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 1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lián)系,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chǎn)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里,人的社會實踐其內(nèi)容正是生產(chǎn)活動、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系。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蓖緦τ谶@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于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者成功之母”。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chǎn)生,而又服務于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后,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xù),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于實踐這一基礎。無產(chǎn)階級對于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于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zhàn)爭的領導者對于戰(zhàn)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于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并要回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后,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并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fā)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xù)。理論是否符合于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于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
認識運用于實踐并得到證實之后,人們對于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fā)展階段內(nèi)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于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并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fā)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fā)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fā)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fā)展時,認識就要繼續(xù),就要適應新的情況?陀^過程的發(fā)展充滿著矛盾和斗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fā)展同樣充滿矛盾和斗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于是,我們得出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fā)展階段內(nèi)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tǒng)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循環(huán)以至無窮,并且每個新的循環(huán)都代表著更高的內(nèi)容。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tǒng)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系,同時也對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辟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fā)。
關于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愿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nèi)容和環(huán)境有沒有規(guī)律性的了解直接相關。這對于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zhàn),而對于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jīng)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成功。
關于正確、深刻的認識來源問題!秾嵺`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xiàn)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么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于(實踐于)那個事物的環(huán)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边@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說游泳、騎自行車,一個人因為不會而不去游、不去騎,總在一旁看別人做,那么他永遠也不可能會。又比如說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里念,那么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以旁觀者的心態(tài),是不能學到東西的。
關于真理的絕對與相對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哲學問題。“沒有絕對真理”,這句話如果是正確的話,那這句話本身是否看作是絕對真理呢?這似乎存在著不小的矛盾!秾嵺`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fā)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fā)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shù)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同志對于實踐的正確而系統(tǒng)的見解,對于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xiàn)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并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于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獲成功。
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 2
寒假中,我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深有感觸。毛澤東的著作,從來就不是純理論的,都是針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現(xiàn)狀和需要,是為了解決實際存在問題,把革命引向成功。1937年7月,毛澤東寫的《實踐論》也一樣,是針對中國共產(chǎn)黨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認識上、方法上的問題而寫的指導性論著,目的在于幫助干部戰(zhàn)士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方法,提高干部戰(zhàn)士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馬克思以前,中國沒有實踐一說。要么就鉆進故紙堆里找“祖制”,凡事“先王遺照”,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就“眼見為實”,不接受任何理論指導。這或許就是毛澤東在《實踐論》里所說的“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
其實,中國人的智慧里并不是沒有辯證的哲學,只是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擋住了中國的視野,然后大家都在“中央帝國”自我陶醉中不斷沉淪。但新文化運動的春風,滌蕩歲月新征程,讓未來共和國的希望在“衰亡帝國”的亂局中得以催生。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也登陸到了這塊滄桑之地。應該感謝那些把馬列主義介紹到中國的先行者們,沒有他們,也許青年毛澤東,就不能以全新的視角和全新的方法打開救國理想的大門。
但同時,那么先行者們,也有些人抱著馬克思理論的.教條不放,不加甄別是否符合國情地、盲目地照搬照抄,使中國革命遭到了很大的挫敗。也有些人“始亂終棄”,不能堅持自己當初的理想,背叛了革命。但不管怎么說,如果沒有他們曾經(jīng)的努力,毛澤東就不找到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的偉大,不在于他是一個多么善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人,而在于他是一個善于把馬克思主義融會貫通,運用中國實際的人。最能夠以淺顯的語言教會他的同志們,怎么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的實際。他的這種行動是基于一種責任,或是一種歷史使命感,即中國必須改變!中國不能再任人宰割!但要改變中國的命運,單靠一個人或是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辦到的,必須要千千萬萬的人為這一目標共同努力,所以,很多的時候,毛澤東很愿意做一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
在《實踐論》里,毛澤東指出,人類在任何階段的實踐活動,首先是基于滿足人類吃、穿、住、行的基本生存需求的社會生產(chǎn)活動的認識,然后才可能是對社會生產(chǎn)活動相關的其他領域的認識,認識的一般規(guī)律是由低級向高級、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發(fā)展的,必將經(jīng)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案行院屠硇远叩男再|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了!睙o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不能算是絕對正確的。
毛澤東說:“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兒的虛偽和驕傲,決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tài)度。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這就是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薄叭绻詾槔硇哉J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一個唯心論者!薄拔ㄐ恼撜吲袛嗍挛锸窍氘斎坏,是經(jīng)不住實踐檢驗的!薄暗绻詾檎J識可以停頓在低級的感性階段,以為只有感性認識可靠,而理性認識靠不住,這便是重復歷史上的‘經(jīng)驗論’錯誤。”
毛澤東還說,認識的過程,不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簡單重復,而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不斷提高并深入。在《實踐論》最后,毛澤東說:“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nèi)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
《實踐論》對中國革命的指導性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不僅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是使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道路明燈,就是現(xiàn)在乃至將來,中國人乃至全世界各國人民都將成為這種思想的受惠者。
歲月無垠,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歷經(jīng)滄桑而砥礪奮進新進程,再次證明了毛澤東《實踐論》是經(jīng)得住時間,也經(jīng)得住實踐檢驗的,違背了毛澤東的這種思想指導,中國革命都將遭到不用程度的損害。中國革命在不斷的挫折下走向成功,建國后一段時間里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改革開放后我國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無不證明毛澤東《實踐論》是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
但是,違背了認識論的基本規(guī)律,背棄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基本原則,我們就難逃厄運。戰(zhàn)爭年代,我們就要付出更多的生命代價;和平年代,就會遲滯我們的進步,也會導致一些不堪回首的個人悲劇。對此,我們必須時刻警惕著,時刻保衛(wèi)著,時刻戰(zhàn)斗著,唯有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才能步履鏗鏘、勇踏歲月新征程!
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 3
《實踐論》是毛澤東寫于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篇著作!秾嵺`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為基本線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nèi)容,本質特征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fā)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毛澤東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
。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3)批判“唯理論”和“經(jīng)驗論
。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系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了,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nèi)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tǒng)一觀。
接觸到這部分的內(nèi)容還要追溯到大學時期,在《毛澤東概論》的課程上有所接觸。但是大學時代的我們,學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于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jīng)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于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jīng)驗的掌握大多來自于親身實踐。就像好多帖子上所說的,大致意思就是:高中大學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比如:各種物理定律,數(shù)學上微積分或是函數(shù),能被用到的機率是少之又少。反倒是一些最基礎的算術和一些基本的概念,在生活中被用到的機率很大。歸根到底體現(xiàn)出了實踐是很重要的.。
對于平時的生活也是一樣,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毛澤東同志對于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于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jīng)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chuàng)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對于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yè),從事的這種技術行當來說,流行著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就好比像我們都經(jīng)歷的初始改裝一樣,師傅交給兩個或是三個徒弟的知識是一樣的,可能有些人接受的快一些,有些人接受的慢一些,通過兩三課的學習,就能感受到自己屬于哪一種類型的。在接下去繼續(xù)的訓練中,自己該知道在那些方面進行強化,知道自己在接下去的學習可能要花多一點的時間去理解,去模擬,以便跟的上師傅教學的節(jié)奏。在新學習的開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有著理論作為支撐,師傅講解的經(jīng)驗作為指導,最終才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對于飛行這個職業(yè)來說,我們也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順著機長教員走過的路,在他們的指點教導之下,技術慢慢走向成熟,經(jīng)歷慢慢走向成功。試想一下,如果光有理論作為支撐,沒有在平時飛行中機長教員給我們創(chuàng)造鍛煉實踐的機會,我們也許不會領悟這些理論的高深,不會對飛行有更深刻的認識,就像前面提到的高中大學學習的理論一樣,最終還是由于使用的機率太少,最終都還給老師了。理論固然重要,沒有經(jīng)歷過實踐的考驗,我們也無從辨別其正確性,只有經(jīng)過實踐考證過的理論,我們才能相信它的存在性,當我們解釋或是運用時,又多了一份自信。但是,光有實踐,沒有理論作為支撐,當操作起來時,那叫盲目。“飛行無小事”,你的每一個操作如果沒有理論提供保證,帶來的后果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或是不可逆的。在平時飛行的教學中,機長教員的教學也是有理論作為支撐的。如果你對某些理論存在疑惑或是對某個操作看起來畏首畏腳,缺乏自信,他就會以理論操作手冊為基準,告訴你想了解的內(nèi)容是什么樣的,然后對應的操作流程,在他們的監(jiān)督下,實踐一下。幫住我們解惑答疑。這就是飛行,也需要經(jīng)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往復循環(huán)的過程。
通過《實踐論》的閱讀,也給自己今后的學習指明了一個方向,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平時要多學習,多總結;對于存在的疑問,也應該第一時間尋求解決。同時在平時的飛行準備過程中,也要做到充分。當機會來臨時,有能力也有自信能夠把握住。通過不斷的實踐讓自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滿足一名飛行員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保障飛行的安全順利!
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 4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并且在許多方面發(fā)揮發(fā)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復雜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tǒng)一體。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讀矛盾論有感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并適用之,開辟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表現(xiàn)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其次,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是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再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系貫穿于對立統(tǒng)一的全部內(nèi)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確應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鑰匙。矛盾雙方又同一又斗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jù)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
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雙方共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著的事物和矛盾著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lián)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傾向。對立面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相對排斥的對立面的斗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fā)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對立的斗爭性是不受條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發(fā)展的一切階段,貫穿于整個過程的始終。而矛盾的同一性則必定要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條件的改變則促成矛盾的轉化,沒有一定的條件則矛盾雙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轉化。矛盾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區(qū)別。對抗性的矛盾發(fā)展到終點,必然要用外部沖突的方法來解決;而非對抗性的矛盾則主要經(jīng)過調(diào)整內(nèi)部關系,建立和諧與統(tǒng)一,使矛盾得到解決。讀矛盾論有感正確分析和判斷矛盾的具體性質對于指導革命實踐至為重要。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它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而且也是認識的規(guī)律。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fā)展,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特別是對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意義。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沖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沖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存在于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系中,無不存在著矛盾沖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在理想人生和現(xiàn)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必須植根于現(xiàn)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xiàn)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謀求前進,于矛盾中謀求發(fā)展。但愿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面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nèi)松斑M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實踐論讀后感2000字】相關文章:
EDA技術的教學與實踐論文02-14
社會實踐論文規(guī)范04-05
實踐論文格式范文03-27
寒假社會實踐論文11-30
文秘社會實踐論文11-07
機電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論文11-07
大學生醫(yī)院實踐論文12-11
實踐論心得體會02-16
對奧爾夫教育思想的理解與實踐論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