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少年》讀后感
1939年11月13日,上海淪為被日寇四面包圍只剩下稱為“孤島”的租界區(qū)。生活在“島”上的萬中原,從憂思、激憤、奔走、吶喊中覺醒過來投奔新四軍,離休后他回憶了這個被惡魔攫走了快樂威脅著生存的年月,想起了同仇敵愾抗爭日、汪的初中同學,用十年時間寫出小說《孤島少年》。1993年出版,受到文學界的好評和青少年讀者的廣泛歡迎,為此1997年再版。在今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浙江文藝出版社今年第三次重印發(fā)行。
《孤島少年》的故事情節(jié)相當生動。1939年暮春,矗立在黃浦江、蘇州河口的百老匯大廈,逃出了被漢奸俞大榮騙去受盡日寇蹂躪的沈姐姐,回家以死表示對仇敵的抗爭。正在初中念書的'弟弟沈興和同學季志祥、吳根法為了報這個仇,為了尋找中國的希望,積極參加抗日反汪活動。通過錯綜復雜的多角斗爭,伴隨男女同學之間的感情糾葛,產(chǎn)生種種故事,最后殺死了漢奸俞大榮,但遭到日、汪和租界巡捕房會同搜捕,季志祥逃往大后方重慶,沈興在共產(chǎn)黨人張世瑜的影響下到蘇北抗日根據(jù)地,吳根法送走季、沈二同學留在“孤島”上繼續(xù)斗爭。
全書再現(xiàn)了那個年代的歷史氛圍、人際往來、方言習俗,描繪了十里洋場的光陸怪離和春夏秋冬的都市景色,富有上海氣息。在人物刻劃上,作者著力塑造沈興、季志祥、吳根法、顧銘珍等機智、勇敢的中學生形象,通過他們一連串顯得迷離莫測、復雜多變的抗爭活動,給讀者了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遠東大都市和上海人民擁有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聽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祖國的青少年是怎樣“發(fā)出最后的吼聲”的……
黨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shè)全過程”!豆聧u少年》通過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的演繹,讓讀者感知我們的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重讀,更讓人思索萬千,鼓起信心,懷念起那段歲月的人與事。
【《孤島少年》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拓展項目:孤島求生07-28
孤島求生拓展心得01-22
團隊拓展項目孤島求生08-10
《鏡中少年》讀后感11-21
孤島求生拓展項目4篇07-30
孤島求生拓展心得(8篇)01-23
孤島求生拓展心得8篇01-23
2017拓展項目孤島求生游戲10-26
拓展訓練項目:孤島求生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