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的故事(通用15篇)
關于成語的故事1
【成語】:白頭如新
【拼音】:bái t?u rú xīn
【解釋】:白頭:頭發(fā)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鄒陽有一次因為受人誣陷,被梁孝王關進監(jiān)牢,準備處死。鄒陽十分激憤,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列舉事實說明:“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純粹是一句空話。”
他寫道:“荊軻冒死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不敢立即出發(fā)。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腳。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zhí)政,使秦國富強,結果被秦二世處死。所以諺語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p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發(fā)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
梁孝王讀了鄒陽的信后,很受感動,立即把他釋放,并做為貴賓接待。
關于成語的故事2
【成語】:安然無恙
【拼音】:ān rán wú yàng
【解釋】: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F(xiàn)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成語故事】:
安然無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fā)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zhàn)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關于成語的故事3
1、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2、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xiàn)在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yī)術很高明的醫(y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y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y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绷硪粋小孩說道:“這沒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yī)到了。名醫(yī)診斷后,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y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yī)術真高明。 闭f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y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4、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睍x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隊伍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關于成語的故事4
【成語】:愛屋及烏
【拼音】:ài wū jí wū
【解釋】: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成語故事】:
商朝末年,紂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西方諸侯國的首領姬昌決心推翻商朝統(tǒng)治,積極練兵備戰(zhàn),準備東進,可惜他沒有實現(xiàn)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兒子姬發(fā)繼位稱王,世稱周武王。周武王在軍師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輔佐下,聯(lián)合諸侯,出兵討伐紂王。雙方在牧野交兵。這時紂王已經(jīng)失盡人心,軍隊紛紛倒戈,終于大敗。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軍攻克。紂王自焚,商朝滅亡。
紂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寧,感到天下還沒有安定。他召見姜太公,問道:“進了殷都,對舊王朝的士眾應該怎么處置呢?”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同他屋上的烏鴉也喜愛;如果不喜歡那個人,就連帶厭惡他家的墻壁籬笆。這意思很明白:殺盡全部敵對分子,一個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樣?”太公說。
武王認為不能這樣。這時召公上前說:“我聽說過:有罪的,要殺;無罪的,讓他們活。應當把有罪的人都殺死,不讓他們留下殘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樣?”武王認為也不行。
這時周公上前說道:“我看應當讓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愛自己舊時朋友和親屬,用仁政來感化普天下的人!蔽渫趼犃朔浅8吲d,心中豁然開朗,覺得天下可以從此安定了。
后來,武王就照周公說的辦,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來,民心歸附,西周也更強大了。
關于成語的故事5
旁白:
從前有個商人從印度買來一頭大象,他牽著大象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來圍觀。大家都沒見過大象,所以面對這個龐然大物議論紛紛。
甲:這是什么怪物?我長這么大從來沒見過?
乙:這是牛,我聽我爺爺提起過。
丙:不對,這是梅花鹿,我奶奶說過,這東西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大家七嘴八舌,鬧哄哄的!
大象的主人:鄉(xiāng)親們聽我說,鄉(xiāng)親們聽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這是大象,我從印度買來的。
【甲、乙、丙:噢,這是大象!】
丁:這大象可真大,真稀奇!
【是。∈前。。ù蠹腋f)】
旁白:正好在人群中有四個盲人,他們聽說是大象,也感到很好奇!于是也議論開了。
1:要是我們的眼睛能看見就好了!
2:是啊,我也想看看大象長得什么樣子?
3:有什么好看的,肯定和狗長得差不多!
4:要我說,應該長得更像豬!
1:怎么可能像豬呢?
旁白:四個人爭論的聲音越來越大,被大象的主人聽見了,他走過來說:你們雖然看不見,但是你們可以用手摸一摸呀。
【眾人:對呀,你們可以摸一摸啊!】
大象主人:誰先來?
4:我先來。笱溃
123:大象像什么?
4:大象也不大,就像一根水靈靈的大蘿卜!
【眾人大笑!】
3:你胡說,我來摸。笙笸龋
12:像什么?
3:大象要比蘿卜大,他像一根柱子!
眾人又笑了!
12:不可能,大象又不能變形,怎么一會像蘿卜,一會像柱子?我們一起摸!
。1摸身體;2摸尾巴)
1:我知道了,大象長得像堵墻!
2:你錯了,大象長得細長細長,像一根草繩!
3:不對,像柱子!
4:像大蘿卜!
【四個人又爭論起來。】
小朋友:叔叔,你們說的都不對,你們只是摸了大象身體的一部分,你們應該了解了全部再下結論。(對大象主人說)叔叔,您能不能再讓他們摸一回?
大象主人:當然可以,來吧!
。1234一起摸大象)
1234齊說:哦,原來大象是這個樣子的!謝謝你,小朋友,謝謝大伙兒!
小朋友:叔叔們,以后了解事物一定要全部了解了再下結論!
1234:知道了,孩子!
大象主人:好了,鄉(xiāng)親們,時間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各回各家!
眾人:再見,明天見!
關于成語的故事6
成語: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于家里窮,不能經(jīng)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只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清張英《淵鑒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渡杏唁洝肪硭模骸皩O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笔钦f:晉朝人孫康家里窮,無油點燈,曾經(jīng)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
成語: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jīng)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墻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饑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后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愿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成語: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丶液,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成語: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zhí)葑訑R在墻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xù)讀下去。
成語: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zhàn)驍勇,常立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xiàn)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蓖A送,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
關于成語的故事7
1、破鏡重圓
有一年,隋文帝發(fā)兵攻打南陳。這時,太子舍人徐德言十分不安,因為他的妻子是南陳皇帝的妹妹樂昌公主。他取來一面鏡子,將它摔成兩半,一半他自己留下,一半讓妻子藏好,他們約好,如果夫妻散離,元宵節(jié)在長安相會。不久,樂昌公主被隋軍押走,徐德言懷念妻子,便帶上鏡子尋到長安。正月十五,他看見一個家仆拿著一面鏡子。家仆把他帶到官府,原來,樂昌公主當了妾。主人知道了這件事,讓他帶著妻子回家團聚。比喻夫妻重新團聚稱破鏡重圓。
2、螳臂當車
春秋時,齊莊公駕車出外打獵。傍晚,他命令御者把獵獲的禽獸運回宮。車子使到半路上,忽見前面車轍里有只蟲。那蟲子昂首抬臂,阻擋車子而不肯避讓半步。齊莊公好奇地問御者:“這是什么蟲。俊庇咄O萝囎诱f:“這是螳螂! “勇士!”齊莊公大加贊賞。齊莊公命令御者不要傷害螳螂,于是車子從螳螂身邊繞行而過。人們都稱頌齊莊公敬重勇士。消息傳開,天下勇士紛給前來投奔。成語螳臂當車原本不含貶義,現(xiàn)在則諷喻其不自量力。
3、名落孫山
宋朝時,蘇州有個書生叫孫山。孫山為了功名刻苦讀書,一年他和幾個同鄉(xiāng)一起去參加考試,考試以后,他們都住在客店里等待發(fā)榜。結果孫山考取了末名舉人。他一個人先回鄉(xiāng)去,他回到鄉(xiāng)里,那些同窗的家長都來探問自己的孩子考試情況,他見那些老人十分關切自己子弟的考試情況,不忍心正面回答?墒菛|家走了西家來,他不回答總不是個辦法,他只得謅了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弊鳛榛卮稹_@詩的意思,榜的最末一名是我孫山,你的兒子落在孫山的后面,當然落榜了。成語名落孫山比喻投考不中,或選拔時沒有被錄取
4、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
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并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游山玩水。后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shù)靥嘏?/p>
人勸他節(jié)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墒,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宋文帝接位后,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5、如魚得水
三國時,劉備攻打曹操失敗,投奔荊州劉表,失意一時。為了日后能成大業(yè),他求賢心切,向荊州名士司馬徽請教。司馬徽告知劉備:此地有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從謀士徐庶那里得知,伏龍就是諸葛亮,躬耕田畝,鉆研史書,是位人才。劉備渴望得到人才,特意找上門去,但諸葛亮有事出門了。第二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已經(jīng)回家,再往隆中拜訪,可惜只碰到諸葛亮的兄弟。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眼看哥哥幾次上門都沒有碰上,就勸他不要再去。
6、門可羅雀
汲黯是漢武帝時的一位名臣。他當官時,每天拜訪他的客人很多。后來他辭
去官職,回家靜養(yǎng)。清晨,他打掃庭院。中午,他打開大門,總見門前許多麻雀在尋覓食物,在那里嬉戲跳躍。他感慨地說:“從前我當官,賓客盈門,現(xiàn)在不當官,我可以張網(wǎng)捉鳥了!辈痪,皇帝又下詔請他回去做官。過去常來的客人又紛紛來拜訪他了。汲黯經(jīng)過一場貧賤富貴的交替,看清了世態(tài)的炎涼。于是他在大門上貼上一張紙條“謝絕會客”。那班客人望著門上的字,只好觍著臉,悻悻地走了。成語“門可羅雀”是說大門外可以張網(wǎng)捕鳥,形容門庭冷落。
7、覆水難收
姜太公年輕時,就深通兵法,才學出眾,他殺過牛,賣過粥,可到老也沒混出個模樣來。老婆嫌他沒出息,丟下他跑了。后來他住在渭水邊,天天在那里釣魚。一天,周文王遇見姜太公,對他很崇敬。周文王拜太公為國師,請他出計謀。后來,太公輔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天下,太公也當了齊王。一天,他遇見了從前的老婆,老婆見太公這樣體面榮耀,就要求重歸于好。太公叫人取來一盆水沷在地上,讓她收起,她自知無法挽回,只好不告而別。形容事情無法挽回,稱覆水難收。
8、沉魚落雁
春秋時越國諸暨的苧蘿村,有個非常美麗的姑娘,名叫西施。西施每天在溪邊浣沙,溪里的魚在清澈的溪水中游動,時而冒出水面吐水泡,魚兒看見西施那么美,羞慚得不敢再冒出水面來,后來,魚兒們干脆沉到水底去了。漢元帝時,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要求和親,宮妃王昭君為了漢朝與匈奴和平相處,自愿遠嫁匈奴。王昭君抱著琵琶出塞去,空中飛過的大雁,看到王昭君的絕代美姿,非常驚訝,它們一只只從空中墜落到樹林子里。魚兒見了西施,羞慚得沉到水底,雁兒見了王昭君,被她的美姿驚異得掉下來。后來,人們稱贊女人容貌的美麗,往往用沉魚落雁這句成語來形容。
9、杯弓蛇影
晉朝有個叫的樂廣的人愛喝酒。一天,他邀請朋友到家里來對斟對飲。忽然,朋友看見酒杯里有條蛇影在游動,他受了驚嚇,回去就一病不起,請醫(yī)服藥,都無起色。樂廣跑來看他,問明起病的緣由。他讓朋友坐在原處,斟滿酒問:“有蛇影嗎?” “杯子里還有‘蛇影’!”樂廣隨手取下墻上的弓。這次,“蛇影”不見了!“杯子里原來是弓影呀!”朋友的病頓時好了!杯弓蛇影比喻把虛幻當成真實的恐懼心理。
10、東山再起
東晉時,謝安才識出眾,年輕時應召在朝廷做官?墒撬^了一個多月,他就辭官回鄉(xiāng)了。謝安隱居到會稽附近的東山,他博學多才,又很有名望,經(jīng)常有一些名士專程來拜訪。他和客人飲酒做詩,過著悠閑的生活。他四十多歲的那年,北方的前秦發(fā)動百萬大軍南下,東晉危在
關于成語的故事8
【成語】:愛鶴失眾
【拼音】:ài ha shī zh?ng
【解釋】:比喻因小失大。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8年,衛(wèi)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wèi)懿公后,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yǎng)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wèi)國,衛(wèi)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wèi)懿公被狄兵所殺。
關于成語的故事9
【成語】:暗渡陳倉
【拼音】:àn dù ch?n cāng
【解釋】: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或暗中進行活動。
【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時,項羽憑借強大的實力,違背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自立為西楚霸王,把漢中和巴蜀一帶封給先入關中的劉邦。劉邦聽從謀士張良的計策,到漢中時,人馬過后,燒毀沿途的棧道,表明自己不再回關中了。項羽從此放松了對劉邦的警惕。后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命士兵修復原來燒毀的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進攻關中的樣子,實際上卻帶領主力部隊抄小道趁守將不備襲擊了陳倉,進而攻人咸陽,占領了關中,揭開了楚漢大戰(zhàn)的序幕。
關于成語的故事10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書李林甫,論才藝,也還不錯,一手字,畫都很好;但他做官卻不正正誠誠的辦事,而是一味遷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用些不正當?shù)姆椒ńY交玄宗親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寵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觸。也總是在外貌上表現(xiàn)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說盡所有可以說的好聽的、善意的話?墒菍嶋H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態(tài)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個非常狡猖陰險,常常使壞主意來害人的人。但是,壞人雖然有時可以得達害人的目的,逞奸謀于一時,日子久了,人家就發(fā)現(xiàn)了地這種偽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說他“口有蜜、腹有劍”。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唐朝還有一個做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常的行動和表情,顯得非常忠厚和溫和;而且他不管和誰說話,總一定先自己咧開嘴笑,表現(xiàn)出十分誠懇和善良的樣子。其實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詐,常使用陰險的計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這種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說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義府那樣的人是非?膳碌模驗橐脖砝锊灰,若不小心,便要上當受害。所以“口蜜腹劍”不但是一句好成語,而且可作我們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劍”和“笑里藏刀”雖出自兩個人的兩個故事,但其含義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現(xiàn)的很好,很討人好感,叫人愿意結交,而心里卻是盡想些壞主意計算人,謀害人。
關于成語的故事11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關于成語的故事12
德高望重的成語故事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字彥國。他出身貧寒,從小讀書勤奮,知識淵博,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有位前輩見過他后,贊嘆說:“這是輔佐帝王的賢才。
富弼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在處理外交、邊防、監(jiān)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斷加官晉爵,先后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國屯兵邊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決定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shù)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契丹王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他先后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兒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聞報小兒子出生,他都沒有回家看上一眼。歸國以后,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后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他都謙遜地再三辭謝,不肯就任。
慶歷八年(1048年),黃河在商胡決口,洪水泛濫成災,河北六七十萬災民倉皇南下,涌向京東地區(qū)。當時,富弼正遭到政敵的讒言誹謗,貶謫到青州為官,他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災民,并出榜向當?shù)匕傩漳技Z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fā)。到第二年,河北小麥大熟,很多災民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xiāng)。富弼為國家招募到兵員一萬多人,民間頌聲載道。天子特派使者前來慰勞,并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卻辭謝說:“這是臣應盡的職責。”
富弼為人謹恭慈和,即使當了宰相以后,也從不居功自傲,以勢傲人。無論下屬官員或平民百姓前來謁見,他都以平等之禮相待。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長期隱居洛陽。一天,他乘小轎外出,經(jīng)過天津橋時被市民發(fā)現(xiàn),馬上紛紛跟隨觀看,使熱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
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边@個評價是非常符合事實的。
——《辭人對小殿札子》
妙語點撥
在北宋的宰相中,富弼和文彥博是老壽星:文彥博活到92歲,富弼活到80歲。八十載悠悠歲月,六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長河可謂波瀾壯闊。這里擷取的幾朵浪花,可以觀照到他勤學苦讀,克己奉公,為官清正,賑濟災民,視民如子,謹恭慈和,無愧于“三世輔臣,德高望重”的稱號。
德高望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德隆望重、年高德劭
【反義】無名鼠輩、德淺行薄
成語是我國語言的瑰寶更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成語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口語和書面語中的運用十分廣泛。
關于成語的故事13
路人皆知
三國的魏國,是一代英杰曹操建立的,在三國中是最強大的。到魏主曹芳當政時,司馬氏實際上已經(jīng)操縱了大權。司馬師帶劍入殿,一切政事都由他決斷,根本不把曹芳放在眼里。曹芳氣憤不過,下密詔誅殺司馬氏。誰知,事不機密,反而被司馬師廢了他的王位。司馬師因篡(cuàn)位不到時機,只好另立曹髦(máo)為新王。
這位曹髦是魏文帝的孫子,原先被封高貴鄉(xiāng)公的爵位,如今做了皇帝,倒想有一番作為。那知,司馬氏控制了整個朝政。司馬師死后,司馬昭自封天下兵馬大都督,處處挾制高貴鄉(xiāng)公,篡權的野心日益顯露,以至天下無人不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就出自此處。眼見司馬昭的專橫,曹髦是恨在心里,但又怕司馬昭的權勢,只好作《潛龍詩》一首,以泄不滿。詩曰:
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
播居于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一位名叫賈充的官吏知道后,馬上向司馬昭告發(fā)了此事。
司馬昭一聽,詩中將他比喻成魚鰍黃鱔,惱怒萬分,立刻身帶寶劍隨從,直入宮殿。當著百官大臣,厲聲責罵曹髦,公然威脅說:“你曹髦是不是想作第二個曹芳!”
曹髦回到后宮,痛哭一天,終于下定決心要鏟除司馬昭。他召來王經(jīng)、王沈、王業(yè)三位大臣合謀。王經(jīng)勸告他,以魯昭公討伐季孫氏不成反被流亡的史事為鑒?墒,曹髦表示,寧死也不能讓司馬昭猖獗了。
于是,曹髦召集兵士三百人,要去誅殺司馬昭,王經(jīng)死諫也不聽,而王沈、王業(yè)則投靠司馬昭,當了叛徒。還不用司馬昭動手,曹髦就被司馬昭的手下殺死,王經(jīng)與三百兵士也慘遭殺害。
成語“路人皆知”前面常常加上“司馬昭之心”五個字,指野心非常明顯,人所共知。
關于成語的故事14
【成語】:拔苗助長
【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幫助它生長。比喻不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睹献印肥且徊咳寮医(jīng)典,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宋國有一個農夫,他擔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
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guī)秃堂缍奸L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就會把事情弄糟。
關于成語的故事15
【成語】:曲高和寡
【拼音】:qǔ gāo ha guǎ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xiàn)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成語故事】:
宋玉是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學生。有一天,楚襄王問宋玉:現(xiàn)在不少人對你有意見,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宋玉轉彎抹角地回答說:有位歌唱家在我們都城的廣場上演唱,唱《下里》《巴人》這些通俗歌曲時,有幾千聽眾跟著唱起來;唱《陽春》《白雪》這類高深歌曲時,能跟著唱的只有幾十人;到了唱更高級的歌曲時,跟著唱的只有幾個人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曲調越是高深,能跟著一起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品行高超,一般的人不能了解,所以有人說三道四。
和(音賀)指跟著別人唱;寡是少的意思。
這個成語后來比喻言論、作品很深,能理解的人很少。有時也用來諷刺別人自命不凡。
【成語的故事】相關文章:
經(jīng)典成語的故事10-14
成語的故事08-18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成語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12-13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18
經(jīng)典的成語小故事11-26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成語故事精選12-12
勤學的成語及故事12-02
成語螳臂當車的故事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