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3篇傷仲永讀后感
篇一
讀完《傷仲永》這篇文章后,的確讓人感到有些“傷”。悲哀,可惜啊!仲永;可悲啊,鼠目寸光,唯利是圖的父親;可悲啊,趨之若鶩的不良社。
仲永天生聰明、有才智,年紀小小就能作詩,但最后卻得到“泯然眾人”的結果。像方仲永那樣的神童,如果從小就努力勤奮地學習,將來一定會成為舉世聞名的才子,成為國家的棟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后天的努力。否則,早晚都會出現(xiàn)“江郎才盡”的那一天。
天才的方仲永為何沒有成才呢?我覺得這是方仲永父親之過也。方仲永從天資聰明到“泯然眾人”(才能消失,變成普通人),他要承擔主要的責任。他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貪財富,尋利益。
每天,拉著他四處拜訪,而不讓他去學習,使之荒廢學業(yè),不能使之天賦用在學習上,白白荒廢了一個天才的一生。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父母的深思嗎?像這樣的父母在中國還有多少呢?仲永,“世隸耕”,可想而知,其父親的思想意識是小農意識也。其根源當然是社會原因。其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如果仲永是王安石的兒孫,蘇軾的兒孫會怎樣呢?如果仲永生活在今天的中國,義務教育階段,他的命運會怎樣呢?
篇二
這是一個天才最終變?yōu)槠胀ㄈ说墓适。這個天才就是方仲永。
剛開始讀這篇文章的題目時,我有些不解,既然是寫關于方仲永的事,為什么題目不是“方仲永”而是“傷中永”呢?讀完全文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對于方仲永的“傷”真的很深,值得我們反省,深思。
正如文中所說,方仲永的才能是受之于天的,在一個世代以耕田為業(yè)的家族中,出現(xiàn)了方仲永這樣一個神童,不能不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一個五歲的孩子,沒上過學,卻能寫出值得觀賞的詩來,是奇跡。但又是什么使他從幼年的天資聰慧到少年才能衰退,最終到了青年淪為庸人了呢?這其中其實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因素。
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傷”來源于方仲永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貪圖眼前之利,不懂得把眼光放長遠的人。當同縣的人每天請方仲永做客,花錢請他題詩,父親非但沒有阻止,反而牽著方仲永到處做客,還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最關鍵在于“不使學”,我想這應該是由天才淪為庸人的基礎吧!他父親做的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那么離譜,愚蠢得無藥可救,想來似乎又是在情理之中,“世隸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篇三
《傷仲永》這篇課文出自七年級語文下冊,選自王安石的`《臨川先生集》。文中方仲永因為其父不讓他讀書學習,最終從一個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無能之人,使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王安石先生感嘆至極。
方仲永是一個從小就有先天稟賦的人,他在五歲時就寫出了一首詩,使同縣的人對他刮目相看,人們因此以賓客之禮對待方仲永的父親,很多人用錢幣來請方仲永作詩,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有利可圖,每天拉著方仲永到處去賺錢,不讓他讀書學習。
王安石聽說這件事后,于明道年間見到已經十二三歲的方仲永,王安石請方仲永作詩,方仲永作出的詩已經沒有傳說的那么好了;又過了七年,王安石再次問起方仲永的情況,方仲永的先天稟賦已經沒有了,才華消失殆盡變成了普通人。
王安石對此感嘆惋惜,具有先天稟賦并不能說明就一定能夠成才,要想成功就要靠后天教育中自己勤奮學習。
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感觸很深,從中我懂得很多道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不讀書學習的人,無論天賦多高,最終會變成庸人。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人的知識才能決不可能單純地依靠天賦,必須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發(fā)展才能的重要性。
【400字3篇傷仲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傷仲永》讀后感01-08
★傷仲永讀后感01-07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01-05
《傷仲永》讀后感12-31
讀后感《傷仲永》11-23
傷仲永讀后感10-10
《傷仲永》讀后感01-15
《傷仲永》讀后感【精】06-22
《傷仲永》讀后感【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