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 推薦度:
- 三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推薦度:
- 二年級小學生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你知道經(jīng)典的成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
暗渡陳倉
《史記.高祖本紀》。秦朝剛被推翻的`時候,項羽負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而封劉邦為漢王,統(tǒng)轄這個典故載于巴、蜀和漢中。劉邦也有獨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氣。他發(fā)現(xiàn)手下有一位才華出眾的軍事家,就是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策劃奪取天下。劉邦去漢中途中燒毀棧道,表示無意東還謀取天下,使項羽放心。然后采用韓信的計策,派出幾百名士兵去修復棧道。項羽手下大將章邯鎮(zhèn)守關(guān)中西部,聽到消息笑道:"這么大工程只派幾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對劉邦、韓信這一行動,根本沒引起重視。韓信表面上裝作要從棧道東進,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從小路暗襲陳倉(今陜西省寶雞縣東)。當章邯接到急報時,劉邦大軍已攻入關(guān)中。章邯被逼自殺。關(guān)中地區(qū)一下子被劉邦占領(lǐng)了。
這一典故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利用假象以給別人造成錯覺,而暗中采取另一些措施來達到目的計策。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2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到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然后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3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
【成語解釋】: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成語出自】:《詩經(jīng)·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成語簡拼】:zzba
【成語字數(shù)】:4個字
【感情色彩】:惴惴不安是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大家都認為這是震南村第一個大災(zāi)難,愁眉苦臉,惴惴不安。(歐陽山《苦斗》六七)
【近義詞】: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亂
【反義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故事】: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死于公元前621年。穆公死后,秦國決定用177名活人殉葬,其中包括子車氏家族的奄息、仲行、于虎三人在內(nèi)。這三人才能出眾,對秦國作出過很大的貢獻,深受百姓愛戴,如今卻要無辜被活埋,秦國人對他們無限同情,對統(tǒng)治者這種滅絕人性的暴行十分憎恨,他們無可奈何地創(chuàng)作了《黃鳥》一詩,來表達他們的悲哀和憤恨之情。這首詩保存在《詩經(jīng)·秦風》里。它一共有三章,第一章寫道: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湍湍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說;黃雀瞅瞅叫凄涼,一齊落在酸棗樹上。誰跟穆公去從死?子車奄息好兒郎。這位奄息人人今,一百個人比不上。走近墓穴要活埋。
全身發(fā)抖心里慌。那老天為何不睜眼,殺這好人不應(yīng)當!如果可以贖他命啊,愿用百人來抵償!第二章寫道;“交交黃鳥,止于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瑞惴其?、彼蒼老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它的大意是說:黃鳥瞅嗽叫凄涼,一齊落到桑樹上、準隨穆公去從死?子車仲行好兒郎、這位仲行人人愛,一百個人難比量、走近墓穴要活埋,全身發(fā)抖心里慌、那個老天沒長眼,殺我好人太荒唐!如果可以替他死啊,愿用百人來抵償!第三章寫道;“交交黃烏。止于楚。誰從穆公?子車于虎。維此于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傈、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詩的意思是:黃鳥瞅瞅叫凄涼飛來落在荊樹上、誰跟穆公去從死?子車于虎好兒郎、說起子車?鋼虎啊,百人相比沒他強、走近墓穴要活埋。渾身顫抖心發(fā)慌、叫聲那個老天爺,殺我好人不應(yīng)當?如果可以贖他命,愿死百次來抵償!
“惴惴其理’這句詩,后來發(fā)展演變?yōu)槌烧Z“惴惴不安”惴惴。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4
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座小城里,住著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yǎng)了許多好馬,遠近聞名。
一天,塞翁的馬群中走失了一匹馬。鄰居們紛紛前來安慰他:“你不要太著急了,保重身體要緊。 甭犃吮娙说膭裎,塞翁卻笑笑說:“謝謝你們,我并不覺得這是什么壞事,沒準還是件好事呢!
鄰居們聽了塞翁的.話,都覺得好笑。他們從塞翁家出來后,便聚在一起嘲笑他:“塞翁啊,一定是好面子,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是件好事,分明是在自我安慰嘛!
過了幾天,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塞翁之前丟失的馬不但回家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嘹亮,一看就是匹好馬。
鄰居們聽說后,一起來到塞翁家,向他道喜:“恭喜你又得了一匹馬!”沒想到,塞翁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好事,也許還是件壞事呢!薄八隙ㄔ谡f謙虛的客套話!编従觽兏`竊私語。
塞翁的兒子塞博非常喜歡那匹駿馬,每天都會騎著它在草場上跑幾圈。
一天,塞博正騎著駿馬在草地上奔馳。突然,馬被石塊絆了一下,打了個趔趄,哎呀,不好啦!塞博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摔斷了腿。
鄰居們都來安慰塞翁:“你不要難過了,誰都有不走運的時候。”塞翁聽了,卻哈哈大笑:“謝謝你們,但是啊,我認為這或許不是壞事,還是件好事呢!编従觽兌加X得他在胡言亂語。
不久,匈奴兵入侵,官府貼出告示,通知城里所有的青年男子必須當兵入伍,到前線打仗。由于塞博摔斷了腿,官員破例允許他留在家中。結(jié)果,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入伍的青年都戰(zhàn)死了,塞博卻因為腳傷幸免于難。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5
初生牛犢不怕虎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劉備利用曹操與孫權(quán)的矛盾,就命關(guān)羽率軍北上,進攻襄陽與樊城。曹操派曹仁領(lǐng)兵出戰(zhàn),被關(guān)羽的部將廖化打敗。龐德率軍指名要與關(guān)羽決戰(zhàn),雙方難分勝負。關(guān)羽對部下說龐德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必須用計才能制伏他。
【典故】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肚f子·知北游》
【釋義】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用法】作定語、補語、分句;一般形容年輕人
【相近詞】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反義詞】膽小怕事
【其它使用】
◎ "乖乖,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問話的人意義不明地揮了一下手。
◎ 不怕起點低,只怕志不高",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勇敢地向那神圣而遙遠的科學殿堂,邁開了自己的腳步。
◎ 趙偉不像桑田,他剛剛開始工作還不到一年,既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又有要立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大志。
成語故事精選【7】
禮輕人意重
【成語故事】唐朝一地方官為表達對皇帝的敬意,派緬伯高給皇上進貢一只天鵝。緬伯高爬山涉水,經(jīng)過沔陽湖時給天鵝洗澡,天鵝逃跑,只剩下一根鵝毛,只好寫詩“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被实蹧]有怪罪并獎賞他。
【典故】兄弟,拜義如親,禮輕義重,笑納為幸! ≡だ钪逻h《還牢末》
【釋義】禮物雖然很輕,但人的情意卻很深厚。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送禮
【近義詞】禮輕情意重
【成語舉例】就是這個冤家,雖然不值得甚錢,是一個北京客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6
這個成語來源于《后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祭遵,字弟孫,東漢初年潁陽人。祭遵從小喜歡讀書,知書達理,雖然出身豪門,但生活非常儉樸。
公元24年,劉秀攻打潁陽一帶,祭遵去投奔他,被劉秀收為門下吏。后隨軍轉(zhuǎn)戰(zhàn)河北,當了軍中的執(zhí)法官,負責軍營的`法令。任職中,他執(zhí)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家所稱道。
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這小侍從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后,十分生氣,想祭遵竟敢處罰他身邊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
劉秀聽了覺得有理。后來,非但沒有治罪于祭遵,還封他為征虜將軍,潁陽侯。
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處事謹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劉秀的賞賜,但他將這些賞賜都拿出來分給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儉樸,家中也沒有多少私人財產(chǎn),即使在安排后事時,他仍囑咐手下的人,不許鋪張浪費,只要用牛車裝載自己的尸體和棺木,拉到洛陽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祭遵死后多年,漢光武帝劉秀仍對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懷念。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7
鐵杵磨針
【典故】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yè)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8
明朝的時候,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儲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經(jīng)過一個冬天和一個夏天都不會腐爛,柑橘皮又紅又滋潤,飽含著水分,像寶石一樣,非常美麗。柑橘的.價格雖然很高,買的人卻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劉基買了他一個柑橘,剝開皮卻臭氣沖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劉基氣憤地責問道:你為什么弄虛作假欺騙顧客?
賣柑橘的人笑了笑,說:我做這個生意已經(jīng)很多年了,而且就靠這個過日子。我愿意賣,人家愿意買,誰都沒意見,只有你這位先生不滿意。你可知道,當今世上欺騙人的多著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間佩著兵符好像是保衛(wèi)國家的武將,難道真有孫子、吳起的打仗本領(lǐng)嗎?那些頭戴烏紗帽、神氣十足的人,難道真是治國的人才嗎?其實他們也沒多大本領(lǐng)。人民的疾苦,他們根本就不管;官吏們胡作非為,他們也不制止。他們只顧自己吃飽了肚子,耗費國家的糧食和錢財,卻不知道羞恥。這些人和我賣的柑橘一樣,看起來非常光鮮亮麗,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沒有。
劉基聽了這番話,啞口無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寫了《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句。
后來,人們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作為成語,比喻外表雖然很華麗,可是里面卻已經(jīng)一團糟了。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9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成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0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今文經(jīng)學大師,漢景帝時為博士官,以通曉《公羊春秋》聞名于世。他專心治學,三年不到花園游玩,很負盛名,當時的士人都以師禮尊奉他。
在漢武帝時期,因朝廷長期對外用兵和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賦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孕育著嚴重危機。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 134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主張。漢武帝采納他的主張,董仲舒也被派遣到諸侯王那里擔任國相之職。但是沒過多久,董仲舒卻因才遭妒,備受其他官員的排擠,后因提出“災(zāi)亂說”而被人誣陷有顛覆國家的'意圖,差點被處死。漢武帝念及舊情,親自出面赦免他。后來,漢武帝聽從丞相公孫弘的一間,將其派往膠西。讓他做膠西王國相。
公孫弘與董仲舒同為儒學經(jīng)師。公孫弘擅長逢迎附和,深得漢武帝的器重,被任命為丞相。董仲舒卻時常不識時務(wù),正言直諫,漢武帝對他恨頭疼,所以敬而遠之。公孫弘一直以來都嫉妒董仲舒的才華,這次,他找到機會,希望可以一舉鏟除董仲舒。舉薦,也是有計劃的謀殺。
膠西王是漢武帝的兄長,依仗自己是漢室宗親,有恃無恐,驕橫暴戾。之前,朝廷派去的國相統(tǒng)統(tǒng)被他以各種罪名斬殺,無一幸免。幸運的是,因為董仲舒的聲名與才學,膠西王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十分敬重他。有一次,膠西王對董仲舒說:“勾踐的賢明,加上范蠡(lí)、文種的才能,我認為這是越國的‘三仁’,你怎么看待這三仁呢?當初齊桓公有問題請教管仲,我的疑慮就由先生解決!
董仲舒回答說:“我才疏學淺,沒能力決斷大王的疑慮。雖然如此,大王向我提問,我不能不盡我所知回答。我聽說,過去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想攻打齊國,你看怎么樣?’柳下惠回答說:‘不行!讼聛頋M臉憂愁地說:‘我聽說,陰謀侵略鄰國的,不會向仁愛者討教,這次國君為什么問我呢?’可見,柳下惠連被問都覺得羞恥,更別說參與討伐齊國!由此看來,越國本來就沒有一個‘仁’,哪來的‘三仁’?所謂仁人,是‘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義而不謀求眼前的小利,修養(yǎng)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眾而使社會風氣大變,才是仁的最高境界,堯、舜、禹就是榜樣!”。
急功近利的意思是:急于謀求眼前的功利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
自相矛盾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呆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彼麅捎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yīng)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釋義“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秦穆公領(lǐng)兵攻打晉國,晉惠公率兵抵抗。晉惠公叫人給他的戰(zhàn)車套上鄭國產(chǎn)的駿馬,大臣慶鄭勸告說:”自古以來,打仗時都用本國的好馬,因為它們適應(yīng)本國的水土,熟悉道路,聽從使喚。
如今您卻使用外國的馬,這種馬看起來很強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能耐,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亂踢亂叫,不聽指揮。到那時候,進退不得,您一定會后悔的`!睍x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告。結(jié)果,戰(zhàn)鼓一響,鄭國馬就驚慌起來,無法駕馭,戰(zhàn)車陷入泥坑,想進不能,要退不得,晉軍大敗,連晉公也被秦軍捉去,當了俘虜。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3
畫餅充饑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語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成語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成語簡拼】:hbcj
【成語字數(shù)】:4個字
【感情色彩】:畫餅充饑是貶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連動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小生待畫餅充饑,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近義詞】:望梅止渴、無濟于事
【反義詞】:名副其實
【成語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賓語;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成語故事】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yǎng)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后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shù)只重清談,不務(wù)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畫餅充饑"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產(chǎn)生的,F(xiàn)在往往用來比喻用空想來作自我安慰,或者用來說明虛名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4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xiàn)在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xiàn),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 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后來,經(jīng)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yīng)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刮起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zhuǎn)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F(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guān)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辟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5
聽故事是小學生都愛做得事情,同時好的故事也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秦晉之好】
秦穆公為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lián)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
后來,晉獻公年邁昏庸,要立小兒子為國君繼承人,從而殺死了當時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分別逃往梁國和翟國避難。再后來,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幫助,做了晉國國君。但是不久,夷吾就與秦國失和,發(fā)兵攻打秦國,終遭慘敗,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zhì),這才將兩國的關(guān)系修好。
秦穆公為了籠絡(luò)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了他。這在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一件親上加親的事,按理關(guān)系應(yīng)該是很穩(wěn)固的了。然而公子圉聽說自己的父親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國滅亡,害怕國君的`位置會被傳給別人,跑回晉國。秦穆公立即決定要幫助重耳當上晉國國君,把逃到楚國的重耳接過來,還要把女兒懷贏改嫁給他。
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晉國君主,跟秦國不相往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的新國君,成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秦穆公在百里奚及蹇叔的輔佐下稱霸西戎,而后在重耳死后不久,企圖東霸中原。
晉襄公聽從先軫的良策,于秦國偷襲鄭國班師回朝的途中伏擊了秦國,秦晉之好從此破裂。其后秦穆公屢次發(fā)兵攻打晉國但屢戰(zhàn)屢敗,不得志而終。
上面的這個故事,就是成語“秦晉之好”的典故,孩子們在這個故事中,就可以輕輕松松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意為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小學生經(jīng)典成語故事11-09
小學生成語故事12-23
小學生學習成語故事01-15
小學生中國成語故事07-20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11-22
小學生成語故事01-04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04-12
小學生成語故事課件10-22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10-23
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精選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