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彝族文化學的學科特征
一、什么是彝族文化學
談到彝族文化學,就涉及到了彝族文化學學科的定義問題。那什么是彝族文化學呢?彝族文化學的定義包含了研究對象和范圍兩個方面的內容。什么是彝族文化學的研究范圍和對象呢?彝族文化學作為狹義的民族學學科,民族學的學科范圍界定,對彝族文化學不無啟示。一般來說,民族學的研究對象的認識主要有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在早期占主要地位,把民族學的研究對象確定為民族。在1950年代以來學術發(fā)展延續(xù)性的影響下,人們將民族學定義為“以民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把民族這一族體作為整體進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發(fā)展以及消亡的過程,研究各族體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它是社會科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一般說來,民族學是研究民族的科學。如說得更具體點,民族學是研究現代各民族發(fā)展規(guī)律的社會科學!
“民族學是一門研究處在古今一切社會發(fā)展階段上的所有人們共同體的歷史科學!盵4]第二種觀點在進入1990年代以后逐漸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認為民族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民族、族群及其文化的認識!懊褡鍖W并不是一門專門研究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也不是專門研究民族共同體的科學! “民族學是世界各民族歷史的和現實的生活與文化的一門科學,是一門考察各民族文化,從事于記錄和比較的學問! “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對象應當是文化,而不僅僅是民族,民族不過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因此,民族學研究的對象實際上是文化而非民族!被谝陨系恼J識,我們可以說,彝族文化學的研究顧名思義即研究彝族及其文化的學科。如何界定彝族和彝族文化?宏觀上來說,二者同為一體,就如物質與精神在一個人身上得到了統(tǒng)一。
先有民族實體———彝族,再產生精神狀態(tài)———彝族文化。正因為有這個民族實體的存在、發(fā)展,才有了相應的彝族文化。這里有個產生的時間邏輯關系。但二者從辯證的關系來看,則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彝族的形成,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的產生,尤其是屬于文化范疇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又是形成民族的重要標志和內在動力。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們現在把彝族文化學定義為:彝族文化學是一門研究彝族及其彝族文化,以揭示彝族的本質和彝族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為目的的人文社會科學。
這個定義可以理解為三個概念層次:
一是彝族文化學的研究對象———彝族及其文化;二是研究目的或最終指向———提示彝族的本質和彝族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三是學科類別性質———人文社會科學。第一個概念層次已在前邊作了闡述。
第二個概念層次與第三個概念層次有著內在聯系,研究的目的決定了研究學科的性質。彝族文化學從科學分類上,既屬于人文科學,又屬于社會科學!吧鐣茖W,是指那些主要以人類社會的組織與結構、體制與關系、功能與效率、秩序與規(guī)范的研究對象,并為人類社會之有序、高效運作提供知識、理論與管理手段的科學!薄叭宋目茖W,則是指那些主要以人的精神世界、價值體系與心靈情感為研究對象,并為人類理解把握存在意義、生命本質、生活目的等終極性問題提供價值理性、知識、思想、理論的科學!倍咄且匀藶橹行牡目茖W,只是研究的角度、層次、領域不同而已。人文科學著重于人的本質屬性,如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精神屬性,社會科學則側重于社會文化的系統(tǒng),如社會經濟系統(tǒng)、社會政治系統(tǒng)、社會文化系統(tǒng),突出表現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上。彝族文化學屬于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科學,是人文社會科學。
二、彝族文化學的學科特征
彝族文化學的學科特征主要包括學科的科學性、民族性、復合性等三個方面。
彝族文化學作為一門人文社會學科,屬于科學的范疇,因而具有科學性的特征。這個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彝族文化學研究是一個對彝族及其文化的認識過程,彝族及其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人們對它的認識有一個簡單到復雜,局部到整體的過程,這個認識過程是與彝族及其文化的發(fā)展是相對應的。一方面,彝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改造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也在改造自己本身,在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思維邏輯也得到了發(fā)展,這是彝族作為民族主體對自己及其文化的認識過程。另一方面,彝族作為一個獨特的民族,其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彝族各種文化事象上表現出來自己的民族意識、性格、風格,如畢摩經、彝族服飾、民居、歌舞、民間文學等等。因其文化的獨特個性,具有自身的研究價值,從而引起國外研究主體的關注、參與、深入研究、認識。這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外在表現到內在本質的客觀認識過程,符合科學的認識規(guī)律。兩個方面的認識過程決定了彝族及其文化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決定著彝族文化學的學科價值。
其二,彝族文化學是一門構建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的學科。前述彝族文化學之“學”,是一種理性認識,是一個理論體系的構建過程。一門學科是否真正成熟,在社會實踐中是否有作用,其理論體系是否健全、完善,有發(fā)展演化性是根本的判斷標準。這個標準的科學性主要包含兩個發(fā)展過程,一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發(fā)展過程;二是從理性認識在客觀現實中檢驗豐富、完善的理論發(fā)展過程。相對說來當前的彝族文化學研究較多地集中在某些彝族及其文化事象的層面上,熱衷于對這些文化事象的搜集、羅列、闡述,雖然一些瀕危的文化事象,如畢摩經的搶救、搜集,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傳承保護是必要的,但庸無諱言,彝族文化學的這種微觀研究過熱,宏觀研究不足的狀況沒有得到改變,勢必影響彝族文化學的整體進程。這種過份注重微觀,單一的彝族文化事象的研究,使彝族文化學的獨立品性面臨邊緣化的危機。雖然現今彝族文化研究表面很熱鬧,但不少彝族文化事象是被當作其他門類學科輸送、提供材料的資訊庫。一門學科的第一階段是明確研究對象,然后進行研究對象、材料的搜集、整理、搶救、保護工作。第二階段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整體文化的深層內涵,探索內在邏輯關系,并進行自身的理論構建,在多學科的交匯與融合中凸顯自身的學科特色,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使之成為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獨立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彝族文化學要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成熟的學科,其學科的理論性構建仍任重道遠,但這是不可忽視的。
其三,彝族文化學的學科建設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社會活動?茖W性表現在客觀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性三個方面?茖W之所以成為科學,是因為它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事物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這個認識利用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是重要的內在因素。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真理也是有相對性的一面,理論來自實踐。理論要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實踐活動,其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造性尤顯重要。同樣,彝族文化學的學科建設是一種具有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活動。彝族文化學的發(fā)展不能離開其產生和發(fā)展的客觀實際。彝族文化學要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以適應、促進彝族及其文化的全面發(fā)展、進步,其理論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關鍵。如何創(chuàng)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來的過程是認識升華為理論的過程,去的過程則是理論檢查、豐富、發(fā)展的過程。彝族文化學現在面臨著兩個歷史性機遇,一是國內現代化和國際全球化的生存大背景;二是新興學科層出不窮,學術環(huán)境、氛圍大為改善的學術背景。如何在這兩個歷史性機遇中,以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面對彝族文化學新形勢,更新學術理念,調整學術方式,構建有自己特色的彝族文化學理論體系,自覺地建立彝族人文傳統(tǒng)的文化品格與時代特征的國際彝族文化學,成為彝族文化學研究主體所面臨的一大課題。
【淺談彝族文化學的學科特征】相關文章:
淺談漢字的文化學價值06-05
關于彝族漆器視覺藝術及文化特征解析03-01
淺談城市街道的視覺特征03-28
淺談舞蹈藝術的本質及其特征06-02
淺談社會建構主義的理論特征03-07
淺談紫穗槐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03-17
淺談廣東揚琴藝術的風格特征03-08
淺談中國古典詩歌的語言特征12-12
淺談中日茶文化特征研究論文11-07
淺談英語學科素質教育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