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成語故事
成語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出處:《南史·檀道濟傳》有一個關(guān)于這個成語的故事。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南史·檀道濟傳》有一個關(guān)于這個成語的故事。
南北朝時,宋武帝劉裕的開國武將撩道濟,曾領(lǐng)兵北伐前秦,頗有功勛。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后,檀道濟被進(jìn)封為“武陵郡公”,拜征南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在他統(tǒng)帥大軍、征討北魏的那一次戰(zhàn)事中,打了三十多仗,也連連獲勝,曾進(jìn)攻到歷城一帶,只因后方軍糧接濟不上,才不得不退兵。
據(jù)記載,檀道濟當(dāng)時軍至歷城,軍糧不足,準(zhǔn)備撤退,宋軍中有投降魏軍的個別士兵,竟把缺糧的事告訴了魏軍,并且建議趁機追擊。魏軍就先派密探到宋軍營中來偵察。檀道濟料到敵人的`這一著,便在晚上故意叫管軍糧的人點數(shù)軍糧,用大批沙子充作米,還故意用斗來量,—邊量,一邊唱:一斗,兩斗……幾石,幾十石,……一袋又一袋的沙子,高高地堆放著,而把少數(shù)的米散露在上面。媿軍的密探,把看見和聽見的情況,回去作了報告,魏軍以為宋軍軍糧有余,便不敢追擊,而且把投降過去的人處死,說他們是假降謊報的間諜。檀道濟于是率領(lǐng)宋軍,安全撤回。
這個故事,叫做“唱籌量沙”,可見檀道濟打仗是很會用計謀的。
可是,后來有人對于檀道濟卻加以歪曲,說他計謀雖多,最后還是不免敗走。例如南齊的王敬則就說過:“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南朝宋亡以后,蕭道成稱帝,即齊高帝,就是南齊。王敬則是蕭道成的輔國將軍,不識宇,為人奸猾,野心很大。齊明帝蕭鸞時,王敬則起兵造反。那時明帝病重垂危,明帝的兒子蕭寶卷準(zhǔn)備逃走。王敬則聽到這消息,很是得意,帶有嘲諷的口氣說道:“他父子倆諒來沒有什么辦法了,‘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當(dāng)然還是趁早逃走的好!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