。我們想知道自己的大腦、心靈和感覺動作的方式。
“我為什么會這樣看問題:”
“我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而其它人可能產(chǎn)生其它感覺?”
“為什么在和我面對同樣的情況時,我的朋友的反應是生氣,而我的反應卻是沮喪?”
思考這些問題十分有趣,和其它人討論這些問題也很有趣。
第二個動機是實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痛苦。身體上的病痛、沒有實現(xiàn)的期望、各種煩心事兒,還有那些對待我們不公正的人,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煩惱。面對這些痛苦,我們做出的一個最常見反應就是抱怨。
“如果我的背上沒有傷……”
“如果承包商能夠準時趕到……”
“如果上下班的路程不用花那么長時間……”
“如果人們能夠意識到我真正的才華和魅力……”
————————————“那我就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當我們對自己有了一些了解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盡管有些外在的事情著實令人心煩,但實際上許多痛苦是我們自己制造的。
“如果不是我逞能,在背部有傷的情況下搬那個重家伙……”
“如果不是我非得把期限安排得那么緊張……”
“如果我上班的時候能夠提前10分鐘……”
“如果我不是那么在意他人的認可……”
————————————那么這些痛苦都可以從生活中消失。
到底是我的個性中的什么讓我失去了耐心,讓我對時間如此苛刻,讓我自己陷入麻煩?為什么我的性格類型讓我如此在意他人的認可,盡管我的理性告訴我,這些認可并沒有那么重要?
傳統(tǒng)心理學有關性格的理論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在思想上有所洞察,讓我們知道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和感覺。不僅如此,所有關于性格分析的理論,實際上都不是絕對正確的,所以那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理論可能并不能運用于實踐,有的甚至會成為自我改造的障礙。另外,我們性格中的自大和自戀可能也會阻礙性格分析理論發(fā)揮作用。更重要的是,僅僅擁有思想上的洞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情感上的洞察,而這種認識通常只有在專業(yè)人士的幫助下,或者在突發(fā)事件的震驚中,才能獲得。
還有一個讓我們對性格分析的理論感興趣,但卻對它們的實用效果感到失望的原因是:幾乎所有被熟知和廣泛認可的性格分析體系都無法超越普通生活。
多數(shù)人去求助于心理醫(yī)生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正常”他們難以與他人相處、自我感覺不好,或者有一些糟糕的習慣讓他們深陷痛苦。他們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樣,輕松地和他人相處,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不會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正常的生活當然是有起伏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有時(并不是經(jīng)常)能幫助人們過更好的“正常”生活。
20世紀50年代,精神治療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患者,我在《蘇醒》(Wake Up,1986年出版)一書中把這類患者稱為“成功的不滿者”。他們的人生通常很成功,他們擁有相當?shù)纳鐣匚唬畜w面的工作,有令人羨慕的收入,有溫馨的家庭生活,他們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敬?偠灾,他們擁有了在我們這個社會中一切讓人高興的因素。但是成功并不意味著沒有痛苦或困難。有些痛苦和困難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這些成功的不滿者也很清楚,按照一般的標凖,他們是“快樂”的,但是他們還是會去尋求心理治療,因為他們覺得生活依然“空虛”。除了金錢、職業(yè)、消費品和社會生活外,生活難道沒有其它內(nèi)容了嗎?生活的意義在哪里?
到目前為止,傳統(tǒng)的心理治療方法對這些人很難有所幫助。在傳統(tǒng)心理學中,性格結構中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被專門挑了出來,關于性格起源的一些有趣見解也被拿出來公開討論,但是最核心的問題,即生活的深層意義,卻很少被涉及。
這些“成功不滿者”的出現(xiàn),促進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羅杰斯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立,反對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兩者的窄化與偏頗,主張了解人性,還主張改善環(huán)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發(fā)展,以期臻于自我實現(xiàn)的境界。——譯者注)和后人本心理學(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流派。它是人本心理學的派生物,主張將自我與個人以外的世界和意義聯(lián)系起來。——譯者注)的發(fā)展。這些心理學流派認識到,在心理學研究中,除了對普通生活和性格分析的有用研究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重要領域,即人的存在和精神層面的領域,也就是人本主義的領域。
一旦人們在普通生活層面獲得了成功,他們?nèi)绻胍^續(xù)獲得健康和快樂,就會進入存在和精神的領域。在此之外,有關普通生活層面的性格分析理論都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我們需要進一步發(fā)展,這些理論的缺陷就分暴露出來,我們就會對它們感到失望,而且很可能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我還是一名研究性格特征的研究生時,我就對精神領域和超個人領域的生活很感興趣,當時我就已經(jīng)感到傳統(tǒng)心理學對人的理解雖然很有用,但大部分理論都有局限性。惟一值得一提的例外就是榮格:他提出了集體無意識(榮格指出,集體無意識在潛意識的深層,既不為個人所知,也不屬于個人所獨有,是人類在種族演化中長期留傳下來的一種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譯者注)的概念,這個概念打開了我們存在的精神領域。但是榮格本人并沒有完全被傳統(tǒng)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權威所接受,所以他的理論也沒有形成一套普遍適用的有效體系。
后來,我在世界各地的許多精神體系中都發(fā)現(xiàn)了有關性格分析和心理學的理論,其中一個最典型的,就是“九型人格”的性格類型。
“九型人格”的概念是由喬治·伊萬諾維奇·葛吉夫19世紀介紹到西方的,葛吉夫是一位把東方哲學的精神教義介紹到西方的先鋒。他在自己的施教中,使用了“九型人格”的概念。葛吉夫認識到人類有許多不必要的痛苦,這些痛苦都是由我們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他指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主導的性格特征,這是我們性格的軸心,許多虛幻的性格內(nèi)容都是由此產(chǎn)生。如果我們能夠知道這種主導特征是什么,那我們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超越那些虛幻的性格。葛吉夫把那些虛幻的性格稱為“錯誤性格”,因為這些性格內(nèi)容很多都是我們在童年時代被迫形成的,并非我們的主動選擇。
我第一次接觸到“九型人格”的概念是在1972年,在一個有關意識轉(zhuǎn)換的研討會上。我的一個學生和我談起了這個系統(tǒng);他還告訴我,他已經(jīng)運用這一系統(tǒng)給我的性格歸類。在接下來的幾次午餐時間,他給我詳細講解了這一系統(tǒng),在餐巾紙的背面勾畫出了九角星圖(很奇怪,科學研究中有很多奇思妙想都是在餐巾紙的背面勾畫出來的,這是一個傳統(tǒng)!)。他的介紹立刻引發(fā)了我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加入了美國伯克利大學的研究組,當時帶頭人是來自智利的精神學家納蘭霍。納蘭霍是位杰出的研究者,他把“九型人格”中的基本性格理論與現(xiàn)代心理學知識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我了解到,納蘭霍關于“九型人格”的基本知識是從智利的另一位大師奧斯卡·伊察諾那里學到的。
【國外著名心理學書籍】相關文章:
國外著名旅游勝地03-19
國外著名的旅游勝地09-05
說話心理學書籍05-24
心理學書籍介紹07-24
色彩心理學書籍:《繪畫心理學》07-14
心理學書籍之《教育心理學》06-10
心理學書籍之《心理學精要》06-02
勵志著名書籍經(jīng)典語錄09-02
銷售心理學入門書籍08-18
嬰兒心理學書籍推薦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