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長的寓言: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一棵蘋果樹,終于結(jié)果了。
第一年,它結(jié)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jīng)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jié)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xù)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jié)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xù)成長,第三年結(jié)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職場幫點評:
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jīng)脈的打工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現(xiàn)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jié)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于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么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后,你一反省,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你,已經(jīng)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zhì)是,你已停止成長了。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jīng)成長過了,現(xiàn)在是到該結(jié)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于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這不是金庸小說里的自斷經(jīng)脈。我們隨時可以放棄這樣做,繼續(xù)走向成長之路。
切記:如果你是一個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蠻管理或錯誤管理的上司或企業(yè)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jīng)脈。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二)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yjbyS點評:
你在為誰而“玩”
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為什么會自斷經(jīng)脈,因為它不是為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nèi)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nèi)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qū)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為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坐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因為,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nèi)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nèi)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zhì)獎懲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會孩子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后,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其他的人還點擊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