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
摘要:新課程標準已經(jīng)實施多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感覺到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幾年來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xiàn)了形式化、低效化現(xiàn)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本文將以高二《網(wǎng)絡技術應用》中的幾個章節(jié)為例,介紹筆者在近一段時間內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有效教學的一些實踐探索,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字: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學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應是更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作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著廣泛實用性的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更應采用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習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主動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起指導、啟發(fā)的作用。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chuàng)新和自學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更重要的是能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學,福建師范大學課程研究中心余文森老師提出:關于有效性的一個比喻:穿越玉米地時,第一,誰穿得快(速度);第二,誰掰的玉米多(收益);第三,誰身上的傷口少(安全)。在班級授課的前提下,老師把握了講課的速度,學生接受的速度卻有很大差異,當然收益問題就各不相同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益,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最大的收益?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信息技術課程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其終身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如何確實有效地上好一堂信息技術課,使得速度增大,收益增多,并且更加安全,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認識到課堂引入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來使學生進入課堂,使他們樂學?傊,上課一開始,讓學生感到新奇、有學頭、愿意學、喜歡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欲望被激發(fā)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合作與競爭應該是有效教學的課堂主旋律。
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教師應當以啟發(fā)代替灌輸,以輔導代替管制。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多考慮學生的特點,應當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xiàn)合作。
在《網(wǎng)絡技術應用》第三章“因特網(wǎng)的基本服務”的課堂綜合活動中,筆者安排座位相鄰的四名同學組成臨時異質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堂練習,內容是下載客戶端電子郵件管理軟件,完成賬戶設置,并將設置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截圖,以附件的方式發(fā)郵件給老師。通過實踐表明,同組學生必須相互分工合作再整合,并且有一名組織協(xié)調能力較強的小組長來統(tǒng)籌,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練習。組內積極協(xié)作,組間激烈競爭,整個課堂處于濃烈的團結競爭的氛圍中,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在課堂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差異性指導。
由于學生之間或者小組之間或多或少地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任務驅動法”為指導,分層次教學以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提出基本任務與擴展任務,只要學生完成基本任務就算完成了教學要求,這樣肯定了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成績,使他們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給部分學生留下了更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完成所要達到的擴展任務,并且進行互相激勵。一個階段后,使學生整體水平有所提高。
通過《網(wǎng)絡技術應用》模塊前四章的實踐發(fā)現(xiàn),在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進度是大不相同的。教師在巡堂時,對于速度比較慢,或者方法不正確的小組,及時地給出指導意見。對那些速度很快,或者方法大體正確的小組,提醒他們答案是否唯一,或者有沒有疏忽的地方,這也可以看作是對課堂內容的拓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教師通過對不同小組采取不同的指導,使得速度慢的小組不會失去信心與耐心,也避免了速度快的小組形成無事可做的局面。
四、設置課堂亮點,令學生產生思維興奮。
完美的課堂往往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為自己的課堂創(chuàng)設亮點則是現(xiàn)實而可行的事情。在備課活動中,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自己的每一堂課“亮”起來,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講《因特網(wǎng)上的信息檢索》這節(jié)課時,筆者設置了幾個亮點,其中一個比較具代表性的是在總結歸納搜索的技巧時提到:不要局限于一個搜索引擎。當搜索不到理想的結果時,試著用另外一個搜索引擎,例如:百度 、谷歌。當這兩個元搜索引擎展示在學生面前時,立即吸引了他們的目光,對于一個頁面同時實現(xiàn)百度和谷歌的關鍵字搜索,學生們感到非常新奇有趣,同時又加深了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埋下伏筆,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有效教學并不僅僅局限與課堂之內,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新課程標準下學科整合的重要學科,理所應當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這也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更加開拓自己的視野,了解其他學科的更多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鍛煉學生科學嚴謹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有意地留下幾處伏筆,在最后小結及時地拋出來,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譬如在《網(wǎng)上信息檢索策略和技巧》這節(jié)課的課堂活動問答題中,筆者有意給出了幾道有爭議的問題,例如:宇航員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理論上可以保留多少年?這個題目本身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學生們在搜索時找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幾十萬年,有的幾千萬年,有的甚至還是永遠保留。于是教師就要趁這個機會讓學生知道,網(wǎng)上檢索的信息并不是權威的,如果要知道問題的真正答案,要用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去圖書館翻閱科技書籍。又如:校運會上你的同學參加跳高項目的成績是1.8米,他在月球上能跳多高?大部分同學看到這個題目馬上搜索月球的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然后就簡單地把1.8米乘以6作為答案。事實上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運用物理上的知識,考慮到地球月球相互的引力,以及每個人身高不同從而重心高度不同等等因素,才能得出最終的結果。
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組織,抑或是課后總結評價反思,共同的目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這種掌握不能靠記憶理解,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且舉一反三的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改革永恒的主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設法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有效性將具有更深遠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只有在課堂有效教學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與嘗試,才能最終實現(xiàn)從有效教學走向優(yōu)質教學的邁進。
【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11-18
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12-02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化策略03-27
淺談如何優(yōu)化信息技術課導入03-28
淺談如何上好現(xiàn)代信息技術課03-28
淺談如何提高中專物理教學的有效性12-09
談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研究03-05
淺談高中英語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