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讀《論語》有感

時間:2023-11-27 10:46:54 學習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精華)讀《論語》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讀《論語》有感

  讀《論語》有感 篇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讓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學習和做人的方法: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識,必須學與習統(tǒng)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短短的.一則語錄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身邊的人,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學習,溫習,最終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人。

  我們不也這樣嗎?如果我們被憂心煩惱甚至怨恨蒙蔽了雙眼,那么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一則短短的語錄讓我了解到了學習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在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時,應取誠實的態(tài)度,千萬不能不懂裝懂,這也讓我聯(lián)想到了孔子,在《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請孔子判定誰是誰非,孔子不能判定誰是誰非,但是這兩個小孩并沒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認識自然、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實事求是。作為中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對于后世的人們一直有著指導意義,我們今天還可以從中受益。朋友,多讀一些好書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心動不如行動,試試看!

  讀《論語》有感 篇2

  世界歷史上燦爛的文明有很多,但綿延數(shù)千年而不絕的,只有一種,那是華夏文明。幾千年間、無數(shù)自然災害肆虐蹂躪、紛繁戰(zhàn)亂干戈洶涌橫生,華夏文明的子民遭遇了數(shù)不清的磨難、承受了數(shù)不清的摧殘。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什么都有可能發(fā)生、萬事都不可控。可是,中華文明就是戰(zhàn)勝了天地的無情、抵御了外敵的入侵、承受了朝代的變更,不但沒有被分裂、沒有被摧毀,反而在歷史的長河中吸納同化了所有試圖征服它的人。一種文明得擁有多大的力量和胸懷才能既抵御住外來的.侵犯又同化了外來的文化呢?這是一個奇跡!為什么這樣的奇跡發(fā)生在了中華民族?因為中華民族有一種大一統(tǒng)的文化,這種文化世代相傳、深入人心、融入血脈,成為了中華魂、華夏魄,這種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始自孔子,而記述其言語論說的《論語》更成為了締造二千年中華文明的淵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活躍的價段,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yī)家……各種思潮繽紛出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什么是儒家,而不是其它學說成為了國教?予以為是因為孔子學說飽含"以人為本、心懷天下"的博大胸懷與英雄氣概。

  孔子認為,修身乃立世之本,"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即,修身先以學文,成為一個具備孝、悌、信、愛眾、親仁等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良人君子是重中之重,先中之先,源中之源、本中之本,然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中,孔子就對人君的胸懷修養(yǎng)要求進行了多次闡述,顯得濃墨重彩。"為政以德",所謂:"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恥且格";"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遵禮守分"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簡而言之謂之"仁",謂之"禮"。要以"仁"制國、以禮待人。則君仁臣忠、上正下效,民風歸淳,天下歸于大治矣。

  整部《論語》,君子一詞出現(xiàn)了107次之多,對士人君子的立身之規(guī)、行世之則更是進行了360度立體的論述。"學道則愛人"、"文質(zhì)彬彬""周而不比"、"和而不周"、"成人之美""喻于義"、"坦蕩蕩"、"求諸已"……君子仁人歷為治國之中梁砥柱,對這些原則的踐行追求,塑造了中華文人的錚錚鐵骨與謙謙風度,使中華文明保存了浩然與雍容氣度。

  在處世觀上,相對于道家的強烈出世傾向,儒家是積極入世的,所謂"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昌也。學習是為了出仕造福黎民,造福百姓的同時要不斷學習。而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儒者既具君子之風(不具備也認可),又具治國之策,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是也。

  制國之策上,相對于法家的嚴刑峻法,儒家講究仁義道德,一個剛絕凜人,一個悲天憫人。百家思想爭鳴,可用于制國者寥寥無幾。而貫穿其間的,對掌權者仁、義、禮、智、信方面的要求,溯了本清了源,使其具備了清正廉潔、為國為民的理想(不具備,也知道此為正道)。

  孔教宣揚的制國終極理想。不同于法家立圖建立嚴管苛制的政體、有異于道家追求思想的超脫圓融、更是與其它學說倡導的軍事制國、陰謀擁主截然不同,儒家向往并立志建立的家國天下,是以"仁"治、以"禮"束的升平盛世,其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友信民愛。況開國者或者需要法家、需要兵家,需要武將,因為金刀戈馬、開疆拓土要的是英勇、是陰謀,是決勝于千里之外的豪情壯志?芍螄,需要的是文人、是治士,因為國平后,君王追求的是民安?鬃釉唬"治大國如烹小鮮",要的是穩(wěn)、是平。民淳方能家和,家和方能郡治,郡治方能國平。倡導"溫、良、恭、儉、讓"、注重道德教化的儒家成了必然的選擇。

  孔子之后,歷經(jīng)孟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為代表的歷代思想家的發(fā)展,經(jīng)由統(tǒng)治階層的推崇,越來越完備、越來越系統(tǒng)的政治體制、倫理體制、宗法體制得以確立并成為穩(wěn)定的政治及思想統(tǒng)治方略。這使得中華歷史跨躍朝代更迭而不斷、使得中華文明經(jīng)歷外來文化沖擊而不變。更是潤物細無聲的塑造了中華子民的思維模式、行為規(guī)則,并最終促成了獨特而偉大的華夏文明的形成。

  《論語》為代表的孔教學說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是一種信仰與理想。有了理想才會有希望、有信心、有前進與堅持的力量。這個理想,便人君有了世代可以統(tǒng)治的幻想;這個理想使學子臣屬有了永遠可以追求的境界;這個理想使尋常百姓有了樂天知命的氣質(zhì);于是,雖歷劫難,中華文明屹立不倒、雖遭創(chuàng)傷,華夏血脈綿延有絕。

  前世自"以人為本、心懷天下"始。今世及后世,予以為一切并不會變。以人為本,注重個人修行,方能成為良人志士,只造萬世之福,不涉毀世之事;心懷天下,培護浩然之氣,方可成就大邦強國,保得疆土無虧,圖得民治久安。

  讀《論語》有感 篇3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jīng)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jīng)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庇诘そo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huán)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價值取向。那么什么樣的朋友對我們來說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什么樣的朋友算是壞朋友,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如何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講論語時,談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

  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

  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其實,交什么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于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tài)度。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么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坐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修身養(yǎng)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他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讀《論語》有感 篇4

  說起讀書來,給別人感覺總是"碧紗待月春調(diào)瑟,紅袖添香夜讀書"這種朦朦朧朧的詩意感覺,我記得讀紅樓夢的時候,賈寶玉也有一聯(lián),"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我覺得這個閑字說的特別好,把這層詩意的窗戶紙給捅破了。

  以前應科的書生,確實有一些些閑人。尤其是那些"中產(chǎn)階級"的讀書人,他們不誤農(nóng),不經(jīng)商,雖專工科考卻不那么用心。閑暇之余,偶爾搞個《聊齋志異》談談精神戀愛,好不快樂。但是也有些寒門子弟,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就如賈島賈先生,只能寫寫苦吟了。

  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中,就如賈寶玉這般閑處的并不太多。正經(jīng)的讀書人,有些真是因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講究格物致知窮理。而像我等只希望讀讀專業(yè)書,提高下業(yè)務能力,能養(yǎng)家糊口的,根本就不入方家之耳目。

  閑讀書,讀閑書,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讀書的地點就是花前月下濃蔭處,尋一所竹子造起的精舍,點燃一盞青燈紅豆,四周一定要清掃的整潔,最好的是布置一些簡單的書柜,柜子里的圖書不暇是皇皇巨著,還是稗官野史,越多越好。不消雕檻朱窗,不必美酒盛饌,不用絲竹亂耳,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亦佳。

  古代的書目講究經(jīng)史子集,紀昀等人編輯的《四庫全書》也是按照這個系統(tǒng)去整理的。中國的古代文字博大精深,對于習慣用白話文的現(xiàn)代人來說,顯得晦澀難懂。所以王國維、章太炎、黃侃之類的國學大家在現(xiàn)代真是寥若星辰。而且現(xiàn)代的書籍業(yè)在應用機械后發(fā)展的迅速,書籍也遠遠沒有以前那么珍貴,大家對書籍也不那么重視,藏書也都變?yōu)榱怂饺藢哦奈锏氖詹,甚至是待價而沽,所以那些如"天一閣""萬卷樓"的藏書盛事也不浮于世了。

  大話說了一大篇,我們現(xiàn)在轉(zhuǎn)入正題。今天我是第一個給大家讀《論語》,所以我選擇的.是論語的開頭——"學而第一".在我的印象中,對孔子總覺得他是個溫和的老者,而且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老者。不知道為何,每次提及孔子,我總是想起自己的啟蒙老師邵珠合。他前幾年因病去世了。

  學習論語大概在小學四五年級,而且是當時必背的篇章。老師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而我一個是腦袋笨,再者實在調(diào)皮,背誦這幾句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每次都被老師用教桿敲打一頓。后來漸漸地,提起論語,都覺得冷冰冰的,有一些陰影存在了。

  作為我們認知的源頭,《論語》應該算是我們最早背誦過的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典籍之一了。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反而覺得有些論語的話兒非常的貼近人心。所以自己也覺得,是時候通通徹徹的讀一遍論語了。所以,身邊同事說廣告人為何讀論語,我并不是那種實用主義的立場,我倒覺得如今而立之年讀一讀《論語》也是人生的必經(jīng)階段。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很簡單,習在古代的寫法是"習",鳥兒數(shù)飛也。學了新鮮的事物,就應該和初飛的鳥兒一樣不斷地實習,這里的"習"應是指實踐的意思。所以孔子是一個務實派,而不是后人對"腐儒"的偏見那樣。

  第二句,樂在我老家的方言里,是讀洛的,我的老師也喜歡讀洛。程子說,"說"是內(nèi)心的,而樂則是由內(nèi)而外的歡喜。這總讓人聯(lián)想起曹孟德說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歡樂場面。

  第三句,程子曰"雖樂于及人,不見是而無悶,乃所謂君子". 《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對別人指指點點好像是每個人最常見的根性。我樂于把知識、技藝等與你分享,但你不接受,所以就衍生出許多的不滿和憤懣來。而這種樂于及人,不知不慍絕對需要君子的那種坦蕩的胸襟和德行。

  至于此,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對"為學"的一番善言。而我今天讀這一篇,反而覺得這三句,更像是孔子對我們一生的訓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人在年輕時,就要多學習多實踐。而在中年,更多的任務應該在于去結交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開自己心靈的窗戶,擴大自己看待事物的視野,從而做一番自己喜歡而且利于社會的事業(yè)。而年老之時,則更需要闊達的氣度起理解"天運循環(huán),無往不復"的道理,去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和培養(yǎng)年輕的一代,去關照自身,達到自己與整個世界的共融。

  當然了,以上也只是我獨斷的片言只字?鬃邮莻ト耍總人都孔子的教誨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讀《論語》有感 篇5

  有句俗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也曾經(jīng)看過一個有關大學生找工作問題的專題節(jié)目,上面也提到了《論語》,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為什么人們對《論語》都這么重視呢?以前上課也學過一些《論語》里斷斷續(xù)續(xù)的句子,生活中也常常聽人們說起《論語》及孔子,我也一直想看看到底它有什么魅力讓人們?nèi)绱朔Q贊!于是,這次,我認真地看了一遍《論語》。

  由于論語是用文言文寫的,因此,有一些我還是看不懂的,這里僅對我看得懂的一部分內(nèi)容闡發(fā)我的觀點。我覺得論語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可以說給我?guī)椭畲,以前學習時,總是抱怨自己的記憶力實在是很差,每次記了又忘,忘了又重新記,這樣反反復復真的是很煩人!心里有這種壓力,總感覺學的東西反正都是會忘的,還學什么呢?每次這樣渾渾噩噩的學習,學習就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然而,論語里這句話還是給了我一點信心,至少我每次重復一次,那么我每次都會加深一點理解,這樣日積月累,我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那么我所做的就不是無用功!但是這句話也帶給我一些困惑,如果我不停地重復已學的東西,然而我每天會學到一些新的東西,也就是說我每天要復習的東西也就越多,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我將不堪重負,到時候該怎么辦呢?我也想每天都復習,然后能夠從中獲得新的.知識和感悟,但這樣下來似乎已經(jīng)變成不可能了!困惑。毓屎蛯W習新的知識,怎樣才能平衡呢?

  論語中比較著名的論斷就是仁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比較欣賞的處事方法,這其實就是講了一種換位思考的方法,只有多為別人考慮,換位思考,才能更清楚事情該怎么做。仁者愛人,這大概是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了吧,我覺得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不太可能實現(xiàn),因為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好人都不敢做,好心停車將被撞的老人送到醫(yī)院,結果居然被老人的兒女誣陷成肇事者,這樣好人反被誣陷成壞人的情況數(shù)不勝數(shù)啊,孔子所主張的仁義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可能還是不太可能普及的。不過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個仁義的人,不管現(xiàn)實世界是怎樣的,好人總會有好報的,只是做好事的時候要看清楚情況,即使被人誣陷了也要有能力為自己辯護。我們不可以因噎廢食,只有人人都有一顆仁愛之心,世界才會有希望。

  論語中還有一種關于艱苦學習的語句,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種崇高的學習精神實在讓我感到欽佩,孔子能這樣艱苦學習,想必他學的一定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仍然清晰地記得,自己也曾經(jīng)為一道數(shù)學題整整思考了兩三個小時卻并不感到疲憊,但是如果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就算是讓我看一秒鐘我也感到累,所以想到現(xiàn)在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我就忍不住想說:拿點兒我感興趣的事情來讓我學吧!每次看到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都讓我感到萬分痛苦,就像體育一樣,我寧愿打兩節(jié)課的羽毛球也不想跑十分鐘的步,這大概就是興趣的原因吧!

  雖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能有一點夸張,但其中的一些治學及做人的道理卻對我們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可能不是個政治家,論語中執(zhí)政的道理可能對我們沒有吸引力,但是我們都是人,那些最基本的最簡單的治學和做人的道理還是可以借鑒的。薄薄的一本論語,卻道盡了如何做人與如何學習的道理,用最簡單的言語概括了世間最復雜的事情。也許孔子的道德理想想要全部貫徹實施還要再等很多年,或許他的理想在現(xiàn)實世界中可能不太現(xiàn)實,但是對于個人的修養(yǎng)卻有很大的幫助,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每個人都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這個世界才會有希望!

  讀《論語》有感 篇6

  子曰:君子不器!墩撜Z·為政》

  孔子說,君子不器。于是“不器”二字便猶如珠穆朗瑪峰頂?shù)男切,從古至今的人們思考著它,仰望著它,為它作注,設法踐行,那些在我們耳中那些頂頂大名的賢者們無一不以自己的方式解讀著它,而更加無一例外的是,每一個身體里流淌著黃河的血脈的中華兒女都堅定地向著它,像每天從不會遲到的越過地平線的第一縷陽光一樣堅定地向著它,向著東方。

  第一《易經(jīng)》有言:“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蔽闯尚蔚某橄蟮慕凶觥暗馈,已成形的具體的叫做“器”。是以“不器”的意思就是君子不拘泥于教條,不僅僅有一技之所用,他要去領略萬物之道,追求道器不離之境。萬物之道是個極廣泛而抽象的概念,而孔子說要去其中有所參透的人是君子,從這里來看,儒家中所強調(diào)的社會責任感便滲透了出來,君子是讀書人,有仁有德的人,這樣的人長于世便要去領略萬物,要去感懷天地,所以這樣看來君子是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的,但也是束縛的`有著清晰地道路的與方向的。這似乎便與我們今日所談的新青年,新思想有著不謀而合的地方,以自由的靈魂駛向堅定地遠方。

  第二,古代的“器”,專門指具有某種功能事物。于是從這個維度來看,“君子不器”便有了另一層意思,君子不像器具那樣,有著局限的用途。君子該是廣博的,君子的才華該是海納百川的,這好比是我們?nèi)缃袼f的短暫的生命與綿延的厚度,君子當以其生命之有限丈量真理之無限。

  第三,而“器”又有刀劍武器之意,所以這樣看來,又有了第三層意思,君子當智慧清明,心中堅定有規(guī),不成為小人的工具,不為任何人所利用。而若以此為意,其另一重要思想“中庸”也似乎也在此得以體現(xiàn)。

  第四,“器”也有氣量之意,若以此延伸,便有君子心懷天下,氣量沒有固定的度,包容四海之意。古時君子多為有知識的階級或更有統(tǒng)治階級,他們是人民的牧羊人,當以容恕之道福澤天下,庇護萬民。而今之君子更當以仁之心,恕之方,向著道。

  綜上所述四點,謂之“君子不器”。

  讀《論語》有感 篇7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聽!這是我們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和我早晨起床的必修課。

  說起我的家庭成員,我得向大家介紹介紹了。我媽媽是小學教師,爸爸是體育教師,我呢,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媽媽崇尚儒家學說,算得上是孔老夫子的“粉絲”了。平時,說話總時不時蹦出幾句“之乎者也”來;而爸爸呢,就只有“婦唱夫隨”了,也跟著“吾呀爾呀的”;我當然也在他們的熏陶下,對這些難學的古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就這樣,我們家庭的《論語》之旅就出發(fā)了。先從稱呼開始吧!古時候不是都把有學問的'人尊為“子”嗎,于是,我尊爸爸為“老子”;爸爸尊稱媽媽為“妻子”;我就被爸爸媽媽尊為“孩子”。哈哈!我們?nèi)齻都帶“子”,也算是“文化人”了吧。

  早晨起床,在“老子”的催促下開始晨練,節(jié)奏由“一二三四”變成了《論語》名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知之為知之”……中午飯桌上,老媽端上香噴噴的菜:“此乃紅燒雞也,趁熱快吃矣!”于是,我們便在這“熱騰騰”的“古文餐”中完成了午飯。晚上,我們?nèi)胰司统两凇墩撜Z》中,“老子”問,“孩子”答,可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妻子”讀,“孩子”誦,可謂“溫故而知新”。

  “老子”、“妻子”有時也為了孔子的學說爭得面紅耳赤;“孩子”有時也為了這難記的古文而垂頭喪氣;而“老子”“妻子”“孩子”更多的是為我們的學習成果而欣喜若狂。

  哎呀!真沒想到,難學的《論語》竟給我們家?guī)砹诉@么多的歡聲笑語,我真得感謝你呀——經(jīng)典《論語》。

  讀《論語》有感 篇8

  在孔子眼里,仁的境界是非常高的。子路忠勇有將帥之才,不是仁;冉有多才多藝有從政之才不是仁;公西赤精通禮儀有廟學之才,不是仁;陳子文不屑與崔抒為伍的清高也不是仁。大概只有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做好了,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仁吧。但孔子的仁在我看來實在是太過苛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又怎能要求一個人每方面都做好呢?如果一個人真的做到了孔子所說的仁,那大概不是人,是神吧。

  孔子眼中的孝也是非?量痰摹R尭改赋院么┖。父母有錯,指出時應恭恭敬敬,父母不接受,也不應該違抗他們,縱使父母是錯的,這就有點過了。雖然是做到了對父母的尊敬,但親人這樣相處難免疏遠不親近。對父母的愚孝也給很多的子女帶來了痛苦!犊兹笘|南飛》中的焦仲卿和劉蘭芝因為愚孝,只能雙雙赴死;陸游和唐婉只能留下‘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游)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 瞞、瞞!ㄌ仆瘢┑慕K身遺憾。如果父母的錯會給我們帶來終身的痛苦,我們還要遵守嗎?如果明知是錯還要去做,明顯是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對父母應該尊敬,但應該把自己跟父母放在同一個度上,而不應該唯父母命是從。如果唯父母命是從就是愚孝!

  孔子重交友,認為從朋友身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重信義,愛音樂,主張人以修身為本。這些做法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不得不說人想要一生不犯大錯,是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想有多少位高權重,富可敵國的人因為一時貪欲而瞬間跌到人生的谷底。但孔子提出以禮治國就太重視禮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認為只要每個人都努力做一個君子,那天下就太平了。但這實在是太理想化了。世界上又怎么可能每個人都是君子,每個人都能成為君子呢?人畢竟活在俗世中,有好的一面,也會有欲望和貪念,所以用只用禮來約束眾人一定是行不通的.。如果一個君王不像一個君王,按照禮來說又能怎么樣呢?

  孔子最多說他兩句就是了。他絕不會主張別的更適合的人取而代之,因為那不合禮。那黎民百姓豈不是照樣遭殃?鬃涌隙ú恢С秩嗣衿饋矸纯沟模驗槟遣缓隙Y。那黎民百姓只能被動接受。當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又有什么精力去學習禮呢?不是照樣禮崩樂壞?所以不能不說孔子的一些思想有些消極,有些過了,不符合中庸之道。人需要更有力的約束,那就是法律。

  讀《論語》有感 篇9

  《書海拾珍》一書出版了,翻閱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我不由自主地又拿起已拜讀多遍的《論語》。因為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一直引導著我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論語》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弟子之間討論上自堯舜禹下至春秋列國天下大事和修身治學,人倫國事等文化道統(tǒng)的語錄匯編。全書共有20篇,內(nèi)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觀念、道德修養(yǎng)、教育原則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給我留下頗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啟示。

  一、孔子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

  對學生進行仁、義、禮、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將人格培養(yǎng)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慮傳授知識。

  二、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法

  在教學實踐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因事而教,因教啟事,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

  孔子深知,人的個性和資智有著很大區(qū)別。他曾說過:“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智力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習;如果智力在中等以下,那就不必了。同是問“孝”,孔子給子游、子夏、孟武伯和孟懿子的^答~`案就各不相同;同是問“仁”,孔子對子貢、子張顏淵與樊遲的回答也不一樣。他的不同,是解釋的方式、舉例的深淺因人而異,最終目的是要使每個學生循序漸進,直達中心。

  孔子善于巧妙地啟發(fā)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把死教材靈活應用。他強調(diào)必須重視學生的求知欲望,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他主張激發(fā)學生求知的主動性,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也。至于如何啟發(fā),在于老師的隨機應變,因勢利導。

  三、孔子是“言傳身教”的第一個倡導者和實踐者

  孔子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成為別人的榜樣,這比說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義,因此他時刻提倡“身正”?鬃右簧校瑤缀跆焯於加械茏痈S左右,處處以行動和人格感召,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受到他的感染。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應該記住“身教重于言教嗎”?

  四、對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孔子也有明確的論述。

  他教學生學問,一要學思并重,二要下學上達,三要由博而約。學就是讀書,單讀書而不用思想,就成了死讀書;單用思想而不讀書,就是胡思亂想。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以要一面讀書一面想,一面想一面讀書,這樣功夫與靈感并到,才能獲得真實的學問,才不會盲從或想入非非,才不會對事理妄加揣度,亂下判斷或一味主觀、固執(zhí)己見。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毋意、毋必、毋故、毋我”。做學問要從基礎著手,一步步往高處走。做學問沒有捷徑,最高明的道理也是從最低淺處得來,每個人都要從事事物物的日常生活了解宇宙之大道。這就叫“下學而上達”。學問通達到一個廣大的范圍,就要選擇其中一點,作高深的研究,這就叫“由博而約”。能由博而約,才能獲得學問上獨到的造詣。

  孔子還是堅持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典范。他與學生平等相處,親密和諧。子路對他拜見南子很不滿,他一邊解釋一邊發(fā)誓,而不擺老師的架子。他的學生經(jīng)常與他辯論,他也不認為是對師長不敬,反而認為學生這樣做可以使道理越辯越明。學生們仰慕他的博學多聞,崇拜他的完美人格,眷戀他的和藹可親,所以有些弟子在孔子一生不得志的情況下始終追隨著他。

  孔子晚年,許多學生奔赴各國去從事政治、軍事、外交、文化教育、學術研究、商業(yè)貿(mào)易等各種活動其中有許多人成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教育家、學者、富商,有的甚至成為王者之師。這自然與孔子科學的教育思想有直接的關系?鬃幼鳛閭ゴ蟮慕逃胰У茏,七十二賢人,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施教的過程中,孔子為后人留下不少至理名言,諸如“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這些指導人生的格言警句,將永遠流傳后世。

  作為一個教育家,孔子的貢獻在于他打破了傳統(tǒng)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他的教育方針、教學思想一直影響著后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shù)學,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等新課程理念不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嗎?與孔子相比,我是那么渺小,但我愿把他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讀《論語》有感 篇10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jié)選自《論語.學而》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墩撜Z學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語言的環(huán)境里,人際交往都離不開溝通,我們都在承諾,,但是你說出來的話就一定能夠兌現(xiàn)嗎?你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到嗎?你說的話能不能兌現(xiàn),那要看你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你的諾言符合道義,那么,兌現(xiàn)的可能便會高些,這便是“信近于義,言可復也。”

  “信近于義,言可復也,”一個人如果能夠恭謹有禮,對別人畢恭畢敬但又符合禮儀,那么他就遠離恥辱了!耙虿皇溆H,亦可宗也!币馑际钦f,如果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都是可親可信的人,那么這個人的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這里,“信”也沒有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核心,而是說講信用一定要符合道義。社會中不斷地出現(xiàn)的種種挑戰(zhàn),一個人光有單一的內(nèi)心道德還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道理體系。

  我們知道,關于歷史,有一個詞語叫做“信史”,其記載真實可靠的歷史。這個詞內(nèi)涵很重,因為歷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們的生命來維護歷史的真實,讓歷史的真相得以流傳下來。這是中國歷史上可貴的傳統(tǒng)。

  曾經(jīng),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兩個人奉命撰寫北魏的國史,叫做《國書》!秶鴷穼懞靡院,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很多鮮卑貴族看了國史之后,非常不滿,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進讒言,拓跋燾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來就要逮捕中書侍郎高允。拓跋燾就召見高允,問:“《國書》果真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這個時候,高允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他這樣回答的:“《太祖紀》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紀》個《今紀》是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不過,崔浩兼職很多,至于具體的'著述工作,我寫得要比崔浩多的多!蓖匕蠣c一聽,大怒,說“敢情你寫的比崔浩還多,你的罪行比崔浩還大,怎么可能讓你活!”高允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的罪過確實非常大,應該滅族,但我不敢說虛妄的話來騙您。拓跋燾回過頭說:“這就是正直!這在人情上很難做到,而高允卻能做得到!馬上就要死了,卻不改變他說的話,這就是誠實啊,作為臣子,不欺騙皇帝,這就是忠貞啊。應該赦免他的罪過,要褒揚他!庇谑,皇帝赦免了高允。

  誠信,有時候是需要大勇敢的。它需要自己內(nèi)心對于一種價值的堅持,這種價值延伸出來, 這便不是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讀《論語》有感 篇11

  曾陪著兒子一起去讀他們學校組織的《論語》學習班,請來的是同濟大學的中文系教授上課,課上得很精彩,由此讓我開始了對《論語》的再接觸。大學里曾學習過《論語》,但都沒有這次重讀體會更深。

  《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當時,既沒有電腦,又沒有印刷,“書”是在竹簡上刻出文字再用熟牛皮繩一片片串接起來的。這樣,一本《易經(jīng)》之類的書可能要有幾十卷。而孔子經(jīng)常反復翻閱,以至于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翻斷,勤奮學習后又能將所學的化成自己的東西,實踐在自己的人生中。這就是他把學習看成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的原因吧。而如今,幾乎家家都有書架,人們卻不那么愛讀書了,有些書都成了擺設,很少有像孔子那樣讀書如饑似渴,一本書讀上十遍百遍的人了。在這方面我們要向孔子學習,要多讀書、多實踐,繼而從中體會到孔子的“悅”——讀書帶給我們的'內(nèi)心愉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是人生中最大的財富,F(xiàn)在,人們交往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放棄寫信,而改用E—mail,而且?guī)酌腌娋湍馨炎约合胝f的話發(fā)布到全世界。就算沒電腦,打個電話也能迅速地相互取得聯(lián)系。可在古代,聯(lián)系遠方的朋友只能用書信,以兩千五百年前的條件,信使傳遞信件的速度與今日相比可想而知。今天交通便利。地上有火車、海里有輪船、天上有飛機?赡阆胂笠幌驴鬃訒r代人們怎么出行呢?他的朋友要從越國去魯國拜訪他,就需帶上足夠的干糧、盤纏,趕著驢車,歷盡千辛萬苦才能見上一面。當孔子見到他久違的好友風塵仆仆來到他家時,怎能不欣喜若狂呢?而且其中的“樂”一定不僅在于聚會時的互敘衷腸,它也證明了孔子的德行與聲望之高,遠方的朋友才會不辭勞苦來看望他。

  尤其欣賞《論語·里仁篇》里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句話。意思是說:看見賢能的人,要想著向他們看齊,遇見不賢德的人,要想著相對照地在內(nèi)心反省自己。能夠有向好的、賢德的人學習、看齊的心是很容易的,但如果真正落實行動可是不容易。生活中有些人會給自己找借口說“我已經(jīng)盡力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等等?鬃拥膶W生冉求就說過這樣的話,于是他就給自己畫地為限,不愿再努力進取了。這樣看來孔子所說的“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是多么及時和必要!它讓我們就像照鏡子一樣,時常觀察周圍而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是否有不賢之處,以便及時改正。我想我們身為教師,既要這樣去教育學生,更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大家都努力照老夫子所教誨的去做,我想和諧社會將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吧。

  讀《論語》有感 篇12

  在家媽媽要求我背論語,那些之乎者也把我弄的暈頭轉(zhuǎn)向的。可媽媽卻說:“筱昕,這是國學,都是些做人道理,它將成為你一生發(fā)展中指路的明燈,行為舉止的準繩,與人交往的原則。”可我還僅僅是被動的背誦,但不久前發(fā)生了件事,讓我深刻理解了論語中的深意。

  這件事發(fā)生在一個萬里無云的下午,那天我們在外公家聚會,那天是外公生日。我看見可愛的弟弟叮當就逗了逗,問他:“叮當,你說,知道你媽媽什么時候的生日,也請我們海吃海喝一頓吧?”“媽媽的生日我怎么會什么時候?”叮當滿不在乎的回答我!岸.敚阍趺茨苓@樣呢,你媽媽生日你都不知道啊,媽媽養(yǎng)育你多辛苦,你怎么能這樣不關心媽媽呢?”“嗯,姐姐我知道了,你知道你媽媽的生日嗎?”叮當問,“啊……我當然知道了。”騰的我滿臉通紅,羞愧極了,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我趕忙岔開話題結束教訓弟弟的口氣!暗艿埽呓憬憬o你說故事去!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論語里有一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記在心里,一方面因為他們長壽而高興,另一方面因為他們年邁而擔憂。我很懊悔啊,我自己不也是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年齡和生日,還好意思教訓弟弟。想想每次我生日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爸媽在我生日之前就想著怎么幫我過的有意義,而且不管多么忙都會陪著我度過,而我卻從來沒有想過爸媽的生日是什么時間。

  我想起了前幾天老師布置的一項作業(yè):給長輩洗腳、做飯等孝順長輩的行為,老師還要求爸爸媽媽寫感想。我是給媽媽洗腳,我看了媽媽寫的感想,其中有一段媽媽是這樣寫的:“媽媽,把腳放進盆里,小心別燙了!蔽野涯_伸進盆內(nèi),女兒用稚嫩的小手輕輕地為我撫摸、搓擦……一瞬間暖暖的溫情涌上心頭,我撫摸著女兒低著的頭,我覺得自己很幸福,這種幸福的感覺充盈著渾身暖洋洋的。女兒長大了,懂事了,真切地體會到了“女兒是媽媽的`貼身棉襖”。我熱淚盈眶,媽媽我哪里是您貼身的小棉襖。其實,當時的我僅僅把它當做一個任務去完成,而這小小的舉動竟然讓媽媽如此感動,我真的很羞愧。我趕忙抱住媽媽,媽媽很詫異地說:“怎么呢?發(fā)生什么事了?”我已經(jīng)泣不成聲的說:“沒事的媽媽,我就是想和您抱抱,媽媽我愛您!”媽媽溫柔的抱緊我說:“媽媽也愛你!”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愈加深刻了,我們做孩子的,一定得記得多陪伴父母,哪怕是一句輕聲問候、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擁抱。對父母來說都是溫暖的。我下次再碰到弟弟我可得好好地和他聊聊這個道理了。

  讀《論語》,令我受益匪淺。今后,我會認真細讀論語,讀懂這其中的做人道理與處事方法,品嘗這暖暖的心靈雞湯。

  讀《論語》有感 篇13

  在一個涼風習習的早晨,我坐在書桌旁,打開了一本叫《論語》的書,并開始我津津有味的國學閱讀過程。國學的閱讀是個艱辛的過程,沒想到幾個簡單的中國字的組成,竟包含了如此深奧的道理。我通過一字一句的理解,總算讀完了這第一篇文章,同時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只依據(jù)利益做事,不然的話就會招來許多怨恨。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大哲學家孔子以前這樣告誡一些有貪財欲望的人:“放于利而行,多怨。”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只追求利益,而看不到良好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東西,就會遭到許多人的討厭和怨恨。

  我將這篇文章的注解及故事看完后,不僅想到,只依據(jù)利益做事,這卻是現(xiàn)代社會上很容易發(fā)生的一種現(xiàn)象。由于金錢和地位對事物的'侵蝕和沖擊,讓許多浮躁的人禁不住如此誘惑,便拋棄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及道德修養(yǎng),品質(zhì)上出現(xiàn)瓦解現(xiàn)象,漸漸地開始不停地抱怨,慢慢的唯利是圖。今日何不然!所以我們做事不能只講利益,還要看做這件事是否在道德的準繩上,是否對大多數(shù)人是有好處的。

  想到這里,我不禁面紅耳赤。記得有一次秋游,我同學讓我?guī)退I一支棒冰,他在搞衛(wèi)生,我答應了。但是由于天十分熱,在買回來的路上,我忍不住將他的棒冰也吃掉了,這種見利忘義的行為,讓我吃到了苦頭,這位同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再不理我,也不愿意幫我。

  《論語》中的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一個幾千年前古人都知道的道理,這也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國學的精華和魅力。幾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是通過國學世代繼承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xù)將國學深入的理解,將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

  讀《論語》有感 篇14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一個不敢夢想,害怕失敗的人。面對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卻了,漸漸的學會用“無所謂”三個字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失落與難過。有時候,當我無法不面對污濁的空氣,擁擠的空間,我發(fā)現(xiàn)我再也找不回當年那個呼著“小時不識日”的我了。

  而這種心態(tài),在遇到孔子的時候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我開始相信有那么一種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卻還在用自己的心為這個日漸不堪的社會做著奉獻,還在為類似“挾泰山以超北!钡膲粝雸猿种。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荷蓧丈人那樣用犀利的語言抨擊我的夢想,因為我沒有夢想,準確地說,是沒有擁有靈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傻傻”地去給老人讓座,在地上撿了錢去交給警察叔叔,看見同學抄作業(yè)會嚴厲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車會裝睡覺,看到同學抄作業(yè)會走過去笑著對他說:“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隊的我也不會管,對著不喜歡的事我會笑,對著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當我以一個“完美無缺”的姿態(tài)重新站起的時候,我以為我不會再受傷了?墒,我錯了,我躲不了。我終歸不能像孔子一樣喊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在一個戰(zhàn)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平難覓的年代,說出這樣的話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讓我敬佩。因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愛人”。我無數(shù)次地希望這個世界充滿仁,可是太難了,現(xiàn)在尚且做不到,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于是我想起一個面色枯槁卻神情依然煥發(fā)光彩的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說著:“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當他面對外界“今之從政者殆爾”,悵然若失地說“鳥獸不與同群”時,誰又能夠像他一樣輕撫琴弦,淺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輕撫著這冷漠的紙張,讀著那些漸漸消逝在時空中的文字,我徹底折服了。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為真正的君子是絕不會為殘酷的現(xiàn)實所擊敗,絕不會懷疑自己所選擇的路,也絕不會因為身處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環(huán)境的惡劣。他們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環(huán)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讓我終生受用。他在夢里告訴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毕壬,我會努力做到的,因為夢想已經(jīng)回來了。

【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讀論語心得04-26

讀《論語》有感11-25

讀論語閱讀心得09-18

2022讀論語寫心得11-29

讀論語的閱讀心得范文05-15

讀論語心得感想文檔05-15

讀論語人生感悟有感心得(精選29篇)11-02

讀論語的心得體會05-10

讀論語心得體會03-27

讀于丹論語心得之心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