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譯出的必要性
摘要: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國的語言文化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翻譯界學者有必要努力加強漢言與文化修養(yǎng),積極地把中華文化譯介到世界上去。論文關鍵詞:文化傳播 譯出 必要性
簡單來說,譯人指譯者把外語義本譯成母語文本,譯出則指譯者把母語文本澤成外語文本。
1.關于“譯出”
多年前,英國漢學家A.C.Graham在其譯作《晚唐詩選》之序《論中國詩的翻譯》的最后一段說:“……在翻譯上我們幾乎不能放手給中國人.因為按照一般.翻譯都是從外語譯成母語,而不是從母語譯成外語,這一規(guī)律很少例外!(“…wecanhardlyleavetranslationtotheChinese,sincetherearefew ex—ceptionstotherulethattranslation isdone into,notoutof,one’Sownlanguage.")(Graham,1965:37,轉引自潘文國,2004)。Gra—ham是西方一位受人尊敬的漢學家,對中國深有研究,出版過有分量的著作及譯著,對傳播中國文化起過重要作用,可能正是由于治學嚴謹.認為中國人的英語表達能力有限,才會說出上面的話。按他的道理.中國學者將無權插手漢籍英譯事業(yè)。
翻譯理論到目前為止,基本是建立在三個層面上,第一個是語言層面,第二個是文學層面.第三個是文化層面。在語言層面上,翻譯被理解為語碼轉換,同一意義從一種語言形式的表達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形式的表達。在文學層面上,翻譯被理解為文學作品美的再現(xiàn)而在文化層面上,翻譯則被理解成文化的傳播。如果從語言層面或文學層面上講,Graham的話有道理。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他的話毫無道理,至少他講的“一般規(guī)律”是必須被違反的。
2.中國經典文化意象“龍”的誤譯
文化,從狹義上講指的是特定人群的顯性的或隱性的行為模式——這涵蓋了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等。所謂“卜里不同俗”,特定人群中當然會形成一些獨特的事物。中國的“龍”文化就是一例。 在.“龍”這一文化意象,其文化內涵可謂博大精深。中國人自古就有崇龍、拜龍的傳統(tǒng)和習俗,其淵源可追溯至7干年前伏羲時代。伏羲在中原地區(qū)征服了許多部落后,它集中了當時人們喜愛的幾種動物特征創(chuàng)造了馬頭、鹿角、蛇身、鷹爪等許多動物的綜合體——“.龍”,并自稱“龍師”,將龍作為華夏族的族徽——圖騰,為此中華民族史稱龍的傳人。在其后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化巾.“龍”始終占據(jù)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當代學者吉成名認為,龍主要有以下4種文化含義:百蟲之長;保護神;水神;自喻為龍。
所以.20o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公布之前.龍的呼聲一商很高。然而最終卻未能入選,因為當前中國的神龍在世界的舞臺上被等同于dragon,使得象征“尊貴、至高無上、風調雨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意象在西方人眼里背上了“邪惡”的罪名。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真是遺憾至極。我們無從也無須考據(jù)到底是誰第一個把“龍”譯成了“dragon”,或者把“dragon”譯成了“龍”,但這一翻譯絕非“意義相符,功能相似”的佳譯。從語義學的角度來看,與“狗”譯成“dog”、“貓”譯成“cat”等不同.這些詞共同的特點是他們具有相同的概念意義,這是翻譯的基礎.而“龍”和“dragon”是人們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下主觀臆造出來的.二者不論從產生的淵源到實體形象再到其文化內涵都有天壤之別。
在《漢語詞典》巾,對“龍”這一詞條的解釋為: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麟,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
(3)古生物學上指某些爬行類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4)姓。
所以.中國人舞“龍燈”,劃“龍舟”;希望子女有出息叫“望子成龍”:形容山勢雄偉、筆勢活潑時用“龍飛風舞”;形容威武雄壯時用“龍騰虎躍”;封建時代,皇帝自命為“真龍?zhí)熳印保藗儗Α褒垺钡某绨荽_實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相反,“dragon”一詞,在西方文化巾,遠沒有“龍”在中華文化中如此之高的地位。《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對“dragon”解釋如下:
【試論從文化傳播的角度看譯出的必要性】相關文章:
跨文化廣告?zhèn)鞑ィ涸囌撐幕内呁c多元他11-21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探討翻譯中的幾個問題03-14
試論文化共性的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策略研究02-28
試論網(wǎng)絡信息傳播模式研究03-06
試論廣告?zhèn)鞑ブ械妮浾擃I袖11-21
試論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廣告?zhèn)鞑ノ幕踩珕栴}03-18
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看英語習語翻譯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