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

時間:2020-07-22 09:41:27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三則

  成語主要分為褒義和貶義的兩種,有哪些成語是帶有貶義的呢?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三則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一

  【成語】: 董狐之筆

  【拼音】: dǒng hú zhī bǐ

  【解釋】: 后人對那些公正不偏,不因?yàn)楦魅说暮脨夯蚶﹃P(guān)系,而捏造不實(shí)言論的人的稱呼。

  【成語故事】:

  董狐是春秋時晉國晉靈公在位時的一個史官。

  晉靈公年紀(jì)很輕就繼位為國君,不但幼稚,而且十分驕橫。例如他在高臺上用彈弓射擊行人,以此取樂;他的廚子因?yàn)橹笮苷浦蟮貌缓峡谖,一生氣竟把廚子殺了。國相趙盾,屢次勸諫,只是不聽。起初他還嘴上承認(rèn)錯誤,表示愿意改正,不過說完也就算了;到后來,非但毫不認(rèn)錯,反而懷恨在心。他幾次三番設(shè)計謀殺趙盾,沒有成功。趙盾看看形勢很危險,只得逃出都城,暫時躲避到外地去。這時,趙盾的'堂兄弟趙穿,趁晉靈公在桃園里喝得大醉的當(dāng)兒,密派心腹甲兵,發(fā)動突然襲擊,把晉靈公殺死了。趙盾得到這個消息,立刻趕回都城,另立晉成公為國君,繼續(xù)擔(dān)任國相,主持國政。

  這一件事,史官董狐把它記入史冊時,寫道:“趙盾弒其君。”(在封建時代,殺死帝王或尊長叫“弒”,是一種大逆不道的罪行)趙盾見了,大驚,立即向董狐解釋,聲明自己并無“弒君之罪”。董狐說:“你身居相位,出走既沒有走出國境,回來也沒有懲辦兇手,這弒君的罪名,你不負(fù)該由誰負(fù)!”《左傳·宣公二年》,載有這段故事,并且說,孔子對于董狐曾稱贊道:“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直書事件的實(shí)質(zhì)而不加隱諱)。”不過,孔子也稱贊趙盾,說道:“趙宣子(即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無法受惡(冤枉得了個惡罪名);惜也,越境乃免(可惜啊,他要是離開了本國,他就沒有責(zé)任了)。”

  孔子的這段評論是否正確,姑且不說它。但后來稱贊良史(公正的史官),就因此叫做“董狐”。唐朝人吳兢,撰《武后實(shí)錄》,其中有指責(zé)張說的述評。后來張說官至“中書令”,位同宰相,請吳兢刪改原書中的有關(guān)述評,他不肯。當(dāng)時人們因此稱他為“今董狐”。

  不隱諱任何人的錯誤、缺點(diǎn),有什么說什么,毫無顧忌,把真實(shí)的情況大膽公正地直寫出來,這樣的文筆,就被稱為“董狐之筆”。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二

  【成語】: 杜口裹足

  【拼音】: dù kǒu guǒ zú

  【解釋】: 杜口:閉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閉著嘴不敢說,停住腳不敢走。比喻有顧慮而不敢接近,遠(yuǎn)遠(yuǎn)避開。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代,策士說客之風(fēng)很盛,他們憑仗口才,巧言善辯,以博取統(tǒng)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權(quán)。范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范睢(或作范雎)本是魏國人,起初投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當(dāng)些差使,沒有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受了一頓冤枉,幾乎傷了性命。后來,改姓換名,輾轉(zhuǎn)到了秦國。

  那時,秦昭王已在位36年,秦國政治上最有勢力的人有4個:穰侯、華陽君,都是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兄弟;涇陽君、高陵君,都是宣太后寵愛的兒子,即昭王的同母兄弟。穰侯是宰相,把持國政,其余三人也輪流主持軍事;他們依靠宣太后的關(guān)系,權(quán)力很大,并且擁有廣大的封建勢力。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三

  【成語】: 斗粟尺布

  【拼音】: dǒu sù chǐ bù

  【解釋】: 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西漢時,高祖劉邦的六子劉長少年喪母。呂后遵照劉邦的旨意,收養(yǎng)了劉長;茨贤跤⒉家蚺e兵叛亂,兵敗被殺以后,劉長被封為淮南王。

  劉長依仗自己皇子的地位,異常驕橫。孝文帝即位以后,他更是有恃無恐,驕蹇數(shù)不奉法。做為兄長的孝文帝對他也十分放縱。因?yàn)樗捅訇柡顚徥称溆兴拊,以鐵椎殺之,孝文帝寬赦不予治罪,使其更加驕橫不法。劉長不遵守朝廷的法令,在淮南為所欲為。他亂殺無辜,亂送爵位,把自己的車馬裝飾得跟皇帝的一樣。后來,竟派人南約閩越,北結(jié)匈奴,準(zhǔn)備起兵謀反。

  劉長謀反的事敗露以后,幫著他謀反的人,殺頭的殺頭,被捕的被捕,劉長也被帶到了長安。孝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廢除了他的王號,遣往蜀地。在遣送途中,劉長絕食自殺。當(dāng)時,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孝文帝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便編了一首歌謠說:一尺布,還可以縫,一斗粟,還可以舂,兄弟二人竟不能相容。

  根據(jù)這首民謠,后人引伸出“斗粟尺布”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三則相關(guān)文章推薦:

1.歷史成語故事三則

2.貶義歷史成語故事

3.精選成語故事三則

4.關(guān)于馬的成語故事三則

5.以大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三則

6.少用的成語故事三則

7.貶義成語故事

8.帶有貶義的成語故事

9.貶義成語故事3則

10.古代貶義成語故事

【貶義歷史成語故事三則】相關(guān)文章:

歷史簡單成語故事08-29

歷史成語故事15篇01-11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成語故事12-03

春秋歷史的成語故事08-18

簡單的歷史成語故事范文12-10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03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15篇10-26

關(guān)于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08-17

關(guān)于歷史上懲惡揚(yáng)善的成語故事12-13

貶義詞成語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