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不是潘金蓮大學生觀后感
近日,單位組織觀看了引發(fā)熱議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內(nèi)心有很多感觸。馮小剛老書新拍了一個離奇而荒誕的故事,但笑過之后給人更多的是沉重。下面由yjbys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不是潘金蓮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我不是潘金蓮觀后感大學生一】
11月30日,機關組織委廳干部職工觀看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影片講述的是農(nóng)村婦女李雪蓮在經(jīng)歷“假離婚”變“真離婚”的變故及丈夫污蔑其為“潘金蓮”之后,為討回公道,十幾年如一日不斷上訪的故事。
電影以荒誕幽默的方式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具有諷刺性及現(xiàn)實意義的故事,在令人發(fā)笑之余引人深思。一個小小的離婚案為什么會愈演愈烈,從一個民事案件經(jīng)過十幾年發(fā)酵變成讓各級官員頭疼的公共事件,其實這也是當前信訪現(xiàn)狀的一個縮影,有的群眾信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信條,認為正常途徑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一級級上訪,鬧大了才能得到重視,除去群眾可能存在的狹隘、利己觀念外,有些領導干部是否也有把群眾“逼上梁山”的'責任呢?
一方面是擔當精神不足,怕事。影片剛開始,李雪蓮滿心期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問題,但法官只顧按程序辦案,判決結(jié)果未能被當事人接受卻不管不顧,認為只要完成本職工作便問心無愧,法院院長也以“不滿判決結(jié)果就向上級法院起訴”的說辭搪塞李雪蓮,甚至沒有認真傾聽李雪蓮的訴求,了解她的難處,這種遇事推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為官之道”不免讓群眾心寒,進而質(zhì)疑判決的公正性,影響整個司法隊伍在群眾心中的形象,這也是如今很多群眾“信訪不信法”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是宗旨意識淡薄,防人。片中,各級領導在“”敏感期去看望李雪蓮,李雪蓮說:“你們每逢人大就扎堆來我家,但是人大結(jié)束我的事情你們又丟到一邊!”可見,各級領導雖然重視李雪蓮上訪事件,但是卻不是真正想為她解決問題,而是怕她的上訪會影響他們的“官帽”,影響他們的政績。從心里他們沒有把群眾當成家人,甚至把群眾當成“刁民”,當成隨時會影響自己仕途的“威脅”,抱著怕群眾、防群眾的心態(tài),自然無法用真心與群眾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更無法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又何談為人民服務。
當李雪蓮抱著期望向法官、法院院長、縣長甚至市長申訴時,但凡有一個領導干部為她的處境和難處多考慮一分,對她的申訴多管一下,她也不至于思想走入死胡同,連著十幾年赴京上訪,使得各級領導岌岌可危。很多領導干部害怕做群眾工作,覺得無法與群眾溝通,實質(zhì)是沒有真正把群眾放在心里,要思群眾所思,想群眾所想,站在群眾的立場去思考,做決策,只有這樣政府做的決策、領導干部說的話在群眾心中才有分量,群眾才會發(fā)自內(nèi)心擁護和支持我們,從而推動黨的各項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我不是潘金蓮觀后感大學生二】
近日,單位組織觀看了引發(fā)熱議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內(nèi)心有很多感觸。馮小剛老書新拍了一個離奇而荒誕的故事,但笑過之后給人更多的是沉重。這部影片圍繞一個主題,即上訪。農(nóng)婦李雪蓮為了名聲,為了掙回面子,經(jīng)過10多年的上訪,她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以打官司為生存的意義,但最終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李雪蓮絕不是個例,回想10多年前在縣、鄉(xiāng)工作時,與領導接訪的幾個老上訪戶,上訪原由可能與李雪蓮一樣,外人看來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發(fā)酵、發(fā)展成大問題,多年上訪歷經(jīng)的艱辛與酸苦應該是一樣的,上訪是否有結(jié)果也不得而知。借著這篇影片,把自己內(nèi)心的感想寫出來。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影片改編自作家劉震云同名小說。講述的是農(nóng)村婦女李雪蓮,在一場荒唐的假離婚變成了真離婚的家庭變故之后,由于前夫的一句話,說她是潘金蓮,這位本來怯生生、嬌滴滴的小白菜,證明自己根本就不是潘金蓮,為了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花了10多年的時間和精力打官司、不斷上訪。大導演馮小剛用馮氏幽默的臺詞,配上拍攝地江西婺源的方言,并采用顛覆性的圓形畫面表現(xiàn),將李雪蓮10多年上訪的歷程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從現(xiàn)場觀眾反應來看,這部作品的幽默程度之高,讓人從頭笑到了尾。但是,正如作者及電影編劇劉震云所說:“在好看和笑的背后,它還會讓人思考,承擔著思想含量!
自古以來,贛人好訟,訟就是告狀、打官司。我曾在樂平市委辦公室(縣級市)和樂平市坎上鄉(xiāng)政府工作,樂平原屬上饒地區(qū)管轄,為紅十軍起源地,與電影故事拍攝地婺源接壤,同屬贛東北。關于上訪問題,在樂平工作期間,陪領導接待也回訪過很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陪領導回訪的老上訪戶有兩戶,當?shù)厮追Q倒掛刺(意思是死攪蠻纏的刺頭,一不小心可能傷到別人)。一戶姓范的男性,另一戶姓石的女性,具體名字在這里就不講了,簡稱范和石吧。
范是樂港鎮(zhèn)人,公安部全國通緝的一名殺人犯竄逃至樂港鎮(zhèn),夜晚偷西瓜充饑時遇到在瓜田守瓜的母女二人,時與母搏斗,母被打傷,范歸家途中遇見。因殺人犯帶兇具,范負傷與母女二人將殺人犯抓獲,事后三人被公安部門授予立功或嘉獎,范與母同時還被獎勵5萬元,女高中畢業(yè)后進入省公安?茖W校后分配至派出所當戶籍警察。范不滿,于是上訪。其理由是同為立功人員,對方一人當了公務員,也應幫其家里一人解決事業(yè)單位工作。因不符合政策未予解決,之后范到市、省再到北京常年上訪,10年來不僅獎勵的5萬元全部花費掉了,自己還另花費了幾萬元。雪球越滾越大,最后不僅要求政府解決工作,還要求報銷其上訪費用,賠償其損失。
石是后港鎮(zhèn)人,因國道206改道途經(jīng)其老宅,拆遷后村里承諾給予其靠國道的新宅基地,村干部徇私給了其親戚,而將其新宅基地劃到了離國道有10多米遠的地方。新房建成后卻開始上訪,要求將兩棟房子拆除,在承諾的新宅基地上給她重建住房。鎮(zhèn)政府撤了村干部的職,給其新房補助幾萬元,并幫其辦理了低保,卻仍不同意罷訪。每逢全國就到北京上訪,信訪局工作人員接其回來時,不僅要求政府報銷住宿費和路費,還要求乘坐飛機回來。
范與石的上訪路,尤其是恰逢全國期間,也有圍追堵截的故事,這里就不贅述。至我離開樂平時,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至今結(jié)果如何也未知。從這兩人上訪的訴求來看,與李雪蓮一樣,都并不在理。上訪的起因,是由于個人感覺權益受到侵害。由于申訴渠道有限,一些上訪人員的問題在基層未獲有效解決或?qū)鉀Q協(xié)商結(jié)果不滿,造成越級上訪,而越級上訪的結(jié)果又是推向基層解決。這就使得一些上訪問題,越訪越不能解決,層層推諉,層層扯皮。同時,由于過去國家信訪總局考核評價指標的實施,導致基層的“平訪維穩(wěn)”壓力大,一些基層政府和工作人員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暴力”,而對信訪失去信心的民眾又以“鬧訪”的形式鋌而走險,使得官民兩頭都陷入極端化解決問題的困境。
回到電影,我認為李雪蓮真正的訴求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她與丈夫秦玉河是假離婚,她認定自己與秦玉河還是處于婚姻狀態(tài),所以她覺得自己要先與秦玉河結(jié)婚再離婚,才是真離婚。其次是秦玉河講她是潘金蓮,她認為自己婚前失身與婚后出軌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自己是小白菜,不是潘金蓮。由于官員的推諉及應對不得力,事情越搞越復雜,正如影片馮小剛旁白所說“告狀告了二十年,雪球越滾越大,事情由芝麻變成了西瓜、螞蟻變成了大象”,李雪蓮不僅要告之前的離婚是假的,更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從鎮(zhèn)里告到縣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至每到“”時她所在的省市縣都要上演一幕“圍追堵截”的大戲,攪動整個社會,竟然持續(xù)二十年之久。
明明只不過是一個農(nóng)村婦女的婚姻問題,卻不斷放大、變異、發(fā)酵,引發(fā)非正常上訪,從縣到市、直到中央,最后成了一個“死結(jié)”,上下都感到棘手,一拖十多年始終未能解決,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其中,我們就要問,為什么一個芝麻變成了西瓜,雪球越滾越大?為什么李雪蓮曾明確表示不再上訪,但我們的干部卻根本不相信,從而又激起李雪蓮再次上訪?所有人都把李雪蓮當作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從源頭上幫助李雪蓮解決問題?
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發(fā)人深省的應該是張嘉譯主演的永安市市長馬文彬在秦玉河猝死、李雪蓮罷訪后,對于和偉主演的光明縣縣長鄭眾語重心長的一番話:“事情的解決不是我們努力的`結(jié)果 ,而是靠一場意外事故畫上了句號,事情是以不解決而解決的,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是個意外。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在李雪蓮這個事情上,各級政府,政府的各級官員,沒有一個有惡意的,都想把事情辦好,想幫助李雪蓮,可為什么事情越辦越糟,一拖就是十多年呢?這件事情本身,李雪蓮并不在理。當年她真離婚假離婚的事情,法院并沒有判錯?蔀槭裁粗辽隙,都怕她告狀呢。我們是真想幫助李雪蓮,還是想保住自己的帽子?我看,還是后者為多吧。為了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擔當,只對上面負責不對下面負責。其實啊,不對老百姓負責,就是對上級的最不負責。這個道理不搞清楚,走了一個李雪蓮,還會來一個王雪蓮,先不要急著表態(tài),回去思考思考,這也看出自己擔當?shù)闹匾試D!
這就是影片留給我們觀眾最大的思考。如果李雪蓮的丈夫不死,李雪蓮告狀的問題還會持續(xù),上訪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部影片給出的答案其實是沒有答案,這才是這部影片最發(fā)人深思的。由于上訪問題,導致的各種個人悲劇和政府社會管理的壓力仍舊在發(fā)生,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痼疾。在反腐的背景下,該片不是關于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么簡單,“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
小白菜變成了潘金蓮,追根究底,仍然是“為官不為”,反映出干部擔當精神、擔當能力上存在問題。當前,“不能為、不敢為、不想為”等“為官不為”的問題,在一些地方干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都屬于庸、懶、散,是懶政怠政的表現(xiàn)。一些干部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無事一身輕”,認為干事難免犯錯,不干事才不會違規(guī),怕出事被上級追責,怕得罪人引火燒身;還有一些干部自身能力不強,做事畏手畏腳,瞻前顧后,拿不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對策辦法,導致對于上訪只有“堵”,而沒有從根本上“疏”。
觀《我不是潘金蓮》,不應一觀了之,尤其是黨員干部而應反思、自省,切實認識到“為官不為”、不敢擔當之害。真正認識到,“為官不為”完全違背了基本的為官之道,凡事拖延、應付,凡事以說為能,裝樣子、擺架子、做形式,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基層,脫離問題本身。所以“為官不為”一旦泛濫,不僅破壞黨群關系,損害政府形象,而且將從根本上損害人民利益,危害國家,阻礙社會健康發(fā)展。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要敢于擔當,能夠擔當,勇于作為,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自身的價值追求,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認真踐行的“三嚴三實”,做到幫民困、解民憂、謀民利,真正實現(xiàn)“為官有為”。
【我不是潘金蓮大學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不是我的我不要的句子11-10
不是我高傲的經(jīng)典句子11-15
我已不是原來的我說說10-24
我不是你的備胎的說說11-11
我是不是很傻的句子12-21
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說說11-09
勵志文章:我不是最弱小的04-06
班會主題-我的未來不是夢08-04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7-07
我不是藥神觀后感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