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被洗腦?
無數(shù)人問“洗腦到底是什么”“洗腦和教育的區(qū)別是什么”“洗腦和影響別人的區(qū)別是什么”。
小編的回答是,洗腦就是通過降低你思考判斷能力而讓你相信連洗腦者自己都不相信的信息。
在這個定義下,洗腦和教育主要有兩點區(qū)別:
1,方法:提升思考能力還是降低思考能力?
雖然都是影響你的觀點,但是教育是通過提高你的思考、判斷能力,讓你更加具備分辨力來實現(xiàn)的;而洗腦是通過一系列心理學行為學手段,降低你的判斷能力,把你變成白癡來實現(xiàn)的。
2,目的:自己是否相信讓你被動相信的內(nèi)容
洗腦者跟你說的話,他自己一般是不信的;教育者給你說的話,不論正確與否,一般他自己是相信的。
為了讓各位更加認識和區(qū)別“洗腦術”,提高對洗腦的免疫力,在下詳細介紹常見的3大類10小類洗腦術,分別是:
一,輕度洗腦:信息控制
二,中度洗腦:行為干預
三,重度洗腦:藥物+人格摧毀
按照層次分的洗腦方法:
一,輕度洗腦:信息控制
通過控制你所接收的信息及事件,來長期改變你的認知和行為。
1,單一信息來源
只為你提供單一種類及來源的信息,不提供與其觀點相反的信息,讓你相信XX永遠是對的,XX是宇宙真理,XX是最好的公司。
為什么這樣能洗腦?
人們潛意識相信“所見即世界”,認為“自己得到的關于某個事件的信息”,就是“與這個事件有關的所有信息”,如果你見過的所有馬都是黑色的,你不會去懷疑“是不是也有白色的馬?”
同樣,有人對你說“社會都是這樣的”,其實只不過是“他所接觸到的社會是這樣的”。
常見洗腦行為:
明確規(guī)定信息來源—比如工作總結必須使用XX領導講話的內(nèi)容;
控制信息呈現(xiàn)—大屏幕上不斷播放有利于宣傳自己觀點的內(nèi)容和公司宣傳片;
限制信息接觸—直接強制你不能看某些信息,限制你獲取信息的渠道(需要權力)
相反,很多教授在傳播知識的時候會提高其他學者及反對方的研究結論以及自己理論的局限性,目的是為了增加學生的信息來源,提高其思考能力,減少盲信。
免疫訣竅:
問自己:有沒有反對這種觀點的人,反對的人一般怎么說?
2,摻雜信息
為了讓你相信一個錯誤的觀點,先講一些絕對正確的觀點。
比如:“1+1=2,蘋果是水果,油菜是蔬菜,早起床身體好,保護森林是重要的,勤奮學習有助于前途,踐踏草坪是不好的,太陽是綠色的。”
為了讓人盲目相信“太陽是綠色的”,洗腦者需要先講一些絕對正確的論斷,從而讓你相信他是“可信的人”,然后當這個可信的人再說其他話時,你會不會懷疑這么多了—因為他前99句話都在理。
類似的方法經(jīng)常被各種騙老年人的保健講座中使用,演講者先講一大堆絕對正確的健康常識,比如“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是XX”,讓老人們覺得他講的在理,是個“可信的人”,接下來將的“XX藥物很管用”,自然而然也變成可信信息了。
免疫訣竅:
告訴自己:講真話的人不一定是可信的人。
3,制造稀缺
人為地制造一些“稀缺感”,讓你去參與競爭。
最經(jīng)典的案例是鉆石大王戴比爾斯,在它之前,鉆石和藍寶石翡翠等并沒有什么差別,但是戴比爾斯通過減少全球鉆石的產(chǎn)量,讓鉆石變得更稀缺,并通過“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成功對全球人洗腦,讓人們在短短幾十年內(nèi)就覺得“鉆石是愛情的象征”。
如何讓別人對你服從?
關鍵是要掌握別人需要的稀奇資源。
沒有怎么辦?
人為制造這種“稀缺資源”。
我認為中國最“成功”的應用者莫非各種小學老師了,TA們?nèi)藶榈刂圃炝?ldquo;小紅花”這種莫須有的東西,成功地讓“小紅花”成為學生眼中的稀缺資源,并通過掌握這種稀缺資源及其評價標準來讓別人服從。
常見行為:
樹立標桿,競爭激烈;
使用主觀的評價標準來評價這種競爭的結果(比如是否“聽話”,比如“模糊執(zhí)行規(guī)則”—規(guī)則是明確的,大家都違反,但是我有權決定把誰揪出來。)
免疫訣竅:
我現(xiàn)在正在跟別人搶的東西,對我自己到底有什么好處?
4,捕獲沖擊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你正在假期悠閑地喝咖啡看電視,突然同事(同學)悄悄跟你說,“經(jīng)理(老師)讓你周一9點去他辦公室見他!”
接下來的假期你可能會惶恐不安,害怕自己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被懷疑了,或者BOSS不滿意我的表現(xiàn)。
結果周一你去辦公室時,幸運地發(fā)現(xiàn)他說:“小李啊,其實也沒什么事,下午幫我取個郵件吧。”
這時你內(nèi)心想的應該不會是“該死,又要麻煩跑腿”,而是大大送了一口氣,并在潛意識增加了對經(jīng)理(老師)的好感。
這就是“捕獲沖擊”,當你對某個捕獲很震驚的時候(啊?上司怎么會突然在假期找我?),你的內(nèi)心正是最脆弱的時候,這時你更有可能產(chǎn)生服從、盲信和對權威的喜好。
實際上,警察經(jīng)常使用這種方法—他們總是在凌晨時對嫌疑犯實施抓捕,這時是嫌疑犯最放松、對捕獲最為震驚的時候,更容易服從和交代罪行。
免疫訣竅:“身正不怕影子斜,周一找他理論理論!”
二,中度洗腦:行為干預
很多洗腦者喜歡用更加深入行為的干預方法,讓人不知不覺調(diào)入陷阱,變成盲從者:
1,去個體化,制造角色感
為什么平時熱愛家庭、樂于助人善良人到了戰(zhàn)場上會變成制造大屠殺的惡徒?
為什么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可以變得無所畏懼而去采取自殺式襲擊?
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在長期的洗腦中喪失了“個體感”,把自己完全當成了集體的一個角色,并只會做這個角色“理應做的事情”。
——羅賓·里德,“鞋子炸彈客”理查德·里德的父親
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著名的“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證實了這種現(xiàn)象(后來拍成了電影):
1971年,津巴多教授召集了幾十名名心理健康的美國名校大學生,讓他們在為期幾天的實驗中扮演獄警,為了增加這些實驗者的“角色感”,津巴多教授還給他們統(tǒng)一配置的制服、墨鏡、警棍等。
結果發(fā)現(xiàn)短短的幾天時間,這些平時彬彬有禮的大學生就開始辱罵、嚎叫和虐囚,以至于實驗結束后這些實驗者都不敢相信自己在過去幾天的行為。
為什么會這樣?
平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準則,但是一旦被強制進入了某種角色,我們就不自然地表現(xiàn)出這個角色被期許的行為而不是自己性格所體現(xiàn)的行為—我們的個性消失了,被角色化了。(Festinger提出)
通過這樣高度的角色化—高昂的口號、整齊的步伐、一致的制服,我們既可以變得忘記恐懼,敢于舍生忘死,也可以變得沒有道德和原則,肆意而為;因為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角色”。
所以,當有人問:這么大公司一起作惡,難道里面沒人有良知嗎?(比如當年的安然事件)
我的回答是:他們?nèi)匀皇怯辛贾钠胀ㄈ,只不過被自己的“角色”洗腦,做這個“角色”應該做的事情。
常見行為&手段:
讓人處于高昂的情緒中,被情緒左右,喪失理智思考能力。
比如:大聲齊唱、響亮口號、朗讀誓言、“一起干杯”等。
消除個性特征,強化角色特征。
比如:統(tǒng)一的制服、一致的發(fā)型甚至用在內(nèi)部用代號來取代人名(當他們叫你“2014218號員工”而不是“李明”時,其實把你角色化了。)
使用圖騰。
從遠古時代的龍圖騰,到當代的各種LOGO,都可以不斷提醒“你是這個集體角色下的人”。
免疫訣竅:
問自己:現(xiàn)在做的是我人格的體現(xiàn),還是這個集體的體現(xiàn)?
2,認知承諾
行為可以改變態(tài)度,所以可以通過改變你的'行為來最終達到“洗腦”的效果。
為什么一個企業(yè)或者社團即使想要你了,還是要為你設置層層阻礙,讓你“艱難”地通過?
這是為了提高你對這個組織的認同感—如果你加入之后不喜歡這個組織,你就無法解釋自己之前“辛苦加入”這個組織的行為。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行為(辛苦面試)改變了你的態(tài)度(對組織的喜好)。
無數(shù)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某教授做過這個實驗:
一邊讓實驗者點頭(告訴他們這是為了活動頸椎),一邊讓他們看廣告,發(fā)現(xiàn)他們對廣告的喜好增加了—這是因為行為(點頭)改變了態(tài)度(廣告)。
為什么行為會改變態(tài)度?
其中一種解釋是認知失調(diào)理論—當我們行為和態(tài)度不一致的時候,我們會很“煎熬”,從而需要尋求一致。而相比難以改變的行為,我們往往更加傾向于改變態(tài)度以適應行為。
(比如對吸煙者來說,說服自己“吸煙其實也沒那么大危害”遠遠比“用行動戒煙”要容易。)
而如果想對人進行洗腦,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先讓他違背自己的“意愿”或者“態(tài)度”做一些事情,然后通過他做出的這些事情來最終改變他的態(tài)度(也就是洗腦成功)。
常見行為&手段:
強迫你高喊“我愛XX”,或者讓你寫一個分析報告“XX為什么是好的”。
然后你的這些行為(比如違心說”我愛XX”)最終會改變你的態(tài)度—讓你最終對XX產(chǎn)生喜好。
強迫你做無意義行為。
當你被公司安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對自己的解釋可能是“我因為喜歡所以做”;而當他們不停安排你做無意義的行為,你就只能歸因為“我是因為服從命令才做的”,所以長期以往你會越來越“服從”。
(小問題:踢正步和打仗戰(zhàn)斗力沒關系,軍人為啥還要踢正步?酒店服務員為什么要一起練操?)
儀式化。
比如公司看似無意義的晨會,各種宗教儀式等,都是通過儀式上的行為來改變你的態(tài)度。我想當中最經(jīng)典的就是咱們小學老師規(guī)定“舉手提問必須右手、端平、坐直……”,他們通過這樣的儀式化行為達到洗腦的目的。
免疫訣竅:
明白—任何非本愿的事情一定會讓你最終改變態(tài)度。
3,群體壓力
洗腦者讓周圍的人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情,而你為了融入群體不得不表現(xiàn)得一樣,最終被洗腦。
心理學家層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找4個人(其中3個是托),給類似下圖的一張圖,問哪兩個矩形一樣長。當前3個托都說AB一樣長時,第四個真正的實驗者也跟著說AB一樣長,即使他直覺覺得BD一樣長。
所以我們有著強烈的從眾需求,而洗腦者正是利用這一點,通過群體的一致性來消滅“少數(shù)派”。
為了達到這種一致性,洗腦者總是強調(diào)“只有一個正確的、不允許懷疑的答案”。
他們不允許不同意見(即使不同意見是創(chuàng)造力的必備條件)的出現(xiàn)。為了消滅不同意見,他們會把“觀點的對立”上升為“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的對立”。當你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他不會認為你是“為了讓團隊績效變得更好”,而是“為了針對我!不給我面子!”等。
三,重度洗腦:藥物+人格摧毀
上面講的都是合法條件下的利用心理學的正常“洗腦方法”。
下面提一些歷史上被多次使用的重度洗腦方法。
1,藥物作用
多種藥物可以干預人的行為,比如審訊史上著名的吐真劑“硫噴妥鈉”(醫(yī)學用做臨床麻醉藥)。注射這種藥物后,你會變得不由自主地想要說真話而且非常容易被“勸服”。當然現(xiàn)在很多國家已經(jīng)禁止在任何司法環(huán)節(jié)使用硫噴妥鈉等巴比妥類藥物了。
不得不提,現(xiàn)在社會上經(jīng)常使用另一種具備“硫噴妥鈉效果”的神奇組合:酒精+咖啡因(存在于茶葉、咖啡等中)
在酒精+咖啡因的同時作用下,人會變得非常容易被說服及吐真。所以如果有“先喝茶再喝酒的飯局”,請謹慎。
2,習得性無助—喪失行為控制
我想看過美劇《權力的游戲》的人肯定對下面這個人物頗有印象:
他就是席恩·葛雷喬伊,鐵種家族的王子,被剝皮人抓住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折磨后,變得完全喪失了自我,甚至主動為剝皮人攻打自己家族。
當時剝皮人所用的手法包括但不限于:
單獨禁閉,切斷信息源;
強迫他叫自己傻X,摧毀自尊體系;(突然想起自己的小學老師也這么做過,強迫學生承認自己傻)
強迫他承認自己沒有犯過的罪行(摧毀誠實體系);
可以通過一定的服從來贏得“恩惠”(比如攻打自己家族后被賞了個熱水澡)。
通過這些行為,席恩最終進入了“習得性無助”的狀態(tài)—一種由重復的失敗或者懲罰而造成的聽人擺布狀態(tài),面對現(xiàn)實完全無望而且無可奈何。即使席恩的親姐姐來救他,他也不想跟姐姐走,而是聽從折磨自己的那個人的話。
習得性無助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通過動物實驗提出。他把狗關到籠子里,只要狗一碰籠子門,他就電擊狗;重復了幾天之后,即使他把籠子打開,狗也不會再逃跑了,只會蜷縮在籠子里。
洗腦的最嚴重情況就是不光降低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更是直接摧毀了他的整個自信體系,讓他不敢做任何的嘗試,只會服從。
3,極端恐懼
制造極端恐懼事件來迅速改變性格—這可能是最快的洗腦方式。
這個理論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還是行為心理學之父巴普洛夫,他通過各種行為干預,讓狗養(yǎng)成了各種習慣,比如“一搖鈴鐺就搖尾巴”。
但是在1924年列寧格勒發(fā)大水時,他的狗被困在實驗室里,差一點被慢慢淹死。經(jīng)過這樣的恐懼經(jīng)歷之后,他發(fā)現(xiàn)所有的狗的條件反射都消失了。
在現(xiàn)實中有一種心理疾病與此相關,叫做創(chuàng)傷后應激綜合征(PTSD),當年經(jīng)歷越戰(zhàn)的美軍很多患病的。
說明:
1,“洗腦也有積極的意義啊!”
我并沒有談論洗腦的意義,只是在描述洗腦的方法和后果,以及如果你不想被洗腦,你應該怎么辦。就像如果我說“如何做廣告”,不代表我覺得廣告沒意義。
2,“你說了這么多洗腦的方法,是不是推崇洗腦術?”
我只是在描述它,而不是推崇它。病毒學家描述HIV發(fā)作機理,并不代表他們推崇艾滋病。
3,“是不是只要用‘制造稀缺’等方法,就算洗腦?”
不是。上述是洗腦的方法,不代表用了1個就算洗腦。綁架犯經(jīng)常用繩子,不代表用繩子的人就算綁架犯。
【如何防止被洗腦?】相關文章:
淺談新站如何防止被k11-14
如何防止ppt被外人編輯方法11-09
應聘者如何防止在面試時被愚弄01-14
如何防止簡歷誤區(qū)08-20
防止加拿大簽證被拒的建議01-29
如何防止人才流失04-29
跳繩如何防止小腿變粗09-28
外出旅游如何防止暈車10-07
如何可以防止脫發(fā)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