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語俚語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粵語俚語大全
導(dǎo)語:俚語是一種非正式的語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場合。下面是YJBYS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guān)粵語的俚語,歡迎參考!
【一于】 實是“一意”的訛音,因講者鄉(xiāng)音而影響已成習(xí)慣所致。義為專心,引申為決定不再改變,如“一于咁話”(決定照講妥的辦,不再改變)。
【一支公】 “一支”,特指人的數(shù)量詞,表“只一個”,隱含孤單意;“公”指“人”的特有土話講法,指男人,女性自謂時也可用。
【一舊水】 “水”此處亦可稱為“嘢”,錢。一百元。市井語,嚴肅場合或高雅人士不用。
【一撇水】 “撇”音pit3,“水”亦可稱為“嘢”。一千元,用法同上。
【一盤水】 一萬元。
【一個崩】 相當于一分錢或一個銅錢。
【一啖】 “啖”音“淡”(dem6)作量詞即口,動詞作吃講。如:“日啖荔枝三百顆”(動詞:食),“咬兩三啖”(量詞:口)。
【一碌木(或竹,或蔗)】 “碌”音luk7,段、截。字面意為一段木頭,常以喻人反應(yīng)遲頓。
【一粒嘢】 一角錢(舊稱一毫子)。二三十年代至50年代初,市面通行,帶輕視其值少的隱意,其后漸不用。
【一粒仔(女)】 一個仔(女),隱含“孤單”、“矜貴”之意。
【一身蟻】 “一身”,渾身,周身。喻“不勝其癢”、“麻煩多多”、“雖不致命,苦惱難堪”等意。
【一陣】 義如“一會兒”、“片刻”“俄傾”。如“等一陣,一齊去”。又可連“一”也省略掉:“等陣一齊去”。
【一味】 非指菜肴,意為堅持某種意見的態(tài)度,略如普通話“老是……”、“總是……”。如:“我講到口水都干曬, 重系一味搖頭”(我口都說干了,他仍是搖頭堅持不答應(yīng))。
【一腳踢】 勞務(wù)市場慣用語,義為“包括全部在內(nèi)”,約相當于普通話的“一攬子”,但用法不全同;后者是形容詞性定語,如“一攬子計劃”;前者通常作獨立成分出現(xiàn),不直接與句中任何成分結(jié)成詞組,如“請盞個保姆,帶細路(小孩)、煮飯、買菜、洗衫等,一腳踢,月薪三百元”(一腳踢指從帶小孩到其他家中雜務(wù)全部包括在內(nèi))。
【豆厘】 舊時重量單位為斤、兩、錢、分、厘……,封建時代貨幣銀也以此為重量計值,“厘”為值甚微。豆,形容一顆豆子那么小。俗語引申其義,作“低級”、“賤價”、“劣品”講,如:“呢只表,豆厘嘢 ”(這只表,低級品罷了)。
【二世祖】 義同敗家仔、紈?子弟;帶鄙視、嘲罵意。指其人是只憑先人遺澤,光顧享樂,揮霍成性。
【八卦】 原是易經(jīng)八卦圖中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之名。近、現(xiàn)代老百姓用以指人愛搬弄是非、愛管閑事、說三道四等。
【大把】 字面意義為大捆、大束,申引義為很多。如:“大把禾草”,“兩大把柴”。老百姓更多用其申引義,如:“大把貨”,“大把水頭”(均指錢)。
【大頭蝦】 嘲笑或嗔怪他人之詞,指辦事沒頭腦、魂不守舍、不牢靠的冒失鬼。語源出于珠江三角洲一帶,確有一種蝦,頭長于身,幾無肉可食名為大頭蝦。
【大頭菜(又名沖菜)】 尋常百姓家佐膳腌菜,略似四川榨菜。據(jù)說多吃了會多做夢,故廣州人嘲笑別人的謀望只是空想時,說:“你食得大頭沖菜多嘞!”或“你食多口的(些)大頭沖菜先啦!”
【大食懶】 鄙屑、指責之詞,指其人是好逸惡勞、只食不做的懶漢。
【大泡和】 微帶輕視、不大尊重意味的稱謂語;互相熟悉者也?捎靡曰荆瑒t帶開玩笑。
【大碌藕】 字面義為粗大的一段(即一碌,數(shù)量詞)蓮藕,用作比喻語,帶貶義,指責、諷喻他人之詞。指其人之為人或氣質(zhì),粗枝大葉,大手大腳,魯魯莽莽;卻又并非有意輕視。
【大曬】 在同類中權(quán)威最大的,“曬”表超過一切。建國時代,皇帝是全國范圍內(nèi)“大曬”的,故曰“至尊”,在省、縣、鄉(xiāng)、乃至一個單位,其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也是其相應(yīng)范圍內(nèi)“大曬”的。仿此,玩牌,玩“斗大”,輪至無人出更大的牌時,在已出的里面的最大牌,也謂之“大曬”。
【飛來蜢】 諺曰:“跛腳了哥(八哥),自有飛來蜢”,比喻意外地送上門來,不勞而獲的東西;也比喻那些自甘送上門去讓人處置的人。
【飛起來咬】 指生意人開高價,亂收費等。
【大癲大廢】 指放蕩不羈,隨意盡情玩樂,不顧天高地厚的生活作風(fēng)和態(tài)度。比如:“個(那)個人,大癲大廢過日子!”
【大耳! 指對事物漫不經(jīng)心、善忘的人,約相當于普通話的“馬大哈”。
【大陣仗】 指從事某項活動人多勢眾,規(guī)模或場面宏大,甚至超過必要的程度。
【下闌】 原指飲食服務(wù)業(yè)中的下腳料,如雞腳、菜頭菜尾、鍋巴、客筵吃剩菜肴之類。舊時按慣例均歸伙計公有作為小費之類分享,漸擴大到指一切殘余邊角料。比如:“呢把(這捆)菜心,條條食得,癥乜下闌!”
【口花花】 多嘴,隨便信口開河亂說一通,帶貶意。
【大石責死蟹】 “責”只取其音,本字原為“石乇”,古字,罕見,故不沿用;義為壓。比喻小人物、下級,被大人物、上級利用地位、權(quán)勢強制或壓迫接受某種處置,含無可奈何和并不甘心的不滿情緒?捎糜谧灾^或謂人。
【易話為】 易辦,好商量。比如:甲求乙籌借十萬元辦公司,乙說:“十萬喈!易話為!”
【沙膽】 與“斗膽”同義同用法。如:“你好沙膽!”
【化學(xué)】 作為俚詞,是形容詞,指徒有其表一觸即壞,或不頂用,不耐用,名不符實。
【牛精】 形容詞,指一個人的脾性暴躁、橫蠻,動輒發(fā)火罵人甚至要打人。
【手作仔】 名詞,建國前通用,今少用,義為手工操作的勞動者,是干手藝活人員的泛稱。如泥水、木匠、補鑊、鐵工、雜活等。
【牙擦】 形容一個人愛表現(xiàn)自己,爭說搶言,口不讓人,甚至表現(xiàn)為囂張、狂妄等作風(fēng)。有時還可說成“牙擦擦”。
【牙煙】 形容詞,危險的。如:“路窄車多,搭單車尾,太牙煙!
【無搭霎】 意含兒兒戲戲、似真似假。不認真、無章法、太隨隨便便,態(tài)度不嚴肅等等。
【車大炮】 有廣狹二義。廣義,談天,聊天,相當于四川人的“擺龍門陣”;狹義,說謊,吹牛。
【掟葫蘆】 掟音丁柄切(deη),摔、擲。義同車大炮、吹牛皮。
【扎扎跳】 意為坐立不安,躁動不定,一般因受刺激或遭突然事故所致。
【勻循】 指事物分布或結(jié)構(gòu)狀態(tài),義為均勻。也借指人的精神狀態(tài),如:“傻傻得勻循又好呀!”
【無厘頭】 從香港傳入的流行俚語,形容詞,義為“沒來由的”、“不知所謂的”、“沒意義”、“不實際”的。
【 符】“符”原指道家“符篆”、“符咒”,畫成某種圖案符號或兼寫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之類的文字,用以“作法治邪”、“請仙”及其他迷信活動。廣州老百姓受道教、迷信影響者向來不少,于是產(chǎn)生了表示有術(shù)可治者謂之“有符”,無術(shù)可治者謂之“癥符”。引申義為一點辦法也沒有。
【專登】 義近“故意”、“特意”、“存心”等,如:“ 系專登激我皍”(他是故意氣我的)。
【手信】 交際迎送訪會時,隨身帶備、相互饋贈以表心意的禮物。廣州人傳統(tǒng)風(fēng)俗。
【公仔】 特有俚詞,本指小泥人、布娃娃之類兒童玩具,實際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木偶戲叫木頭公仔戲;提線的叫扯線公仔;連環(huán)圖叫公仔書;還有公仔紙、公仔餅、公仔面、石灣公仔(陶瓷)。動物小玩意、變形金剛(玩具)等也叫公仔。
【馬騮】 廣州人一貫叫猴子為馬騮。孫悟空叫馬騮精,青少年俏皮的叫馬騮仔、馬騮女,過街穿巷的玩猴雜耍叫馬騮戲。
【精叻】 含有聰明、機智、能干、敏捷、話頭醒尾、舉一反三等意,其反義為蠢笨。
【撲水】 指千方百計到處籌錢應(yīng)急。
【甩須】 “甩”土音Let7,脫落。“甩須”,動賓詞組,字面義為胡須脫落了、拔掉了。常借用于交際場合,作“丟臉”講,作主動詞或被動詞,均含難下臺意,帶貶義。
【它條】 從容、輕松、舒適、自由自在?莎B用“它它條條”,義及用法相同,但比單用略含強調(diào)意。
【出糧】 發(fā)工資。源于舊時代“糧餉”、“錢糧”,建國后很多人已改言發(fā)工資或發(fā)薪水。
【出貓仔】 三四十年代通行至今,原指學(xué)生考試夾帶作弊行為,后廣泛流行,泛指作假、摻假、舞弊,相當于普通話“做手腳”。
【失魂魚】 原指被漁人撈捕時嚇至亂竄亂跳,好似驚慌到失掉魂魄似的魚,借以喻人,意為冒冒失失或驚慌失措、亂動亂闖。
【打波】 義為打球。幾十年前原為泛指玩球。波為英語ball的音譯。
【打荷】 “荷”字念h?陰上調(diào),不念“河”(陽平)義為低級雜工或輔助工,源于舊時代賭場或吸毒場所,職司伺候謂之打荷,后漸泛用于各業(yè)。建國后漸淘汰,近年又偶見個體小商招工啟事使用。
【打邊爐】 “邊爐”相當于普通話“火鍋”。多為歡聚性質(zhì)的享用。往時寒冬為主,近十來年有空調(diào)冷氣設(shè)備及受香港影響,發(fā)展為“四季火鍋”,盛夏亦可。
【打牙較】 義為閑談、聊天,約如四川的“擺龍門陣”。廣州人稱顎骨為牙較,此語修辭法略似普通話的耍嘴皮。
【打骰】 音“打色”,廣州人謂之“骰仔”,“打”意為擲。賭注下完后,骰仔一擲,各人贏輸便成定局。廣州人借此一擲之權(quán)威性以喻各業(yè),義為主管、負責、發(fā)號施令、說了算。
【打腳骨】 即封建時代的“剪徑”,在旅途中搶劫財物謂之打腳骨;又可引申以喻一切被迫的或勉強的破費。
【打斧頭】 原指舊時店鋪伙頭(炊事員)或住家傭人,買菜購物時做手腳扣吞一些錢,瞞騙主人。后廣泛使用于凡有錢銀經(jīng)手的人和事,相當于“揩油”或“撈油水”。
【正斗】 口語“正”念jeη3,借鏡切。義為質(zhì)量過硬的、真正名牌的、優(yōu)質(zhì)美好的。其反義為冒牌。
【立亂】 義為混亂,形容詞;重疊“立立亂”或“立立亂亂”,同義,表強調(diào)。
【發(fā)錢寒】 指某種人見錢便不顧一切,甚至不顧廉恥而去謀、去爭;或者想錢想到釀成病。貶義語。
【發(fā) 豆】 “ ”,土字,音熬,傻貌;“豆”音“竇”。為傻頭傻腦、麻麻木木的樣子,義同普通話“發(fā)愣”、“發(fā)呆”。
【發(fā)蜢蹭】 音maη2jaη2,一種爆發(fā)型的壞脾氣,特點是煩躁、易火,不管有理無理,都一觸即發(fā),聲大氣粗,惡形于色。
【發(fā)青光】 眼病的一種,即“青光眼”,其眼外觀雖無異常,但實際看不見東西。廣州人常借此以喻人,作為罵人或咒人語,指斥人家有眼也看不見東西。
【發(fā)燒友】 從香港傳進的新俚語,指愛好或迷戀某事物,到了不能自休、熱情有如發(fā)高燒的人。
【發(fā)花癲】 一種精神病,病因是失戀,或單思異性情緒失控。廣州人借作罵人語,尤以罵婦女故作妖冶者為多。
【電燈膽】 實物指燈泡,廣州俚詞是借以喻人,指其人是電燈泡一般不透氣(里面真空),為“唔通氣”之代語。
【白撞】 “撞”義為僥幸地“博一博”、“碰一碰”;“白撞”意為突如其來地出現(xiàn)。農(nóng)諺“早禾愛白撞”,指早稻性喜驟然而降的“白撞雨”。舊社會老百姓家門口常貼有“嚴拿白撞”的警告性字條,警告陌生而借故突然登門作案的歹徒。
【白鼻哥】 源于舊時粵劇,指專扮演某種丑角的角色。按化裝臉譜程式,此種角色照例鼻子整個突出地涂白色,專演陪公子上京考試到處鬧笑話的無能之輩。下場時必言“今科唔中,明科再來”,故舊諺有云“白鼻哥陪考”,并漸推廣用于嘲諷無德無才而又偏愛自吹稱能之徒。
【老鼠貨】 指來歷不明的私貨或贓物,喻其似老鼠般見不得陽光。
【死雞撐飯蓋】 字面義為宰了的雞放鍋里蒸,腳硬直,連鍋蓋也撐著蓋不攏。喻其人雖明顯理虧,本應(yīng)無話可說了,卻仍頑固說三道四地堅持、不肯認輸?shù)淖煊残U頂?shù)钠狻?/p>
【論盡】 指手腳不靈活、不敏感、行動遲鈍、笨手笨腳,多用以指老人。又有引申義,指遇到某種麻煩,如:急事趕路,途中因故被人糾纏不休,自語:呢回論盡嘞,過鐘嘞!
【有數(shù)為】 “為數(shù)”為生意人術(shù)語,意為盤算、結(jié)算、核估盈虧!坝袛(shù)為”義為“劃得來”。
【架勢】 形容詞,義含威風(fēng)、豪華、富麗、財大氣粗、排場等。
【扭偈】 第二字音gai2,加啟切,動詞。原指小孩子借故淘氣、執(zhí)意要求什么,F(xiàn)仍照用。又可引申用于成人,指故意抬扛、設(shè)障礙以達目的。
【扭紋柴】 “扭紋”與上目同義;扭紋柴則借柴喻人,義略同扭偈。
【拋浪頭】 貶義語,動詞。指虛張聲勢,狐假虎威,以嚇懾或壓欺對手。
【吹漲】 市井爛語,有教養(yǎng)者不用。動詞,帶挑釁性或泄憤性,含義約為“……奈……何!”主動、被動語氣均可用;如:“邊個(誰人)都吹唔漲(誰也奈何他不得)!”
【走鬼】 原為動賓詞組,指小販見警察來而趕快躲逃,源于40年代以前的香港。本謂之“走鬼佬”(英人),漸簡化為“走鬼”;近年變?yōu)閷S忻~,指廣州街上無牌小販。
【冷手執(zhí)個熱煎堆】 煎堆是舊時春節(jié)家家戶戶自制的油炸年宵品,此俗諺意為意外機會,冷不防執(zhí)得個新鮮熱辣的煎堆,實用于指意外獲得好物品、機會、人才等。
【拍拖】 原指河面機動小輪(俗稱火船仔)靠攏木船,帶之并行,謂之拍拖!芭摹闭摺安n”也,“拖”者帶著牽著走也。借以喻人,指男女牽手同行,尤指談戀愛者。
【事頭】 名詞,舊時泛指雇主,相當于北方話的老板(老闆)。
【老細】 由香港輸入的對資本家、老瞕等的通稱。
【炒魷魚】 作名詞,是粵菜菜式之一。歷來被泛用作動詞,義為解雇、辭退。源于舊時代,雇工被辭退時自己卷起隨身衣被鋪蓋便離開,卷成包袱;而“魷魚”炒熟后恰成卷筒狀。
【省牛黃】 牛黃是名貴中藥,即牛膽結(jié)石。據(jù)說舊時宰牛工人為他人宰牛時,發(fā)現(xiàn)牛黃而私自匿取之,即使牛主追要也不給,謂之省牛黃。后泛指強取他人東西的行為。
【穿煲】 沙鍋,廣州叫沙煲。秘密自行暴露或被揭破,廣州話謂之穿煲。相當于普通話“露餡”的含義。
【貼錯門神】 建國前,廣州民間也興貼門神,左右門兩像臉面相向,貼反了則相背。老百姓借此以喻人事,指夫婦或原來相好者,因事失和,互不理睬。
【做鬼頭】 貶義俚語。出賣朋友、或暗中告密、栽贓害人的人,謂之鬼頭仔;干這類勾當?shù)男袨橹^之“做鬼頭”,或簡稱“做鬼”。
【倒瀉籮蟹】 傳統(tǒng)俚諺!盎j”,北方謂之“筐”、“簍”。傾倒了裝螃蟹的籮,蟹群亂走四散,收拾的困難和麻煩可想而知,借此喻狼狽不堪、手無足措的情景。
【捉字虱】 指有意挑剔別人文字、語言中某些用得不準確、有歧義或有疏漏的詞語,刁難或嘲諷對方,或進行詭辯。
【滋油】 土詞,相當于從容不迫、慢慢吞吞,可疊用,“滋滋油油”。由于發(fā)音近似“豬油”,加之原來部分南海、順德原籍人鄉(xiāng)音影響,因而有時被故意以“豬油”作雙關(guān)語代之使用。如:俗諺“好似食成擔豬油”,意即指人行動過于慢條斯理。
【揸拿】 “揸”相當于“抓”,手持、手握,同義動詞疊用,引申為“把握”、“可靠”。建國前市面涼茶檔廣告歌謠:“神農(nóng)茶、神農(nóng)茶,清熱解毒有揸拿”;意即“有把握”、“靠得住”。
【擺烏龍】 烏龍指辦事糊涂、事理顛倒、是非不分、張冠李戴、敷衍了事之類!盀酢闭,黑也,寓不清不楚意。
【滾友】 水沸時在鍋中先有聲然后發(fā)泡對流,廣州人借此形象以比喻人,指其人的行為似沸水對流般到處竄來竄去、挑動事端、制造是非,以圖達到某種個人目的。其行為謂之滾,其人謂之滾友。
【縮水】 指棉織品、布料之類,浸水晾干,比原來尺寸短了、窄了,俗語謂之縮水,近年人們又借此作引申義,指貨幣貶值為“銀紙縮水”。
【縮紗】 集體進行某種活動,參加者中途自行退出或見危難而逃避。義同退縮。
【生猛】、【生勾勾】 形容詞。活生生,尤指活動得很精神、很帶勁的。如“生猛海鮮”!肮垂础睘椤吧钡男稳菪栽~尾,只加強“生”的表義而本身并無實義!吧垂础敝溉酥肝锞,隱含不要當他(它)死或病了(或熟了)。如:“老王還生勾勾。”
【粵語俚語】相關(guān)文章:
粵語俚語匯總(下)05-23
常用英式俚語盤點09-30
與時間有關(guān)的英語俚語06-30
商務(wù)日語里的俚語大全06-29
如何學(xué)習(xí)粵語09-23
粵語里的補語06-11
粵語日常對話10-08
粵語韻母的發(fā)音08-14
粵語的發(fā)音方法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