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四川省少妇一级毛片,老老熟妇xxxxhd,人妻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小學心理學教育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tǒng)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小學心理學教育論文1

  摘要: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該如何把心理學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每一個教師都關注的問題。本文闡述了教師從教學思維的角度出發(fā),學習并運用心理學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運用心理學的基礎上要認識學生個體心理,并且研究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心理學;小學教育;應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知識的認知度逐步提高,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不斷改進教育教學事業(yè),研究新的教學理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急需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教學的心理技能。在課堂上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注意傳授知識的實用性和操作性,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對于教師來說,簡單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教學方式,要從認識學生群體心理出發(fā),協(xié)調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教學給教師賦予了更艱巨的教育任務。在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學會將心理學運用到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掌握并且能夠熟練地運用心理學,下面開始談談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一、課堂上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

  多年來,人們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就是老師教,學生學,把學生當做學習機器。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這種以往的思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教育,從以前的教師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改變成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從教育的長遠來看,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有感性的人。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研究證明,教師在教好學生的時候只教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教師要學習心理學,在學生的教育上要更加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時教師還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出相應的教育方式,這樣對教育的長期效果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全面把握課堂氛圍

  教學的中心是學生,教師首先要了解教育的對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接觸學生,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個人性格、特長等等。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教師愛的教育,無私的奉獻,還需要教師認識到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教師還需要全面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出因材施教。教師要運用心理學,理解學生心理,不能認為所教育對象都是一樣的。教師要能把心理學運用于教學中,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獨特的個性。在教學上教師要做出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教師要改變他們的心態(tài),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只有改變他們過去的權威態(tài)度,用友善的面孔和平等和諧的語氣來教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個性受到尊重,情感被理解,行為被鼓勵,努力得到肯定。這樣,他就可以毫無顧慮地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當然,要想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教師就要充分的了解學生,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多溝通,多關心和照顧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溫暖。教師要有愛心,如果教師沒有愛心,那么教師會與學生之間產生隔閡,拉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遠離父母以后,最親近的人便是老師,所以老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在上學時尤其渴望被關心和愛。在生活中,當他們遇到挫折,他們第一個就會想到老師,并且他們的這種需求非常強烈。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情感投入,給學生向家人一樣的溫暖和關懷,激勵學生去學習,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

  三、熟練運用心理學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學對于教師來說就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去學習。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思維能力的理性認識。當教師的知識水平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教師的教學能力就會顯著的提高,就更容易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ㄒ唬⿲W生情感的培養(yǎng)

  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運用正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僅僅有好的教學理念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情感教學。學生從教師的情感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多學習的興趣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夠更輕松的學習知識。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情感投入到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中把情感發(fā)揮到課堂中,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情感就會從中學習,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謝謝習慣。所以說,教師運用心理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重要,并且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教師,也是心理學家”。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心理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應該記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關系上應該是平等的,盡管他們的角色不同。教師應在保證正常教學和學習的前提下,對每個學生都應該關心,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通過多種途徑,我們才能深入了解學生,達到成功教育的目標。

  (二)互動在課堂的應用

  互動是教師與學生雙向溝通的一種教學方式,互動可以讓教師更好地去了解每一個學生;咏虒W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的改變課程結構,做到變化自由;咏虒W模式要求學生作為主體,教師配合學生去探索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沒有否定教師的地位,而是做到互相配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保持積極、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要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的互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促進教學活動的實施,一定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知識是良好教育的基礎。鼓勵小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他們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才能更加努力的學習。教師還需要定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建立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所以,學生感到孤立的時候才能夠感到集體的溫暖,幫助他們糾正不健康的心態(tài)。一個真正的教師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還應該是一個心理醫(yī)生,在學生學習的道路上指導學生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郏保菀鬅ǎ疁\談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7(15).

  [2]張維蘭.淺談心理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4).

小學心理學教育論文2

  摘要:將積極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相結合,能促進中小學教師反思師生關系,并激發(fā)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情感,這也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要求。文章探析了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指出積極心理學能為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積極心理學在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教師發(fā)展

  一、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及其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種全新心理學理念。此前,心理學主要的用途是治療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以醫(yī)生治療患者的方式處理心理問題,這種傳統(tǒng)心理學也叫消極心理學。不同于消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發(fā)展?jié)撃芎兔赖,要求心理學家用欣賞的眼光挖掘人的潛能,研究人類的積極人格,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強調人的價值。[1]它利用人類內心深處自我實現的需要,激發(fā)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義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三大支柱包括快樂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義地生活,致力于使人們生活得更美。[2]它將心理學從研究和治療病態(tài)心理拓展到研究人類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學發(fā)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積極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相結合的意義

  一是積極心理學豐富了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內容。繼續(xù)教育是提升中小學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方法,對完善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促進中小學教師發(fā)展至關重要。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通常包括職業(yè)道德培訓、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等,但隨著社會發(fā)展,各研究領域之間互相交叉,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應適當借鑒其他學科領域的發(fā)展理論,以拓寬自身改革的道路。積極心理學在吸納傳統(tǒng)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實證的方法探索、發(fā)現、驗證和預測人類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徑[4],豐富了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內容,增加了傳統(tǒng)繼續(xù)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觀念,拓寬了原有的改革路徑,促進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發(fā)展。二是積極心理學有助于激發(fā)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情感。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有助于激發(fā)和喚醒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巨大潛能,激發(fā)人的積極情感和觀念,如樂觀、勇敢、幸福感等。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證實,相對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積極觀念的人有著更好的社會道德、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2],他們在面對逆境時能更輕松應對。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這種積極的觀念非常重要。有了這種觀念,在面對來自上級、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時,他們能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此外,積極觀念能使教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積極樂觀,心情更加愉悅。因此,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應該大力運用積極心理學,激發(fā)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情感和觀念,使之塑造積極人格。三是積極心理學能促進中小學教師反思師生關系。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始終處于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在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教學僅僅是主體對客體作用的一個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發(fā)展。學生是主體性與能動性統(tǒng)一的個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有自己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當今社會,互聯網迅速發(fā)展,信息高速傳播,中小學生的思維、視野較以往更加開闊,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容忽視。積極心理學倡導用開放、欣賞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潛能、動機和能力[1],受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接受積極心理學理念,掌握積極心理學的運用方法,有助于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挖掘、發(fā)揮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學習和教育目標實現,也有助于他們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進而打破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師生平等的關系。

  三、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積極心理學理念符合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目標。保持積極向上態(tài)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態(tài),戰(zhàn)勝逆境,取得成功。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情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和積極社會組織系統(tǒng)的營造,展示了一種積極教育的理念。[5]這種理念符合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發(fā)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目標的達成。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除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還應使受訓教師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形成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就教師而言,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除了學科性知識,還應具備條件性知識和自我健康發(fā)展的能力;就學生而言,中小學學生年齡偏小,有些學生未意識到心理已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更不會及時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是任消極情緒不斷發(fā)展。中小學教師掌握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后,就能更好地幫助中小學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樂觀。二是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心理品質與中小學教師所需心理品質相符合。積極心理學理論要求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人類蘊藏的潛能,積極挖掘人類固有的優(yōu)秀品質,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的內在潛能,強調人的內在價值。積極心理學理論充分研究和利用人類自身內在的積極品質和優(yōu)秀力量對抗人生遭受的苦難與困境,引導人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更好地收獲人生幸福和快樂。將這些心理品質遷移到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中,能促使他們保持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熱情參加繼續(xù)教育,形成主動參與繼續(xù)教育的學習氛圍,進而帶動其他老師一起參與繼續(xù)教育活動。此外,還能使中小學教師形成激發(fā)自身潛能、增強專業(yè)知識、不斷促進自我發(fā)展的心理品質。具備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教師更容易在教育活動中保持信心,在學習與工作感受幸福和創(chuàng)造幸福。三是積極心理學與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價值相聯系。積極心理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思想,倡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fā)揮每一個人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心理學的積極作用和影響,體現普遍意義的博愛與人性。積極心理學不僅將人類自身的優(yōu)點看作可以用來克服其缺點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于通過不斷激發(fā)人類內在的優(yōu)秀品質,研究和促進整個社會持續(xù)、和諧發(fā)展。此外,積極心理學能夠培養(yǎng)個體作為社會一分子所擁有的那份積極而強烈的歸屬感。這份歸屬感能促使個體認同自身是整個社會和國家中的成員,進而更加積極地面對自己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在保持自己優(yōu)秀的同時促進他人變得更加優(yōu)秀、更積極向上。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重視中小學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為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繼續(xù)接受教育的條件,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fā)展及實現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積極心理學中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有利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活動更好開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路徑

 。ㄒ唬┴S富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視度和關注度越來越高。繼續(xù)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是我國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大變革,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終身教育、終身培訓觀念,通過不斷教育培訓補充和更新知識[6],補充知識漏洞。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吸納了眾多心理學理論研究成果,為許多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這些優(yōu)秀研究成果也能為中小學繼續(xù)教育所用,為中小學繼續(xù)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為中小學教師培訓增添新內容,彌補原有教育在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逐步表現出的不足,使繼續(xù)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愈趨完善。除了旨在彌補教師的知識缺陷、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還應當關注教師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現實的教師繼續(xù)教育往往擺脫不了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忽視了教師個體的全面發(fā)展,這恰恰是積極心理學能彌補的部分。積極心理學強調挖掘人的潛能,致力于培養(yǎng)積極的人格,這對提升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fā)展大有裨益?梢,積極心理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中小學繼續(xù)教育在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fā)展的知識方面的缺陷,使繼續(xù)教育內容更加完善。

 。ǘ┱{適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對象

  現行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活動具有比較明顯的計劃管理色彩,從中小學、縣(區(qū))、市、省到國家級的中小學教師培訓通常是“強制的榮譽和福利”,因此中小學教師自身并沒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參與繼續(xù)教育的表達權和選擇權,這種“強制”的繼續(xù)教育會促使受教育對象通過“軟抵抗”的形式,表達對現行繼續(xù)教育活動的不滿,即在繼續(xù)教育活動中表現為“出工不出力”[7]!败浀挚埂北硎局行W教師在繼續(xù)教育組織(管理)者面前常常表達“同意學或者愿意學”,但在繼續(xù)教育的實際活動中“身在曹營心在漢”。換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訓,實質上在培訓課堂“隨身攜帶”其他任務。在接受繼續(xù)教育后,部分中小學教師并沒有將在培訓中獲得的教育知識運用于實際教育工作,沒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此外,參加培訓的教師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yè),具有不同的水平,有著不同的參與目的,希望從培訓中學習的知識并不同,但是繼續(xù)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是有限的,對不同教師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也無法關照到所有參與課程培訓的老師。積極心理學認為,當自主、能力、關系三種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滿足時,最有可能激發(fā)人的內在動機。將積極心理學理念應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在繼續(xù)教育培訓中培訓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給予教師一些空間去發(fā)揮,使他們更具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樣對培訓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服務于不同教師的個性需求,增強繼續(xù)教育效果。

 。ㄈ┘訌娭行W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

  按照我國現行管理體制,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基本是由各區(qū)縣的教師進修學校或者是教育培訓單位負責。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一安排與計劃,通過教師進修學校,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不可否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中小學教師的素質水平,加強了他們的業(yè)務能力,為我國中小學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貢獻了積極的力量。但是,由于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監(jiān)督與考核,有時行政主體缺位,有時管理職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訓規(guī)定存在漏洞,導致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難以充分激發(fā)中小學教師的主體精神?傊,我國目前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機制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積極心理學旨在促進人類持續(xù)探索自身的積極力量,使人自發(fā)追求幸福。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主要通過組織中小學教師參與繼續(xù)教育活動,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的總體教學能力,促使中小學教師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質量的辛勤園丁的角色。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和積極心理學都包含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將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組織系統(tǒng)理論應用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管理活動中,有助于解決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過程中效率低、教師主體性弱等問題,有益于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活動的開展。積極心理學中組織系統(tǒng)理論的應用,可以增強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發(fā)展前景更加光明。積極心理學中的組織系統(tǒng)理論還能夠改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態(tài)度與看法,使整個社會形成支持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的良好氛圍,從而幫助中小學教師克服對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管理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郏保堇罱鹫,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2]陳銀平.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郏常蓠R瑩.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管理觀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陰對心理學發(fā)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5]姬興濤,孫東梅,杜紅.積極心理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論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4):50-52.

  [6]馮琳.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7):112-113.

 。郏罚萃鯇帲柚行W教師繼續(xù)教育活動中的“軟抵抗”現象[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7):60-62.

小學心理學教育論文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號文件《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在通過對社會、學校、家庭進行走訪調研,并對不同程度厭學的學生采取問答測驗、調查問卷、個別談話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后,發(fā)現學生厭學的原因絕大多數是源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教育方法不當

  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常見的不良方法如下:

  1、順其發(fā)展的思想嚴重

  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就完成了任務,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何很少及時過問,孩子做得好與壞不及時采取措施給予肯定,指出努力的方向。導致學生缺乏責任心與上進性,如上課自由散漫、自主性、積極性較差、不愛說話、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學習,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從而產生厭學的心里。

  2、期望過高的現象嚴重

  部分家長自己沒有文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對孩子要求無限度地升高,不講究方法,手段粗暴,這樣非但達不到要求,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導致厭學。如新圩鎮(zhèn)沙路小學的姚俊秀同學,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一至三年級時都是班上學習委員,酷愛學習,遵守紀律,聰明活潑,是老師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驕傲。但由于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過于完美,父母要求女兒每門課的成績必須在90分以上,由于試題的難易程度所致,有時考試成績雖然在班級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滿意,對她嚴厲批評。在父母的嚴厲管教下,各種學習絲毫不敢怠慢,姚俊秀同學的心理壓力很大。從四年級開始,她感到力不從心、疲憊不堪,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學習也產生了厭倦,尤其對考試產生了恐懼。結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嚴重的身心疲勞,厭煩學習,造成逃學。

  3、教育方法不和諧的現象較為普遍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本來就很難達到統(tǒng)一,尤其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農村家庭中的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一年四季在外,偶爾回家對孩子特別疼愛,甚至溺愛,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其次,農村三世同堂的家庭較多,爺爺奶奶與爸爸媽媽的要求又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使孩子總覺得有避難所。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

  實施素質教育雖然多年,但由于農村教師嚴重缺乏,造成教師承擔的教學科目多、教學任務非常重、壓力特大、教學評價還片面的以分數為主,這些導致教師無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相當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急功近利,不顧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疲勞轟炸,評價方式單一,致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心理。正如新圩鎮(zhèn)沙路小學五年級的寧旭同學說得好:我原本是一位很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有一次我因一道題不會做,老師隨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豬一樣笨!難道我真的這樣笨嗎?從那以后,我再不想上數學課了??老師一句不恰當的評語,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嚴重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一生中留下

  創(chuàng)傷,這位學生從此不再喜歡數學課了。為了逃避數學課,造成厭學、逃學。

  三、學生的學習障礙

  1、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但大多數學生缺乏老師的及時指導,難以形成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欠缺,學習效率不高,導致其產生厭學心理。

  2、注意力缺乏和多動現象嚴重

  原因之一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法欠妥,原因之二實施新課程以來,提倡教師教學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內容以活動的形式呈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課堂活了。但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應用、駕馭課堂、調控課堂能力還很欠缺,導致學生更有可乘之機。

  3、學生惰性現象嚴重

  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每個家庭中的孩子急劇減少,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家長很少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長期以來學生養(yǎng)成懶惰習慣。主要表現在:學習被動,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在學習任務稍微重的情況下就對學習厭倦。

  四、校園生活單調

  1、過分的強調安全,取消一些體育活動。

  由于經費的制約,農村小學本來體育器材就少的可憐,學生的課間幾乎沒有活動,再加上這幾年學校過分的抓安全,為了安全將學校僅有的體育器材收放起來,如高低杠、山羊、木馬、鐵環(huán)等。取消一些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如爬山活動,春秋游活動,野炊活動,一年一度的學校運動會等。

  2、圖書的借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近年來學校的各種檢查一波接一波,學校為了迎接檢查,寧可把貼著整齊劃一標簽的圖書放的陳舊,也不借給學生閱讀,學生除了僅有的課本以外,幾乎無別的書可閱讀。

  3、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跟不上。

  五、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社會中缺乏文化氛圍,學生常常見到的活動多為喝酒、打麻將、聊天、游戲、網上聊天、玩臺球。很少見到具有文化氣息的活動。

  改變農村小學生厭學現象的教育對策:

  對于厭學的學生,教育的關鍵不在于對其增加學習的壓力,而是要培養(yǎng)其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興趣,教給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教師和家長要戒急、戒懲、戒棄。教育的急和懲會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從而失去自信和自尊。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科學的方法,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看待。勤于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困難,并及時幫助。以鼓勵為主,不能用懲罰代替教育,在遇到挫折或學習效率不高時,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不輕言放棄。

  一、我國心理學工作者隋光遠的研究表明,向學生講明積極的、正確的特點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闡明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并組織學生就此進行討論,可以讓學生更多更好地將學習成敗做出正確的、積極的判斷。影響學生學業(yè)的因素除努力外,學習方法、家庭環(huán)境、教師等也不同程度地對學業(yè)產生影響。與此同時, 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結構特征、成就動機水平不同、以前在學業(yè)上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他們各自獨特的、相對穩(wěn)定的歸因風格。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既要使學生意識到影響學習的多個因素,又要考慮到他們的不同學習的風格, 使學生在努力學習時與現實相聯系,針對自己個別差異進行學習。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克服厭學情緒。

  小學生的注意力具有不穩(wěn)定的特點(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只能持續(xù)7—8分鐘。教師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應用不斷變換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真誠及時的評價,幫助孩子樹立自尊和自信。可以充分利用班隊會、主題會、興趣活動等適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教育。給厭學學生更多的關愛,充分挖掘厭學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引導其一步一步努力向好的方面發(fā)展。要以身作則,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孩子掌握科學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孩子就如同找到點石成金的手指。

  科學奠基人貝爾納曾經說過: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礙才能的發(fā)揮。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2、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論強調了“自我效能”的高低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認為那些自我效能低的人,在選擇和完成任務時經常流露出“我不能”的信念,把成功看作是外部不穩(wěn)定因素所致,而把失敗歸結于自己能力差,從而使個體對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見,教師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克服學生厭學情緒。為此應注意一方面,使每個學生有多次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強,增強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使用恰當的情緒表達和言語評價。對不同的學生區(qū)別對待,使其增強學習自信心。另外,把握好教材和考題的難易程度,過易或過難的教材和考題不利于學生恰當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

  3、教師應控制自己的行為。學生對學業(yè)成敗常常受到一些重要人物的影響,如教師、家長和伙伴等,而其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敗的影響最大。因此,要使學生對其學業(yè)進行適當的引導,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其一,教師要有民主型作風。教師的作風可劃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類。不同的教師作風導致不同的教學心理氣氛和師生關系,并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敗。只有教師具有民主作風,才有利于學生進行適當的自我學習。其二,教師要寄予學生適當的期望。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期望水平,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感,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模式。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寄予高期望, 學生成就不高,會產生壓力和過度焦慮,對能力不高的學生,教師期望低,并伴有同情和額外幫助,這些學生有自卑感,甚至產生習慣性無助感。因此,教師對不同學生寄予適當的期望水平有利于學生的自我學習,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4、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要達成共識,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并承認孩子在智力、能力上有差異,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多關心愛護孩子,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要固定的學習時間。購買必要的讀物和學習資料。有時家長應帶頭學習,為孩子做學習的表率,并與孩子一起學習,相互學習,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合理安排業(yè)余生活,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分擔其所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努力創(chuàng)造公平、和諧的家庭氣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不要對孩子施加題海戰(zhàn)術和培養(yǎng)所謂的特長,使孩子精力充沛健康成長。

  5、要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定期召開家長會,談心會,教師與家長要勤聯系,對學生一段時間的表現及時溝通,發(fā)現了解步進與不足,采取家長配合教育,步調一致選擇適合的方法教育。同時希望各級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進行經常性檢查,還學校一個清靜的學習環(huán)境。

  6、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體育、文藝、游藝活動,充分利用學,F有資源,還可以自制體育活動器材,比如胡拉圈、毽子、乒乓球臺,跳繩等,經常開展集體活動,比如,跳校園集體舞,編演課本劇等有趣的活動。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狈催^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fā)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tài),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fā)現兒童的最新動態(tài),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fā)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

  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標簽:教育學 時間:2022-07-23
【yjbys.com - 教育學】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網絡時代互聯網對中小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探究網絡時代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階段,學校應該從專業(yè)課程、老師素質、提高學生自身素養(yǎng)等幾個方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心理素質優(yōu)良的全面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不僅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接觸到網絡,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一個形成和發(fā)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大多數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探究周圍的世界。同樣,他們大多數也一樣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誘惑,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網絡視作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猛獸。要想讓孩子在網絡時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合理地利用網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標簽:教育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2-07-21
【yjbys.com - 教育畢業(yè)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1.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認識到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對癥下藥,積極分析現狀、總結原因,然后切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品質,為打造高素質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早的了解小學生心理,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第一次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為其自身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如果能夠在學生時代及時、盡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引導,必然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適時的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擺脫一些錯誤心理知識的誘導,提高其認知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其自身的發(fā)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學生進入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切實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切實的與父母一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順利施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7篇)

標簽:教育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2-05-20
【yjbys.com - 教育畢業(yè)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說:“作為一位教師,他要么是在幫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中小學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心理健康如果出了問題,給學生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更具重要性。國內近年來的研究顯示,中小學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低于普通人的水平。這讓我們?yōu)橹行W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擔心,也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擔憂。

  俞國良認為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五方面:一是對教師角色的認同,教師只有對教育工作有熱情,才能更加的投入工作并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二是教師要了解實時的教育政策,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三是能在教育界建立和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四是具有穩(wěn)定而積極的心境;五是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育教學活動。吳思孝認為,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應符合下面五個標準:熱愛教育事業(yè),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健全的人格,良好個性;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林崇德認為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在對自身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依照社會的期望和自身的實際狀況不斷對自己的行為及心理進行調整,使其能夠適應角色的要求,并不斷促進角色向積極方向發(fā)展的狀態(tài)。他們對教師心理健康標準雖有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共識,即教師應具有健全的人格、熱愛本職工作、良好的心態(tài)并認同教師角色。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標簽:數學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2-04-29
【yjbys.com - 數學畢業(yè)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淺談教育心理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學習的深入,小學數學知識難度不斷加深,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小學生學習數學產生困惑、苦惱、畏懼等情緒。從數學方面闡述教育心理學的涵義,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著重把握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動機,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育心理學;小學生;效率

  數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其起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發(fā)展智力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隨著學習的深入,小學數學的知識結構不斷復雜,難度不斷加深,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小學生學習數學產生困惑、苦惱、畏懼等情緒。因此,借助于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對小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一、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數學教育心理學屬于數學教育研究的一個基礎性的領域,國際上對數學教育心理學一個通行的概念就是,數學教育心理學是指以數學教學的實踐為基本出發(fā)點建立自己的理論觀點及其體系的研究,從認知理論的立場探究、分析和評述在數學教育中遇到的各個方面理論及實踐問題。數學教育心理學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只是將數學教學案例與教育心理學的結合研究,還是具有學科特色以及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標簽: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25
【yjbys.com - 教學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農村,大部分家長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兒童十分普遍。他們遠離父母,與老人生活在一起。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只給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不能給孩子更多的照顧、關愛。孩子們由于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和關愛,久而久之,導致心理健康的缺失。他們一遇事就焦慮不安,特別是來自于學習方面的壓力更讓他們恐慌。這樣,在農村小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學校、班主任的責任,而且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同樣也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責任。那么,在農村,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努力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數學課本枯燥乏味,沒有語文課那樣賞心怡目。只有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也只有教師在課堂中能體現人性關懷,學生才會輕松愉快、活潑熱情,發(fā)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tài)回到數學學習中來。這樣的數學課,首先,要求教師課前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其次,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批評,更不是諷刺、羞辱和責罵。再次,教師要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課堂中教師要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不愉快而板著臉孔走進教室,使整個課堂蒙上陰影,從而使學生陷入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整堂課學生惶恐不安,難以集中精力聽課。最后,教師在課堂中要熱情地關心和幫助后進生,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情緒,理解和寬容后進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把精力投入到數學課中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標簽:教育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1-06-17
【yjbys.com - 教育畢業(yè)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huán)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分析論文

標簽:醫(yī)藥學 時間:2021-06-16
【yjbys.com - 醫(yī)藥學】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分析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中小學生的思維單純,容易受到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產生各類心理問題,這會嚴重阻礙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因此,關注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然刻不容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專門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科,然而當今中小學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正在向著學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轉變,教師僅僅將其當作一門普通的學科來授課,沒有主動關心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過于被動,不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同虛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的緩解。本文將論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的構建方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構建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愈發(fā)寬泛,不再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媒體平臺來瀏覽信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但是網絡上的信息駁雜,充斥著大量的負面信息,由于中小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極易被這些信息所誤導,進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中小學校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畏挫折和挑戰(zhàn),從而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中小學團體輔導下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標簽:中小學知識資料 時間:2021-04-26
【yjbys.com - 中小學知識資料】

  1、中小學兒童適于做團體輔導的因素

  1.1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單純,大部分中小學生產生的心理困擾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與父母間的溝通問題,學校方面主要是人際交往與學習壓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些類似的問題困擾,把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擾通過團體輔導加以疏導既可以降低學生單獨參與輔導的精神壓力也可以高效的對團體成員具有的心理困擾進行解決,能更有效率的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1.2中小學生思維的簡單性

  中小學生相比于成年人思維更簡單、單純,并且樂于參加團體活動,這也使團體輔導的有效實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團體輔導開始后大部分兒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團體輔導中,并能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不帶有過多的戒備之心,這也是中小學生適宜做團體輔導的原因之一。

  2、團體輔導的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生活在學校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于團體生活中,而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有重要影響的。開展團體輔導不僅使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積極地感染力也能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傳遞給彼此,使正能量在團體中得到關注。除此之外,團體輔導過程使學生產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在無人交流、或單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有問題困擾的學生本人會認為自己是怪異的與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緒低落,自卑情緒很強烈。但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每個人都存在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擾因素,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低落情緒,并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擾,而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避免了因不理解這些困擾只是正常現象而自暴自棄的情況。在中小學生間同伴效應是很明顯的,同齡人間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見也更易于被接受,因此開展團體輔導增加了同齡人間的糾正與支持的可能性。讓完全受教師、家長教導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多同齡人的建議,并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的論文

標簽:教育畢業(yè)論文 時間:2021-04-25
【yjbys.com - 教育畢業(yè)論文】

  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離異家庭的增多,都導致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急劇上升,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縱觀廣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那么,何謂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而要實現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有效的實施途徑。

  筆者認為,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

  一、打造一支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群體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國際接軌”使21世紀的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因而青少年的心理行為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困惑、心理困擾也就越來越頻繁地發(fā)生。面對這一現實,我們要做的不是固步自封、抱殘守缺,而是要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轉變教育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理論。而教師的“全員參與”又是確保心理健康教育最大能效的法寶。

  總而言之,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yǎng)和能力如何,是學校能否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關鍵。因此,建立一支能全員參與的、具有較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創(chuàng)設符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外部和內部環(huán)境

試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兒童心理發(fā)展論文

標簽:成長心理 時間:2021-04-14
【yjbys.com - 成長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試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兒童心理發(fā)展論文 ,歡迎閱讀。

  摘要:小學教育中的教學風格、內容,校園風氣、氛圍,教師,以及同師長與同學的互動在各方面對兒童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更加重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從學校、教師及學生本身等層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性與可行性,使之真正體現教育的本質。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兒童心理發(fā)展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基礎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兒童進入小學后,逐漸成為獨立的個體,并以學校為媒介開始了社會化的進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影響著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礎與走向,更影響著兒童身體與心理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要更加重視小學心理教育,使之在兒童心理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積極而有效的作用,真正實現教育的本質。

  二、兒童心理及其發(fā)展

  童年被視為人生一段非常關鍵和特殊的時期,在成長的奠基階段,個體的生理與心理逐漸發(fā)育,進而不斷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涉關個體的學習興趣、認知水準、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心理素質、思想品德、自我意識與交往能力等,生理與心理因素相互影響,構成了每一個體極為復雜的成長過程。兒童心理在各個具體的年齡段呈現為不同的表現形式,總體而言,兒童心理具有敏感性、可塑性、階段性以及差異性等特征。

  首先,兒童心理具有敏感性。兒童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對成人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心智發(fā)育尚不成熟,他們具有較強的學習知識與行為的能力,因而心理發(fā)展十分迅速。倘若忽略兒童心理的敏感性,則會錯失促進其心理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使其心理健康出現障礙或問題。兒童心理的敏感性存在著個體的差異,其出現的時機與持續(xù)的時間都可能有所不同,需對每一個體酌情對待。通過了解兒童心理的敏感性,能夠更好地觀察他們的行為,了解他們的需求,為其發(fā)展提供適時適當的條件。