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歸去來兮辭》教育論文
再讀《歸去來兮辭》,心中有了一個不一樣的陶潛。
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的天賦攜手任真自得的天性,已然造就了一個穎脫不群的陶潛,而兩晉的時代風波與清談思潮無疑又使陶潛的心靈愈發(fā)浸染的更為超脫。于是,一個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的、大賢篤志詞采精拔的田園詩人誕生了,一句為捍衛(wèi)自我生命的吶喊——“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從此唱響在了中國文學的天空,也扎根在了自此以后的所有守衛(wèi)心靈凈土的文士的心田。陶潛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純粹地熱愛眷戀著田園的心靈,最勇敢最決絕地鄙棄官半夜涼初透場的心靈,最清醒最理性地審視生命的心靈。
屈原曾傷心于懷王的昏庸,發(fā)出“怨靈修之浩蕩兮”的感慨,但他沒有陶潛的勇敢,更缺乏他的清醒,才會心念楚國而身赴汨羅;李白沒有他的淡泊與自然,才會快意于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虛華里,陶醉于“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虛榮里;蘇軾也曾如陶潛一樣地回眸生命的軌跡,長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曲。
赤壁泛舟,“浩浩乎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與“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如出一轍,但他仍然沒有陶潛更灑脫,更超然,更自信,更不急于向世人證明自己。
然而,陶潛的內心真正獲得輕松,獲得自由與快樂了嗎?回歸田園曾讓他體驗到了擺脫官半夜涼初透場的幸福,歸途中如風般的自由,如神仙般的輕靈以及疾如離弦之箭的急切,分明在告訴我們:我厭了,我倦了,我醒了,天亮了。歸家時“載欣載奔”的腳步,“僮仆歡迎,稚子候門”的熱烈,寫足了一個歸者真切的故園之戀。此時此刻,家園是如此的彌足珍貴,承載了他所向往的所有光明、自由與美好,身心是如此的康健,呼吸是如此的均勻而輕松,神經是如此地放松,腳步是如此地輕盈。他以為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方可以不再沉重不再褶皺的凈土,從此陽光空氣和甘露便可使他的心靈獲得全部的潤養(yǎng);他以為他為自己的心尋到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從此與云與風與鳥為友。但他的幸福是短暫的。
心靈似乎真的是一種奇異的存在,有了它,人就成了一顆會思想的稻草。陶潛在短暫的幸福之后,感受到了“門雖設而常關”“撫孤松而盤桓”的孤獨,孤獨中陷入了對生命的更為深刻的思考,他坦白地告訴世人,息交絕游只是“世與我而相違”的無奈,“樂琴書以消憂”更坦言快樂中沉淀的煩惱。在欣欣向榮的萬木前,在涓涓而流的泉水旁,陶潛分明感到了自慚形穢,分明感到了生命的短暫與脆弱。“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的疑問寫足了他的迷惘與無助。
于是,在“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的迷惘中,他放棄了官場半夜涼初透,放棄了政治生命。然而,正是這樣的放棄,成就了一個永遠的陶淵明,一個純粹的田園詩人,也為后人留下了一個永恒的探尋與追問:生命是什么?生命想要的是什么?生命最后的皈依在哪里?
【再讀《歸去來兮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精煉的論文致謝詞辭03-08
簡單的畢業(yè)論文致謝詞辭03-09
教育論文05-22
關于教育論文11-09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7
美育教育論文06-10
教育教學論文06-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