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入伏是幾月幾日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每年出現(xiàn)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歷(農(nóng)歷)氣候規(guī)律,前人早有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中伏的天數(shù)取決于立秋日是否為庚日,如果是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否則為二十天,所以,大多數(shù)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相應地,大多數(shù)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那么2017年的入伏時間是什么時候呢?2017年入伏是幾月幾日呢?快來和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一起了解吧。
2017入伏是幾月幾日
2017年入伏時間: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三伏天時間
2017年7月12日——2017年7月21日,為初伏,10天
2017年7月22日——2017年8月10日,為中伏,20天
2017年8月11日——2017年8月20日,為末伏,10天
三伏天的飲食文化
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涼飲料避暑,另一方面又舉行相應的風俗活動,如“飲酒避惡”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伏食俗文化。
據(jù)文獻記載,把伏日作為節(jié)日約始于秦朝。大約到漢代,伏日與食俗才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漢舊儀》載,“漢魏伏日有酒食之會”,說的就是飲酒聚會!稘h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按理,三伏日食羊不合時理,農(nóng)家為何要在伏臘日烹羊斗酒呢? 這一方面是羊肉有大補身體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農(nóng)人把“伏臘”作為節(jié)慶看待,所以要像過年一樣慶賀一番。漢代除了民間這樣做,宮廷也同樣有伏日賜肉的宮俗。
三伏日吃涼冰可以說是最佳消暑食物了。我國早在西周就有伏日掘井藏冰的做法。約到晉十六國,出現(xiàn)伏日賜冰的宮俗。晉《鄴中記》說,在彭德府臨漳縣有銅雀、金虎等三座井臺,十六國君王石季龍曾于“井臺藏冰,三伏之月冰賜大臣。”從此這種宮俗流傳不息。唐代三伏吃冰的花色品種就多了,如長安就有“冰盤”、“冰瓜”等,豪富們甚至會舉行“冰宴”。據(jù)《天寶遺事》記載:“楊家(楊貴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圍于宴席間。”雖然是盛夏,但個個赴宴者都冷得面露寒色。宮廷內還按地位高低賜冰鎮(zhèn)食物。
宋代朝廷盛夏賜冰傳承了唐代的傳統(tǒng),但宋代宮廷賜冰的對象很有限,只有近臣和史官才有受賜的份,其他官員只是放幾天假而已。據(jù)《歲時雜記》載:“京師三伏唯史官賜冰,百司休務而已。自初伏日為始,每日賜近臣冰,人四匣,凡六次。”又賜黃絹為囊的甜蜜一碗和冰面三瓶。近臣是皇帝身邊的大臣,與皇帝關系最為密切,受到特殊照顧是不足為奇的。但史官與近臣為什么有同樣的待遇呢?原來宋代史官伏日不放假,工作性質不同,才有這樣例外的待遇。
清朝,宮廷三伏賜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據(jù)清《燕京歲時記》說:“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頑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發(fā)冰票領冰還是歷史上頭一回,此次這種做法一直傳沿下來。清代民間的三伏涼冰也是豐富多彩。《清嘉錄》記載了江浙一帶的農(nóng)人三伏擔賣涼冰的情景,其中冰鎮(zhèn)食品有“雜以楊梅、桃子、花紅之屬,俗呼冰楊梅、冰桃子。”《清稗類鈔》則記有北京夏日用“冰果”宴客的風俗。其文載:“京師夏日宴客,訂盤既設,先進冰果。冰果者,為鮮核桃、鮮藕、鮮菱、鮮蓮子之類,雜置小冰塊于中,其涼徹齒而沁心也。其后,則繼以熱葷四盤。”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朝代、各個地區(qū)風俗不盡相同。諸如北宋夏日節(jié)食是“伏日綠荷包子”,“綠荷”即荷葉,用荷葉裹包子有清暑的作用。浙江臺州三伏日,老年人有食雞粥的風俗,名為“補陽”。概而言之,我國三伏食俗的由來與漢代作“伏臘節(jié)”有關,最初是一種慶農(nóng)活動。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出了我國食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今天入伏吃什么好
7.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冬至幾月幾日06-20
2023白露是幾月幾日09-04
2023寒露是幾月幾日09-21
通常立夏是幾月幾日04-14
每年冬至是幾月幾日10-25
每年谷雨是幾月幾日07-01
消防日是幾月幾日07-18
立秋是幾月幾日幾時09-21
2023年白露是幾月幾日09-05
重陽節(jié)是幾月幾日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