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yī)活血化瘀藥物在內(nèi)科疾病中的應用
活血化瘀藥常與其他類藥配伍使用,以達到切中病機、協(xié)同增效的目的,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醫(yī)活血化瘀藥物應用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瘀血是中醫(yī)內(nèi)科病中常見的病因和病理產(chǎn)物,也是疾病進展與惡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活血化瘀是內(nèi)科病的一個主要治法。我們在運用活血化瘀方藥治療內(nèi)科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現(xiàn)介紹如下。
1遵循傳統(tǒng)藥性,辨證選用活血化瘀藥
遵循傳統(tǒng)藥性理論是臨證使用中藥取效的前提,活血化瘀中藥的使用也不例外,突出表現(xiàn)在對其四氣及歸經(jīng)的區(qū)別遣用方面。
1.1以四氣為據(jù)選藥
有些疾病治療,當以溫通活血藥為主,如現(xiàn)代臨床治療冠心病常以活血化瘀為主或首選方法[1].
因心主血脈,血脈以和為順,為防寒遏血脈,多用偏于溫通的活血化瘀藥,如川芎、當歸、紅花、桂枝等,使血脈調(diào)和、陽氣宣通。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血脈瘀滯較重及有血瘀、痰濁蘊而化熱釀毒征象者,用藥亦不能一味苦寒,應于方中佐薤白、姜黃、桂枝等溫通之品。再如治療消化性潰瘍,選用活血化瘀藥亦注重溫通。因該病以脾胃陽虛為主,血得溫則行,不可因局部熱瘀而過用寒涼活血之品,否則將損傷脾胃之陽,寒遏血脈而致瘀結難解,使病情纏綿難愈。臨床常選用溫性活血藥如桂枝、川芎、當歸等,牡丹皮、生地黃等涼血活血藥一般不用,即使應用,亦配伍溫通之品,以防寒凝血脈。
有些疾病治療當以涼血活血藥為主,如急性膽囊炎出現(xiàn)黃疸者,應以清熱利濕藥為主,輔以苦寒清熱之品。在此基礎上加用丹參、赤芍、郁金等涼血活血藥,一可佐助清熱,二含活血利水之意,有助于黃疸的消退。再如肝硬化早期,常用丹參、赤芍、澤蘭等涼血活血藥,不選用辛溫而燥的活血化瘀藥,以免動血耗血。其他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紫癜性腎炎的治療,均應以涼血活血藥為主。
有些疾病治療則需寒溫活血藥并用,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濕熱毒邪潛伏于營血,多傷陰耗氣,致瘀生痰,治療應活血散血解毒。用藥如大黃、紫花地丁、丹參、金銀花、敗醬草、板藍根等,在此基礎上適當配伍稍偏溫散的活血藥,如紅花、片姜黃、焦山楂等。病程日久,臨床常見到傷陽耗氣、濕熱毒寒化,此時治療當補氣溫陽化濕,佐以清解營血熱毒,不可一味溫陽化濕,以免竊傷肝陰,加重病情。此時,活血藥亦應寒溫并用,如紅花、當歸尾、蘇木、赤芍、郁金等。再如病毒性心肌炎熱毒潛伏血分、陰分,易與血結,難清難解,可用涼血活血散血藥和清熱解毒藥相合,如赤芍、丹參、虎杖、地骨皮、金銀花、紫花地丁、大青葉、板蘭根等。但因心主血脈,用藥不宜過于寒涼,應于涼血活血藥中稍佐溫性活血藥,如紅花、焦山楂、當歸等,寒溫相濟,以利于血脈調(diào)和。
1.2以歸經(jīng)為據(jù)選藥
不同的活血藥歸經(jīng)各不相同,即作用于身體的趨向性不同,臨證應區(qū)別應用。如病變部位在上者,選川芎、片姜黃;在下者,選川牛膝、蘇木等。臨床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證,多選用引血歸經(jīng)、引血下行的活血化瘀藥,如川牛膝、劉寄奴等。中醫(yī)認為氣血相互依存,血以載氣,血脈復于調(diào)和,則上亢之陽易平易潛。
除了活血化瘀藥本身的歸經(jīng),亦可通過引經(jīng)藥配伍增強對疾病病位的針對性,王清任的五個逐瘀湯即是范例。各逐瘀湯中都用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當歸等藥,寒溫并用、活血通脈。在此基礎上,血府逐瘀湯中加柴胡、桔梗、枳殼引至胸,通竅活血湯加麝香、老蔥引至腦竅,膈下逐瘀湯加香附、烏藥引至膈下,少腹逐瘀湯加小茴香、肉桂引至少腹,身痛逐瘀湯加秦艽、羌活引至經(jīng)絡,以發(fā)揮針對病位的治療作用。
2辨病與辨證結合,提高活血化瘀藥使用的針對性
運用中醫(yī)理論認識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病理生理改變,在此基礎上總結治療規(guī)律,是提高臨床療效的一個重要方法。如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細胞的炎癥、水腫及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雷諾綜合征反復動脈痙攣及后期的動脈內(nèi)膜增厚、管腔狹窄、血栓形成,腎臟疾病中腎小球彌漫性增生、纖維化改變,腎盂腎盞的炎性增生、斑痕狹窄、腎實質纖維增生等,皆和現(xiàn)代中醫(yī)認識的血瘀有相似之處。臨證應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旁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以提高活血化瘀藥使用的針對性。具體而言,涉及使用中藥的種類、劑量、時機、療程和配伍等方面。
2.1種類的選擇切合病情發(fā)展變化
有的疾病應使用破血逐瘀藥,如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肝硬化之血瘀不同于一般血脈不利,其瘀血盤結、聚結日久,非破血通絡法不能改善,故常用、桃仁、當歸、土鱉蟲等活血通絡散結。及至肝硬化腹水,重要的病理改變?yōu)?quot;血不利則為水",此時一般活血化瘀藥亦難以奏效,若正氣不虛,可選用蟲類藥物搜絡散結,如、土鱉蟲等。在此基礎上,輔以利水消腫。
而有的疾病活血化瘀藥則不宜過猛過峻,以免耗氣傷正。如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一般不用三棱、莪術、土鱉蟲、水蛭等破血之品,常選具有養(yǎng)血活血作用的丹參、當歸、三七、雞血藤等,且以小量為佳。即使在活動期瘀血癥狀較明顯,須用大黃、桃仁者,亦以用小量為宜。再如在紫癜性腎炎治療也是如此,活血化瘀多以涼血和血散血為主,一般少用破血逐瘀藥,以免動血散血,加重出血。
有的疾病,在其不同發(fā)展階段,瘀血程度不同,藥物選擇也相應變通。如冠心病心絞痛病情輕者,可選用丹參、郁金、赤芍、紅花等行血活血藥物;病情重如疼痛劇烈、舌質紫暗、脈沉弦而澀者,可選用三棱、莪術等活血破血藥物。
2.2劑量的確定考慮疾病病理機制
中醫(yī)認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血脈瘀滯較重的征象,因此活血化瘀的強度不同于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應加重活血化瘀藥用量,甚至加用破血散瘀藥,如土鱉蟲、桃仁、水蛭等;中風病恢復期和后遺癥期,活血化瘀藥則不宜量大,因為此時血栓已經(jīng)機化,重用活血化瘀藥對已機化血栓難以起到通利血脈的效果,應在扶正基礎上,適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緩緩圖之,以求正復血和、肢體功能恢復之效。
2.3用藥時機著眼疾病預后
臨床許多疾病就診時,尚未見到血瘀證候,但針對疾病的潛在病機,預防性地應用活血化瘀藥,往往能未病防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消化性潰瘍病,因肝膽氣機的疏通與否直接影響脾胃的功能,肝氣不舒、肝氣上逆均可導致脾胃氣機阻滯而發(fā)生胃脘疼痛,所以臨床治療常用疏肝調(diào)脾法。而氣血相因、血以載氣,血脈條暢,肝氣才易調(diào)達,即使沒有血瘀之征,亦應佐以兼有疏肝作用且性味較平和的活血通絡藥為宜,如川芎、丹參、旋覆花、當歸等,既不傷正,又氣血雙調(diào),可望收到更好效果。
2.4療程的權衡關注長期受益
瘀血是難治內(nèi)科病中常見的病理產(chǎn)物,是病情進展與惡化的關鍵因素,因此活血化瘀治療常貫穿病程始終。在某些疾病臨床治療中無論陽虛還是陰虛,也不論運用疏肝瀉火、健脾祛濕、補益腎氣等哪一治法,均應伍用活血化瘀藥如丹參、赤芍、牡丹皮、郁金、川芎等,對延緩病情進展和保護靶器官損害具有一定作用。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萎縮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IgA腎病等的治療,活血化瘀應貫穿治療始終。
與此相反,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病在病理上多屬微小球病變型,一般無凝血障礙,除非有血瘀癥狀,一般不應用活血化瘀藥。濫用活血化瘀藥,反而有耗血傷陰之弊。
2.5配伍的加減注重協(xié)同增效
活血化瘀藥常與其他類藥配伍使用,以達到切中病機、協(xié)同增效的目的。如治療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配伍益氣藥,黃芪常用至30g以上,再加人參或西洋參10g左右以大補元氣。元氣復,才可上充宗氣、心氣。若不用人參,可用甘溫補腎藥如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等與補氣藥黃芪、黨參相伍,以奏元氣、宗氣并補之效。在心腦血管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病過程中,存在"毒"邪致病或"瘀""毒"聯(lián)合致病的病因病機[2],臨床常將活血化瘀方藥與清熱解毒藥如大黃、黃連、虎杖、金銀花等配伍使用。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常與益氣溫陽藥配伍。在溫通心陽時,因陽虛多為氣虛之漸,在補心氣、宗氣的基礎上配伍甘溫助陽藥;此外,還多心腎并溫,即使沒有明顯的腎陽虛癥狀,亦配伍溫腎藥,如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等,以達腎陽升發(fā)、心陽宣通的目的。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時,常與溫陽利水藥配伍。溫陽藥一般用桂枝,若無血脈寒凝、四肢逆冷或腎陽虛、陰寒內(nèi)結者,不用附子;利水藥多選用車前子、赤小豆、白茅根、茯苓、豬苓等,淡滲利水而不耗傷陰液。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活血化瘀藥首先應遵循傳統(tǒng)中藥藥性理論,結合病變臟腑氣血陰陽的變化辨證選用活血化瘀藥。其次,辨病與辨證結合,以中醫(yī)理論認識疾病的病理生理改變,旁參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從而提高活血化瘀藥選用的針對性,由此可望切中病機,方證和方病對應,以利于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陳可冀,李連達,翁維良,等.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5,3(1):1-2.
[2]徐浩,史大卓,殷惠軍,等。"瘀毒致變"與急性心血管事件:假說的提出與臨床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10):934-938.
【中醫(yī)活血化瘀藥物在內(nèi)科疾病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血管生成因子在血管疾病中的應用11-19
{作者李磊}高血壓病中醫(yī)研究進展05-15
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應用03-06
靜脈留置針輸液在手足口病中的應用及護理03-16
傳統(tǒng)中醫(yī)內(nèi)科的發(fā)展困境及出路11-24
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探討03-29
他汀類藥物與貝特類藥物聯(lián)合應用安全性探析03-01
高通量篩選技術在藥物研究方面的應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