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六季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朗讀者第六季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朗讀者》中的眼淚不少,但細細想來,這些眼淚,與文章本身,有多大關系呢?
濮存昕和醫(yī)生的故事感人,卻多多少少和老舍與宗月大師的故事隔著層皮;姚晨作為一個媽媽感激月嫂,和魯迅感激自己的保姆阿長又存在著些許出入。人設和情感與文章最恰切的一段,恰恰不是來自本土,而是我早先并不看好、香港的羅家英、汪明荃夫婦。他們的幽默、淡然、豁達、開朗,才正應了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既沒有搶戲,又很合適。
當我看到羅家英和汪明荃拌嘴,突然感到比眼淚更加深刻的力量,那是兩個經(jīng)歷了幾十年風雨的人,看透世事的平靜。
雖然他們的故事是喜劇收場,但相信許多的悲情故事,也能被演繹得哀而不傷。因為,我們要向孩子傳達的是,比感動更遠的領悟,是即使面對苦難,也能平靜處之,淡然微笑的風度。
學會節(jié)制,比只會哭泣更重要。
學會內(nèi)心深藏悲愁卻不顯露,而不是滔滔不絕去訴苦抱怨。
《朗讀者》好,但它更像藝術人生,講的是嘉賓的故事;但如果它更專注文章,學會控制情緒,我會給更多掌聲。
有人會說,讀書的境界本來就分為兩層,一是我注六經(jīng),二是六經(jīng)注我,也就是說一種是用自己的話解釋好文章,一種是用文章的觀點來說自己的故事,《朗讀者》顯然屬于后一種,它的境界更高呀!
這種觀點似乎也說得通,但對于孩子,連第一種我注六經(jīng)都還沒有親自體會,直接給第二種不應該是過度拔高嗎?
所以,如果要給孩子看《朗讀者》,還是先讓他讀文章,看書,讓他理解原文的內(nèi)涵,再看節(jié)目更好。
反觀也還算熱的《見字如面》,請兩位教授來解讀文章,就來務實得多。但無奈,比起一本正經(jīng)地討論文本,還是煽情火得快!
在朗讀面前,每一個讀者都是平等的,他無關乎名望、地位、金錢、曲折的經(jīng)歷,你可以飽經(jīng)滄桑,也可以不諳世事,閱讀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套用簡愛那句話,我們的靈魂穿過書本,站在作家面前,我們是平等的。
唯有熱愛書本身,才會給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并賦予他們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
【朗讀者第六季觀后感】相關文章:
《朗讀者》第7期觀后感11-07
朗讀者第4期觀后感11-21
第12期朗讀者觀后感03-18
朗讀者觀后感第6期11-17
朗讀者第8期觀后感11-09
cctv朗讀者第6期觀后感11-17
CCTV朗讀者第9期觀后感03-23
朗讀者第9期觀后感家11-11
精選《朗讀者》第8期觀后感勇氣11-11
朗讀者第7期告別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