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jié)的習俗:迎紫姑
迎紫姑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tǒng)民俗活動。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來歷
主要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
最早的關于紫姑的記載,見于南朝劉敬叔的《異苑》卷五,說紫姑神早已有之,她原是一戶人家的婢妾,因被主婦所嫉恨,總讓她干臟活加以折磨。紫姑不堪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
說法二
《顯異錄》:“紫姑,菜陽人,姓何名楣,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于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廁間迎祀,以占眾事。俗呼為三姑。”(此說法與劉敬叔的《異苑》中所載相左,但《顯異錄》卻記載得有名有姓),(以上兩種說法的現(xiàn)代文通用解釋:紫姑,又名廁神,唐武則天垂拱元年時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何媚的丈夫并把何媚納為侍妾,引起李景的大老婆的妒恨。在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夜里,大老婆將何媚“陰殺于廁中”。何媚冤魂不散,李景上廁所時,常聽到啼哭聲。后來,此事被武則天聽到了,“敕為廁神”。也有的說被天廷知道了,“天帝憫之”,命為廁所之神。)
說法三
此說法出自《封神演義》中云霄、瓊霄、紫霄三位仙姑擺黃河陣的故事。這三位仙姑的哥哥(后來被封為財神爺?shù)?趙公明,應聞太師之請,幫助殷紂王打西岐的周國,被陸壓道人施法術弄死。三位仙姑為兄報仇,就擺下了黃河陣,用混元金斗這件法寶,把元始天尊十二弟子的大部分打進了黃河陣。后來元始天尊和老子大施法力,破了黃河陣,三位仙姑喪命。姜子牙封神,三位仙姑就成了坑三姑娘。原來她們的混元金斗就是子孫桶,也即馬桶,故為廁神。
2習俗
俗稱請屙缸姑娘。舊時,正月十四夜當?shù)赜姓堝砀坠媚锏牧曀。姑娘們把一只四周綴以紅色皺紗的淘米筲箕,作為轎子到屙缸邊去迎紫姑,屙缸要選使用時間久,且無破損,最好缸外生青苔的。姑娘們一到屙缸邊就焚香燃燭,虔誠讖念:“請姑娘到阿拉家里去聊聊天”。要占卜今年年景好壞,甚至問自己婚配恰當與否,可用一只食指抬著筲箕,在筲箕的邊上插上一支簪子,當作“乩筆”,在撒滿松花的桌子上請屙缸姑娘寫字或畫花,任你猜度。要問小孩子今年幾歲了,“乩筆”就會上下顛動,顛了幾下,這個小孩就是幾歲了。由于紫姑干的活都是倒屙缸、刷馬桶的臟活、粗活,有的地方就以請水缸姑娘、井頭姑娘代之,以示姑娘清白。如郭巨一帶請的就是井頭姑娘。
3稱謂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漢族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 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漢族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
4紫姑
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神話中廁神名。又稱子姑﹑坑三姑。相傳為人家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役。正月十五日激憤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廁間或豬欄邊迎之。見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五﹑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一說,姓何名楣,字麗卿,為唐壽陽刺史李景之,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殺于廁中,上帝憐憫,命為廁神。舊俗每于元宵在廁中祀之,并迎以扶乩。事見《顯異錄》以及宋蘇軾《子姑神記》。
另一說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xiàn)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利川市毛壩鄉(xiāng)是該市土家族聚居的地區(qū)之一。這里有一臺古老而獨特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迎紫姑”(又名請七姑娘),是土家人在歡度春節(jié)時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
從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土家山寨張燈結(jié)彩,周圍四鄰不分男女老少都聚到一個寬敞的堂屋里面,圍成圓圈,中間放上一把椅子,椅子上坐著一個穿戴著女人服裝的忠厚男人,這就是所謂的紫姑(七姑娘)了。
5特點
迎紫姑俗稱請屙缸姑娘。舊時,正月十四夜當?shù)赜姓堝砀坠媚锏牧曀。姑娘們把一只四周綴以紅色皺紗的淘米筲箕,作為轎子到屙缸邊去迎紫姑,屙缸要選使用時間久,且無破損,最好缸外生青苔的。姑娘們一到屙缸邊就焚香燃燭,虔誠讖念:“請姑娘到阿拉家里去聊聊天”。要占卜今年年景好壞,甚至問自己婚配恰當與否,可用一只食指抬著筲箕,在筲箕的邊上插上一支簪子,當作“乩筆”,在撒滿松花的桌子上請屙缸姑娘寫字或畫花,任你猜度。要問小孩子今年幾歲了,“乩筆”就會上下顛動,顛了幾下,這個小孩就是幾歲了。由于紫姑干的活都是倒屙缸、刷馬桶的臟活、粗活,有的地方就以請水缸姑娘、井頭姑娘代之,以示姑娘清白。如郭巨一帶請的就是井頭姑娘。
請姑人先用簸箕或筲箕將紫姑的頭面遮住,然后一邊用筷子有節(jié)奏地敲打箕底,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一會兒,紫姑便掀開簸箕,舞著手絹,忸怩作態(tài)地跳了起來。這時,周圍的人們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都亮出自己的歌喉,齊聲高唱采茶歌。你唱得快,紫姑就跳得快。你唱得好,紫姑就跳得歡。
6歌詞
從正月一直唱到臘月,反復變換,詞調(diào)各異,隨著采茶歌優(yōu)美的旋律,紫姑飄飄搖搖,隨心所欲地擺出各種舞姿,時而耕耘,時而收獲,時而打魚,時而狩獵,整個土家山寨都沉浸在一片愉快生活的歌舞聲中。
7古籍記載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漢族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漢族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
元宵夜迎紫姑是為了扶乩。這一風俗,大約始行于唐朝。李商隱《昨日》詩中云:“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他又在《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詩中,有“身閑不睹中興事,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的句子。到了宋代,更為流行。從蘇東坡《子姑神記》中“衣草木,為婦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畫字……”,可見扶乩活動的端倪。至明、清,這一風俗則已較為固定。扶乩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廁所或豬欄邊進行,有的是用舊衣服包在掃帚上或用玉米稈、稻草扎人,并糊以五顏六色的彩紙,用葫蘆瓢等畫成紫姑的頭臉。迎紫姑時要念咒語:“子胥(其夫)不在,曹夫人(大婦)已行,小姑可出嬉。”如果掃帚變重,表示紫姑神降臨,就可以向紫姑卜問能以數(shù)字回答的問題了,據(jù)說掃帚會點頭作答。有的地方則不以掃帚等扎紫姑神,而是“提豬覺重者,則是神來,可占眾事。”
迎紫姑
沙地人原先主要由紹興遷移而來,其風俗習尚大多傳承于紹興。但是南宋嘉泰《會稽志》、寶慶《會稽志》,新修的《紹興市志》,以及現(xiàn)在可見的蕭山歷代縣志,都沒有關于接紫姑扶乩的記載,可見越地是不大流行這一風俗的。那么,沙地何以偏偏得以盛行?
原來,正月十五自古就是中國漢族民間的一個重要節(jié)令。早在元宵觀燈的風俗還沒有興起以前,南朝文學家吳均的《續(xù)齊諧記》就記載了這一天是農(nóng)家祭祀蠶神的日子。后來,隨著紫姑神的廣泛流傳,人們又將祭祀蠶神與拜迎紫姑的活動連在一起。通過接請紫姑,占卜新年蠶事!肚G楚歲時記》是這樣記載的:“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而這種風俗,在養(yǎng)蠶業(yè)發(fā)達的江浙一帶又最為流行。沙地自明末清初開墾以來,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蠶桑是與棉花并舉的兩大產(chǎn)業(yè)之一,流行接紫姑占蠶桑的風俗,也就在情理之中。
百里不同風。在沙地,人們認為紫姑神是一個年僅幾歲的小姑娘,其職能是管理灶下灰倉的,并稱之為“灰紫姑娘”。接請的時間不在十五,而在十四的晚上。接請灰紫姑娘者,必須是尚未出嫁的大姑娘,男人須回避,據(jù)說只有這樣,灰紫姑娘才會“出來”顯靈。凡接請的人家,不僅要在臘月廿三送灶時專門用面粉或米粉做一只“謝灶雞”,恭請灶司菩薩享用,而且自正月初一至十四夜接紫姑前,必須保持灶下灰倉的干凈。因此年內(nèi)做年糕前就都撤清了灰倉,凡火熄灰、火缽頭灰等不再倒入。
接請、扶乩,整個過程都是靜悄悄進行的,據(jù)說灰紫姑娘很怕羞。大姑娘先在灶前焚香、點蠟燭,爾后在平攤著一些米的桶盤內(nèi)插上三支香,點燃,手托桶盤于灰床上,口念咒語。咒語與別處不同,很富于詩意,其詞云:
正月清來二月明,
三月桃花開來百草青;
百草青來百花明,
我接灰紫姑娘看龍燈;
上轎看龍燈,
落轎看馬燈;
灰紫姑娘上轎哉則話(說)一聲。
大姑娘連念七遍這套咒語,就將桶盤端開來。站在她身旁的另一人(也必須是女的,但年齡要求不大嚴格),手中擎?zhèn)竹淘籮,一并走出來。到得堂前,將桶盤置于桌上,在竹淘籮的邊上插一根筷子,使之下垂,然后兩人各用一只手指托住淘籮邊,懸于桶盤上。接著,就問灰紫姑娘的年齡:“灰紫姑娘哎,依今年幾歲哉?”如果淘籮晃動三下,筷子就在米上點三下,意即三歲。如是點五下,則是五歲。據(jù)說至少是點三下,最多則不超過七下,說明灰紫姑娘都是在三歲至七歲之間的;易瞎媚“回答”了年齡,表明已被接出,問卜能繼續(xù),反之則不行。所問內(nèi)容以蠶事為主,據(jù)說“回答”蠶事最靈敏,但許多人家也問別的事情。比如,不事蠶桑,而種棉花、麥子的人家,問的就是棉花、麥子的收成。無論問哪樣,必須讓灰紫姑娘能以數(shù)字作答。如問:“灰紫姑娘哎,今年伢個蠶花有幾成好收?”點六下是六成,點四下是四成;如問:“灰紫姑娘哎,伢爺爺個毛病今年會弗會得好?會得好,點雙數(shù)。”答案便清楚無疑。都說接灰紫姑娘出來顯靈很罪過,因而扶乩時間都不長,無關緊要的事也就不問。事情問完后,最后問灰紫姑娘要什么。如果筷子在米上畫出一只元寶圖,就燒一串紙元寶給她,以示謝意。當然,所畫的圖案假如不是元寶,想必扶乩者也會認為是元寶的。這是一廂情愿的感謝,而紙元寶又都早就準備在那里。
正月十四晚上,當姑娘們正在悄悄接請紫姑神的時候,男孩們則在野外忙于燒蝗蟲的活動。這一活動,無需人發(fā)動和組織,都是男孩們自發(fā)式的行為。為了趕上燒蝗蟲的時刻,男孩們總是顧不上好好地吃一碗元宵節(jié)的特色晚餐——油菜蕻炒年糕,便早早地來到了野外。等到天色將暗未暗之際,他們就焚燒塘邊的蘆葦、埂上的茅草,或者用自家的絡麻稈、麥草、竹梢等扎一個火把,在田野上邊跑邊燒,又大聲高呼:“嘩啦嗬——!嘩啦嗬——!嘩啦嗬嗬嗬嗬嗬——!”于是,廣袤的沙地平原上,星星點點的火把、火堆亮了起來。隨之火點越來越多,叫聲越來越響。轉(zhuǎn)眼問,到處都是流動的火光了。如此興高采烈地放火燒草,據(jù)說為的是燒死蟲卵,并積灰肥田,以兆豐年。
8與燒蝗蟲
燒蝗蟲這一節(jié)令風俗傳承于海寧(赭山、南陽一帶,系清嘉慶年間由海寧劃歸蕭山),其之所以流行,與沙地歷史上蝗災頻仍有關。有史記載的1929年蕭山特大蝗災,就發(fā)生在沙地;认x,形似大頭蚱蜢,后肢發(fā)達,善于跳躍和飛行。它以禾本科植物為食,堅硬的口器能將整株棉花、玉米吃得只剩一截光桿,又具有群棲的習性,且繁殖力極強,干旱季節(jié),蔓延特別迅速,常常是黑壓壓一片鋪天蓋地飛行,所到之處,大片農(nóng)作物遭受毀滅。以前沒有農(nóng)藥治蟲,惟用人工捕捉。而蝗蟲是以短而彎曲的產(chǎn)卵管鑿土產(chǎn)卵的,并成塊產(chǎn)在莊稼根部,除掉卵巢的主要辦法就是用火燒。元宵節(jié),春節(jié)活動至此而盡,春耕生產(chǎn)即將開始。將燒蝗蟲列為元宵節(jié)的一項內(nèi)容,寓有不忘蝗災、以農(nóng)為本的用意。
蕭山舊縣志皆云:“東土之民多敦樸而或失之鄙瑣,西土之民多褥禮而或失之虛文。”作為蕭山東土的沙地,燒蝗蟲或因鄙瑣而為志書撰述者所不屑,其實,它充分透露著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敦樸”;相比之下,西土的燈籠倒真有點失之“虛文”了。
【元宵節(jié)的習俗:迎紫姑】相關文章:
關于中秋節(jié)請月姑的習俗簡述09-13
關于萬紫千紅迎國慶手抄報07-02
元宵節(jié)習俗07-24
元宵節(jié)飲食習俗02-02
元宵節(jié)的習俗圖片06-24
元宵節(jié)的由來及習俗03-09
北方元宵節(jié)的習俗02-03
麻姑茶的功效與作用05-26
元宵節(jié)吃湯圓的習俗12-23
各地元宵節(jié)的習俗及美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